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75|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蚩尤殇——噶尔钦陵的终极之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0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雄鹰 发表于 2017-10-12 23:16: X6 r% _5 d  m. F, I" M
    前出塞九首·其六
    $ u" H' B0 T/ f: y- E0 p作者:杜甫8 O/ b! s  _$ |/ P6 c/ m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y4 Y/ H% ], p: h; s: O' H5 d5 ~如果杜甫的诗确实记录了侵钦同音通假,那么汉语语音发展史将被改写,尖团合流的出现将被提前将近1千年。5 s5 t5 K) C& `

    0 b# X/ t0 T1 g( g& X根据普遍认可的资料,侵钦二字在唐代的中古汉语中并不同音,前者是清组清母,发音大致是cim(tsim),后者是见组溪母,发音大致是kim。明清以来在部分方言中这两个字音才都颚化为qin,彼此无法区分,并和原有声母分离,无法从发音上溯源,z-g-j,c-k-q,s-h-x三组都有这个情况,这就是尖团合流。4 @3 X3 u  E0 Y* Y2 r3 {

      {: O+ x% I! p: B尖团合流,普遍认为发生得较晚近,取得官方地位不过百年。清朝本打算确立尖团合流的北京音的国音地位,还没完成自己就倒掉了。直到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以北京音为新国音的基准,才确立尖团合流的法定地位。在共产党方面,从1931年代起,到1955年确立以北京音为基准的普通话为止,推行北方拉丁化新文字,这个文字系统保持严格的尖团分化,反映了华北地区的语言现实。' H# ?2 N4 W& b8 `! [
    : Y) ?8 H# z7 Y; a& `1 ]
    如果细究北京话里尖团合流的起源,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政治雷区,这里就打住了。给个链接,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1 s" f' ^: }  {4 W) N) q; E5 |4 {
    《满洲文献和尖团音问题》
    / H8 J' q" o  q6 \) e3 N[ur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8463167_The_Manchu_literature_and_the_Jian-Tuan_problem
    [/url]
    . h; {, p: v) a" U7 ^该文发表在《中国语文》2017年第3期上,可以下载,干货很多。8 f( \% H& z7 x) j' t

    , W  T6 }; I) f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10:05 , Processed in 0.04289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