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奥托·库姆和“欧根亲王”山地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3 05:11
标题: 奥托·库姆和“欧根亲王”山地师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1-10-23 11:12 编辑
* T( f8 G" c" ]( F
# O$ Y9 _. p- S, I, O+ N; t( j
& B4 i& Q. T$ @& R$ D奥托·库姆肖像+ N% U* ^4 ]. ?* V( V8 p
$ X3 m' B) K+ I8 d- M. g*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南斯拉夫战场,大概是二战中最残酷血腥的战区之一。这里的战争不但反映了二战两大阵营之争(同盟国对轴心国),还涉及政治斗争(共产党对保王党和法西斯)、民族之争(塞尔维亚人对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穆斯林以及德意志人)、和领土之争(南斯拉夫对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战争中南斯拉夫各抵抗组织不仅和德军作战,而且自相残杀。铁托领导的南共游击队顽强抵抗,将十几万德军拖在南斯拉夫,缓解了东线苏军的压力。南斯拉夫也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城市、工厂、基础设施成为一片废墟,170万南斯拉夫人在四年的战争中丧生,占战前人口的11%。死亡人口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22岁,南斯拉夫的人口结构战后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平衡。& c& U2 T2 Q) K: E

0 h1 Z" L, M2 S4 k: `3 K+ `3 c在对南共游击队的山地战争中,德国党卫军第7山地师“欧根亲王”也打出了名气,成为抵抗力量退避三舍的劲旅,而该师第三任师长奥托 ▪ 库姆,则是游击队员们谈虎色变的人物。
0 X' b: b1 Y. N3 c9 \5 M! s7 u. j. g* ]# k
: [$ O5 k& Y! t7 ?" h) \) y
1.库姆在东线
+ u* a6 e+ U$ n( K9 @. k0 K  r
5 g4 t7 c  @' W7 a+ g# G) C库姆(Otto Kumm)于1909年10月1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工人家庭。他16岁时辍学,到一个印刷厂做学徒,掌握了排版技术。1930年,库姆加入冲锋队,次年加入党卫队,接受军事训练。1934年3月,库姆晋升少尉,指挥党卫队总支部(Allgemeine)第三分队。次年,库姆被调到新成立的党卫队精英“日尔曼尼亚”团,担任排长。不久,库姆离职接受指挥官培训一年。毕业以后,库姆晋升上尉,被调到“德意志”团担任连长。
1 V% s5 k0 |; M1 L- P/ ]/ {/ Y* B; a8 U9 P, y9 r" z5 e  C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希特勒下令挑选一批骨干到奥地利组建党卫队第三团,库姆便在其中。1938年11月,“元首”团(Der Fűhrer)正式成军,库姆出任第三营10连连长。次年,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由於元首团正在接受摩托化装备,未能参战。在捷克布罗迪森林的训练基地,豪瑟将军(Paul Hausser)将党卫队各团组成VT师,成为党卫军的滥觞。1940年,VT师参加西线荷兰战役,元首团作为突击队,数次突破盟军防线。荷兰投降以后,VT师挥师南下,进攻法国,突破魏刚防线。库姆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但拒绝离开部队。到法国宣布投降时,VT师已经推进到法、西边境。
% l/ Z9 U8 [$ r
3 q4 P! ^" r; D9 K( f+ r( a西线战事结束以后,库姆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并晋升少校,成为元首团三营营长。VT师驻守荷兰,接受一系列高强度训练以提高战斗力,而一批又一批的骨干被抽走,组建党卫军其他各师。1941年1月,VT师接受党卫军第2师的编号,更名为“帝国”师(Das Reich)。5月,帝国师参加了南欧战役,攻取贝尔格莱德。+ \' g" J; j& E- ], L

1 K# l. ]3 t0 \' [/ u1 `*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帝国师和陆军第10装甲师一起组成第46装甲军,隶属中央集团军群。战事伊始,元首团团长凯普勒调任别处,库姆接任团长,在以后的三年中率领这支部队屡立战功。渡过第涅伯河以后,帝国师作为德军突击箭头,猛插苏军防线纵深,导致数十个师的苏联红军被歼灭。元首团继续表现优异,在叶尔尼亚(Yelnya)附近居然敢於向红军7个步兵师以及装备T-34坦克的两个装甲旅发动进攻,导致红军溃退。库姆的指挥灵活,经常随机应变。9月底在罗姆尼以东被围的苏军突破德军包围圈,库姆的元首团此时正执行东进的任务。发现苏军突围以后,库姆立刻指挥元首团折向南方,截住了突围的红军第5骑兵师,将其击溃,歼灭1千多人。* d7 d' s' l9 W) ~: \( j! `3 O

- y+ x$ a1 c6 d8 j* C1941年10月,库姆晋升中校,并被授予日尔曼金十字勋章。这个月,希特勒发动“台风行动”,目标直指莫斯科。此时天气已经转冷,依然身着夏季军装的德军士兵极不适应俄国严寒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进展缓慢,而苏联最高统帅部要求前线苏军节节抵抗,和阵地共存亡。斯大林没有给莫斯科卫戍部队提供多少增援,用这些部队和德军拼消耗,不惜将他们打光,而在后方集结了17个集团军共150万人的预备队,准备投入冬季攻势。12月2日,元首团攻取列尼诺(Lenino),离莫斯科仅17公里之遥。强弩之末的德军被迫放弃攻势,掘壕据守。帝国师被调离休整,留下元首团防守阵地,此时的元首团只剩下650人。仅仅3天以后,苏军就发动强大反攻,德军不支败退。元首团和其他一些骨干部队奉命据守几个战略要地,阻止苏联红军从德军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突破。激烈的战斗给元首团造成大量伤亡,到次年2月12日,库姆手下能够战斗的士兵仅剩126人。; c$ \8 N) Q, B0 R9 l  S
1 @  l! B1 ]3 E& |& I  d) Z
库姆后来回忆这段时间的战斗,苏军步兵几乎以肩并肩的密集程度向德军阵地进行波次冲锋,前仆后继,阵亡士兵的尸体堆成了人墙。库姆估计在元首团阵地前倒下的苏军有1万5千人,击毁的坦克大约有70辆。2月17日,元首团被调离前线休整,库姆率领他的残部来到师部报到,在这里遇到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将军(Model)。莫德尔问他部队在什么地方,还有多少人,库姆指向窗外,答到:“元首团全体官兵正在外面等候您的检阅。”  此时在师部大院的雪地里矗立着的35个人,便是2千5百人编制的元首团剩余的全部官兵。2 }1 G. G/ B) I2 F8 ~2 q/ Y" {6 s

