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林毅夫:非洲卖芒果小女孩也有企业家精神,为什么还这... [打印本页]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7-7-8 21:48
标题: 林毅夫:非洲卖芒果小女孩也有企业家精神,为什么还这...
本文为7月6日第100期北大博雅讲坛林毅夫的演讲。论坛由北大出版社联合观察者网等单位主办,北大出版社整理并赐稿观察者网发布。论坛之后的对话环节也非常精彩,希望读者朋友们坚持到最后。】

以下为林毅夫教授演讲全文(未经作者审阅):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有句话讲“最难风雨故人来”,今天下午下着大雨,大家到中关村文津酒店参加下午的博雅讲坛第100期,代表着各位对知识的追求,当然也代表着对我个人和我的合作伙伴塞勒斯汀•孟加博士的支持,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下一站非洲: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非洲搞不好,会引发更多的人类悲剧

我们知道,非洲是现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它有11亿人口。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公布的数字,43%的非洲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最低贫困线之下。非洲的贫困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非洲人民就不能够摆脱贫困、实现跟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的现代化梦想,还可能导致非洲国家、非洲大陆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目前,非洲的人口非常年轻,11亿非洲人口,70%在30岁或者30岁以下,50%在20岁以下。这些人年轻力壮,但如果经济发展不起来,他们没有就业机会、没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就会对国家和社会有很多抱怨,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政治的不稳定。到了那时候,非洲社会、政治不稳定影响的肯定不只非洲。

中国有一句古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若非洲的贫困问题不能解决,地中海对岸的欧洲发达国家定会受到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很多非洲的年轻人就会冒着生命危险,跨过地中海,去欧洲寻求更好的生活。想要跨过地中海,这些人又不是有钱人,可以买得起飞机票或者船票,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坐一些非常破的船,迎着惊涛骇浪渡到对面的欧洲大陆去。

这个现象在非洲有些地方非常普遍,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都走光了,想要到欧洲去。但真正能去到欧洲的人数,也不是那么多。很多人在渡去地中海的时候,遭遇到了各种危难。这些,我们在报纸上会看到很多,是人类的悲剧。

就算他们成功到达欧洲,想要融入欧洲社会也不容易,常常受到排挤和歧视,而这也同样会变成欧洲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类似的事情,我们在报纸上看到很多,而最近我到非洲去,听说现在有些人不仅是想要借助原始落后的船只跨过地中海,他们甚至还想用这种方式跨过大西洋,和当年哥伦布一样,但人们坐的船比哥伦布当时坐的还落后。他们计划去美洲,先到南美,然后再从南美到美国。这个过程的艰难大家可以想象,即使能到达,要适应一个新的国家、新的社会,也不是容易的。

非洲为什么贫穷?

非洲现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这是事实,为什么贫穷呢?是不是非洲人不努力?当然,这是我们常有的印象,似乎非洲人到工厂里面工作,工作几天拿了工资,就去吃喝几天,没钱了再回到工厂。这种现象我不敢说没有,但想想看,当年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还贫穷的时候,农民刚刚到工厂工作的时候,不同样有这种情形吗?而且不仅是非洲和中国,东亚其他经济体,韩国或者中国台湾,它们在实现现代化之前,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那些工人的素质和现在非洲没有什么两样嘛。

那是非洲人没有追求吗?我们会经常听别人说,说非洲人可以坐在树下,饿了就到树上摘果子吃。这种现象我也不能说是绝对没有,但是大多数非洲人还是跟我们一样,对自己、对家庭都有责任感。最近我常跑非洲,非洲一些办工厂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听了都非常感动。

他们工厂雇用了一些工人,早上8点钟上工,中午12点吃午饭,午饭是工厂给点补贴,在工厂旁边买;下午1点钟又开始工作,直到下午5点钟。但是他跟我讲说,有些非洲人当母亲、当父亲的,周五给他吃午餐的补贴,他会舍不得去买午餐,想要省下来。为什么省下来呢?因为家里还有孩子要上学,家里还有孩子要买书,家里还有孩子要吃饭。

我们来想想,作为一个父亲或者母亲,8点钟到工厂上班,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7点钟之前就必须出发,6点钟必须起床,6点半吃完早餐,然后到工厂工作到下午5点离开,6点钟能不能到家,那么至少有12个小时的时间,他忍饥挨饿,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让他的孩子有几毛钱可以买书本,可以吃饭,这样的父母能说他没追求吗?

还有人说非洲国家的人没有企业家精神,我过去也曾有这种想法。但我在世界银行当副行长的时候,第一年去到非洲一个国家,莫桑比克,去的时候当然政府会安排我到各地去考察。

有一次,我从莫桑比克首都去到一个乡下,车程两个多小时,当中经过一个农贸市场。看到农贸市场我感到很好奇,就要去农贸市场看看这里面到底卖什么东西。然后就一群人陪着我,下了车,往农贸市场走。往农贸市场走的时候,看到有一群小女孩在农贸市场外面,用一个篮子装着芒果,那些小女孩大概十多岁,长得都挺可爱的。我觉得很好奇,我就往那些小女孩那边走去,那是在农贸市场门外。

我们一群人往她们那儿走,当然就引起农贸市场门口警察的注意,警察就跟着我们了。在农贸市场外面的小女孩看到警察跟着来以后,马上拔腿就跑,带着她们的芒果。当然她们还小,跑得快的就跌倒了,满地都是芒果,小女孩捡起芒果赶快走。

那些小女孩为什么不进入农贸市场呢?后来才知道跟我们国家一样,进入农贸市场是要交钱的,那些小女孩为了省钱,冒着被警察抓的危险,从家里树上摘了几个芒果在外面卖。我看了以后就说,这些小女孩完全符合我们教科书里所讲的企业家,具有企业家精神。

什么叫具有企业家精神呢?发现市场上有什么需求、什么机会,然后组织各种材料、商品卖到市场上去,抓住获利的机会,而且敢冒风险。她们会算这个成本和效益,她们知道如果要交农贸市场的费用就赚不了钱,所以她冒着被警察抓的危险,在外面卖芒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发现市场机会敢冒风险,组织各种生产来抓住这个机会,这些小女孩身上完全表现出来了。

所以非洲国家的人民跟任何地方的人民一样,都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精神是天生的一个本能,当然,在任何大人看来,都会觉得有一些人比较有企业家精神,而有一些人企业家精神就比较低;就像有些人IQ比较高,有些人IQ比较低一样,但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的比例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一样的,非洲国家的人不会比其他国家的人笨,非洲国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不会比其他地方的人少。

那是不是非洲国家政府不作为,造成非洲国家现在这么贫穷呢?仔细一想,其实也不是。我们知道,非洲曾是西方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他们都在追求自己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们终于实现了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非洲人民其实跟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他们的国家不惜牺牲生命,使他们的国家实现了独立。独立了之后也和我们一样,都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希望能够民富国强。

那么,既然跟我们有一样的追求,为什么现在还这么贫穷呢?

