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 K4 C+ C) \2 _3 E/ O V康熙大怒,随即下令总动员,决定倾整个帝国之力收复西藏。与之前数千人规模的偏师不同,根据清初的惯例,为了指挥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清军主将通常都由宗室皇族出任压阵,有时甚至就是皇帝亲自挂帅,比如康熙就曾两次亲征准噶尔大汗噶尔丹。 3 y6 L6 [6 }# u" j1 R % A; S& W( |7 c' |! F7 {3 N `: {最合适的清军主帅,自然是康熙本人。可是,老皇帝已经六十六岁,正走进生命中最后的三年,且被繁重的朝政和那些不省心的儿子折腾的疲惫不堪,无论身体还是精力都难以承受率师远征的重任。: Q( d. m# p3 L. w) ^# c( y5 ^
; h5 h& O) m& l7 \7 @( V: E' ]皇帝的几个兄弟,包括他唯一成年的哥哥福全亲王在内,此时都早已经去世,如果按照与皇帝血缘亲疏的标准来看,新任清军主帅就只能从康熙的下一辈中选择了。 ( f$ f5 h T% i' I2 B+ K - I- `* z7 R2 x0 n8 p考虑再三,老皇帝终于决定了人选——他的第十四个儿子胤祯,时年三十岁。雍正登基后,胤祯避讳改名“允禵”,这也是史书上有两个名字的缘故。% e4 e1 i. ^. s. `3 }( v
( S% l, n/ s s) m
从史料记载来看,十四阿哥很可能是位性情中人,或者说,起码在统兵出征前,他并没表现出一个阴谋家的足够素质。 0 g. V7 L9 ?) g& ]7 b' q, Z6 i) B7 R# H x$ D) ?% G+ Z e
1708年,朝野众望所归的“八贤王”胤禩卷入立储之争,暴怒的康熙下令将其立即逮捕并交付审判,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十四阿哥站出来鸣不平,声明胤禩绝无此意,宣称自己愿替八哥作保,惹得老皇帝当场发作,“出所佩刀欲诛胤祯”,只是在众多王公大臣的劝解下才恨恨罢手,但仍然下令打了他几十板子,而胤禩也因此幸运地躲过一劫。3 v9 s1 i( H q! `
7 V2 H- H8 E$ S d$ |' \9 z2 z尽管当时康熙十分恼火,但也许正因为这种有情有义敢说敢做的性格,桀骜不驯的十四阿哥才在父亲心中留下了表里如一的印象,因此当需要一个可靠子侄来替自己出征的时候,皇帝就想到了他,也许父亲确实清楚儿子的能力,就像胤祯所说的那样:“臣之本事才能,从小即为父皇捻知”。 7 w k& ? _& K ! ^3 ~+ [1 \% x9 e但我们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即心力交瘁的老父亲把这个很能折腾也确实很有能力的儿子派到外面,好让自己能难得地轻松几天。要知道,勇武的老十四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不仅与老皇帝讨厌的老八来往密切,而且在朝中公然拉帮结派,让老皇帝操碎了心。 2 L/ c. [9 h0 U) z1 P/ R5 V: ^9 g$ C' y: f; k- n$ x, N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十月,朝廷终于正式向天下宣布,委任十四阿哥胤祯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出征西藏。虽然是代表皇帝,但显然出于某些考虑,胤祯的爵位并没提升,仍为固山贝子(位列亲王、郡王和贝勒之下),只是皇帝特批他有使用王爷行头的权力。从此,十四阿哥便以“大将军王”这个颇有些不伦不类的称呼,号令全军。2 Z( z6 r5 P' M3 E3 G
% Z" J2 D3 S" f$ _9 E. M
同年十二月,抚远大将军胤祯启程向青海进发,送行仪式极其隆重,时人记载道,王公贵族及二品以上大臣“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王跪着接受皇帝的圣旨和大印,谢恩后正式出发,“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 " }# S4 V5 k4 S" @" l % v6 R* l# S; S" p( d3 r D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已经专门向青海的蒙古和硕特诸王公们传下了旨意,要求对方务必配合行动,大将军王来了,如朕亲临,你们务必老实听话: + m0 D) I- R/ S1 L6 g5 c( J$ M9 U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5 x9 U8 b5 [2 M' y5 J # A, l5 d: O2 O! _/ e' y7 G# ^抵达青海后,大将军王立即召集蒙古王公们训话,语气十分严厉,大致意思是,你们这些人都给我老实点儿,一个个好好干活,否则可就不客气了: % \4 P! q/ l& q; ^* A- m 9 W) s2 I {! s, q“尔等应谨遵皇父此旨,共相和睦,务以尔祖父等所遗礼法为要,各将军马、口粮、器械备办齐整,嗣后当竭力奋勉,方可嘉奖。再尔等受皇父厚恩多年,无分内外,予皆视同兄弟,惟此次受任以来,不敢存有私见,良者我必奏明皇父;如有恶劣不遵法者,我亦无计,当以法律治之。” 5 ~* t1 u4 A% q- k9 @( K* g0 o " C4 Z; J& a8 k( Q) t亮完大棒,该给胡萝卜了,胤祯并没有空着手来,他为蒙古人带来了皇帝派发的大礼包。十四阿哥宣布,只要他们帮助清军驱逐准噶尔,皇帝无意改变和硕特蒙古统治西藏时期的政治状况,也就是说,西藏的汗王仍可从他们中产生。 ) N6 k% ]" P3 B- _1 n; w4 _# Q: z8 H' Q( Z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事啊,和硕特贵族们自然欢欣鼓舞,恨不能立刻带军打过去,马上赶跑准噶尔人好继承亲戚的遗产。% r& U' c4 g1 C! c# }/ I% |- [# Q