- k! u  d' b* X由於元首团的出色表现,库姆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而莫德尔将军亲手将勋章别在库姆胸前。帝国师随后调到法国休整,在这里换装成为装甲师。1943年2月,帝国师回到东线,参加“哈尔科夫”反击战。库姆的元首团再放光芒,独力进攻7个营的苏军,并将敌人击溃。随后元首团向纵深插入,攻占铁路线上的重镇,截断苏军的补给和增援。为此库姆的骑士十字勋章上被加授橡树叶,他是整个帝国师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6 j- H3 i& U" m: \- o
  G& c; ?+ d7 }: r1 j同年5月,库姆晋升上校,奉命离开帝国师回到柏林。库姆军事生涯的下一站是南斯拉夫,他将去那里加盟新组建的党卫军第7山地师,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较量一番。0 ?2 _6 z, y, U8 k6 _$ G

# r: t& M7 w8 P2.南斯拉夫抵抗运动
+ x' O5 d3 ^7 t0 o( t+ c5 d: W/ k" D1 j/ v% b1 X3 Z, u% Z3 i
对於南斯拉夫来说,1941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国王保罗(Royal Regent Paul)为了保住南斯拉夫的独立自主,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一条约激怒了南斯拉夫一些军政要员,3月27日,以西莫维奇将军(Dusan Simovic)为首的一批军人发动政变,废除条约,驱逐国王保罗,扶立17岁的傀儡彼得为国王。希特勒不能容忍这种背信弃义,命令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德国空军将贝尔格莱德炸成一片废墟,然后德军从保加利亚和奥地利出击,南北对进,于4月15日在萨拉热窝俘虏整个南斯拉夫统帅部,南斯拉夫宣布投降。随后南斯拉夫领土被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瓜分,而德国在克罗地亚建立一个傀儡政权。
/ V* M8 _* N8 P& B9 y" O5 o. _; x1 e; |4 o* ^7 ?: N
一些原南斯拉夫国防军官兵拒绝投降,在米哈依洛维奇上校(Colonel Draza Mihailovic)的领导下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继续抵抗。米哈依洛维奇的抵抗力量自称“切特尼克”(Chetniks),名称来源于1804年塞尔维亚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起义领导人切特(Hajduchke Chete) 。这是整个欧洲第一支反抗纳粹德国的抵抗组织,部队大多是前南斯拉夫国防军,以塞尔维亚人为主。这个时期南斯拉夫各地的抵抗组织都遵他为领袖,而流亡英国的国王保罗于1942年初正式任命他为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总司令。英国早在1941年底就开始向切特尼克提供援助,空降军事联络官员,而切特尼克也积极营救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向盟军提供德军的情报。
! q9 T9 D+ l: t; V7 V4 k# G# o2 E4 d  B  T" }: @
8 b$ l0 w7 a4 i1 E! b5 }. V' M/ p
切特尼克领导人米哈伊洛维奇% n$ P, a0 F  h* ]; a, D; I" {

$ m/ B5 k) ?, k5 ^) O7 X7 ~( T
) w5 Z2 u; n4 ?! [切特尼克士兵和德军士兵合影
. |$ ?8 r" r- a) _. t6 f* Y7 O; D8 |( Q2 u1 R  \
起初,切特尼克的部队非常活跃,频繁袭击德军小股部队。1941年10月,在切特尼克的一次伏击中20名德军士兵被打死,德军疯狂报复,血洗塞尔维亚小镇克拉古耶瓦奇(Kragujevac),杀死2千平民,其中包括数百学童。这次事件震惊了米哈依洛维奇,为了保护无辜的人民,他改变策略,消极避战,积蓄力量,等待盟军在主战场上击败德军,然后乘其弊一举收复国土。正当切特尼克渐渐销声匿迹之时,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却日益活跃起来。
0 `4 `( [8 L: p/ C0 U. l3 n" {) [9 R5 R
德军入侵南斯拉夫之时,南共并没有任何抵抗动作。究其原因,大概在於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时德国还算是苏联的盟友,而南共希望德军推翻南斯拉夫现行王权统治,为共产党以后夺权创造条件。直到德军入侵苏联以后,南共这才行动起来,组织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起义,而南共领导人铁托逐渐成为南斯拉夫抵抗力量的核心。* w0 R  b6 b" }8 y9 {) W- W' G

