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唐诗论情之杜审言其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审言三十结婚,在唐代基层官员中可能是普遍现象。# n* c- z7 z/ R, n) p' N' ^4 _
    . }$ A( Z2 W$ A# x. Z4 B+ r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994760
    , F- m/ z( s, j) w# Q* o5 h
    3 ^( f# l/ b3 m1 g7 [5 e/ G≪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里说:
    3 q' `/ O4 S* L; G" H9 C9 S+ i5 |
    墓志中所见男女结婚比较晚的资料,要从多方面分析。比如男子不是第一次结婚,而是续弦乃至三娶,凡是这类情况我们都加以排除。又如,唐代中下层官吏因为奔竞于仕途或者经济上的原因一般结婚较晚,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有姬妾,从墓志中可以看到不少男性未婚有子的事例。比如,萧弘愈(公元840-867年)“年尽二十八,官止协律郎……公未婚,有侍巾之子曰满,年九岁,俊秀惟肖,可为父后”(注:《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咸通043,第2411页。)。中唐时期大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在发妻杨氏亡殁后,一直没有正式续娶,但有几位夫人与他共同生活,并生育子女。(注:参见孙昌武《柳宗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1页。)由于唐代的门第观念依然盛行,很多男性都是在考丵中进士或取得一定的官职从而具备攀婚高门的资格之后,才正式结婚的。因而在当时,男性在三四十岁时结婚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注:参见张国刚《墓志所见唐代妇女生活探微》,《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04:27 , Processed in 0.03667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