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国王与元帅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10-13 11:41 标题: 国王与元帅 在印度传奇里,维克拉玛蒂提亚是一个睿智、神勇、宽宏的国王,他不仅在人间拥有无数拥趸,在天界也有不错的人品。印度历史上,有很多君王用维克拉玛蒂提亚的名号,就像中国君王喜欢自封尧舜一样。两千年后,远在千里之外,谢尔盖•戈尔什科夫是苏联海军元帅,他的海上军功谈不上杰出,但他的远见和强烈海洋战略意识与苏联的世界战略吻合,在勃烈日涅夫时代打造了一个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舰队,这是苏维埃帝国的顶峰。戈尔什科夫有一句名言:“没有够好,只有更好”,这是他对苏联海上力量雄心的写照。维克拉玛蒂提亚和戈尔什科夫本来是碰不到一起的,但通过一艘航母,这一对关公和秦琼硬是凑到了一起,演出了一出有声有色的活剧。/ j5 ] e8 k& m/ u
C' c! C, m, @: r2 V2 H- T
在戈尔什科夫时代,苏联海军就意识到没有航母的难处。航母在核大战条件下用处有限。但历史证明,把整个海军战略建立在核大战基础上,将极大地限制海军在实力外交和局部冲突中作用。从“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开始,苏联海军开始了航母的尝试,但“基辅”级才是第一级认真的航母。为了降低造价,也为了简化航母飞行员的训练,苏联顺应同时代英国“无敌”级航母的潮流,用垂直起落的雅克-38作为舰载战斗机,研制了“基辅”级航母。3 M* l2 B3 O7 J
' m( Z1 E" U1 i+ U. r" [* k7 A
这是一级很特别的航母。和西方最大限度增加舰载机搭载数量的做法不同,“基辅”级依然配备了强大的导弹火力,舰载机数量因此有所下降。可以说,“基辅”级相当于英国“无敌”级小航母的载机能力加上苏联“卡拉”级巡洋舰的反舰防空能力。苏联声称“基辅”级为航空巡洋舰,这当然有绕过管制博斯普鲁士海峡的蒙特雷公约的原因在内,但还真是没有说错。苏联海军这种非驴非马的做法在西方海军里很是不齿,但这是符合苏联海军实际情况的。 8 M5 ?/ H7 J8 R% w- z$ o- U6 ]9 b* r( }% {+ X5 ~
苏联海军必须考虑高寒海区的活动问题,蒸汽弹射且不说制造和维护的技术问题,在高寒海区造成甲板结冰的问题就不好解决,常规动力航母大量制造蒸汽弹射系统需要的高纯水制造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70年代研制“基辅”级的时候,苏联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不理想,但又缺乏合适的双发战斗机,绕过传统航母的弹射起飞-拦阻索降落(简称CATOBAR)而另辟蹊径,就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b d1 w% s( b" m8 `
8 P) F$ N+ j' @, P- F" g苏联海军没有像英国一样研制小型“纯”航母,而是把小型航母和导弹巡洋舰结合为一体,这不是那么不可思议。苏联海军的对手是美国海军,而不像英国皇家海军可以拉住美国海军作为依靠。由于雅克-38的性能和数量局限,苏联海军无法像美国海军一样,用舰载战斗机作为海空作战的主力,雅克-38是被用作海上武装侦察机使用的。面对强大对手时,雅克-38在舰队外围构筑巡逻线,甚至用作火力侦察,探明敌情。舰队的强大导弹火力才是打击力量的主体。只有对手弱小时,才会用雅克-38直接攻击,比如骚扰落单的反潜巡逻机或者加油机。- [. L# u3 S G |' Y. M+ w