旧的发展思潮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作“思路决定出路”。它们之所以没有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思路上有问题。思路上为什么有问题呢?这是因为非洲国家政治上摆脱了殖民统治,但是思想理念上还完全照搬西方殖民国家的理念,通常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过上跟发达国家一样富足的生活。

当然你要实现国家现代化,需要有理论指导,要有追求的目标,非洲人民就把发达国家的理论用来指导他们的实践,用发达国家的经验作为他们的参考。实际上跟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一样,总是一种有参照系的心态,认为发达国家成功一定有他的道理,把这些道理学会了,拿到我们国家来用,就能够帮助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

开始的时候,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老百姓能够过上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那就把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发达国家有什么,他们希望也有什么;发达国家什么能做好,他们希望和发达国家做得一样好;我们缺什么,来补发达国家有的那部分;我们什么东西做不好,希望我们能够像发达国家一样做好。

结构主义的处方失败了

我们知道发展经济学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很多殖民国家想要摆脱殖民统治,想要追求他们国家的现代化,这才从现代主流经济当中分离出来,将之变为新的现代经济学子学科。发展经济学在40年代刚刚出现时,第一波思潮我们现在叫结构主义。

什么叫结构主义?发展中国家当时希望的是能够跟发达国家一样富强,你要跟它一样富强,你的劳动生产率就要跟发达国家一样高,你的产业水平也要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发达国家当时收入很高,实力很强,有现代化资本密集的大产业,然后看看自己的产业,只有一些原始的农业,传统的矿产资源产业,这些劳动生产率水平都很低。

因此,当时结构主义说你如果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就应该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现代化产业,才能提高你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人民的收入,这个逻辑似乎非常严谨。

但事实证明,按照这种方式发展,无论是什么产业,都发展不起来,因此,结构主义认为,这是这些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等因素造成的结构性问题。他们认为,按照市场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有太多市场失灵,因此建议由国家克服市场失灵,由国家直接动用资源,配置资源,把现代化的大产业建立起来。当时的非洲国家就是这样。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都普遍推行这样的战略需求,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希望“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

在他们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的这种动员之下,这些非洲国家建立起现代化产业,钢铁厂、汽车厂等等,发现这些产业在国家强力支持下是可以建立起来的,但是建立起来一般效率非常低,导致经济停滞,接着危机不断,然后跟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看发达国家有什么,你缺什么,想按照发达国家有的去建设,失败了。

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也失败了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国家也在反思,为什么在第一代领导人努力和全民共同奋斗之下,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时的看法就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发展不好,是因为政府有太多干预,没有让市场发挥作用,政府干预造成扭曲,造成资源错误配置,导致寻租。

就这样,当时主流发展的经济学思想从全面的结构主义变成后来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搞不好是因为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所谓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价格全部由市场决定,资源全部由市场配置,政府扮演最小政府的角色,有限政府的角色,主要目的就是维持国防安全,维持稳定。这样财政上就不能够有赤字。

这样好像很有说服力,因为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很多政府干预,进行资源配置,政府干预导致寻租现象非常普遍,任何人都可以选一个理论模型证明只要这样效率肯定是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八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在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发展机构,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和帮助下,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推行改革,进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财政稳定计划。

消灭贫困是世行等国际机构的使命之一,然而这项使命完成的并不顺利。

这从一定程度上看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推行结果怎么样?推行的结果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国家原来建立的工业垮台了,然后经济崩溃了、停滞了,危机不断,而且不断出现去工业化现象,工业在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在八九十年代这些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平均经济增长率比在结构主义的六七十年代还要低,而且发生危机的频率比六七十年代还要高。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就把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八九十年代称为“迷失的二十年”,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很清楚,但是推行的结果效果是非常差,非常严重。

成功经济体的秘诀,是推行了“错误政策”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贫穷,两百多个发展经济体当中,只有少数几个,而且是非常少数,从低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再进入到高收入。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目前在两百多个发展经济体当中有两个,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很可能在2025年变成第三个在二战以后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

在1960年的时候,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截止2008年,共有13个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当时有8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本来差距就不大,因为西欧国家一直都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高收入经济体。另外5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从历史证据来看,真正能成功的经济体非常少。

我们对这些成功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政策进行观察,发现了一个非常让人迷惑的现象。这些成功的发展经济体,不管是从发展还是转型来看,它们政策推行的时候,从当时主流的理论来看基本上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东亚这几个经济体,它们从五六十年代,当时主流的理论是结构主义,如果你要赶上发达国家,应该发展现代化的资本密集型大产业,但是东亚这些经济体,在五六十年代发展的却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的轻加工业。

当时的看法是,发达国家产业水平那么高,生产率水平那么高,你发展劳动密集型小型加工业怎么能赶得上呢?

