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笨拙的大象——浅析印军山地部队攻防战术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10-25 09:54
标题: 笨拙的大象——浅析印军山地部队攻防战术特点
此文发表在《坦克装甲车辆》2017年9月(下),纯属应景的,以下是正文:" w9 X! F% G% P
" c5 d* b$ [6 ]6 i* F& M

/ ?. A9 ~; r% L! j3 A9 `) Y6月份,印度媒体主动曝出“中印洞朗对峙”的新闻,瞬间成为两国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洞朗对峙”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作为印军对华备战主力的山地部队,自然成了中印两国网民、军迷热议的对象。
/ ?+ D0 p* Z' w: S& L. Q: S/ t6 o% Z% {- O8 w1 v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普通民众在缺乏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情况下,草率对“洞朗对峙”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中印双方的博弈得失“品头论足”,结论难免失于偏颇。同样,仅仅热衷于研究印军山地部队编制、武器配备情况的军迷,恐怕也难对其实际战斗力产生正确而全面的判断。因为再好的武器装备,掌握在一群战术水平低下的人手中,也难以发挥出威力。/ A- U; \8 V0 v& A' O+ O% i
( f* r* F0 o1 ~3 ], A9 Y" D2 Z
我军并没有与印军山地部队直接交手的记录。但通过近年来中印两军联合训练、观察印军在印巴边境冲突中的表现、以及美印联合演习时美军对印山地部队的评价,还有印度媒体公开透露的信息,还是不难了解其战术特点的。& g, T+ {1 l/ ~
" I" [2 x3 i4 T; h8 Y0 a
0 C" A) m7 l6 z
高原山区的印军巡逻队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10-25 09:57
      
