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兴困局与若干迷思(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8-8-8 07:36
标题: 中兴困局与若干迷思(二)
迷思之二是把独立自主与引进开放对立起来。中兴困局之后,不乏有人义正词严地指出,正是在被封锁、被迫自主开发的领域里,中国取得了最大的成就。因此,就应该踢开引进,全面自主,只有建立全面自主的技术体系,才能永远不受制于人。这是似是而非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曾经有过貌似全面的技术摊子,范围宽大,种类齐全。尽管与西方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这只低水平的重复,这毕竟是一个起点。但那个时代的中国之所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技术体系,不是因为有多少远见,而是因为没法“拿来”。不是受到禁运,就是买不起。但只要有可能,还是照拿不误。一五期间从苏联的全面引进不说,60年代初,周恩来就领导了从英国、日本等国的化工引进项目;70年代,再次领导13套大化肥、4套大乙烯、1.7米轧机、“斯贝”涡扇发动机的引进。

改革开放之后,有条件“拿来”了,大量土生的高技术甚至中等技术都受到强力冲击,很多都凋零了。有些后来恢复了,有些始终没有恢复。很可惜,但也是必然的。

需求是土壤,投资是水,产学研是种子,政策是阳光。只有这些要素都齐全了,才能形成旺盛繁茂、自强不息的森林。躲在地下只能形成蚂蚁帝国、蚯蚓帝国,见光就死。

科技发展水平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真实的需求。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穷,老百姓穷,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壤,国内投资是东墙与西墙的问题。产学研的种子再好,也只是种子。不能生根发芽的种子,最终是要枯死的,政策的阳光再绚丽也没用。

中国科技人员中不乏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些人在缺乏国家支持的最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理想,终有所成,为国家在世界前列占住一只脚。作为个人情怀,这是值得尊敬和赞叹的。但作为国家行为,这又是不能强求的。在拉链、面料、电冰箱压缩机、彩电显像管尚且高不可攀的时候,要求国家在更加遥远的科研上大力投资,这是不顾现实的。

这不是远见问题。兑现远见是需要实力的。在眼前都过不下去的时候,空谈远见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在90年代初,上海还有完整的原法租界花园洋房能用一两百万人民币买下来,如今再加两个零都未必拿得下来。当年就看得到这样的房产能升值的人未必少数,但出得了这个手的肯定不是多数。道理是一样的。

把改革开放后的成就与前三十年截然分开是不对的,但在某种意义上,现在中国的生产、技术体系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质性的大面积清零后才形成的。冰箱彩电行业是从引进组装起步的,华为中兴又何尝不是呢?甚至玩具服装都要引进面料、拉链、纽扣。八十年代时有一句口号:“大进大出、两头在外”,这正是那时中国对自己在世界产业链和技术链上的定位。

战略产业曾经是很时髦的说法,意思是说,国家应该在某些产业不计近期的效益,集中、持久地投资,以期长期效益。航空航天、军工当然是战略产业,IT、重机械、重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甚至汽车、造船、钢铁等都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被作为战略产业提出来,甚至包括农业、渔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提法都有道理,但都错失了关键:如果什么都是战略产业,那就什么都不是战略产业。国家不可能同时在所有主要领域不计代价地投入的,因为这代价最终是由全社会承担的。都不计代价了,那就剩下全社会破产一条路了。

战略产业是要靠一般产业“养”起来的。中国经济从引进开放起步,完成原始积累后,才有条件有意义地启动战略产业。歼-10就是这样诞生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歼-20,才有了如今中国在高超音速方面的领先。相反,在“纯自力更生”的年代,中国倾尽国力研制歼-8,路途之艰辛,结果之不尽人意,就不用多说了。

反过来说,仅计算机方面,80年代中国就不仅有中型机,还有以Intel 8086为蓝本的长江052系列微机、以DEC VAX为蓝本的DJS131小型机等,软件方面也有类似的例子,都在远没有达到技术水平稳定成熟的时候就夭折了。不断有说法指出,如果坚持下去,现在就不一样了。经常有人回忆,当年某个项目只要再投资xx万、yy亿,就不至于下马。更有人引申,如果坚持到现在,定可以在zz方面拳打美欧、脚踏日韩。

坚持是要有人买单的。在国家和社会买不起这个单的时候,谈何坚持呢?顺便提一句,这些技术也并不是土生的,甚至是从“非正常渠道”拿来的。

这个问题在现在依然存在,但性质不一样了。在一些领域,有些中国公司更加青睐引进技术,而不愿“支持”国产技术。企业是要盈利的。企业购买技术、设备是为了增强盈利,而不是扶持卖家。