! t+ z# ~- g' p! o通过“基辅”级,苏联海军很快建立了一支可以实战部署的航母力量,但也马上走入了技术瓶颈,无法充分发挥航母的作用。航母的真实威力还是在于舰载机,飞机的速度和活动范围远远超过舰船,可以高速、远途、隐蔽机动,迅速集结力量发动打击,或在很大的海空区域保持监视和控制。以舰载机为主力的航母对以舰载导弹火力为主力的水面舰艇好比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搭载预警机后更是确立了战场的单向透明,差距是显著的。苏联海军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最后还是回到常规航母上来。不过苏联海军还是没有完全循规蹈矩,用滑跃起飞代替弹射器助推起飞,避免了蒸汽弹射器的问题。这种短距起飞-拦阻索降落(简称STOBAR)和CATOBAR的优劣至今依然是人们争议的热点,一般认为,STOBAR在技术上简单,建造和使用成本低,持续出动能力强,适合中型以下的航母使用;CATOBAR的最大起飞重量大,可以起飞的飞机种类多、能力强,适合中型以上的航母使用。 : f; ]2 a& e& Q ' U Z5 R7 T, N) p' W- S+ ^5 Y0 i“基辅”级一共建造了4艘,一号舰“基辅”号和二号舰“明斯克”号早已退役,现在中国成为海上主题公园。三号舰“诺沃罗西斯克”退役后卖给韩国,作为废钢铁拆解了。四号舰“巴库”号1978年在黑海边的尼古拉耶夫南方造船厂开始建造,1982年下水,1987年服役。和前三艘“基辅”级相比,“巴库”号获得了大规模的改进,采用相控阵雷达和先进C3I系统,所以也常被认为是“改进型基辅”级。1991年苏联解体,继续用已经独立的阿塞拜疆的首都命名的“巴库”号就不再合适,于是改名为“戈尔什科夫”号。1994年,“戈尔什科夫”号发生锅炉爆炸的事故,勉强修复后于1995年回到现役,但1996年再次退役。原因或许是锅炉爆炸的内伤所需要的大修超过了俄罗斯海军的承受能力,也或许是即使修复了也用不起了。 8 m) L2 d& A- f z7 h 4 I9 V. A0 s/ H# Y9 Z4 y( A" j4 e/ X4 K2004年1月20日,俄罗斯和印度达成协议,“戈尔什科夫”号免费赠送给印度,但印度出资9.47亿美元,由俄罗斯按照STOBAR的要求,在白海边斯维尔德洛文斯克的北方造船厂改装“戈尔什科夫”号。印度另外出资10亿美元,用于购买12架单座米格-29K和4架双座米格-29KUB、6架卡-31预警直升机、导弹、鱼雷等配套系统,以及训练、备件、维修服务等。在印度海军里,“戈尔什科夫”号改名为“维克拉玛蒂提亚”号,传奇的印度国王和雄心勃勃的苏联海军元帅终于碰头了。 3 P3 e V' g" {- J' r d2 \- w0 J- q: n
“维克拉玛蒂提亚”号满载排水量约45000吨,可以搭载16-24架米格-29K,另加10架卡-28反潜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如果印度自己研制的“光辉”战斗机(也称LCA)的舰载改型最后实现,理论上也可以作为舰载机。印度的“鹞”式战斗机也可以搭载,不过和米格-29K或者“光辉”相比,“鹞”式没有优势,加上年事已高,数量渐少,基本上可以不考虑。 $ v4 F) u7 J( M! H: X$ k: E; ^3 {# N6 X& C
“维克拉玛蒂提亚”号放弃苏联海军的小航母加导弹巡洋舰的概念,而是“纯航母”。改装的主要内容是拆除前甲板上的导弹系统,加装14.3度的滑跃甲板,加宽后甲板,加大舰尾升降机(从20吨的升降能力提高到30吨)以适合较大的米格-29K,改造舰桥,换装新型电子系统,武器系统也全面改装。改装预计2008年8月完成,2009年服役,正好和届时应该退役的“维拉特”号航母衔接。但是国王和元帅的文化冲突注定使印度海军的美梦一波三折。2 @# @" {& V" ^2 C* B
; S( R; o, A' ]这是俄罗斯经济特别困难的时候,印度决定顾及传统友谊,照顾俄罗斯一点生意,当然俄罗斯也要答应印度的友谊价。 “戈尔什科夫”号免费赠送对俄罗斯并不吃亏,留在俄罗斯海军的话,“戈尔什科夫”号的选择也只有在锈烂消失和作废钢铁出售之间。俄罗斯指望用改装的工作量来养活有关的海军造船厂,并通过米格-29K养活米格设计局。印度则指望用地摊价捡一艘现代化航母,顺手再捞一批现代化作战飞机。一切都用协议规定下来后,印度就乐呵呵地回头自顾自手抓咖喱去了,俄罗斯也乐呵呵地回头土豆烧牛肉了。 9 ~2 t6 M" P# U% w: Y5 r( E0 h. E4 e