' |+ d3 Y" [: _( n. ^铁托原名布罗兹(Josip Broz),1892年出生于克罗地亚西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早年的铁托由於家境贫困,干过许多行当,最拿手的是电工。一战时铁托参加奥匈帝国军队,军衔上士。1915年3月,铁托在东线受伤,被俄军俘虏。在战俘营里,铁托加入共产党,并参加了十月革命。1920年,铁托携俄国妻子回到克罗地亚,积极参与当地共产党的活动,于1928年被捕,入狱6年。出狱以后铁托成为共产国际的特务,在南欧各国活动,结识了不少精英人物,这些人成为铁托日后的亲密战友。1934年,铁托被选进南共中央委员会。三十年代后期,铁托前往苏联受训,此时正值斯大林的肃反运动,南共绝大多数领导人遭到清洗。1937年,幸免于难的铁托被共产国际任命为南共总书记。这时的南共由於官方的打压、内部权力斗争以及苏联的大清洗,实力大损,一度只剩下几百名党员。铁托在短短四年间就将南共发展到党员1万2千人,共青团员3万余人。; U' L* k, f6 J- n. G

2 n$ ?! X0 u3 F8 R - b' U1 @+ f9 G. q$ C! s; h
铁托与战友% @/ i  e" ^( H2 |1 v& p" z* F

+ t" |0 G. V( _6 H3 v( b, c1941年秋天,南共发动起义,很快被德军镇压。起义部队撤退到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坚持游击战争,更名为“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南共领导的游击队迅速壮大,发展到15万人,编为9个师和36个独立旅。起初,游击队和切特尼克相互合作,9月里铁托还会见米哈依洛维奇,共商大计。米哈依洛维奇梦想恢复南斯拉夫的王权统治,仇视共产主义,两人的分歧太大,合作注定是昙花一现。此时德军公开宣称,抵抗力量每杀死一名德国士兵,德军就要杀死100个南斯拉夫人作为报复。米哈依洛维奇因此约束部下,避免和德军作战;而铁托指挥游击队继续攻击德军,他认为德军的野蛮报复会激发南斯拉夫人民的同仇敌忾,使更多的人投奔抵抗力量。11月,米哈依洛维奇命令切特尼克进攻游击队,并开始同德国、意大利占领军合作,协同防共。在以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南共游击队同切特尼克大打出手,而数十万人丧生于残酷的内战之中。
: _! D; r6 K2 W) C# k7 v+ F  J0 b0 f$ N# d' i: X
在德军、意大利军和切特尼克的联合围剿之下,南共游击队举步唯坚。进入1943年,风传盟军将在巴尔干半岛登陆,铁托害怕切特尼克得到盟军的直接支援而坐大,派人和克罗地亚政府接触,以允许德军军列安全通过游击队占领区为条件,换取德军和克罗地亚部队不干涉游击队进攻切特尼克的承诺。随后南共游击队大举进攻米哈依洛维奇的部队。3月间,在波黑和黑山的一系列战斗中,南共游击队决定性地击败了切特尼克,成为南斯拉夫抵抗力量的主导。
: q( Y+ V& u. O# T
5 ]5 G6 D2 Y/ A( t7 b6 }由於7个德国步兵师和30个意大利步兵师被南共游击队拖住,德军东南司令部对此非常不满,于1943年5月专门调集包括党卫军“欧根亲王”师在内的四个德国山地师发动“施瓦茨行动”(Unternehmen Schwartz),协同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四方会剿南共游击队。5月底,铁托的主力约2万人被重重包围在黑山的苏杰斯卡峡谷(Sutjeska Gorge),危在旦夕。坚韧顽强的南共游击队以血肉之躯对抗敌军的飞机和坦克,硬是在丛山峻岭中杀出一条血路,以阵亡8千人的代价突围而去。80年代初南斯拉夫电影《苏杰斯卡战役》在中国公映,向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此战的血腥和残酷。( z, B; F" }. x9 F+ I
& N2 a  D9 H1 Q% i! r; ~

