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H6 t$ a. W( u2 ` w+ M* o0 ]" M0 Q: w# i
达索“暴风”奠定了战后法国战斗机的基础 k& `1 s8 U1 a7 y
8 n$ G: i# s: o% ?! H; }& O3 V% k: J1 C, R
但达索“幻影III”才是法国战斗机的划时代之作9 K8 q, s. Y1 O
G+ j" E' g4 ^/ B6 @! e I) [4 P 6 l- e+ K4 Q+ X/ p8 A) [“幻影2000”达到无尾三角翼战斗机的顶峰; s. D8 l2 Q5 y' Z
6 H0 X6 m0 T, c4 l
“幻影III”战斗机在两个方面奠定了法国战斗机的基础,一是“阿塔9”涡喷发动机,斯奈克玛用深度挖潜的方法,将单转子涡喷发动机的性能推到极限。从“阿塔9”进一步发展的M53成为法国第一代涡扇发动机,这也是独特的单转子涡扇发动机,保留了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容许粗暴操作,代价是油耗较高。“幻影III”的第二大特点是采用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结构重量轻,超音速阻力小,瞬时机动性好,缺点是起飞、着陆速度高,持续机动性不足。 2 J" P% e! O# U6 M8 p - N! T2 @: U- [. P8 k" K“幻影III”战斗机在美苏战斗机争夺世界天空的缝隙中,硬生生撑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成为战后欧洲最畅销的战斗机。从此三角翼和达索的名字就分不开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幻影2000”和“幻影III”几乎分辨不出来。“幻影2000”采用采用M53涡扇发动机和电传飞控,放宽了静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幻影III”的缺点,也是一种很成功的战斗机。 2 O* w1 w) u/ B7 H6 a" }- S+ @% B* U- s* s
进入80年代后,英法德意决定联合研制新一代欧洲战斗机,德意航空科技只有打打边鼓的份,英法是实际领导。但两家对欧洲战斗机的指导思想产生严重分歧,英国主张研制制空为主的重型战斗机,性能至上;法国主张研制多用途的轻型战斗机,降低成本、确保出口至上。两家对技术领导权和工业份额分配也各怀鬼胎,最终在1985年一拍两散,于是有了今天的欧洲“台风”和法国“阵风”。/ m' g+ h9 V) a' t( c9 r
6 t; i+ a3 ?( U( z0 {2 N& l, s8 U3 o- [/ `9 L0 e; _ B
欧洲“台风”本事和“阵风”分道扬镳的结果,但重型、高价的“台风”取得了不错的外销业绩 - Q% a& x/ z8 U5 i& |) m6 _8 g ) l+ l* P$ O7 f7 O1 U. C& g: d! N Z- x i: s& e
“适合外销”的“阵风”反而一无所获 F }9 z# P8 k, u' Q, m; d P1 I. k0 D. R2 D% S+ a/ |) B
“阵风”凝聚了法国通过“幻影”系列积累的经验,采用两台中推力M88涡扇发动机,前机身采用隐身修形,腰子形的进气口和圆角菱形截面的机头锥完美地结合,垂尾顶端的电子战舱具有先进电子战功能,按照法国的说话是达到了主动隐身。最重要的则是在无尾三角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全动鸭翼。这不是简单地把常规布局的机尾水平尾翼前移,而是通过在气动控制面、重心、升力中心之间的巧妙搭配,达到增加机动性、降低巡航阻力、缩短起飞着陆滑跑距离的目的。在技术水平上,“阵风”不及F-22,但比F-15、F-16、F-18要先进半代,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真正的空空-空地兼优设计的,在理论上,只要武器挂载没有问题,甚至可以在空中在空空和空地任务之间灵活转换。“阵风”不仅在网络中心战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还在使用和维修上下了很多功夫。“阵风”只需要视情维修,不再需要定期维修,节约了备件和维修成本,维修工作量比“幻影2000”低25%。地面加油装弹重新出动的周转时间只需要90分钟,发动机更换也可在1小时内完成。“阵风”代表了法国航空的心血和希望。法国希望通过“阵风”延续“幻影III”开始的出口辉煌,为此不惜工本单干,但生不逢时的“阵风”使法国一次又一次失望。( n3 F$ g: ?5 G i
6 Z- v+ H- g2 u5 _# o. o“阵风”在1986年7月4日首飞,生产型在1992年12月就开始低速生产,但冷战结束了,冷战时代军事优先所造成的民生积欠要还债,“阵风”的换装进展迟缓,甚至在1995年11月暂停生产,直到1997年1月才恢复。1999年第一架“阵风M”生产型才交付法国海军,2000年12月4日正式入役,2001年5月18日第一个“阵风”中队组建。法国海军的F-8E“十字军战士”战斗机已经老旧,所以舰载的“阵风M”比空军的“阵风C”需求更加紧迫,也首先入役。法国空军现有的“幻影2000”依然有可观的剩余使用寿命,并不急于换代,直到2004年12月才接收第一批“阵风C”。到2006年,相比于计划的283架总产量,法国只订购了120架,其中包括82架“阵风C”(单座)和“阵风B”(双座),38架“阵风M”。订单在2009年增加到180架,但只维持最低开工率,生产速度从每年14架降低到11架,生产期将长达15年。这样做一方面避免集中购买造成的军费负担过重问题,另一方面等待出口订单,用批量降低单价。但出口订单一直像风中飘舞的秋叶,就是不肯落地。: G2 k, w/ d8 a% i7 C
: R0 b; U5 c/ {5 C" [4 ` " m5 [6 l1 c, I5 d1 D由于法国海军需求急迫,舰载型的“阵风M”首先投入使用: {- g8 ]" B' l
4 f% ~9 W9 V" j$ _ 4 I* N1 i# r `2 ]# v“阵风”参加了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次战斗机竞标,但无一例外地落榜2 y" c) `8 x. [& ~& C% J+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