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经方治感冒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7-9-19 11:13
标题: 经方治感冒随笔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7-9-19 11:27 编辑

最近在看《郝万山讲伤寒论》,也对照着看了点伤寒论的原文,看了以后发现感冒中医治起来办法真多,三阳三阴,六个层次的病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什么病,怎么治比起西医机械化地验血,一看白细胞高就上抗生素,没细菌感染,就用药把症状缓解一下,等着自己好有层次多了。

然后想到前几年自己感冒时候,一边发烧,一边有汗,头颈这边一阵一阵痛。去医院一查白细胞高,就吊水。可惜没什么用,烧反复一周才能好,真是难受死了。

现在看看伤寒论,这不就是典型的太阳中风嘛。看来一会得了感冒可以试试伤寒中的方子。

三四个月前,自己帮忙搬东西搬得大汗淋漓,然后地铁里面空调又冷,结果受寒感冒发烧了,一看又是头颈痛。照着伤寒论中记载用桂枝汤,还好家里边上有中医院,开药方便,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医生是按一两3克开的。我按一两等于15克来煮。结果1400毫升水煮到600毫升花了2个半小时。然后先喝200毫升,再盖上被子。我就觉得药喝下去浑身暖暖的,很舒服,过一会儿开始出汗了,遍身出汗,出汗不多,很少。真和书中描述一样。

出微汗出了大概出了一个小时左右,烧也退了,头也不疼了。然后剩下400毫升药看来是不用喝了。好的时间比煮药时间都短。。。这时候就觉得,经方真是好用。

后来有次妈妈感冒,症状和我差不多,还有一点点喘,脉浮缓,桂枝加厚朴杏仁,给妈妈开药就先量少点,按一两等于6克来算。熬了一大碗,本来是分三顿吃的,结果没和妈妈说明白,妈妈一口气全喝下去了。然后睡了一晚,好了。

感觉我家里是不是体质影响,刚感冒时候往往都是太阳中风。我弟感冒时候也是桂枝汤一付就好。。。

最近我阿姨这次感冒蛮凶险的,她本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上有两个洞。以前感冒发烧她就吃点酚氨咖敏片,以前这样就退烧了,这次吃了两天烧都没退。然后我们去看看阿姨,看看要不要送医院。

我想,伤寒论那么有效,先试试看吧,今天如果吃了没用,再送医院。家里人也同意了。

看看阿姨,脉搏很浮,轻轻一摸就有,按下去跳得也很有力,肺部没什么问题,呼吸很正常,也不喘。高烧40度,浑身上下一点汗都没有,还怕冷,盖得很严实。看看像典型的麻黄汤证。先去买药吧,买药时候发现问题了,麻黄是国家管制药物,药店不肯卖。后面和卖药的老头讲了半天,他同意卖点给我。他还问了一句,喉咙疼吗?这倒是很细心,喉咙痛的话就不是太阳伤寒了,就不能用麻黄汤了。

终于买了12克麻黄,先用6克麻黄,按比例煮麻黄汤。阿姨有心脏病,一次不敢用太多,先少点。煮好给阿姨喝,喝完过一会儿出汗了,出汗不多,也就头上,脖子上有点汗。身上虽然没汗,不过摸起来有点黏。过一会儿再给阿姨量体温,降了一点,降到38.6了。再问问阿姨,没什么地方不舒服,也不觉得心脏有什么难受的地方。那剩下的麻黄继续煮药。

煮着煮着阿姨说身上痛的地方变了,原来是肌肉痛,现在是肋骨这里痛。头也开始痛了,两侧太阳穴痛,还有点恶心,想吐。

看来这就是伤寒书里面说的太阳病传入少阳吧。小柴胡颗粒倒是有,冲了让阿姨喝下去。然后冲了2包,没啥反应,过半小时再冲2包。阿姨恶心好点了,烧还高了点,38.8度了。。。看来国内中成药质量确实差,再冲4包。阿姨的烧开始有点退了,38.5,但是皮肤很烫,呼吸倒是不烫,头痛好点了。时间已经晚了,再给阿姨吃了一片酚氨咖敏片,烧倒是下来了。先睡觉,明天再说。