当时认为应该发展现代化加工业,要自己生产不要进口,所以当时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但是亚洲“四小龙”推行的是出口导向战略,在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但是现在真正赶上它们的就是那些积极实行“错误政策”的发展中经济体。

然后转型的时候,80年代所有国家经济体都在转型,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走向市场导向的这种经济体制。

在转型的时候,八九十年代普遍的看法是,由政府导向的经济体向市场经济转型,应该推行当时所谓的“休克疗法”,一次性地把政府各种干预扭曲取消掉,这样才有办法建立起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效率才能提高,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当时还有一个看法,如果你在转型当中是“三心二意”,像中国推行的渐进的、双轨的转型方式的话,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这会造成经济社会资源错误配置,腐败横行,导致的效果是比原来计划经济还差,这是八九十年代普遍的看法。

寻找新的发展思路

但是在转型过程当中,维持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少数经济体,包括中国、越南、柬埔寨,以及东欧国家当中表现比较好的,像波兰、斯洛文尼亚,或者前苏联国家当中表现比较好的,像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推行的是一种不彻底的改革,保留了不少干预扭曲。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根据理论上看起来一清二楚的主流理论来做是不成功的,少数成功的几个经济体,它们的政策,从主流理论分析来看,却是错误的。

我们学理论的目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果说这个理论能够帮我们认识世界,但是导致的结果是比原来更糟的话,那学这个理论就没有什么目的了。但是那些成功的少数经济体到底有没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看了一下这些少数成功的经济体,它们倒是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第一个共同特性是它们不是从发达国家有什么我缺什么,发达国家什么东西能做好我什么东西做不好,作为它的发展政策和转型政策的出发点,它们一般是从我有什么,根据我有的我什么东西能够做好,然后把做好的做大做强,这是一个共同的特性,不是发达国家做参照系,是你自己做参照系。

第二,它们普遍都是比较务实的,都是先我要做好,我自己要做大做强的条件非常少,我先按照毛主席所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式。比如在转型的时候,如果你一下子把各种保护补贴都取消掉,那原来的体系就崩溃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就像中国讲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继续给他一些必要的保护补贴,新人部分给你支持,让你准入,这是务实。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相比,拿发达国家做参照系可以看到处是问题。那么问题要解决,总要有时间,要有力量。但是我有的时间和力量有限,我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解决好再来发展经济,而且全世界也没有说把什么东西都解决好再发展经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把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先取得成功,然后再让星星之火去燎原,这是我看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或者经济体成功的共同特性。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我最近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想探讨的。当然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收入水平,有一天我们希望变成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有一样的收入水平。那么你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劳动力生产水平也要提高,劳动力生产水平要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必须不断创新,每个劳动者可以生产的产品更多更好,然后可以涌现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我可以把资源不断从低附加值产业配置到高附加值产业,这样劳动生产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在产业结构这样的转型当中,最早开始的是农业,逐渐进入到制造业,最后到服务业。

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生产规模加大,市场范围拓宽,你要不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现代化产业发展,机器设备需要电力,你必须提供电力的基础设施。然后现在的产业投资越来越多,你必须要有资本,每个人自己的钱不够,那你必须要有金融市场来动员资本投入到新的产业上去。随着发展你的生产价值越来越高,交换范围越来越大,交易的人不认识,所以你要跟他交易必须要写合同,合同不会自己执行,所以必须要有执法机构。这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必须不断相应完善,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应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一点不同,因为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都是最发达,收入水平最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最高,代表它们的技术和产业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在这种状况下,他们要技术创新,自己必须发明,他们产业要升级,自己必须发明,自己发明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大。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呢?不好的地方是落后,代表我们劳动生产率真水平低,代表我们技术比较落后,但是我们可以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模仿发达国家技术从而获得经济创新。在产业升级方面也同样,我们的产业附加价值低,可以进入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产业,只要它的附加价值比我们高,那就是产业升级,这就是经济学里说的后发优势。

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后发优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就应该比发达国家更快,因为模仿学习的成本总比自己发明低,而且风险比自己发明小。照理说,发展中国家可以跟发达国家不断缩小差距,甚至赶上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为什么真正能实现快速发展的非常少,我想主要原因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发达国家现在产业很密集,资本很密集。

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产业都是比较传统的,用的劳动力比较多的或者资源比较多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或者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农业和矿产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要素禀赋结构不一样,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积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少,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资本比较密集的现代化产业。

发展中国家最短缺的是什么?最短缺的是资本,在这种状况之下,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是你的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那些劳动力比较密集、自然资源比较密集的。只有这个产业符合你的比较优势,它的要素生产成本才会最低。如果你也可以有相应的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的话,你的交易费用也会比较低,你就会把你的比较优势变成你的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中国家目前不太可能形成同样的竞争优势,在目前这种要素禀赋结构状况下,它必然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或者自然资源比较密集的产业。当然发展目标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有一天我们能够达到跟发达国家一样高的收入水平、一样高的劳动力水平和和一样高的产业水平。但是因为产业是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要达到一样高的产业水平,你就要让你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就是资本相对劳动力的量,跟发达国家处于同样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开始的时候资本非常少,怎么样才能够让资本拥有量快速增加呢?

资本是怎么来的?资本是在生产当中的剩余,你不把它消除掉,沉积下来投入生产就变成资本了。在这种状况下,你要快速积累资本,用什么方式最好?就是在每个发展阶段,按照你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然后给他相对应的软硬基础设施就可以变得有竞争优势,有竞争优势可以创造更大的剩余,而且按照比较优势投资,他的回报会最高,积累的速度会最快,你的要素禀赋积累的速度也就最快。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人均资本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在升级的过程当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充分利用跟发达国家技术产业差距的后发优势。这个道理如果想清楚了好像也很明白。

为什么要讲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我前面说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这是经济学家才能懂的语言,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追求的是利润,你怎么让他在追求利润的时候,主动按照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采用技术呢?那必须有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就是你必须有完善的灵活价格信号,来反映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资本少的时候资本必须昂贵,劳动力多的时候劳动力必须便宜。反过来,资本多的时候资本比较便宜,劳动力少的时候劳动力必须贵。怎样才能有这样的价格体系呢?就是必须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所以市场非常重要。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必须清楚经济发展不是资源的静态配置,而是必须不断地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积累,进行产业技术升级,而产业技术升级以后,你要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你必须不断完善这些软硬基础设施,而这个不是企业家能做的。软硬基础设施完善必须政府来协调,政府来提供。所以一个经济要发展,一方面要按照比较优势,所以你必须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靠竞争来配置资源,靠竞争来给这些企业家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

但是经济发展还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软硬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和完善的过程,所以也必须有一个有为的政府,来因势利导这些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这个过程当中,产业政策就变得必要了。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然是软硬基础设施比较欠缺,也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跟发达国家一样,也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没有。

