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c% g$ S: u5 C. m r- f; L4 N
南向,指的自然是向恺然。这名字听起来略生,但是笔名却是如雷贯耳。平江不肖生的字号在民国初年的武侠小说界当真是好大名头。而且向恺然以党国少将军衔挟抗日之威风回来接收长沙的时候,估计但凡是知道此位身披戎装的中年将领就是平江不肖生的人都得大大的恭维几句文武双全的言语。这一点好像有王外马甲兄的《战场上的蒲公英》也提到了。而也正因如此,平江不肖生的意味其实也就只是向恺然人生的一面方向而已。向恺然一生波折坎坷,但却也侠义勇武,文采飒然。根据他的自述资料,作为一个湘潭人,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因为纪念写《猛回头》的陈天华蹈海自杀而参与学潮,反抗清政府而被学校开除。这种桀骜的势头也确实有些神似他不肖生的笔名。而之后的几十年乱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和解放战争;在这样的乱世里,向恺然也是浮浮沉沉起落频繁。这里并不是为了写向恺然其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向恺然的这些经历才使得他笔下开拓的中国近现代武侠的框架显得无比的波澜壮阔。为后来的现代武侠文学奠定了一个异常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向恺然的经历,端的是精彩异常。这里并不赘述。而只是从作品入手,来看一看这个平江不肖生的武侠世界。 3 Q9 S# I# S7 G# t
2 J: g: v# k$ n. S( L; N 向恺然最初的写作道路是从《拳术讲义》开始的,当时他“行且东渡,絀于资”准备用这部文稿“易金以壮行色”。也就是说拿这部手稿的稿费作为去日本留学的盘川。这是一部写实类的纪实武侠小说后来被兑水演化成为《拳术见闻录》。这个事情可以从侧面可以看出,向恺然其实是个习武的文人。$ a+ I1 }( f1 @8 P. q: c
. R) ]* c" d' }, t
但是江湖奇侠传本身的内容却颇为松散。串接的故事太多,伤害了主线情节的可读性。这一点又像极了创作生涯晚期的温瑞安。让人感觉的是好像是主进程被系统级的硬中断占用,开始了好多个副本虚拟机同步进行。虽然说这个风格是承接字旧派章回体小说,但各个副本之间又没有像水浒传一样的串接式情节爆点,如江州劫法场,三山聚义打青州等作为情节故事的节拍器。让读者看起来没有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x1 N' x- I+ ]7 d2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