' c2 W$ w( ^/ T b9 m大将军王之下的第二号人物,是另外一位宗室皇族——领有平逆将军名号的延信,他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孙子。战争中,延信一直担任清军前敌总指挥,即使战后,他也与当年的战友胤祯以及年羹尧走的很近,很可能对那段特殊时期许多不能为外人道的秘辛都有所知晓。也许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他在雍正六年突获大罪入狱,尽管延信最后保住了性命,但也因此导致史料中对他的记载非常之少。 9 C# {4 J% Z* I Z8 r 7 Q! h) A6 i# ^1 _不过在有限的资料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这位皇族将军并不是一个简单人物,比如在这场战乱平定后,朝廷曾专门颁下诏书嘉奖延信,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平逆将军延信领满洲、蒙古、绿旗各军,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绝域,歼夷丑类,勇略可嘉。”而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延信是进藏大军的实际指挥者,隐藏在胤祯阴影中的幕后英雄。( f. |) _9 B4 s. F a6 S. @& {7 ~
6 [! o3 S; k# U. W按照朝廷宣传的口径,大将军王麾下的将士高达三十万之多,这个数肯定水分很大,但即使实际人数只有五分之一,也已经是侵藏准噶尔军的十倍以上了,清军对胜利可谓势在必得。 8 J$ b& W: u- `1 }$ w" o6 H * h, U9 R, A/ p' S3 E; C m另一方面,手握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心里还没什么想法的话,大将军王恐怕也不是从一次次血雨腥风的皇位争夺战中茁壮成长起来的爱新觉罗子孙了。 2 y. z' T8 d' @* _* d! [# J4 C7 m m- b
来到青海后,胤祯十分注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对于前线的军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慰问阵亡弟兄们的军嫂和遗孤更能让自己感动呢,因此大将军王马上组织了隆重的追悼会,纪念在喀喇乌苏战死的数千英灵。1 z, U: `8 _- Y" j3 W3 p
& q6 M1 U6 t" m) B2 f' t0 B噶桑嘉措八岁时,准噶尔汗人突袭拉萨,他们打着复兴黄教的旗号,宣布要为不幸的仓央嘉措复仇,并谎称得到了真正的达赖喇嘛噶桑嘉措的支持,很快杀死了不得人心的拉藏汗并废除了他所立的那位六世达赖,但由于清军事先的周密保护,事先潜入青海的准噶尔小股部队根本无法接近噶桑嘉措,劫持真正的达赖喇嘛的阴谋破产了。. e8 ~0 z% e5 n5 P, A w, P
9 i1 h2 o# v" j( V: J4 o" n“儿臣对小灵童说:过来的时候,父皇就让我来拜会你。我虽然不懂灵童转世是咋回事,更不知道哪个达赖灵童是真的,但既然大家都承认你是达赖灵童了,我就要向你行礼。小灵童则说:大将军王啊,您是文殊菩萨大皇帝的儿子,自然也是菩萨。我还是个孩子,怎么敢受您的致礼,您赶快上座。儿臣说:你身披袈裟顶礼佛祖,我遵照圣旨,也务必以礼相待。小灵童又说,大将军王是我的主子,我本不应受您的礼,既然大圣主有圣旨,我站着说就得了。” h) e6 I# Y4 P; j4 G1 a' Z
2 c- w6 A Q e就是说,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大将军王并没有立即肯定噶桑嘉措的达赖身份是天下独此一份儿,而是说既然大家都认为你是正品行货,那我就先过来瞧瞧。小达赖则不仅放低身段,还让十四阿哥惊喜地发现自己原来也是菩萨。一番互捧之后,大家彼此又谦让了一番,既然双方都是神仙,那接下来就好谈多了。9 P. Y8 [. A4 i8 k7 D
% v2 P r$ I, t6 E3 R“儿臣带领三个儿子向他礼拜,献上哈达,小灵童合掌躬身接受,并在自己的座位旁给我单设了一个座位。双方开始寒暄,路好走不好走呀,风土气候习惯了吗,等等。”都是客套话,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如此这般。1 |$ g/ D! b" ~" h& {, G
/ g/ H2 I+ ]& m9 P) ?$ V9 P. U
终于接触主题了,大将军王试探噶桑嘉措的想法,我父皇为弘扬黄教,庇护众生安居乐业,特地任命我当大将军送你回西藏,你看这事儿该怎么办才好?确实有求于人的小达赖终于亮了底牌,他干脆承认,俺就一半大孩子,啥都不知道,一切全凭您安排,您打哪儿我指哪儿,您说往东我决不向西,这个表态显然让胤祯相当满意,他大概就此做了决定,承认对方的唯一合法地位。% u& B, b1 W!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