早期的发展中国家从落后的传统农业社会,要不断爬制度建立的阶梯,进入到现代社会,政府必须根据产业升级需要,去完善他的基础设施,完善他的制度安排。那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都是需要资源和政府支撑能力的,而资源和政府支撑能力又是有限的,既然有限,经济学都知道,要进行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支持能力用在能够最大地支持他的产业升级、形成竞争优势的地方。然后每个产业所需要的软硬基础设施又不完全一样,因此必须选择那些在发展的时候能够创造最多的就业、形成最大的竞争力、创造最多的出口,然后造就最大的财富积累的产业。必须做这些分析,然后配置资源才有效。

也就是说对于有限的资源,政府必须根据他所要发展的产业来进行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过去那些以发达国家有什么、发达国家能做到什么来做参照系的思维是失败的。

比如说结构主义,你要变成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要跟发达国家一样高,那你要有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产业,好像这个逻辑很难推翻,但是他忘了什么呢?忘了产业结构是内生于他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产业,是因为发达国家资本相对比较丰富,如果他要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那发展中国家就把他竞争过了。

有的老总说我们竞争不过美国,那是什么产业竞争不过美国?在那种很先进的,资本很密集、技术很密集的先进产业我们确实竞争不过美国,但是你进入到美国的百货市场、超级市场,你不买中国商品都非常难。所以特朗普才要讲制造业要回到美国去,劳动力很密集的中国优势产业,它根本没有办法跟我们竞争。

结构主义它的用意是非常好的,但是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他没有认识到产业结构是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然后他要发展中国家在资本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成本是资金的成本,资本短缺资金的成本必然高,然后它的要素生产成本又太高,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肯定不如发达国家,教育成本就比较高。

在这种状况下,这种产业即使能够建立起来,也没竞争力,只能不断给保护补贴。那不断给保护补贴,它还是没竞争力,因为它还是成本很高,所以就导致这些国家把现代化产业建立起来以后,普遍经济停滞,危机不断。

新自由主义讲起来好像也很有道理,政府的错误干预和错误扭曲,造成资源错误配置,造成寻租行为,所以有效的经济体是应该把政府的干预全部消除掉,好像很有道理,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接受。

但是他忘了一点,原来存在的扭曲、干预,是因为有一批现代化的大产业在那个地方,如果你把这种干预扭曲取消掉,那些现代化大产业就要垮台。

那垮台的结果是什么?会造成大量社会失业,社会失业以后,你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怎么发展经济呢?而且当中有一部分大的资本密集产业还不敢让它垮台,因为它跟国防安全有关,如果那些产业垮台,就会影响国防安全。

假如今天俄罗斯让它在计划经济下建立起来的资本密集、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军事工业垮台的话,那今天普京就不敢跟特朗普叫板,所以你也不敢让它垮台。在这种状况下,即使私有化、市场化,前面把补贴取消掉,后面又把补贴引进来,而且后面引进的补贴比原来还高,大量的经验事实证明这一点,这是新自由主义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新自由主义把婴儿和洗澡水一块倒掉。他是看到前面结构主义的时候,政府对市场有太多干预,然后就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就是现在国内有一批学者说,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除了维持法律和秩序之外,政府不应该干涉任何市场行为。

但是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你必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而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的完善,是市场不能自发完成的,所以需要政府协调很多规则,或者政府直接提供。

在这种状况下,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是,原来一批产业垮台了,新的产业一直不出现。我跑到很多非洲国家,跑到很多拉丁美洲国家,所看到的普遍的是去工业化,旧的工业消失了,新的工业一直不能出现,在这种状况之下,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当然非常慢,不能创造就业,不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中非合作已经进入到了窗口机遇期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发现成功的经济体都有一个特性,因为你在收入低的时候一定是农业经济,收入水平低,包括西欧现代化发达国家,在18世纪之前也是农业经济,收入水平很低。它们从农业经济变成现代化工业经济,有一个特点,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

我们知道,18世纪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开始,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发展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那农村的农业劳动力进入到纺织业工厂里面,变成现代化的制造业工人。然后随着技术创新,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从工业革命开始是这样的。

后来西欧国家,像法国、比利时、瑞典、德国,它们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也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如果你有一天到欧洲国家问,它们19世纪中叶的时候他们那个地方的产业是什么,纺织业、轻加工业。到北美也是这样,如果你到英格兰地区,到巴尔的摩,你去问他们在18世纪、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是什么产业,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什么?因为要把大量农村劳动力变成现代化制造业工人,而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两个好处。

第一,它符合比较优势,劳动力多,工资成本低,要素生产成本低。而且他提供大量从农业文化变成现代制造业文化、工厂文化的机会,这样来培训工人,老的工业化国家是走这样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的工业化经济体,包括日本,包括亚洲“四小龙”,它们的发展也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开始的,轻加工业、纺织业、成衣业、制鞋业、简单电子加工业。

我们再来看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之所以成功,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化制造业转移。1979年我们81%的人是住在农村的,78%的劳动力是从事农业的。现在为什么能够吸纳那么多人进入现代化制造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以成功的国家有一个特性,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实现它们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制造业的转移。

而且成功追赶的国家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抓住了一个窗口机遇期。那个时候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工业国家,随着它们的经济发展、工资水平提高、资本增加,它们要进入资本更密集的产业,这样就把劳动力密集型、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市场让出来。

成功追赶的经济体都是抓住比自己更发达的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当中让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空间,并且赶快进入。

二战以后日本就是这样,五六十年代,美国工资高,日本的产业就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电子加工业、成衣业、纺织业。到了60年代它的工资也上去了,亚洲“四小龙”当时还在农业经济,就利用日本产业结构转型的时候,进入这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到80年代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它们工资水平也上去了,必须退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我们正好在改革开放中进入到这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所以发展得非常得快。

从这种历史经验来看,今天非洲国家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因为我们1979年人均GDP连非洲国家1/3都不到,现在是8500美元。工资水平,比如蓝领工人是600美元左右,非洲国家在50美元左右,最高100美元。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如果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资本密集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必须逐渐地转移出去,这对非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机遇期。

我说千载难逢是因为中国的变化,60年代,日本工资上涨,产业转移的时候,日本制造业雇用的人数是970万,80年代亚洲“四小龙”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失去比较优势,这些产业要转让窗口机遇期的时候,韩国雇用的人数是230万,中国台湾150万,中国香港100万,新加坡50万。

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国内地制造业雇用的人数是1.24亿,当中有8500万人是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这些产业必然会给其他收入比较低的国家,包括非洲国家提供一个窗口机遇期。