" P0 |# G/ H% N) s
" N5 ?/ f6 }9 @% V, B- u; H; r
6 j% N4 R. o" b) d9 M) @9 D" }印军山地部队进攻战术特点# j4 ?/ C, i1 F% I/ p( I+ j4 R
) V3 t( F  s7 [0 ~( d$ C- X
印度自独立之日起,就极富“进取心”,梦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洋的主人”。受这种思维影响,印军在战术上历来是重进攻、轻防御。其山地部队自然也不例外。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公开信息判断,印军山地部队的进攻战术,有如下特点:1 ~" |3 s/ ~1 [' g
, y8 B" v; F6 m1 J* u
1、        组织计划周密,准备时间较长9 i0 w7 d4 K: T8 ?3 J- w
( f% Q( S& t7 d* @+ h9 x- [
印军山地部队发起进攻前,强调利用夜暗、不良天候,以换防、演习为掩护,隐蔽集结部队。在进攻发起前,各作战部(分)队秘密进入集中地域完成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师集中地域一般位于对方大口径火炮射程之外。集结期间,各级都会组织地面渗透侦察和空中侦察。各级指挥官根据侦察通报,制订出作战方案,并对部队进行重新编组。印军作战条令规定,山地师发起进攻前,要储备15天的人员、牲畜补给品和所需的卫生军械物资,二线部队也要储备2个基数弹药。由于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印军山地部队的后勤保障分队都集中在师一级,旅以下并编制保障单位。因此战前准备所需时间较长。
1 m& X* a6 N( ^" e9 d7 l* h! k
3 g# V9 M! s. s; |
, Q; f! r" C. v印军山地作战演习
9 X4 b, `7 _/ j$ O; v7 j# T; j+ [: j4 C5 J
2、进攻正面较宽,任务纵深较浅# R" |2 b; `6 [* W+ L3 _" j1 N
! C4 h3 Y5 L% x$ \9 f/ W
印军认为,合理选择进攻正面的宽窄及任务纵深,直接影响到能否在突破方向上形成兵力兵器的优势,达成歼灭敌人的目的。印军作战条令中,要求山地师师(旅)长必须权衡两者的利害关系。在确定进攻正面宽度和任务纵深时,必须考虑到能保证兵力的集中和能遂行纵深渗透、确保攻势和实施快速扫荡。
2 ^" T5 B# k& q, V) G1 }0 y( f- X9 O' v+ k: g% Q
由于山地作战中,防御一方依点据守,控制正面较大,进攻部队多沿有限的通道或山脊线攻击、队形拥挤、行动困难,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印军山地部队进攻时呈纵深梯次配置,但突击梯队的兵力较大,约占三分之二。进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一般山地师进攻正面为20公里,纵深为6-8公里;山地旅进攻正面为4-5公里,纵深为1.5-2公里。& s! p2 ]4 f! l0 i2 }
% w, ~$ I9 U2 ]0 ?7 Q8 `; y3 y
印军认为,山地道路有限,如一味只沿少数道路或路线开进,必然造成兵力过于集中,行动缓慢,易暴露企图,遭敌火力打击,使整个进攻计划破产。因此,印军要求在山地进攻中,应尽可能利用夜间,沿进攻轴线选择多条路线,使部队分梯队开进。这样既可使防御一方难以判明主攻方向和进攻企图,又可减少敌火力杀伤,提高开进速度。为避免分散兵力火力,进攻部队第一梯队担负的任务,通常不超过两个战术目标;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在同一时间内只重点突击1-2个目标。在进攻发起后,则迅速从攻击目标的翼侧、侧后沿不同路线实施向心攻击,但主要方向只能有一个。主攻方向通常选择在敌防御比较薄弱,且能直接威胁要害的方向。在主攻方向上,印军山地部队通常会集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火力,力求在突击点上达成绝对优势。
" t! y6 ~; o" Q& w* n; ~% N
# Z( d* n9 `+ B: W3、强调夺取战术要地,建立巩固基地+ C5 \+ D9 o/ P3 B) D+ I8 i
: K1 t( n: S, i
印军认为,进攻的目的在于占领并巩固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为此要十分重视选择最初攻击目标。强调最初攻击目标必须便于观察敌防御情况,利于割裂敌阵地,便于向敌实施翼侧攻击,并能保证建立可靠补给线。6 s9 E0 d; Z+ g& G4 e/ M7 a
1 W. ^1 r, @+ L/ @# a# d
为夺取并巩固战术要地,印军要求在进攻发起前,必须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防进攻部署遭敌破坏。前进基地通常选择在敌炮兵射程之外,地形隐蔽,便于车辆进出的地域,并构筑必要的防护工事。为减少敌火力杀伤,印军除采取伪装、防护、反炮战等措施外,还要求尽量缩短在集结地域和进攻出发阵地停留的时间。进攻部队在集结地域停留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在进攻出发阵地的停留时间要求控制在半小时以下。
" y% ~; w; X* V- {4 i6 L$ D/ X0 e8 @
为抗击敌反冲击,以及让后续的进攻有依托,印军要求山地部队攻占每个目标后,迅速将其建成新的巩固基地。不仅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原有工事进行隐蔽,还要求构筑新的工事,以防敌航空兵和炮兵火力袭击。在部队发起新的攻击后,所留下的巩固基地通常由巩固基地的分队或预备队的部分兵力继续扼守。
; g2 Y$ T( B' Z- j' z+ h: r! ~/ j9 e8 N; B/ G

* Q, p0 H: j& |$ o3 p' Q印军用直升机在山地后送伤员( A" a& G" r* k. ^/ q- c
  D3 e  [' B3 j
4、空地机动结合,实施迂回包围攻击3 d6 L/ F8 a/ c3 \/ t/ ]

$ @2 e2 `1 x2 g- o地面迂回包围和空中立体包围攻击相结合,是印军在空中力量、尤其是直升机力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施山地进攻的一个新的战术特点。印军认为,正面进攻往往不易奏效,迂回包围则可攻敌不备,易于取胜。为此,印军强调在选择进攻目标和进攻轴线时,应尽量避开敌防御正面,从敌翼侧和后方实施迂回包围,快速夺取战术要地。$ z0 r1 m# @5 G3 W0 E
+ m  U" ^5 p4 x8 q
在实施地面迂回包围时,印军要求控制作战地区内便于实施机动的道路。进攻时,山地师通常可派出一个旅(山地旅通常可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利用不良天候,隐蔽接近敌人,首先在敌后方和翼侧建立拦阻阵地,对敌实施包围;尔后先于正面部队发起攻击,力求将敌围歼。印军规定,山地师派出的包围迂回部队,应在主攻方向炮兵火力支援范围内活动;根据包围迂回部队的后勤自给能力情况,正面攻击部队必须于48小时内与其会合。, G7 D- Q" M2 H