6 O  G% ~; H  q2 L. z3 s0 w苏杰斯卡战役前南共游击队集结待命, P& t, D. X& w& u' P

7 p! `) h+ r( U1 |
3 r* H  z+ X$ h* N+ }3 _3 [苏杰斯卡战役中的游击队伤员
& F+ ]2 G4 T: ?8 A
, u$ q, _, X  @' b( l  J1 u9 m苏杰斯卡战役其实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局势发生转机。1943年6月意大利向盟军投降,南共游击队迅速挺进意大利占领区,接收了大批意军丢弃的武器装备,实力大增。12月,德黑兰会议召开,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协议,放弃切特尼克,转而支持南共游击队。局势的逆转让铁托信心百倍,加强了对德军的攻击。1944年5月,德军情报人员侦察到铁托的主力汇集在波斯尼亚西部的德瓦尔(Drvar),德国第二集团军立刻发动“骑士行动”,而党卫军“欧根亲王”山地师在库姆的指挥下承担了突袭德瓦尔的任务。
1 y4 k/ F5 a# K: Q
) c4 I/ L3 @2 @$ ^4 C! {4 O6 `* R! L. c; q  R$ V( i6 Z% O1 |
3. 党卫军第7山地师“欧根亲王”
! |# F  L) i: ?$ l
( L3 b% D$ z2 P( z二战爆发前,全世界的德意志民族(Volksdeutsche )共有大约1亿人,其中2千万人居住在德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1千3百万人居住在美国。德军入侵南斯拉夫时,南斯拉夫境内大约有70万德意志民族,主要聚居在塞尔维亚的巴纳特地区(Banat region)。早在1940年8月,负责为党卫军募兵的伯格少将就向希姆莱提议,征召巴尔干半岛的德意志民族组建新的党卫军部队。1942年3月,希姆莱批准组建党卫军第7志愿山地师(7th Waffen SS Freiwilligen Gebirgs Division)。由於应召的志愿人员只有5千人,希姆莱最后命令在巴尔干地区的德意志民族中征兵,很快使第7山地师达到了21,500的满员编制。此次征兵行动一共在南斯拉夫征召德意志民族士兵42,000人,在罗马尼亚征召了54,000人,都编入各党卫军山地部队。
/ Z) [! q/ r. j3 I+ Y( ]0 L8 z; h$ F' C/ I% i6 n1 h) L( ?% r4 ~
; s6 J: i6 E; N5 a0 n. ?
党卫军第七山地师在行军6 M& a: x; c9 K2 L" ]
) K' a* }: H  ^
这个时期纳粹德国在南斯拉夫组建的党卫军部队,还包括其他族裔。党卫军第13山地师“汉扎尔”(13th Waffen SS Gebirgs Division der "Handzar")和第23山地师“卡马”(23rd Waffen SS Gebrigs Division der "Kama")在波黑地区组建,主要由克罗地亚族士兵组成。第21山地师“斯坎德贝格”(21st Waffen SS Gebirgs Division der "Skanderbeg")在科索沃组建,由当地的阿尔巴尼亚穆斯林组成。此外驻扎在克罗地亚的德国陆军第369,373,392步兵师里,克罗地亚族士兵占很大比例。党卫军第21山地师臭名昭著,在科索沃进行种族清洗,以追剿游击队为借口大肆屠杀和驱逐塞尔维亚人和犹太人。第21山地师在1944年底被苏军消灭大半,残部和第7山地师合并。! {, n6 T% K" n0 x8 {1 t
9 \) v; H/ L( {6 B
成军以后的第7山地师以奥地利17世纪名将欧根亲王(Prinz Eugen)命名。由於主要担负围剿游击队的任务,第7山地师的装备很差,缺少火炮,步兵使用原捷克军队的武器,只有十几辆西线缴获的法国坦克。首任师长是党卫军少将弗莱普斯(Arthur Phleps),此人是罗马尼亚出生的日尔曼人,一战时服役于奥匈帝国军队。弗莱普斯是山地战专家,1941年以前是罗马尼亚一个山地军的军长。1942年4月,弗莱普斯晋升中将,次年5月调任第5山地军军长,奥伯坎普准将(Karl Reichsritter von Oberkamp)接任第7山地师师长,而库姆出任参谋长。库姆刚到部队,就参加了苏杰斯卡战役。此战在南斯拉夫组建的德军部队表现优异,希特勒大悦,宣布在德军中服役的德意志民族士兵将自动取得德国国籍。* x6 l% H+ ]2 ]5 G7 \. L

, v" j0 W/ g* C# f5 ~5 P第7山地师的军官大多来自其他党卫军部队,他们相当鄙视这些从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征召的士兵,认为他们受到当地人同化,丧失了不少德意志民族的优秀品质。许多士兵说不好德语,经常遭到长官的侮辱,被斥作“吉普赛杂种”、“塞尔维亚猪”等等。1943年9月,200多名士兵不堪忍受这种劣待,发动兵变。此事震惊了包括希姆莱在内的党卫军高层,在严惩作乱士兵的同时,也严令第7山地师各级军官善待士兵。这是德国党卫军二战期间唯一的兵变事件。
+ i( J* Y" C, C* a8 Q% E3 j- W6 Z& @: L( ^
苏杰斯卡战役以后,一战成名的第7山地师移防萨拉热窝,接收了400挺MG-42机关枪和18门75毫米山炮,装备有所改善。1943年的下半年,第7山地师参与6次围剿行动,同南共游击队激战,伤亡两千多人,士气开始受到影响。1944年1月,师长奥伯坎普积劳成疾,不得不离职休养,35岁的库姆接任第7山地师师长。2 l# Z# [& o, {+ l8 @

0 @* ]; x6 S8 z. k8 f, h6 ^0 S6 V% g; m3 s" ^, {5 W
4. 较量4 ?; p* E+ {9 u3 ~7 b

3 d1 U& p4 ^" L  e: t3 Q1944年5月,德军第2集团军发动“骑士行动”,库姆的第7山地师承担突袭德瓦尔铁托总部的任务,伺机寻找游击队主力进行决战。此次行动德军还派遣第500伞兵营,以降落伞和滑翔机空降德瓦尔,差点活捉铁托。铁托侥幸逃脱,撤到意大利盟军占领区,然后转到亚德里亚海的维奇岛(Vic Island)遥控指挥。
0 [1 I. w2 _+ K3 a$ B2 {( q* V. G; [
5月25日,第7山地师开始发动进攻,库姆很快发现对手已经今非昔比。南共游击队信心十足地展开阵地战,在群山中依托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以猛烈的炮火顽强防守,战斗中也一反常态,完全不吝惜弹药。一旦德军攻势显露疲态,南共游击队在盟军轰炸机的掩护下立刻发动反击,通常是主力顶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利用地形迂回到德军的侧后发起攻击。德军则不得不品尝丧失制空权的苦果,库姆在战后的报告里严厉批评德国空军消极避战,置德军步兵于不顾。相比之下,弱小的克罗地亚空军却倾巢出动和盟军飞机硬拼,支援克罗地亚部队。
1 t4 q* Q+ d" y" t) T
/ |+ e1 h! b' o$ H: |/ C: v  h* ]南共游击队虽然火力大为提高,在战术素养上仍然远逊德军精英部队。面对游击队的坚强抵抗,库姆命令侦察营穿插到游击队战线后方,攻克重镇里布尼克(Ribnik),铁托不得不下令全线撤退。游击队前线指挥官抗命不遵,反而集中兵力向第7山地师发动猛烈反攻,企图将其一举消灭。库姆的第13山地团攻克乌瓦拉(Uvala)地区的一个高地以后,还没来得及巩固防御工事,南共游击队就发动了团级规模的冲锋,成功突破德军战线,一直冲到库姆的师部所在地,但强弩之末的游击队被库姆的警卫营击溃。当德军其他各师陆续围上来以后,南共游击队不支撤退,化整为零跳出了德军包围圈。第7山地师各部乘胜追击,战果累累,不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还歼灭了几支游击分队。6月6日,第7山地师移师萨拉热窝,在这里同铁托的王牌部队“第一无产阶级师”(1st Proletarian Division)发生激战。第一无产阶级师显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在硬碰硬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为了避免被歼灭,第一无产阶级师残部被迫撤到塞尔维亚。“骑士行动”以后,南共游击队各部为避敌锋芒,纷纷从克罗地亚和波黑撤到塞尔维亚山区。  B. k- q# Q# {' G
! k/ n) ?$ U$ P" P' B; o

