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在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上得知此次活动,我第一时间填写报名信息,并把文章链接分享至朋友圈,号召更多的朋友参加集会活动。昨天下午,我从老家赶到南京。今天是我22岁的生日,在生日这天来纪念馆参加升国旗仪式、撞响和平大钟,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浸入式参观体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我怎样国家就怎样,国家怎样我们才能怎样!今天是我第二次来纪念馆,上次参观展厅后,内心非常震撼。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不能忘记历史,还要把它讲给更多人听。
昨天晚上,我坐高铁赶到南京。今年7月,我第一次参观纪念馆,对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无私救助中国人民的外籍医生、护士印象极为深刻。参观展览后,我久久不能忘怀,当时一些医护人员坚守南京,他们的同情心、大爱精神令我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
我从苏州赶来,这是我第一次来南京,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战争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令人痛心。每个人都必须为世界和平做努力,没有人是旁观者。
我住在纪念馆附近,全家几乎每天都从雕塑广场路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带着4岁的儿子参加仪式化教育活动,是想让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和平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我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我的女儿万千语今年6岁。前不久,女儿参观纪念馆后写了一段感言:“我看到一个妈妈抱着被日军杀死的孩子,妈妈对着天大哭,我好难过……”今天,再次带女儿来纪念馆,想让她更加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不能因为历史沉重,就刻意回避孩子。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的近40位四年级学生参加集会活动。之前我带几个孩子来参观,在临时展厅看到如今幸存者们幸福的照片,我们很感动。让孩子们从小参加这样具有仪式化的教育活动,获得深刻的参观体验,这段历史一定会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
1937年,我的祖父参与进攻南京的战役,现在,我长期致力于日本侵华历史真相的传播,并将两任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告上法庭。回避、扭曲这段历史,就仿佛背着棉花过河的人,只会越背越重,深陷河中。对日本民众而言,对历史不关心,就是对祖辈不关心,也就是对自己不关心。日本民众必须唤醒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渡过历史河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航空队首次越洋对南京进行空袭;1985年8月15日,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这三个日子,都值得我们铭记。去年,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向中央提交了《关于为国歌立法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当国歌响起时,我作为提案人,倍感激动。仪式化参观活动将常年开展,目的是让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不忘历史,在谈到历史时永远不要忘记和平愿景。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