% t* ]1 y* ]- {  o2 T) z3 f. v  ~空中包围通常在空情和气象条件有利时实施。印军强调在山地充分发挥直升机的作用,快速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并广泛使用武装直升机进行短距离空中火力支援和空中垂直包围。印军认为,在山地进攻战斗中,直升机机降部队实施垂直包围特别有效。机降部队在战斗中,可随时得到战术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的支援。
9 ^# [0 F5 O. {0 p6 l/ O
6 Y) {3 W% I( c0 f" P1 p
. a9 b' M, |) w# d' x' x& H印军在练习直升机索降
  Q) p9 o7 u# W* s6 J: I% z/ x% l3 J+ ^- A1 o  ~& O: U
5、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打击
, T$ q7 S. @/ h& j
2 y+ [. U# l" L$ g印军强调,在山地进攻作战中,必须有可靠的火力保障。已方空地火力应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对敌方实施纵深、立体火力毁伤。为此,印军山地师除编有1个山炮旅和适于山地作战的多种压制火炮外,战斗中还可得到1-3个山炮团的加强,火力打击纵深可达30-40公里。地面部队进攻时,要求严密组织炮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火力,从前沿到纵深,对进攻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火力支援。9 L& k' C' ^2 x( \

; k9 S) x! O; G' Z) a( L9 w' ~印军将进攻中的火力区分为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冲击前的火力准备和冲击的掩护火力。开进时的反炮战火力,主要以战术航空兵和远程火炮为主。任务是集中突击敌炮兵、战役战术导弹和对部队开进威胁最大的目标。冲击前的火力准备,以战术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为主。任务是突击敌反斜面的炮兵阵地和集结部队。地面炮兵作为辅助力量,主要突击敌前沿的支撑点、火力点,并以烟幕掩护部队推进。冲击的掩护火力,以战术航空兵为主。任务是突击敌纵深内的预备队、炮兵阵地、指挥控制系统和后勤补给线;地面炮兵火力则突击敌浅近纵深的支撑点、火力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并封锁主要通路,以阻止敌预备队机动。
3 {" h8 k8 b/ b; T& r5 E  s5 a/ s9 R" M& H

. `+ v- H( ]" G* p/ k, M  I* C从瑞典引进的FH77B155毫米榴弹炮是印军山地部队的火力中坚
" {( c2 |2 g2 i9 x' @( `! b. j5 ?  V+ j$ b
6、保持进攻锐势。
2 S" L9 s* T3 Z
: |5 e3 ~3 f! ^9 T- n8 ?2 j7 L+ x印军要求,自进攻开始直至攻占最后目标,应不断保持进攻锐势。其主要方法是实施梯次配置,及时使用预备队和适时改变进攻轴线。
& A; m# F7 g/ f6 }+ s$ Q8 p( m" g' W# b& O. U0 n' N( k
印军进攻部队通常包括突击梯队、预备队和巩固基地分队三部分。突击梯队又分为几个冲击波次。这些部队或成纵深梯次配置,对敌实施连续进攻。7 Y; Z0 }( q% y7 w! q' A9 P

5 o8 e, E+ k! x8 H2 b印军要求进攻战斗必须掌握足够的预备队。预备队通常占进攻兵力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主要在敌预备队已使用,敌抵抗能力骤减之际投入战斗,以扩大战果。为使预备队及时进入战斗,保持进攻锐势,印军要求预备队配置位置应尽量靠近突击梯队,并配备快速机动工具。当最初确定的进攻轴线已不适应变化的情况或遭敌顽强抵抗时,印军要求及时改变进攻轴线,从新的方向进攻预定目标。& s1 f% u7 g* z2 F1 w0 Y