当然你要抓住窗口机遇期必须给这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我们知道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差,所以这时候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推动亚欧非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市场的互联互通。

如果把这两个机遇结合起来,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中非合作论坛,**总书记提出中非战略合作,里面有十项举措:第一项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第二项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在农村,农村也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也要结构变迁。第三项是基础设施完善。

如果把这个结合在一起的话,非洲国家就能够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就能够实现他们从农业社会或者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然后像其他抓住窗口机遇期的国家一样,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改变现在贫穷落后的面貌。

结语:思路决定出路

总的来讲,思路决定出路。这个思路是什么?首先必须看每个国家现在有什么,什么东西能做,然后通过政府跟企业的共同努力,把能做好的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非常务实,我们知道最终目标是跟发达国家一样收入水平很高,现代化市场体系,各种制度安排非常好。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来做,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必须像毛主席所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像毛主席所讲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这种状况下,把有限的资源能够给很快变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创造从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的条件。

现在的非洲,有两个资源最丰富,不是自然资源就是劳动力多,所以他应该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必须有好的基础设施,必须有比较好的营商环境,还必须有国际买家的信心。那这些都是他欠缺的,这种状况下怎么解决呢?

关于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全国普遍差,那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可以做一个加工出口区,经济特区,在里面实现一站式服务,那它的基础设施就好了,营商环境就好了,交易成本就低了。

开始的时候商品要卖到国际上,国际买家没信心,那就像中国一样招商引资,把中国在生产,为国际加工的老板们招到非洲生产,他们就会带来技术,带来资本,带来国际渠道,带来国际买家的信心。这样很快的就会在非洲国家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然后产生星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这个思路我在世界银行的时候就开始提倡,大家开始觉得很对,说这是产业政策的思路。但是非洲国家没有实行产业政策,没有政府的因势利导,三十年我所看到的就是日趋工业化。

首先我开始推出这个想法,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当时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马上付诸实践,真的立竿见影。我2011年3月份带着我的研究报告和思路去见梅莱斯,说你的国家有皮革,而且你有廉价劳动力,你发展制鞋业应该是能成功的。

当时是2010年,我们中国制鞋业雇用的人数是1900万,我们工资是他们的十倍,但是埃塞俄比亚在皮革业雇用的人数只有8000人,而且只卖国内市场。而且他们的国内市场还被中国皮鞋挤压得快不行了。我说你们的成本比中国低,应该有竞争优势。但是为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基础设施差,营商环境差,国际买家没信心。

我就跟他讲,你基础设施差可以设立工业园,营商环境不好,全国改变不容易,总可以在工业园里一站式服务。国际买家没信心,那就把中国企业招来,实行中国一把手工程。他很聪明,一听了马上做,我3月份见到他,8月份他就来中国招商引资。

过去招商引资也是一样的,这种传统的夕阳产业我们不欢迎,我们发展高科技产业,那招了好多年也没有人来,我说你现在应该招符合比较优势的,马上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他果然这次就定向招商,而且只针对皮革业。东莞当时生产女鞋最大的企业是华坚,当时他在我们国内雇用2.5万人,他们的产品卖给欧洲、美国市场。

他听到总理亲自招商,跟他拍肩膀,所以很感动,于是10月份就到埃塞俄比亚考察,考察了以后觉得可以,工资成本这么低,当时马上招到80个工人,送到国内培训三个月,2012年1月份开始两条生产线生产,雇用600个人。3月份产品出口,5月份就变成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产业,到年底就雇用到2000人,让埃塞俄比亚皮革出口翻了一番还要多。

但是重要的不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是所谓的星火燎原。因为这家企业成功以后,现在埃塞俄比亚变成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它本来基础设施很差,营商环境很差,又是内陆国家,从来没有认为它可以变成现代制造业加工基地,现在成为非洲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

而且埃塞成功以后,同样成功的故事在卢旺达也立竿见影。如同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没有人看好亚洲,当时大家认为亚洲是最没希望的地方,现在亚洲变成少数从低收入变成现代化的高收入经济体的地方。为什么过去大家认为亚洲最没希望呢?因为从主流来看,亚洲没有成为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必要条件真的是必要条件吗?

80年代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从经济实力来讲,一直维持快速发展,但是为什么人家老讲中国崩溃论,原因是中国好像也没有大家认为一个稳定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所需要的这些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反思,真正我们现在读的书里面讲的必要条件,真的是必要条件吗,也许不是。

我想如果按照我前面的讨论,不是从发达国家来看,因为所谓必要条件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根据发展中国家自己有什么,根据我们自己有的能做好什么,然后在政府跟市场,政府跟企业的努力下,把这些能做好的做大做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的话,就能够从一点成功带来星火燎原,带来全面成功。

沿着中国产业转型的机会和“一带一路”所创造的契机,我想非洲国家在同样的思路之下,也能够克服目前来讲大家认为很欠缺的条件,取得跟我们同样的成功,我们真的有一天能够实现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人类都可以共同进入到繁荣富裕的社会。谢谢!

以下为圆桌论坛讨论内容:

讨论人: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

塞勒斯汀•孟加(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申晓方(前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高级投资政策官员,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王燕(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主持人:

接着孟加先生刚才所提到的关于非洲的情况,我们这次的主题是下一站非洲,刚才孟加博士提到在非洲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像埃塞俄比亚,我们在PPT上看到,坦桑尼亚过去十几年也是年均7%的GDP增长率;但是非洲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像人们当初希望的那样发展得好,比如加纳。

两位教授都提到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过程中,政府介入是很重要的,但是政府也可能做出一些错误决策,所以我想问孟加博士,像非洲国家做出错误的决策是为什么,为什么持续那么长,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走上正确的路径?