0 e# q+ ~% J+ t7 }0 W( G德军俘虏的南共游击队战士
' ~3 W! S9 `+ J8 W! d/ H: h# V7 {) `1 I# m3 W
“骑士行动”的胜利只不过是德军的回光返照而已。1944年8月,苏联红军攻入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相继倒戈,驻守希腊和爱琴海岛屿的35万德军面临被围歼的危险。9月8日,第7山地师和其他几支党卫军部队坚守马其顿的瓦达尔走廊(Vardar Corridor),掩护35万德军顺利撤到南斯拉夫。在这里第7山地师面对苏军一个集团军的猛烈进攻,以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完成了掩护任务。由於后撤的公路桥梁被南共游击队截断和破坏,第7山地师不得不翻越丛山峻岭撤退。
: V3 ?9 x$ `! I6 u6 c
7 G# l8 I7 H% B4 H% e6 U3 k此后第7山地师一直担任德军E集团军群的后卫,阻击紧追不舍的苏军。这样且战且退到11月份,第7山地师只剩下6,150人,而且主要是由打残的其他德军部队拼凑而成。一次库姆视察自己的炮兵时,发现一个炮兵连长居然透过炮管瞄准。“你的炮没有瞄准器吗?” 库姆问道。连长回答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用瞄准器 - 我们原来是空军地勤部队。”
/ M1 \' @* ]1 m( W( e' Z9 O5 w5 M7 w
1945年1月,苏军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结合部突破,整个德军防线有崩溃的危险。为了堵住缺口,德军发动“春季风暴”行动,反击苏军。第7山地师是少数几支仍然有能力进攻的德军部队,在此次行动中表现优异,受到德军统帅部的嘉奖。“春季风暴”行动结束以后,库姆就调离部队,前去指挥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此时的“希特勒卫队”装甲师,只剩下16辆坦克和1,600名官兵。即使这样,库姆仍然取得了几次不大不小的局部胜利,但于事无补。5月,德军统帅部命令各部队向对面的盟军投降,“希特勒卫队”装甲师此时正和苏军作战,在东线久经沙场的库姆明白向苏军投降的后果,率领部队西去,最后向奥地利的美军投降。
: H' l/ o; W( N0 a! }! S* j2 p+ a4 g3 V* C5 I
: K, e1 j3 b9 u# y' Q! Q  S
5.后话8 U' l+ O& i" s- L9 u

9 P# ~7 R0 O' I$ C# u第7山地师在南斯拉夫作战期间,多次屠杀无辜平民。1944年3月27日,第7山地师的部队在达尔马提亚(Dalmatia)地区大肆烧杀,屠戮平民834人,烧毁房屋500间。7月28日,第7山地师的部队血洗维里卡村(Village of Velika),屠杀平民428人,烧毁房屋300间。1945年5月,第7山地师在斯洛文尼亚向南共游击队投降。战后许多第7山地师的官兵被南斯拉夫军事法庭审判处决。/ e: p5 C0 b* ~  K; M* z/ Q! z; d

4 I( Y! E; P0 |* l% j
5 f; `# {5 \1 E! u第七山地师士兵射杀平民
% v: {! k# j! E/ V" a' `) U- t' q7 C2 c; [
& I( I: s% |, P2 v

4 |% @0 D, u/ ?8 \# A# P+ k南共游击队射杀德军俘虏
0 B' R+ k! x9 u8 R1 B
* S: P3 S  b4 x. V! r1945年春天,切特尼克和克罗地亚残余部队3万余人跟随德军撤到奥地利,向英军投降。战后英军将这些人押送回南斯拉夫,结果铁托下令将他们全部屠杀,抛尸于山涧之中。1946年7月17日,切特尼克领导人米哈依洛维奇在贝尔格莱德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被行刑队枪决。克罗地亚伪政权的领导人帕维里奇(Ante Pavelic)等人则在罗马教廷的努力营救下从英军战俘营逃脱,被送到阿根廷和西班牙等地定居。: t" _* n$ a) J

+ Y; _  U, T* z  x) s( t库姆被释放以后,携家眷到西德奥芬堡(Offenburg)居住,重操印刷排版旧业,在布尔达出版社(Burda Publishing House)担任经理23年。库姆在业余时间非常活跃,组织退役军人团体,援助二战老兵和他们的家属,并四处奔走为党卫军士兵正名,成功说服西德政府补发前党卫军士兵的退休金。退休以后,库姆潜心著作,写成几部回忆录,其中《党卫军第7山地师欧根亲王》于1978年出版发行,成为畅销书。这本书也受到一些史学家的批判,认为库姆美化党卫军,对第7山地师屠杀平民的暴行轻描淡写。库姆于2004年3月去世,享年94岁。
/ d" L. n6 N) O: ?9 P7 b$ \! c
' f# b4 u3 W7 v; Q! K9 k: {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1-10-23 08:57
南斯拉夫分裂的隐患其实早早就埋下了啊。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1-10-23 10:46

; F2 z: d6 u/ O, a8 k& [0 V, w) I是史鉴兄的新作吗?; z2 G. `% f" ]" H

5 v2 d) l  ^/ k, J# Q
由於后撤的公桥梁被南共游击队截断和破坏,第7山地师不得不翻越丛山峻岭撤退。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3 11:13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1-10-23 10:46
/ l* k6 T, c. ^4 I是史鉴兄的新作吗?