4 b; D; r$ F$ _8 ~7 p7、实施综合电子打击% W8 S; K* i# E

; U: I4 }& S& p  C4 u* n( Q" b印军认为,电子战是“大纵深、立体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军将电子欺骗作为隐蔽战役企图的重要手段,强调电子火力、电子欺骗、电子压制综合运用,以尽快达成战役目的。在发起进攻前,印军山地部队通常采取相对集中、主次有别、有效压制的方法,对敌方电子、雷达、指挥通信系统实施突然的电子压制;战斗发起后,采取跟踪侦察、压打结合的手段,瘫痪对方指挥、通信、侦测设备,干扰对方电子装备器材,为已方空地一体打击提供保障。8 H1 J( \9 z$ U  q/ A
, j& A( z' q, G. ]* v
8、适时调整部署、进攻速度缓慢: ~' q. S" d- D! `. X( V$ [
9 q5 W# _  T" W4 b
鉴于山地进攻战斗行动异常困难,情况变化迅速,印军在山地进攻的各个阶段,都要求及时调整部署,建立依托阵地和稳固基地,作为每次进攻的待机地域。建立依托阵地,通常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调整部署通常在稳固基地进行。整顿后,除留少数兵力扼守依托阵地,主力则向新的目标发起突击。如果行动失利,则退回阵地。但如此一来,印军山地部队必然陷入战斗节奏拖拉,进攻速度缓慢的境地,容易贻误战机。
5 l! x% l$ [7 }3 |: m" k+ a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10-25 09:59
& }6 d* F& A9 o) }$ h
印军山地部队防御战术特点
3 C2 T& j4 z9 f8 v( u+ r! E
: Y  _& p! D3 l3 T: X' I3 S虽说印军“重进攻、轻防御”,但1962年的惨痛教训,以及中方在中印边境线上居高临下的总体态势,迫使印军自1962年以后,不得不也加强了对山地防御的研究。从公开信息判断,印军山地部队的防御战术,有如下特点:
. a% P" W' h! M1 ~9 b4 e- {4 m7 B/ y: v- F
1、分为“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两种防御样式
/ J4 ^! V( |" C1 x8 H
7 P9 F5 O' b3 w印军作战条令中明确指出,阵地防御的目的,在于扼守重要地区。实施阵地防御时,山地师(旅)一般区分为第一梯队、预备队和炮兵。第一梯队通常由三分之二兵力编成,占领一线阵地,依托预先构筑的工事,抗击敌进攻,杀伤敌有生力量;预备队通常由三分之一兵力编成,配置在防御纵深,用于反冲击或增强第一梯队的防御;炮兵由建制和直接支援的炮兵旅(团)编成,配置在第一梯队之后便于射击的阵地内,以火力支援一线部队作战。
2 g4 L. ~5 b( J! n, _
6 [& _- Q( ], ^/ {8 p机动防御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山地师(旅)进行机动防御时,第一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旅(营)编成,占领一线阵地。战斗中,第一梯队中的接战部队且战且退,诱敌前进;第一梯队中的其他部队则坚守阵地,以此形成一个“口袋”。待敌进攻部队大部深入“口袋”时,由主力编成的预备队则发起侧翼反击,第一梯队的接战部队和其他部队分别扎紧“袋口”,力求全歼突入的敌军。
# u9 I6 N' d+ g9 B$ A$ I& b' A4 R
5 w. }' Y  d8 }/ Y 8 m: I2 q: G# i% H6 @
印军的简易防御工事,射界足够开阅,但明显隐蔽性、防护性不够9 z8 I+ o2 L/ P9 z& f