俄罗斯对于这吃亏价当然不是不知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钓鱼工程。印度对俄罗斯的钓鱼企图也不是不知道,但不是有一纸协议吗?不过印度忘记了,“戈尔什科夫”号还在俄罗斯手里,印度的先期款项也是付到了俄罗斯手里。协议在本质上应该是互利的。当协议双方各怀鬼胎,希望侵吞对方利益,那协议就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协议的可执行力就成了大问号,没有强有力的第三者执法的话,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占者为王”。即使在西方的协议法规里,对于明显不合理的协议,法院也是可以判决协议无效的。俄罗斯更绝,根本不理会法院的事,直接要挟印度。2008年11月时,当印度已经垫付4亿美元的改装费用后,俄罗斯提出要追加,有说法是开价高达34亿美元,但现实一点的估价是22亿美元,超过原改装价140%。印度当然拒绝,挥舞着协议,指责俄罗斯背信弃义。俄罗斯也不啰嗦,如果印度拒绝追加,那俄罗斯只有把改装到一半的“戈尔什科夫”号留作自用。已经垫付的款项如何处置并没有明确说明,但谁都知道,印度是不可能要回来的。 7 I- g0 {) h( `2 b ( Q) O/ M- s8 Z5 {1 {: Z9 V这也是外界对中国改装“瓦良格”号传说纷纭的时候。印度对于“压倒”中国具有一种奇怪的执着,也坚信不能中断自60年代以来一直拥有航母的“传统”,而唯一的“维拉特”号航母在几次延寿后,也应该退役了。印度先是否认出现了任何问题,接着试图大事化小,到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则拼命向俄罗斯施加压力,试图迫使俄罗斯回到协议的规定。这一切都不能奏效时,印度试图寻找另外的途径,解决航母的问题。 6 r! |6 n7 T! j8 i0 [ " W; m- O4 [1 b" C4 V这当口英国正在开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但已经意识到将会碰到即使建成也用不起的窘境。印度“及时”地提议将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买下。既然22亿美元的“戈尔什科夫”号可能成为镜花水月,35亿的“威尔士亲王”号不仅能力更强,也更加靠谱。不过印度对支付22亿和35亿之间的差价热情不高,英国对垫付这个差价的热情更低。加上种种阴差阳错,这个提议无疾而终了。7 O4 \# X& A6 d0 N
, w5 ^3 h" ^8 I. a' C/ a5 H
这也是美印关系如胶似漆的当口,盖茨即将前往香格里拉论坛,将顺道访问印度。这也是美国“小鹰”号即将退役的时候,这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在海上征战近50年后,准备解甲归田了。与此同时,印度空军发布“中型多用途作战飞机”(简称MMRCA)计划,要求采购120架先进中型战斗机,参加竞标的有美国F-18E、F-16、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瑞典“鹰狮”和俄罗斯的米格-35。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消息:“小鹰”号有可能模仿“戈尔什科夫”号的先例,赠送印度,条件是印度采购至少60架F-18E。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极大地加强美印关系不说,“小鹰”号搭载F-18E在技术上是现成的,美国也可以避免除役和拆解的麻烦。不消说,这个好事最后也没有成功。当人们在新德里问盖茨的时候,他直截了当地予以否认。7 B) O/ w) C0 E; `9 Z8 z
( u2 m; _% W$ j/ \( d0 W遍寻替代航母无望,已经投资的4亿美元也回收无望,印度只得同意追加。印度和俄罗斯在2010年3月达成协议,总改装费用增加到28.5亿,差不多是最初协议规定的9.47亿的三倍。今年8月12日,印度国防部宣布,改装已经大部分完成,预计2012年12月交付使用,但人们对此并没有信心,甚至对是否会再次陷入提价的纠纷也没有信心。印度国防部没有提及的是,交付的时候,“卡什坦”近防系统并没有装上,那要计划到2017年才装用,在此期间,“维克拉玛蒂提亚”号实际上是没有防空能力的。 / b0 S5 d @) ] 1 q4 {# P6 z. }" x% ] E, G如果把“戈尔什科夫”号改装延期和超支完全怪罪在俄罗斯的钓鱼上,那也不尽公道。“戈尔什科夫”号是在现属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南方造船厂建造的,俄罗斯是否拥有全套技术资料很难说,如果需要船厂的合作,以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也未必能够顺利得到。