# Y0 F; e# v& ~) r1 }4 P% Z# U多年前的旧作了,图片倒是刚找来的。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3 11:16
魔术师 发表于 2011-10-23 08:57 6 M9 `/ W" x/ K
南斯拉夫分裂的隐患其实早早就埋下了啊。

1 q2 N4 m3 h0 y1 v南斯拉夫的历史包袱太沉重了。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1-10-23 22:32
史鉴 发表于 2011-10-23 11:16 & s* B3 b, ?0 M7 o2 }  M
南斯拉夫的历史包袱太沉重了。
. f. }" D, m2 w) r
我以前也搞不清楚南斯拉夫怎么回事,后来看一篇文章介绍,似乎完全是宗教原因造成的?说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本是一个民族,克语和塞语就基本一样,但是因为塞尔维亚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信仰天主教,斯洛文尼亚信仰新教,就变成了三个民族,后来奥斯曼打过来,塞尔维亚的就黑山那块没占,就多了个黑山族,同时又多了信仰伊斯兰教的,然后铁托把信伊斯兰教的整合成一个穆斯林族,于是扯不清,就散伙了。
! N. Q9 c) n8 z0 o" I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中国信耶稣的也很多,也没见他们就自己成立一个耶稣族呢,那三个民族本是同根生,还信的都是耶稣,不过是不同派别,真就要分那么清楚,搞成三个民族,打来打去么?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4 00:51
晨池 发表于 2011-10-23 22:32 3 ~8 O+ O  y/ @2 R; A/ U
我以前也搞不清楚南斯拉夫怎么回事,后来看一篇文章介绍,似乎完全是宗教原因造成的?说是斯洛文尼亚、克 ...

% I, I/ p# Z. V. b- A中国也有过呀,比如清朝陕甘的回汉冲突。回族就是宗教信仰界定的民族,无论语言还是血统都跟汉人没有差别,但当年在陕甘,回汉两族可是你死我活的杀戮。
作者: landy    时间: 2011-10-25 11:16
精彩啊,就是政治不正确,好多和我天朝主流媒体不符的言论。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1-10-25 11:32
史鉴 发表于 2011-10-24 00:51
2 @6 Q! B  R- l/ h  V中国也有过呀,比如清朝陕甘的回汉冲突。回族就是宗教信仰界定的民族,无论语言还是血统都跟汉人没有差别 ...
4 B# T: M6 N; h
这个不对吧。
: E* _2 |1 p& m) d
3 o1 k6 s, x- x2 @汉回确实在种上有区别,尤其西北的回回,中亚成分还是很多的。河北山东等地的回回倒多半是汉人改回教而成。" {' J' p- F  N  E  g# H. N

8 a3 q& }  E. Q: m6 Y. O政治不正确的说,如果主义也算广义宗教的话,那......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1-10-25 11:34
记得《苏杰斯卡战役》里,还有不少捷克军队在德国一边助战,战斗结束后还有南游击队员杀捷克俘虏的镜头。当时南捷同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不知道干嘛表现这个。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1-10-26 05:59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1-10-25 18:00 编辑 . j" g" m8 M6 `4 o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1-10-24 23:34 当时南捷同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2 O+ h. S5 ^3 H& J( R# r% Q
你的这个“当时”,指的是1943年6月苏杰斯卡战役期间吧?社会主义阵营哪年成立?0 w6 D3 N# I  r6 E/ K$ `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6 08:54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1-10-25 11:32
2 _1 V$ S& |7 ]这个不对吧。
' x  f- i4 g' E, j5 q# w- F! \( q2 y3 f: x7 A% C0 J+ b
汉回确实在种上有区别,尤其西北的回回,中亚成分还是很多的。河北山东等地的回回倒多半是 ...
# h9 k9 r2 J0 A, x# {( f
西北的回族祖上是有中亚血统,到晚清已经跟汉族同化了,陕甘回汉两族的血统差别,只怕还不如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的血统差别大。我小时候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班上都有不少回族同学,无论说话还是外貌跟汉人没有区别,交往也没有隔阂,唯一的不同是回族同学身上有羊膻味。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6 08:58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1-10-25 11:34 % y" c6 B7 Q( [
记得《苏杰斯卡战役》里,还有不少捷克军队在德国一边助战,战斗结束后还有南游击队员杀捷克俘虏的镜头。当 ...
6 h/ L! }+ b8 N2 A6 E
我前天才在Youtube上重温了这部电影,没看到杀俘镜头啊?你大概把“切特尼克”听成“捷克”了,苏杰斯卡战役参战的军队,有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希腊、克罗地亚等等,但肯定没有捷克。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26 08:58
MacArthur 发表于 2011-10-26 05:59
: O- L. i5 o% C0 c3 b' C你的这个“当时”,指的是1943年6月苏杰斯卡战役期间吧?社会主义阵营哪年成立?) |$ r2 P% r# f+ O
...

9 x& Q- p  ~  X! B& _) w& }他说的是电影拍摄的时候,七十年代初期。
作者: 旅途愉快    时间: 2011-10-27 13:09
史鉴 发表于 2011-10-26 08:54 % v# D+ Z- P7 V$ o8 b) Y
西北的回族祖上是有中亚血统,到晚清已经跟汉族同化了,陕甘回汉两族的血统差别,只怕还不如南方汉人和北 ...