5 f9 K/ L" z; k% g: _3 B2、以支撑点为基础,以地堡为骨干、形成环形防御阵地。
+ e) ^  p6 A  u; D* [! i" s! K1 E  w# ^2 S5 K+ T; u  B
在现代条件下,特别是在山地防御中,印军多采用支撑点配系的阵地体系,构筑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
/ @. o% `2 [8 b  j( k5 Y  Z9 J+ [- |5 Z) Q' D$ A
印军山地部队防御阵地编成最大特点,在于没有第一、第二、第三阵地之分。分排(班)占领的位置称防御哨;排、连占领的地域称阵地;营占领的地域称防御地域;旅、师占领的地区称防御地段。6 ~% v( r; E; {9 r% n+ ~7 U+ ~, [
# A3 x. o( G6 ?0 S# h
印军山地防御各级正面和纵深为:分排(班)防御正面30-50米;排防御正面75-150米;连防御正面400-500米,纵深150-300米;营防御正面1200-1500米,纵深500-1500米;旅防御正面4-6公里,纵深10公里;山地师防御正面30公里,纵深视地形而定。由此可以看出,印军战术防御具有地堡多(每连20-50个),防御正面较窄的特点。其中,印军连排支撑点多构筑在林缘、山腰台地、山口等隐蔽而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的地形上。各支撑点间隔为300-500米,每个支撑点由数个地堡群组成,以堑壕和交通壕相连接。地堡群由母堡和子堡组成,堡与堡间隔5-10米。
# t  |/ `& r' @- w. X
. ?/ q) E. t. ]# k3、严密组织空地火力协同
/ \/ {' r% \5 U, g. t7 W# n. `& P& Y( y" _7 x9 I8 p" V1 b+ @
印军在总结以往作战教训时指出:防御作战“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作战没有足够的炮兵和空军掩护,如果空军直接参加,那将在战斗中引进一种崭新的要素”。为此,印军山地部队近年来加强了陆、空协同训练,注重组织空、地火力协同。火力杀伤要求做到:远、中、近火力结合;空、地火力结合;火力机动与兵力机动结合。航空兵在支援地面防御战斗时,主要突击炮兵射程以外的敌目标,如机场、纵深集结的部队、后勤补给基地等;以及炮兵射程以内的重要目标,如炮兵阵地、发起进攻的部队、指挥所等。根据印军训练的情况,在主要方向上防御的山地旅可能得到航空兵数十架次的支援,山地师可能得到航空兵一个飞行联队的支援与配合。
) V6 y  K6 Z- m5 F! d5 \, P. ?; N( B7 w/ r9 q2 F
为充分发扬火器的杀伤作用,印军山地部队强调建制的火器要靠前配置。印军要求轻机枪配置在分排的阵地内,与其他分排的火器协同,在排阵地前组成火网,杀伤冲击的敌步兵;重机枪、轻迫击炮、火箭筒配置在连主阵地,控制主要防御方向;120毫米迫击炮在营主阵地后占领发射阵地,支援营属各连战斗,并消灭反斜面上的敌炮兵;加农炮和榴弹炮兵在二线营之后占领发射阵地,担任旅(师)的火力支援任务。由此可见,印军战术防御中的火力具有正面较强,翼侧较弱的特点。/ _- g, |' c  L

/ {' i6 p/ S5 a3 E  b   p/ [! ^, g& ~* e! o& d1 C
中口径轻型山炮在印军山地师中大量装备/ I. R, V2 w# @7 N5 V

% n0 o" i4 u# s0 Z: L4、重视障碍配系。  C2 H$ u: {- p  [1 J) |2 g$ Q5 s* z

' C& Z8 o& _4 `3 H从近年来的演习看,印军山地部队在进行阵地防御时,通常在前沿前设置铁丝网、地雷场、鹿砦、陷阱等障碍物。要求障碍物与火力相结合,人工障碍与天然障碍相结合。从演习情况看,铁丝网一般设在地堡前方30多米外,前沿前200-300米之间的地带内有防步兵地雷场和防坦克地雷场。在易接近的道路上设有爆炸性障碍物。由于阵地防御准备时间长,所以印军山地部队的障碍配系具有层次多、正面宽、密度大的特点。9 ^  U" D! v( W" p, f  |% C. _

. U! y) E% L% j7 T; M/ \5 t0 ^/ A5、建立预备队、重视反冲击。/ D; U6 r" n) T) q

  i" a0 ?$ z/ a印军山地部队进行战术防御时,营、旅、师都建立预备队,通过预备队的行动来影响防御战斗的进程和结局。预备队的兵力占各级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印军要求在拟制防御战斗计划时,一并拟制几个反冲击方案,战斗中一旦要点失守,就以反冲击夺回。) G& E+ ~) U1 P