到了第二天,早上量体温有38.5。头痛的部位改了,变成额头痛了。想想额头痛应该是阳明经受邪。10克石膏煮米汤给阿姨喝。感觉阿姨病了好几天,正气不是很足,用张锡纯的方法,汤里面加了点淮山药和党参。喝完过了一个小时,烧退下来了。再到晚上也没复发。

过了两天,接到电话说阿姨又发烧了,问了一下无语了。阿姨去洗了个澡,洗完澡累了连头发都没擦干就睡觉了。这不就是“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至发热,前证复起”的写照嘛。。。

这次病就麻烦了,发烧,头晕,头痛,无论是喝水还是吃东西,吃进去就吐出来。小柴胡颗粒也不行,照样吐。一开始觉得会不会是湿热,试了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阿姨第一次病好了之后,去医院开了点麻黄备用)结果照样吐。摸脉跳动地很剧烈。想想吐那么厉害,先送医院吧,检查检查看有什么问题。到了医院,CT检查结果没有什么问题,没有脑梗。验血结果白细胞比正常值高很多。医院吊了头孢,天麻素,打了退烧针。结果住了两天院,上午吊水时候烧下来点,不吊水了烧就又起来,还是不行。退烧针就管用两小时。我想想这么耗着不行,突然想起来伤寒论的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说得不就是这个情况吗?赶紧配药,再想想阿姨这5、6天也没大便,按胡希恕的医案里面的例子加点石膏退热,再加点大黄,芒硝通便。按一两等于6克配了两付药,喝完烧退干净了,也能出院了。

阿姨输完液后脸上有明显水肿,两个眼眶都黑的,看起来像大熊猫一样。用点五苓散,消得真快。

治了几次感冒,感想就是仲景之良法现在用的人真少,去中医院治感冒发烧也是用抗生素,真没见到谁开经方的。现在是不是空调吹多了的关系,得了感冒和伤寒论上的描述极为相似。脉诊还得想办法学,光看症状很容易混淆,怎么辩证真是很难。伤寒条文是要背熟,像这次用的大柴胡汤,以前看的时候光想到后世的应用范围了,比如胰腺炎,胆囊炎,抑郁症之类的,怎么就把伤寒就忽略了。药量也很关键,柴胡汤退热的话,柴胡用量没30到40克就算药方对,药量不够还是没效果。看看现在中医院几克几克开,看看伤寒论中一剂药就是20-40克,柴胡汤柴胡半斤要120克,真不知道现在药量怎么变得那么小的。我给阿姨用的大柴胡汤,第一次减量用,柴胡也用了48克。小柴胡汤剂量不够的话退热效果也不好,体温高的话退热可以加点石膏。下次去日本记得买点汉方药回来。

整本伤寒论真是字字珠玑,要好好学学。这几次赶鸭子上架还是心很虚的,不过有好的结果真是不错。感冒是不好治,变化真多。难怪要说读完整本伤寒才有可能知道怎么治感冒。

最后再吐槽一下中医院,你们这些医生都学了点什么。。。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17-9-19 11:28
不同朝代两和钱这些重量单位都不统一,你是如何保证你的单位换算是准确的?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7-9-19 11:54
膜拜!自学中医可不容易。
作者: fish97    时间: 2017-9-19 12:43
伤寒论适合北方生活的人,估计你是生活在北方,所以你用起来很见效。不同地方生活的人,气候和饮食习惯都会对用药有影响。另外估计你去的那个药店也是有良心的,没假药。
像你那个受风寒后也可以吃藿香正气丸治。桂枝汤喝多了容易伤中气,卫气,以后更容易感冒。
作者: 江天暮雪    时间: 2017-9-19 14:23
这个嘛,你一付中药多少钱,一瓶抗生素多少钱。医院也要讲效益。
作者: 安静    时间: 2017-9-19 14:42
江天暮雪 发表于 2017-9-19 14:23
这个嘛,你一付中药多少钱,一瓶抗生素多少钱。医院也要讲效益。

一副20大元,喝3天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7-9-19 15:01
感冒发烧就打点滴,这个也不知道从哪儿就行起来的。我小时候都是打一针。后来就是吃药,从来没打过点滴。

针,药,点滴三者里面,点滴是最慢的。

只不过现在医院好像也不怎么给打针了。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7-9-19 15:23
猫元帅 发表于 2017-9-19 15:01
感冒发烧就打点滴,这个也不知道从哪儿就行起来的。我小时候都是打一针。后来就是吃药,从来没打过点滴。

...