# Z4 r+ {* T$ x7 E& D* s我n多同学和我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猪肉也不忌口。6 u# f; y; B7 T& D# b1 a# Y
& |7 Y7 j2 q9 a6 F* C" M! k
到了高考,摇身一变,全是回民……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0-30 07:55
旅途愉快 发表于 2011-10-27 13:09 8 A9 \" n5 _; s; H8 J5 _& i
我n多同学和我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猪肉也不忌口。
) U. ~2 i5 ?' N
- n1 J5 A: F+ U) ~* k( _5 m到了高考,摇身一变,全是回民…… ...
& q# q, h# l8 S) l
高考弊政之一就是民族学生加分,在新疆维族学生曾经加两百分,就这样考上的也没几个,大多是政策性的保送生。
作者: 路人癸    时间: 2011-11-1 21:11
晨池 发表于 2011-10-23 22:32 3 C( e6 b& t4 `: T  ]9 I2 {* ^& D" l. }
我以前也搞不清楚南斯拉夫怎么回事,后来看一篇文章介绍,似乎完全是宗教原因造成的?说是斯洛文尼亚、克 ...

; q3 B4 S+ f& r% ~* S8 U: J8 D4 Y! @关于塞族、克族、穆族和黑山族的说法大概没错(他们的语言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塞族用西里尔字母,克族用拉丁字母),但是关于斯洛文尼亚的说法不对。斯洛文尼亚人也是斯拉夫人,但是他们很早就和日耳曼人产生联系,后来成为了奥地利(以及后来的奥匈)的一部分,并在日耳曼人的影响下信仰天主教,语言和塞-克语也不相同。
作者: 路人癸    时间: 2011-11-1 21:34
13山地师习惯上直接叫“圣刀师”就好了,不需要音译了。2 H% e2 i& N7 Y9 V3 p# N
苏捷斯卡的代号也是,直接叫“黑色行动”就行。
7 W1 g# O4 V1 _. s3 w5 P, ]“斯坎德贝格”应该翻译成斯坎德培。
( X, I/ k+ T4 F0 o原来老兄是这一系列的原创者啊。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1 22:24
史鉴 发表于 2011-10-30 07:55 , G7 U7 b% D! p) i% A
高考弊政之一就是民族学生加分,在新疆维族学生曾经加两百分,就这样考上的也没几个,大多是政策性的保送 ...

" x8 l1 ~3 z* d+ ]+ T! H/ C对你和其他汉族学生可能是,但国家有必要培养民族人才。凡是多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 {* c# w2 J+ g+ f+ I( Z3 ]0 L8 N: c
' I+ ]8 ~1 q. J6 Z在美国上大学之前,我的一个墨西哥裔同学问过我,有没有觉得affirmative action不公平。我们是一个重点中学出来的,他的各方面都没有我优秀。但因为affirmative action,他当时是肯定会上个名校。我告诉他,我不觉得不公平,因为我自己上名校是没问题的,我根本不会在乎。
% Q, }3 Z* q) ~* P
2 O+ Q, D- g/ _' V: q/ D那些需要和affirmative action少数民族学生竞争的主流民族学生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够优秀,怪的鸟谁呢? 我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刻苦换来的。我在拼命读书的时候,他们在干神马? 反正,我是不同情滴。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1-11-1 23:11
草蜢 发表于 2011-11-1 22:24 & b, i; c3 k9 Y: s. ^
对你和其他汉族学生可能是,但国家有必要培养民族人才。凡是多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 N! t: l% Z$ n& ~6 x
+ L/ K1 |' s# A3 d6 s  U. W, V在美国上大学之前,我 ...

! {! I1 f% u7 ?; \2 M+ I, d你在说大话,或者叫饱汉不知饿汉饥。! g' g) J7 G2 L. E$ j$ }# b" V$ ^' T
$ |/ q% _6 l! a
中国资源太缺乏,尤其在扩招前,高考是平民唯一能靠自身上进的机会,当兵都没高考公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乱说的。
5 d. i2 _! e% }! k
. X! [, `8 C% |6 Q) g+ [4 ?# m美国情况完全不能和中国比。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2 00:34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1-11-1 23:11 % A- K7 `* E) z% c7 ]6 F
你在说大话,或者叫饱汉不知饿汉饥。3 }' |0 y4 \8 i3 u: E
; ~3 B& E" M& C" O
中国资源太缺乏,尤其在扩招前,高考是平民唯一能靠自身上进的机会 ...
5 _  x7 j- W9 i# D0 f& u' }- g# Q
真的嘛?山西煤老板都是大学毕业滴?中国70年代的百万富翁总数是0吧? 现在呢?没有机会?
6 O6 P6 j9 T6 u+ M0 I  G: P. X/ p& b3 p5 v" Z$ x. Y
我爸这个无帽右派的儿子都能在60年代上好大学。当然他是幸运,轮到他的时候,政策刚刚放松了一下。他哥哥妹妹,个个都有能力上大学,但不被允许,连正常工作都不让做。 那才是真正的悲剧。不过,他们现在一样生活得很好。- g" D1 z7 L2 W8 o9 }% `

9 Z1 A3 t0 e! v7 u' P1 S; e8 L没有一个社会是绝对公平的。 在正常的社会中,有能力的人总是会发光发彩滴,没有能力的人当然也可以将其不成功的原因归罪于环境。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1-11-2 04:32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 00:34 : M/ E% ^# `( H2 O7 b/ ]7 a
真的嘛?山西煤老板都是大学毕业滴?中国70年代的百万富翁总数是0吧? 现在呢?没有机会? + l% ~4 \! a$ W: ]& t+ b: M( {
1 [8 Q1 \5 B$ ~% p- _+ _! V
我爸这个无 ...