塞勒斯汀•孟加:

我一直认为包括林教授之前也听到过,大部分的政治领袖,他们其实主要有两个目标,首先是保障权力,他们掌权的时间越长越好;第二,在保障权力的前提下,能够青史留名。

如果要保障权力,他们就需要考虑他们的观念以及领导力的质量。比如说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需要哪些建议采取合理的措施。

但是如果这个措施的结果并不奏效,他应该谦卑地承认说我当时犯了一个错误,并没有很好地研究现实情况。

但是现在的现实是许多非洲国家,它们自独立以后,他们的领导人都没有这样自律和谦卑的态度。

林毅夫:

我同意孟加博士谈的,目前来看确实有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做得不好,国家发展状况也很糟。但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去想,从非洲国家领导人的从政目标出发,会发现,现在的非洲,和过去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一样的。

我想从政的人有两个目标:第一,希望能够长期执政。第二,如果长期执政没有问题,希望青史留名。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两个目标呢?最好的方式是给国家带来繁荣,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老百姓就能够支持他长期执政,他也能够青史留名。

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从亚当•斯密到现在有那么多经济学家做研究,但是他们给的建议并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就像我前面讲的结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这种结果给国家带来的各种经济发展停滞,跟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危机不断。

在这种状况下,他当然不能青史留名了,那他要长期执政,因此就形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就是为了长期执政,建立他自己的小圈子,利益集团,给他们各种寻租的机会,然后来支持领导人个人。长此以往,后果就越来越严重。

这种状况怎么改变呢?通行做法是要改善透明度,改善治理。这样一来,这个领导人就要下台,而他下台以后,他推行的政策就已经无法改变。

另外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提高健康,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知道要做教育、要做健康,但如果光做教育和健康,出现很多大学生,但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就业没有机会,那么这些受教育的年轻人就开始不满,就引起社会动荡等等。

我觉得非洲国家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内因问题是什么,确实他们的经济发展不好,他们的领导人非常想留在职位上。但是这种状况怎么改变?我觉得要非常务实的,找出一些很快能够给国家带来成功的案例,这些成功的案例能够创造就业,能够创造出口,能够增加大家对未来的信心。

在这种状况之下,就会出现我们所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一个点的成功带向面的成功,如果你有这么一个思路和政策建议,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也可以青史留名。

我讲两个故事。

2011年,我在世界银行做首席经济学家,带了一个报告给埃塞俄比亚原来的总理梅莱斯,向他建议学习中国的筑巢引凤,把工业园做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这样的话,很快就可以把你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皮革产业发展起来。他听了马上做了,马上出现了效果,立竿见影。

这个成功的故事不只局限在埃塞俄比亚,旁边还有一个内陆小国叫卢旺达。卢旺达总统看到埃塞俄比亚成功了,也坐不住了,他说你既然可以帮助埃塞俄比亚成功,也要帮助卢旺达成功。

所以他2013年9月份到天津参加达沃斯论坛,来之前托使馆和我联系,希望谈谈怎么帮助卢旺达。我在过去世行的时候就认识他,是老朋友,见到老朋友到中国愿意来北大看我,很高兴。

但是很不幸,他在中国的时候,我正好在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是总统要见我,我不能说老朋友来了就不见新朋友,我就说很遗憾这次见不了,结果他为了见我,在中国等了两天。

你想想看一个现任总统,为了见一个学者,会在外国等两天,足以见得他想要发展经济的愿望非常强烈。我们中国有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这是作为佳话和美谈的,当时刘备还是逃亡分子,他要见诸葛亮,现任总统见一个学者愿意等两天,这说明,非洲国家领导人也是非常愿意学习的。

而且我前面讲了,实际上你要看我的书,卢旺达也是同样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不愿意学,而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和学者,不是谈那些高大上,发达国家怎么发展的,发达国家有什么,来看你这个地方不行,那个地方不行。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通过很简单的因势利导,能够马上把这个国家发展起来,如果有这样的学问,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是愿意学的。

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因为一点成功,星火燎原,带到一面成功,一个国家成功,带来整个非洲国家的成功。

王燕:

我和林教授写了一本书,在非洲有很多国家接受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援助,还有周边发展银行的援助,这些援助有的时候有效,有的时候无效。但中国对于南南发展的援助,老实讲我们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为什么能够达到双赢?是因为中国有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一,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二,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三,中国还有耐心资本,非常长期的愿意投资于实业的资本,包括中国2016年有183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入。我想问的是非洲国家能够做什么工作,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

申晓方:

我可以从个人的经历向孟加和林老师提一个问题,刚才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很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在十年、二十年一直坚持在一个错误理念,一直沿着一条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以至于今天在很大程度上跟国际经济发展距离拉开。

因为我在中国长大,我下过乡,当过工人,我的博士论文是有关中国头十年引进外资的研究。我在世行国际金融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到过十五六个非洲国家从事投资政策方面的工作。

我经常会听到一个理念,而且我自己确实也一而再、再而三碰到这样的问题。很多非洲国家政府说得多,但是做起来慢。

有的时候,一个国家领导人,他愿意干这件事,但是到了操作执行的时候,有很多的部门,层层的部门讨论来讨论去,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让很多本来是很好的想法,很好的项目耽误时间太长。

这个问题我在非洲感受有点深,但是我后来在卢旺达工作的时候,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到了这个国家以后,发现卢旺达这个国家本来是特别落后的,起点很低,但是这个国家好像管理得井井有条,参加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的会议,没有一次是对方迟到的,有的时候反而是我们迟到了。

还有他们整个城市搞得特别干净,整个街道管理次序特别好。孩子们上学人手一个电脑,我当时真是惊讶得不得了。

那是2008年,我去之前做好了思想准备,这个国家一定会看到最糟糕的情况,即使在非洲可能也是最糟糕的。但是我到了那儿以后大吃一惊。后来我就问我们一起合作的伙伴,他们告诉我,这些发展和转变完全是由他们的领导人一手促成的。

当时,这位总统上任的时候,第一次开内阁会议,只有两个部长是按时到的,其他部长统统迟到。到开会的时间了,这个总统就说,其他人没来没关系,我们现在就开会。后面的部长陆陆续续来了,他就不理后到的部长,他只是跟准时到的部长交谈,从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人敢迟到。

后来这个项目我们进行得非常开心,非常好。这个项目结束的时候,这个政府非常感谢我们团队,他就跟我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东西,我就跟他说,我要感谢你们,因为在你们这儿工作,让我改变了对非洲的看法。

我想问问特别是孟加博士,非洲政府的很多政府结构里,为什么卢旺达能够这么做?再加上我们现在看的几个亮点,埃塞俄比亚的总理也是这样的,埃塞俄比亚总理曾经说过我要做埃塞俄比亚的李光耀,他说干就干。

主持人:

您刚才说了埃塞俄比亚的例子,卢旺达的例子,还有十几个您看到比较失望的例子,他们的政治体制是一样的吗?还是有区别?