不光企业需要以最低成本谋取最大发展,国家也是一样。这正是后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原因。高速来自于高效,高效来自于最小投入和最大收益。战略产业的投资是高风险的,小本经营的时候,巨额投资但出不了结果,这是不可承受的负担。两弹一星成功了,但这成功不是必然的,世界上失败的不乏先例。中国赌赢了,但毕竟是豪赌。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的话,必须豪赌一把的时候,只有豪赌。但国家的未来不能总是建立在豪赌的基础上,尤其在国家缺乏风险承担能力的时候。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以引进促发展的前提是:如果条件容许。这是一个风险管控问题,如果引进的风险太大,风险也是成本,这时支持国产技术就是有利可图的。对于企业来说,爱国是一个动力,但盈利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更大的动力。对于国家也一样。

中国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不光在经济总量上逼近美国,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也在迅速接近。华为、中兴在历史上以下马拼中马、以中马拼上马拼到世界前列,只是在以过度依赖引进关键技术的上马去“攻克柏林”的时候被暗算了。

作者: liuqing098    时间: 2018-8-8 10:04
慢慢捋。新的似是而非、新的教条、新的迷思也需要澄清、破除。
作者: 江城如画里    时间: 2018-8-8 11:03
晨大这点说的好。另外,我觉得不光是技术方面。现在舆论界有种不好的倾向,这贸易战一打起来,不是说马上跪地投降的,就是说马上闭关锁国自己在家玩自己的。拜托,不要这么在两个极端跑来跑去吧。打贸易战也可以是开放的打,我们跟美国打的就是谁对企业好,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这会儿最不应该对外国企业封闭,而应该举双手欢迎老外来中国投资。哪怕美国贾跃亭Musk来,也一样要欢迎,这会儿打的是人心向背,要让世界人民看到哪国是有担当的,哪国是狭隘小气的。最近风传Google要回来,我觉得是好事儿啊,最好趁这个机会,把Google、Facebook啥的都弄回来——当然,一定要接受本国法律,在这个前提下,谁回来都应该支持,要拿出当年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劲头来,第三世界国家要欢迎,第一世界的资本家也要欢迎。当然引进不是无原则的,要遵守法律,要符合国策,在这两个前提下,就得展现出大国的气度,不像某人统领的国家,恨不能把全世界人民招惹个遍。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8-8-8 11:08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8-8-7 21:03
晨大这点说的好。另外,我觉得不光是技术方面。现在舆论界有种不好的倾向,这贸易战一打起来,不是说马上跪 ...

是啊,中兴事件和贸易战的大环境下,特别要注意不能闭关锁国。现在是开放的最好时候。一方面有美国保护主义的推,另一方面有中国市场的拉,没有理由不坚持开放。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8-8-8 12:07
晨枫 发表于 2018-8-8 11:08
是啊,中兴事件和贸易战的大环境下,特别要注意不能闭关锁国。现在是开放的最好时候。一方面有美国保护主 ...

看来晨老大要写贸易战的《论持久战》来批驳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8-8-8 12:24
燕庐敕 发表于 2018-8-7 22:07
看来晨老大要写贸易战的《论持久战》来批驳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了。 ...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8-8-8 13:14
晨枫 发表于 2018-8-8 12:24

应该把这个烟改成笔。
作者: njyd    时间: 2018-8-8 16:09
引进技术和自力更生并不互斥。
但关键技术还是得要有自己的备份,哪怕是外国不会封锁的。
即使不从国家安全出发,掌握了顶尖技术赢利能力就高,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发达国家为什么人均收入要高上一大截,原因就在这里。
即使是能引进的技术,也得引进后再开发发展,否则也只能做低水平低收益的重复。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8-8-8 16:23
我觉得中兴的这个案例被刻意扩大化了--对美方来说,是个好节点,中方被捏得很痛,对中方来说,也算是被打醒了一下,发现有些东西还是不能全靠别人。
这实际就是个企业行为,当然最后国家层面肯定出手了。对于中兴来说,如此粗放的企业管理触礁也就是早晚的,不过我听一个中兴前员工的说法(当然是很片面的):反正亏的不是中兴管理层,吃亏的只是国家。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因为从被离职的中兴副总的喊冤信侧面印证了一下。
这次罚款,按照明面推算,大约是7-8年的纯利润,不知中兴的中高层在后续年份中是否还继续分奖金?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8-8-8 16:42
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中兴这样的企业其实最好是倒掉算了。

这家企业起家就是靠碰瓷华为。华为卖100元的,它就冲上去卖60。在全世界范围跟华为死拼价钱,与其说是民族企业,不如说是买办。

中兴死掉了,市场又不会跟着中兴一起死。该买设备的还是要买,其他厂家会迅速填补空出来的产能。其他厂家需要扩产,还不是得招中兴下岗的人员。技术人员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现在中兴那些混国企的饭桶领导干部们肯定找不到工作。

这难道不是好事?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8-8-8 18:16
cyclouns 发表于 2018-8-8 16:23
我觉得中兴的这个案例被刻意扩大化了--对美方来说,是个好节点,中方被捏得很痛,对中方来说,也算是被打醒 ...