即使拥有全套资料,苏联技术传统对于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向来比较散漫,尤其对原始设计完成后的改动所涉及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更新比较“自由主义”,只有当事人对更改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记录比较清楚,换了一个人,可能就两眼一摸黑了。这个问题在苏联解体导致技术队伍流散以后更加严重。中国引进苏-27的时候,苏霍伊设计局提供的资料和共青团城提供的散件就对不上号,迫使沈飞把散件摊开在两大个仓库地上,拉着俄罗斯专家一个一个核对,并修订引进资料。“戈尔什科夫”号的图纸资料和船坞里的实际脱节将不奇怪。即使图纸资料不成问题,苏联解体使得原本完整的军工体系支破碎,散落在各加盟共和国的军工企业不说,就是留在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也由于常年断粮,或者转产,或者解散了。要重新订货,更换老旧设备,谈何容易。事实也是如此,改装前期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更换整个电气系统,但电缆的走向和规格根本是一笔糊涂账。理清是办得到的,但需要时间和投资。这只是价格攀升的一小部分。“戈尔什科夫”号的改装工作量实际上是很大的,除了前述的滑跃甲板、后甲板和升降机,还有把重油锅炉改造为柴油锅炉,改用6台意大利造的瓦希拉15000千瓦柴油发电机,采用西方标准的航海电子和导航系统,全新敌我识别系统和数据链,全新海水淡化装置、空调、厨房和餐厅,可以容纳10名女军官的设施。改装完成后,70%系统是新的,其余都翻修过。设计寿命为20年,预计实际使用寿命30年,印度不缺的就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 q3 O' `) j6 s2 Q4 b
) [' x! ` b. O4 [, p
好在配套的米格-29K进展还算顺利。2004年12月22日签订12架单座和4架双座的7.5亿美元协议后,至今已经交付11架,另外5架将在2011年底前交付完毕。印度追加了29架订货,价值120亿美元,追加订货也正在开工,预计可以在2015年前按时交付。届时印度海军将拥有45架米格-29K,大大超过“维克拉玛蒂提亚”号的搭载能力。有意思的是,印度国防部在8月2日同时宣布,印度自行建造的“防空舰”(Air Defense Ship,简称ADS)已经75%完成,将在11月下水,多余的米格-29K是为这个用的。 3 X# k4 W8 ^. H5 t4 ~0 E/ e6 U& R4 z+ B( ]9 ~$ B. a6 A0 z
这是印度自己设计、建造的航母。早在1989年,印度就计划自己设计、建造航母,尽管采用了“防空舰”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ADS用于接替原本应该在1997年退役的“维拉特”号,这艘1953年下水、1987年出售给印度的航母早已过了退休年限。印度科钦造船厂原本应该在1993年开工,按照20000吨级采用“鹞”式战斗机的小航母建造。1991年,印度国防拨款委员会指令印度海军研究意大利“加里波地”级小航母,但1993年印度海军参谋长拉姆达斯海军上将声称非更大航母不要,并且应该在2000年服役。1997年,“维克兰特”号退役,印度再次计划建造17000吨级ADS,但计划没有启动。1999年6月4日,印度政府终于批准24000吨级ADS计划。新任海军参谋长库玛海军上将宣布,ADS造价为200亿卢比(约4亿美元),另外投资5000万卢比(约合100万美元)改造科钦造船厂,但印度海军设计局公布的是32000吨级的STOBAR设计。2003年印度政府最终批准STOBAR的ADS计划,排水量则增加到37500吨。2006年,新任印度海军参谋长普拉卡什海军上将宣布,ADS改名为“自主航母”(Indigenous Aircraft Carrier,简称IAC),排水量也进步一增加到40000吨,意大利建造“加富尔”号航母的Fincantieri提供技术协助。一号舰命名为“维克兰特”号,和1997年退役的另一艘前英国航母同名。* F1 X, C- y* U2 P& 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