申晓方:

因为我不是研究政治体制的专业人员,但是我就觉得这一点我在进行投资政策还有投资项目的时候,我的感触特别深,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听孟加博士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是不是这个里面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可以深思的问题呢?

塞勒斯汀•孟加:

在林教授面前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很难的,首先跟大家谈一谈卢旺达,我认为卢旺达现在的发展其实只是一个序曲。

我记得1989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多年,那时候有人跟我说过一个故事,有人问邓小平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邓小平回答是为时过早,我认为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来评价卢旺达的成功,或者应该借鉴什么做法,还是为时过早。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领导力真的非常重要。

在1994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卢旺达发生了一起惨剧,在1994年之前,卢旺达和邻国布隆迪、乌干达这些情况都差不多,政府体制也非常类似。

但是1994年出现了一起种族灭绝事件,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有一百万人被杀害,这就为卢旺达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非洲大陆留下了心里上的创伤,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的惨剧。

当时卢旺达领导人卡加梅,他发起一场革命果断停止了这场大屠杀,但是因为对于那次悲剧事件的看法给非洲大陆留下了心里上的伤疤或者说后遗症,其实许多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对此并没有采取很好的措施。

但是卢旺达总统是非常有远见的人,他对人民非常务实,就像邓小平说的那样,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他非常务实,非常勇敢,他不惧阻力,也不担心和恐惧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对自己的指责,他只要对自己的人民和历史负责。

主持人:

非洲也有已有一些领导人认为非常具有领导力的,比如加纳的总统,但是他执政不到十年就发生了政变,所以一个国家碰到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而且还能够稳定地长期争执,这个得靠运气吗?

塞勒斯汀•孟加:

加纳可以说是二战以后撒哈拉以南第一个取得独立的,同时它有一个非常有卓见的领导人,他吸纳很多人才给他出谋划策,甚至邀请到刘易斯为他提供建议。

但是在政治领域,就像林毅夫教授提到的,如果你不能采取短平快的措施,迅速让人们看到积极的变化和效果,那在政治上你的脆弱性就会大大加强,尤其你采取一些非常大胆,甚至反传统或者反已有传统做法的政策的时候,你的政治脆弱性会大大加强。

当然恩克鲁玛总统是非常有远见的领袖,但是他的政策见效需要的时间非常长,他就不能给人民提供机会。

他非常喜欢写书,他写过一本书叫《历史哲学主义》。这本书非常好,他的个人兴趣也非常好,但是这并不能带来就业机会。所以他就没有以最快的时间为这个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和进步,这使得他的政治地位变得非常脆弱。

于是在他一次出访期间,国外势力联合国内力量发起一场政变,主要是对于他的民族主义看法。所以作为一个好的领袖,你能够采取一些见效最快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林毅夫:

我倒不完全认为政治体制是非常关键的,当然我们前面提到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他们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谈到的卢旺达的总统卡加梅,还有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他们都是比较强权的。

但是今天非洲最成功的国家是毛里求斯,毛里求斯是民主体制,而且还是法国殖民地。现在有很多民主国家,他成功的原因和中国完全一样,他在60年代的时候,也受到当时的思潮影响,做一些进口替代战略,用各种政府的干预和扭曲,去保持住国内的产业。

当然这里面就有刚才孟加博士讲的问题,你要保护那些进口替代产业,资本比较密集,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又是比较优势,没有竞争力,只能靠补贴,效率非常低。

他们从1971年开始改革,他的改革成功跟中国一样,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来的保护扭曲,政府干预一点都没有消除;但也跟中国一样,设立了一个加工出口区,加工出口区里面是一切都放开。

同样是积极招商引资,当时它的工资水平比较低,然后就到我国香港、台湾去把当时的劳动密集型纺织和成衣业招商引资到毛里求斯去。

毛里求斯因为工资便宜,所以招商引资来的产业发展非常快,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原来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现在变成比较优势了,保护补贴就不需要了。

所以我们这种务实的、渐进双轨的,当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国最早成功的,其实最开始成功的是毛里求斯。而且我曾经谈到,我们一般经济学界都认为你要成功必须有这个前提条件。

1960年的时候,世界银行请了一个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爱德华•米德,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去做毛里求斯研究,做他们国家的报告。他做了研究以后得出一个报告,说毛里求斯是一个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国家。

为什么?因为当时它的经济规模非常小,因为它是小岛国,1960年的时候只有50万人,而且孤悬在印度洋,距离欧洲市场很远,距离美国市场也很远。

当时主要产业只有一种,是单一经济,再加上有那么多政府干预和扭曲,所以成功的要素它一个都没有,但是今天毛里求斯人均GDP比中国还高,超过1万美元。

在这种状况下,我觉得还是中国讲的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思路对,如果说你有比较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推动会比较快一点。

那即使思路对,即使民主体制,不管谁上台,谁都要就业,谁都要出口,谁都要外汇,谁都要财政收入,只要你的思路是对的,即使是在一个多党制民主制国家,它同样是成功的。

所以有些认为必须制度作为前提条件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思路和政策。只要思路形成对的政策,不管在什么体制下都能够成功,而且都能够不断被执行下去。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7-7-8 23:16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17-7-8 23:47
感觉和老兵的需求决定供给有点相似之处,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00:59
这主儿就是从金门游泳游过来投奔大陆的台军军官?后来上了北大又留学美国,现在大概就差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吧?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7-7-9 02:0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00:59
这主儿就是从金门游泳游过来投奔大陆的台军军官?后来上了北大又留学美国,现在大概就差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吧 ...

