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我不是马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破地方养这么多红军,家里有矿啊?! 就是有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14: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钨矿收入一共有650万银元,是苏区财政支柱。但是到五次围剿的时候,苏区的人力物力已经难以为继了,失败是必然的,下面这些是刘统的说法- c! C/ K) w# p# ~! p
黄道炫写的那本书《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曾经对江西苏区后期的经济状况做过一个很详细的论证。当时我们就提出这么一个假设,假设第五次反“围剿”依然由毛泽东来指挥,能不能打赢?我们综合论证的结果是:谁指挥也打不赢。为什么呢?第一、蒋介石下了决心了,集中了一百万绝对优势的军队要彻底消灭苏区;第二、蒋介石改变了策略,实行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用大量的精力来安抚老百姓,恢复苏区的正常生产。4 t' ~" o, F6 R0 ?5 }
    而当时的苏区第一是因为战争的消耗,第二是人力过度的动员,小孩、老人,是男人都去当了兵,无人种地,使得当地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有一个著名的部队叫“少共国际师”,肖华17岁就当了这个师的师政委,他底下的兵都是群娃娃兵,因此叫“少共国际师”。所以当时苏区的动员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男人都上战场了,谁还种地?瞿秋白被捕后,宋希濂跟瞿秋白谈话,瞿秋白跟他谈共产主义的思想,革命的理想。宋希濂就反问说:“我所过红区之处,到处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请问,你们的革命理想如何实现?”瞿秋白无言以对。  H% X+ {6 v7 s0 d; }% o
    李一氓写的回忆录的时候,也提到当时苏区的状况,说“我在瑞金待着,那么多的地都荒着,但是我们的干部在后方每天都无所事事。后来到了延安才想起来大生产,当年为什么不把这些脱产干部都动员起来去种地呢”?这就说明当时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中央苏区都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01:49 , Processed in 0.03598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