现在医院退烧针倒是控制地比较严格,要过了38.5度才打。小时候打青霉素打得多,最多时候打到药水能从针眼里面喷出来。好起来也很慢,发烧反反复复一周才好。
这个看人的,有人发烧用青霉素好得很快,有人就不行。我家人基本都是青霉素,抗生素用了总是好不了的情况。没办法,只好自己学怎么治病了。中医寒热表里虚实,这些分类虽然辨别起来很麻烦,但确实有用。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7-9-19 15:29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9-19 11:28
不同朝代两和钱这些重量单位都不统一,你是如何保证你的单位换算是准确的? ...

专门有论文论述不同朝代的度量单位到现在是多少克。按照考古得出的结论,汉代一两等于现在15.625克,1升水等于现在200毫升。伤寒中的方子一般是三剂的药量,伤寒中很多药量都是病情很严重时候的用量,一般永不了那么多。我自己习惯是保险点,按一两等于6克试用,喝下去有效了视情况再加药量或是减药量。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7-9-19 15:33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7-9-19 15:36 编辑
fish97 发表于 2017-9-19 12:43
伤寒论适合北方生活的人,估计你是生活在北方,所以你用起来很见效。不同地方生活的人,气候和饮食习惯都会 ...


生活在魔都,感冒还是风寒为主,估计和现在到处都是空调有关。药店的药是比中医院开的药要好点。比较一下就很明显,桂枝是细尖,中医院的桂枝都粗得有指甲盖大。
藿香正气家里也有,这个是外感寒邪,内伤湿滞时候才用,一般有呕吐或是腹泻时候再考虑是不是用这个药。
桂枝汤养正力大,发汗力小,桂枝汤伤中气,卫气这说法没听说过,哪里有这个说法?
作者: 肖恩    时间: 2017-9-19 15:57
我们这儿乡下地方没那么多高大上的药吃,感冒了就拼命喝水,烧的厉害了吃点冰淇淋。然后有时睡一觉,有时过几天就好了。
作者: 中秋不圆    时间: 2017-9-19 16:06
1、魔都寒湿过重,可能提阳祛湿的药多点好。
2、至于伤寒论是否不适用于南方,倒不一定。同一种西医上面的病,中医不一定有一一对应的病,北方的感冒和南方的感冒是有一定差别,地理环境不同,感冒的表现形式和肌理作用有差异,药方可以针对具体的症状增减。
3、古中计量单位互换目前在中药界有主流论点,自己觉得好就行。反正自己治疗自己,分享一下而已,又不强制别人使用。
作者: 中秋不圆    时间: 2017-9-19 16:09
本帖最后由 中秋不圆 于 2017-9-19 16:12 编辑

4,中医院部分学生很水,五年就敢出来开方,原因在于抱着吃不死人不钻研的态度来行医;当然也有深入研究的,但是只能对某一样病症有较强的心得,而且投入时间长,所以古代家里环境不好没有人学医呀。后者的医生基本都是门庭若市,一号难求。
5、还有就是医院使用药量的吐槽,因为这些医生没底,量大了不敢用,小量能过去就行了。
作者: 麥小樹    时间: 2017-9-19 20:12
厉害厉害~
作者: hotwing    时间: 2017-9-20 10:04
猫元帅 发表于 2017-9-19 15:01
感冒发烧就打点滴,这个也不知道从哪儿就行起来的。我小时候都是打一针。后来就是吃药,从来没打过点滴。

...

是的,之前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先开药,不行再打针,现在带个娃娃去医院,家长不强烈要求基本上逃不脱挂水的命运.
作者: 天行健康    时间: 2017-9-22 12:27
找了电子版看看,讲的挺有意思,一改对中医的看法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7-9-22 16:19
天行健康 发表于 2017-9-22 12:27
找了电子版看看,讲的挺有意思,一改对中医的看法

看完以后,发现是个大坑,还得啃温病,啃完估计还得啃内经,不全啃完,还是没法说会治感冒
作者: 见月    时间: 2017-9-22 23:05
恭喜老哥,学中医开药方 一定要从伤寒论学起,入手就正。千万不要跟着现在中医学院的教材,路都被带歪了,我自己就深受其害。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