$ h6 Q$ \9 i" _, {% Z3 W$ c  R% V以前中国非沿海的草民除了读书当兵还知道多少出路?现在多数内地农民也不就到城市卖苦力,卖淫?我强调了扩招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可没那么光明。现在当然路多了,但仍旧有“监狱式学校”这样的考学机器,大家都是傻瓜?
* x* `* E$ k) i3 O0 V. w  a- v
# |5 w/ R3 r1 ?- @5 p# a其实,世界各地,受过高等教育,找个正经工作仍旧是多数人能走成功的过上体面生活的路。什么煤老板,盖茨都是极少数。煤老板大多数也不是普通人,其实盖茨也不是普通人。你可能不服,但我觉得,你老爹替你搭了很多路,你对自我奋斗的体会可能不深。. I- M/ ]0 I2 F* c: L( h: {, A
* t; x5 s$ s+ Z( L, Z, @& h. z
最后,我认为美国的aa是公平的,但不是你说的原因。中国的加分政策有问题,各省市区名额划分也有问题,都该改。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1-2 08:22
路人癸 发表于 2011-11-1 21:34
. j: F. v' }5 |6 c13山地师习惯上直接叫“圣刀师”就好了,不需要音译了。
! C' z/ \4 Q1 z7 f8 |苏捷斯卡的代号也是,直接叫“黑色行动”就行。+ i. h8 U' \, ~
“ ...
1 u/ N0 }2 y& ?& x8 H
七八年前的旧作了,是粗糙一些。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1-2 08:33
草蜢 发表于 2011-11-1 22:24
1 Y$ l/ b8 t7 R% @对你和其他汉族学生可能是,但国家有必要培养民族人才。凡是多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5 W* W  s8 K. K, i5 S# L/ f* U) N/ P, h) m, C! c
在美国上大学之前,我 ...

! z+ Y$ i, l) t) b) H" [我记得很多年前美国某大学公布入学新生SAT平均分,其中有一项是按照族裔,黑人学生的分数远远低于其他族裔,结果引起舆论哗然,黑人不高兴,其他族裔更不满意,以后再也不敢公布这样的数据了。
7 b5 c- G7 q$ W3 y7 S5 B% m9 |/ z# W: p3 j
你对Affirmative Action的态度,正好能说明为什么美国的华裔政治地位不高,因为大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2 09:03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1-11-2 09:04 编辑
+ W0 f+ j9 ^! _/ J$ B! T. u' ~
史鉴 发表于 2011-11-2 08:33   f; C+ p+ O" G2 F' I
我记得很多年前美国某大学公布入学新生SAT平均分,其中有一项是按照族裔,黑人学生的分数远远低于其他族 ...

, r4 x) t4 R! w  v3 D
1 q/ d2 I) k+ I3 T; a美国的华裔政治地位不高是因为人太少,而且不住在重要的Swing State像佛罗里达的古巴人。 又不像犹太人那样掌握了金融,传媒,娱乐的重要阵地。我就是BS那些一天到晚拿Affirmative Action 说事的白人。 他们觉得被黑人和拉丁人占了他们的便宜。 其实当加州州立大学解除Affirmative Action升学条件以后, 白人上大学比例并没有上升, 因为多出的名额都被成绩更优秀的亚洲人拿到了。 马上, 又有人抱怨大学中亚洲人太多。 说白了,就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我说了, 我不在乎,因为我的成绩让我可以去任何我愿意去的名校。 但我是支持affirmative action的。 正因为我知道,如果像我这样智商一般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上名校 (和你不一样,我13岁来美国的时候是根本不懂英语的), 其他人没有任何借口。 2 }/ u9 M: {" _

, v* q) [5 _) T* J& J所以我从骨子里瞧不起那些需要和Affirmative Action少数民族学生竞争的中产阶级出身白人。 同样,我也瞧不起那些国内拿少数民族学生说事的白领阶级汉人, 尽管我自己也是汉族。% X6 H" p6 v6 \( I6 O( ^

% E3 _; e8 ]. g  i, I! c$ L对美国内政,你不会比咱们美国人更了解。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11-2 09:24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 09:03
' y( w3 o) ~# [$ x0 G! |% N美国的华裔政治地位不高是因为人太少,而且不住在重要的Swing State像佛罗里达的古巴人。 又不像犹太人那 ...

  O8 I1 K6 w  @9 U你住旧金山吧,旧金山华裔比例21%,非洲裔6%,墨西哥裔7%,华人政治地位是否就比老黑老墨高呢?华人一盘散沙,都像你这样混出头了就看不起这看不起那,政治地位没法提高。另外刻苦也有相对性,你的刻苦程度拿到四川,名校是肯定进不了的;拿到北京上海,没准儿就能进清华北大或者复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吧。" A" _1 j% ]* \3 u

) C; W- j1 S. ^2 l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2 09:43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1-11-2 10:09 编辑
, F) f( J) w" l7 F- t; A* e% H
史鉴 发表于 2011-11-2 09:24
/ A) S# I* w4 a3 z" \0 o  o你住旧金山吧,旧金山华裔比例21%,非洲裔6%,墨西哥裔7%,华人政治地位是否就比老黑老墨高呢?华人一盘 ...

5 b% @& j: `& h6 |+ I4 }) d3 w& s
  G6 @* Z" P: F; r1 D8 [. v: `. x旧金山是老梦的地头。俺是不会住那有名不产美女的嘎达的。那里的坏事都要算在老梦头上。俺住在美女云集的世界娱乐首都,洛杉矶。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