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就美欧联合声明进行了一个剖析(参考链接:《
贸易战:中国舆论的最大悲哀就是听风就是雨》),认为此项声明只是一个形式意义远远超出实质的“特朗普式”宣传战,对中国短期没有什么实质影响,结果遭到部分网民的抨击,认为我总是鼓吹“中必赢”。
看完这种评价,我是真不爽了。说句实话,我怎么可能是鼓吹“中必赢”的人?
很早的时候,我就不止一次重申我的认知:在当前国际环境不发生决定性改变的情况下,中国没有称霸的能力,因为中国的崛起极易引发周边列强的联合遏制,这是最危险的(后来这种认知,被国内部分学界人士接纳)。我向来最反对任何将中国正常的经贸措施和安全政策,吹嘘成中国世界霸权雄心的舆论宣传。
2015年底的时候,有网友找我吃饭,这位朋友是军界人士,他跟我欣喜若狂地描述中国在南海开始军事化部署,并感叹中国的厉害。我当时则冷笑道,“相信我,中美关系恐将从此失去互信,外部恶化不可避免”,网友一听不高兴了,结果引得一场不快,他认为我本质上是个亲美分子。
2016年的时候,网上大批文章鼓吹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部署和克什米尔的铁路过境,并把这种出于单纯经贸目的之建设描述称中国的大国雄心和对印度的扼杀战略,其中不乏大媒体。
当时这种论调看得我是触目惊心,心里叹道,“这样鼓吹下去,中印之间必出问题!”于是,我当时就专门撰文猛烈抨击这种认知——这种不节制的鼓吹将引发列强围扼中国的风险。结果遭到网友的一致抨击,大家认为我是唱衰党,因为他们认为“我连印度都怕”。
后来,非常不幸,我的这些忧虑,都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事实上,国际政治是极其复杂的,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是中国的好事?什么是中国的坏事?如果没有真正的洞察力,大多数人根本无从辨别。这不是贴标签式和学术化的认知水平能够理解的。
1、2015年9月,西方大批引入难民,有位著名学者吹嘘这是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的胜利,我则告诉他,这仅仅只是西方普世价值走向衰败的开始,因为极右翼必将因此在西方崛起,引发了大批人对我的批判。
2、近年来,总是有人向我鼓吹中国在南海的部署和中国海军令人震恐的扩张,我当然支持这种发展,但我也意识到了,这将引发中美关系不可逆转地互信缺失和恶化,甚至冷战都将成为可能,这对当前国力有限的中国来说并非好事。
3、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突然急剧提升到2000亿以上,有人都表示这展示了特朗普的贸易战决心,但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特朗普急于结束贸易战,因为没有一场涉及方方面面生活用品、规模如此巨大的贸易冲突能够持久,这在政治上是难以承受的——力度与时间成反比,这是一个普适性政策真理。
这样的认知能力差异实在太多太多了,笔者不必列举,读者想必也知道。
必须指出的是,笔者对国际政治的理解从来不是基于国际关系理论,而是基于对近三百年来现代外交事实的总结和审视。无论是对国家利益的认知,还是对长远利弊的认知,都是基于此。是黎塞留和俾斯麦,而非课本理论,才是我解构地缘政治的引路人。这黎塞留和俾斯麦的思维方式,绝不是那种动辄“中必赢”和“美必输”的人,所能理解的。
附录:
《标签式分析的可笑》(转自知识星球)
有时候看有些人做事前预判的文章,真的感觉很好笑。
有一位特别亲美的国际关系学者,动辄“美必赢”,谈论朝鲜,以前说“美国必打朝鲜”,后来说“朝鲜必投美国”;讨论特朗普贸易战,以前说肯定不会打,现在说这是特朗普的厉害之处。还每次都在文章尾部说自己预判百发百中。以至于我看得简直无语,还好他不是决策者,不然这不是巨坑么?
另几位特别“中必赢”的大V,也是如此,“动辄一切尽在掌握”,“美国跪了”,结果动不动被事实打脸,还在文章尾巴说自己预判从来没错过。浑然不知周边环境急剧恶化,形势不同以往了。
有时候,真不知道读者怎么看下去这些吹的?这也许就是无脑吧,只需要自己能够满足自己的幻想,读着爽就行,不论对错与否。实际上,能做好事后总结就不错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俾斯麦那样理解地缘政治的。
最后,为啥我敢把那些骂我的话贴出来,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犯不着跟他们计较。
++++++
预见世界,独此一家
特别提醒:已经关注小密圈的,无需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