! K' }; H3 d3 `. D印军反冲击分局部反冲击和预有准备反冲击两种。局部反冲击的目标是保全阵地、鼓舞士气,由旅以下预备队负责实施。实施局部反冲击的动机多选在敌越过障碍物,还未建立桥头堡之前。预有准备反冲击的目标是,消灭突入防御纵深内的敌人。通常由师以上预备队在空军和炮兵火力支援下,按反冲击预案实施。预有准备反冲击的实施时机,多选在敌后续部队被隔离,步坦协同遭破坏时。无论哪种反冲击,反冲击方向通常指向敌翼侧。. d/ p* ~( _3 ~" J8 \0 F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10-25 10:00
: p$ E' w" D5 o' e% N- }; j
结语7 M" V% p  c0 K& ~
! p$ \! ^) V4 m( J$ ?
纵观印军山地部队的攻防战术特点,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比,虽有所变化但并不明显,战术指导思想仍显呆板和保守。
1 j  j, r; b* T7 T
8 K* p8 Q% F9 Q( U+ \# u; o4 k印军山地部队战术笨拙的弱点,印度高层也不是没人察觉到。2004年,美印达成联合反恐协议。印度借机邀请美军第10山地师教官赴印传统先进的山地战术。不过,美军教官普遍反映:“印度军人都天生感觉良好,尽管他们在掌握特种山地作战技巧和战术配合方面相当愚笨,却始终自以为是。他们操着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的英语和教官争辩,擅长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曲解原意”。
& M! r6 `5 }& R1 [+ K. F, S. I1 C( g
由此看来,印军山地部队在美印合作中的获益,并不宜高估。之所以会这样,笔者以为是印军脱胎于前宗主国殖民地部队,战术思想受其影响颇深,作战讲究堂堂之阵,凡事求稳,不肯轻易犯险。而印度那种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攀比自大的国民性格,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印军的战术指导思想。
, R8 V. M4 ]! g7 F8 }: K% F' W8 n
2 \- d* Z7 s3 n% q9 U  ~$ m ; O4 z8 J5 l6 J, J
乐观、安于现状是印度典型国民性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10-25 10:31
忘情 发表于 2017-10-25 09:57
/ y* Z8 E; C5 |$ w印军山地部队进攻战术特点
; G& O2 G. O% }$ F/ q8 g+ C8 a- e( O2 q; i) I+ X- w
印度自独立之日起,就极富“进取心”,梦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 ...
  u- w4 h- q& s- ?. v1 W6 ]
电子攻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三哥这水平不被电子攻击就不错了。也就是凭体量欺负一下小巴孟加拉。
作者: leekai    时间: 2017-10-25 10:47
美军教官普遍反映:“印度军人都天生感觉良好,尽管他们在掌握特种山地作战技巧和战术配合方面相当愚笨,却始终自以为是。他们操着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的英语和教官争辩,擅长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曲解原意”。4 M! e' ]$ n7 N* C' Z0 }3 l7 R1 j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7-10-25 13:36
这句话改几个字,用在其他地方也没毛病。
. _6 h! P  a- C: f
/ C, Z9 ^2 |& v: i“印度同事”“印度学者”“印度学生”* }4 r  T" r! Y5 m; i( T5 ~

作者: zfei32    时间: 2017-10-25 15:33
我觉得他们这些战术就是中规中矩,没什么特色,也说不上什么笨拙。当然像我们发挥部队的主观能动性,可能是要求过高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7-10-25 23:20
zfei32 发表于 2017-10-25 02:33
0 \+ B2 y8 a. \- `, u+ z2 u/ ?我觉得他们这些战术就是中规中矩,没什么特色,也说不上什么笨拙。当然像我们发挥部队的主观能动性,可能是 ...
/ J+ G5 O4 H# @% Y2 T6 G
就这些,恐怕也只是纸面上的规定。。。
4 |  d8 P3 _# e4 u9 A! d/ h7 [2 t$ L
跟印度其他东西一样,PPT上看起来都很完美。。。
9 b, h( h, S" W+ L1 {
% }; M; C0 _2 k6 o实际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f1 M' L* V' t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7-10-26 04:32
本帖最后由 鳕鱼邪恶 于 2017-10-26 04:34 编辑 $ U/ X2 C( I2 p1 b5 {0 _
4 W8 i4 W6 l& c& n
参照叙军和毛子不断被人斩首这种现代战法来看,估计打印军比打叙军容易。。。印军的主动进取能力,几十年来好像没什么进步;一旦指挥官被人斩首,部队多半就崩溃了~
作者: zfei32    时间: 2017-10-26 08:52
MacArthur 发表于 2017-10-25 23:20' R3 m; U# c% s2 k
就这些,恐怕也只是纸面上的规定。。。 3 D4 P% w9 M2 ^7 ?

* w" q& r6 u2 A9 a9 h# |跟印度其他东西一样,PPT上看起来都很完美。。。
% P# z9 z% b! y8 V2 K- I# _
麦帅说的是,实际执行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忘情有没有印度山地部队训练、演习的资料啊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10-27 16:46
zfei32 发表于 2017-10-26 08:52
" d; J3 n/ I, U7 h( y麦帅说的是,实际执行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忘情有没有印度山地部队训练、演习的资料啊 ...
9 {4 U. f& D  ^
这些就是从印军条令,演习,论文资料里归纳总结出来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