这个话我从90年代开始听到现在。
不过,现在没有90年代说的那么露骨而已,怕被人暗算了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8-8-8 18:26
通过这次贸易战,重塑农业布局,推动中粮、中储粮对渗入4大农集团可控的围剿。
从而奠定国家粮油安全基础,打牢霸主地基,为崛起铺好路!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8-8-8 22:25
小米粒 发表于 2018-8-8 18:26
通过这次贸易战,重塑农业布局,推动中粮、中储粮对渗入4大农集团可控的围剿。
从而奠定国家粮油安全基础, ...


那帮人不卖国当内奸就不错了。

大豆11月期货的价格已经涨到六月份的高点了。美国豆农如果现在做对冲,利润已经可以锁定。美国农民难道不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川总身边?

我发现很多“智库”的人都没搞清楚关税是进口商支付的。大豆的关税是中方而不是美方支付的。
作者: njyd    时间: 2018-8-8 23:31
五月 发表于 2018-8-8 22:25
那帮人不卖国当内奸就不错了。

大豆11月期货的价格已经涨到六月份的高点了。美国豆农如果现在做对冲, ...

关税是进口商支付的,但进口商是要算总成本的,此处税高造成成本高进口商就会另找货源,美豆要跟巴豆竞争卖价就得比巴豆低约25%。跟市场上总体价格无关。
大豆本身价格就是波动的,中国进口商转而增买巴西阿根廷大豆他们肯定会借机涨价。但美商看着别人涨价自己想卖到中国还得跌价,他急不急?增税的目的就是这个。
其实中国最狠的是减少大豆进口,不足的由自己增产加玉米替代解决。如果一年能减少两千万吨大豆进口,美商哭还来不及,巴阿豆也涨不了。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8-8-8 23:44
njyd 发表于 2018-8-8 23:31
关税是进口商支付的,但进口商是要算总成本的,此处税高造成成本高进口商就会另找货源,美豆要跟巴豆竞争 ...


人家美国豆农根本不急。

美国豆农可以现在就把所有大豆按照11月的大豆期货卖出去。加关税对他们毫无影响。

如果关税对他们毫无影响,那他们当然继续支持川总。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8-8-8 23:56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18-8-9 00:01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18-8-8 22:25
那帮人不卖国当内奸就不错了。

大豆11月期货的价格已经涨到六月份的高点了。美国豆农如果现在做对冲, ...


所以,还是那句话,乘机整顿这帮子。打破内外勾结的借口就是:你们干成现在这样,说明不符合宕国要求,尽可能清洗换马。用外压内的老招,后40年接外力这个鲶鱼搅动利益格局。完成宕国:民族复兴大业!    留羊派系被逐个碾压,土鳖派系逐步扩张!  还要对分出去的权力用各类方法,能收回多少算多少,有效改动(修正)80年代改歌弊端。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8-8-9 00:37
五月 发表于 2018-8-8 09:44
人家美国豆农根本不急。

美国豆农可以现在就把所有大豆按照11月的大豆期货卖出去。加关税对他们毫无影 ...

你是把贸易战当作速决战了,顶多一年?如果这打成持久战呢,3-5年?你说美国豆农是急还是不急?他们当然可以换种其它作物,但当年种大豆不正是因为赚头好吗?
作者: njyd    时间: 2018-8-9 17:19
五月 发表于 2018-8-8 23:44
人家美国豆农根本不急。

美国豆农可以现在就把所有大豆按照11月的大豆期货卖出去。加关税对他们毫无影 ...

毫无影响?他卖给谁?
起码他不降个百分之二十以上中国豆商是不敢买的,中国豆商不买他的,还有哪能消化他三千多万吨大豆?
中间商转卖到其他国地区倒没问题,如果打算转口中国也不会按期货价格买。即使他把税钱减掉了,中间商也要赚钱,美豆农卖给中间商的价格会比直接降价卖给中国更低。
期货价格是所有豆子的要价,中国少进美国大豆,其他国家会认为中国需要从其他国家增买乘机涨价,这就是期货上涨的原因。同样的价格中国豆商肯定不会买美国的,其他国家的豆商除非他有把握能把美豆冒充非美国的,也不会敢按现在的期货价把美豆转口中国。
而豆子的原产地是能验得出来的。
作者: njyd    时间: 2018-8-10 15:41
还有个办法:巴西阿根廷自己也要消费几千万吨大豆,这个量比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还多。巴西阿根廷可以把原来自于消费的大豆卖给中国,自己买美国大豆用,换位转口。不过随便用什么办法美豆的卖价要比巴阿豆低才能转得起来,中国增税的目的就是让美豆的价格相对下跌。
作者: 花眼    时间: 2018-8-23 06:42
清理门户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