他最高位置应该是在世界银行做副行长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7-7-9 02:18
至今去不了台湾 -_-||

说实话,感觉全世界都对非洲太不了解了,包括我也是,要么是鄙视,要么是漠视……穷懒乱的印象根深蒂固……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02:39
natasa 发表于 2017-7-9 02:09
他最高位置应该是在世界银行做副行长

嗯,此人经历可谓传奇,在台湾时就已经是学霸了,与当时留学美国潮流反其道而为之,不去留学反而加入国军,原本也可在军队里求发展,又一次叛逆,从金门游过来投奔大陆,跑北大上学,然后再去美国留学,兜那么大一个圈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果然是人中龙凤,盖世奇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7-7-9 04:40
企业家精神其实是不值钱的,人群中美分每秒都在产生和湮灭,听到有人用这个解释哪里能搞好哪里搞不好,确实太浅薄。

老林一个非洲小女孩卖芒果的例子就把这种谬论戳穿啦啦啦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7-7-9 07:28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7-7-9 07:31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02:39
嗯,此人经历可谓传奇,在台湾时就已经是学霸了,与当时留学美国潮流反其道而为之,不去留学反而加入国军 ...


他的文笔以及古文造诣都极高。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来大陆?他的回答大意是,书读多了,特别是中国历史书读多了,就无法不来大陆了。印象非常深刻。参见他的经历,很容易明白港独台独为什么都优先设法禁止孩子们学习中国历史。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7-9 07:40
CatchActually 发表于 2017-7-9 02:37
林毅夫的主要成就不是他做世行副行长,而是90年代中期在北大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话说是快20年前了,在美 ...

他的起点和一般的经济学专业学者不一样,创造机会捕捉机会的能力一流,所以作风也和一般的经济学者不一样。从世行卸任后他一直在促进中国发展经验,所谓新的经济学的建立,还和国防大学战略所一起做一些国家战略方面的研究,借助一带一路的东方,他可能又一次走在了潮流的前列。
这真是人精。
至于这篇演讲,其实新信息真不多,主要观点不新鲜,西方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在指导实践上确实要从政治经济学中摘取观点再包装。但从不同身份的人嘴里讲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07:53
龙血树 发表于 2017-7-9 07:28
他的文笔以及古文造诣都极高。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来大陆?他的回答大意是,书读多了,特别是中国历史书 ...


我肿么觉得他当初冒死游过来就是看中北大这块金字招牌了呢?当初以他在台湾学霸的实力去美国念芝加哥也不是难事,但要念北大则完全没有可能,当时两岸还没有三通呢,而且大陆是否会把他当台湾间谍而关押也未可知,大陆刚刚从频繁的政治运动走向改开,日后如何还真难预料,此人怎么就如此之大胆且以身家性命孤注一掷,眼光实在非同凡响,不振翅冲天才怪

据说当时大陆的很多学校因为他的台湾国军背景而拒绝他,包括人大,只有北大接受了他。

此人的经历实在太精彩,日后的回忆录一定巨火。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7-7-9 08:1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02:39
嗯,此人经历可谓传奇,在台湾时就已经是学霸了,与当时留学美国潮流反其道而为之,不去留学反而加入国军 ...

怎么会?当初过来的都是坐上宾。林说要读书就送出来了,还把他老婆搞到美国。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08:19
jellobean 发表于 2017-7-9 08:11
怎么会?当初过来的都是坐上宾。林说要读书就送出来了,还把他老婆搞到美国。 ...

好像他去美国读书是北大有美国学者来讲学他做翻译,人家看中了他,然后他自己联系出国的,跟咱政府可没啥关系,他来大陆还是八十年代初,当时大陆自己人还感觉前途未卜呢,台湾生活水平当时可是远高于大陆的。。。至于政治待遇,建国后很多从海外回国的知识份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遭遇他不可能没有耳闻。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7-9 08:23
CatchActually 发表于 2017-7-9 07:57
和他一起创立中国经济中心的易纲同志出身起点应该是比他低多了...但是因为根红苗正?去年惊觉已经是人行 ...

是的,国内培养,或者说选拔的这些学者官员,一是学习经历不够,二是形成了只唯上的思维习惯,看起来人模狗样的,但水平实在不咋地。有独立思想的,官位很快会保不住,比如李稻葵。邹恒甫有一阵很受高层青睐,但后来也被疏远了。相比之下,这更能显出林毅夫是人精。
国内所谓的本土左翼经济学代表人物,杨帆对易纲樊纲等学术水平嗤之以鼻,对林毅夫则主要是羡慕嫉妒恨
作者: 石璧    时间: 2017-7-9 08:28
为什么老琢磨着解决别人的问题,改变别人的生活,插手打断别人的文明进程?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7-7-9 08:29
CatchActually 发表于 2017-7-9 07:57
和他一起创立中国经济中心的易纲同志出身起点应该是比他低多了...但是因为根红苗正?去年惊觉已经是人行 ...

同创中心的是海闻,不是易刚。易刚一回国就去的人行。
作者: laser    时间: 2017-7-9 10:35
“但想想看,当年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还贫穷的时候,农民刚刚到工厂工作的时候,不同样有这种情形吗?而且不仅是非洲和中国,东亚其他经济体,韩国或者中国台湾,它们在实现现代化之前,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那些工人的素质和现在非洲没有什么两样嘛。”

这应该是林毅夫不了解当年大陆的实际情况了,刚改革开放时我们的农民工是非常吃苦耐劳的恨不得多加班多赚钱。好不容易进城里工厂了,怎么会像非洲工人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倒是东南亚国家工人的工作态度跟非洲有得一拼。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0:36
龙血树 发表于 2017-7-9 07:28
他的文笔以及古文造诣都极高。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来大陆?他的回答大意是,书读多了,特别是中国历史书 ...

大部分普通人不过饮食男女而已,即使中国历史读的多,要卖国还是卖国。
林带有强烈的自我实现 色彩,承接中国大革命(1840-1989)余绪,有这样的选择不奇怪。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0:41
然后203 发表于 2017-7-9 07:40
他的起点和一般的经济学专业学者不一样,创造机会捕捉机会的能力一流,所以作风也和一般的经济学者不一样 ...

听说他很早就退出了主流智囊圈,似乎不怎么受待见(估计是某些个经济参谋让中国吃了大亏),对政府决策没什么发言权了。并且,他主要经济观点仍然是西方自由经济那一套。

我感觉,从他在北大搞研究中心时,就已经被赶出来了。现在对他主要是统战上的利用。
其实,以兔子的尿性,他这样的背景,不太可能受到重用,会有天花板。一句话,不是自己人,不被信任。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17-7-9 10:5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00:59
这主儿就是从金门游泳游过来投奔大陆的台军军官?后来上了北大又留学美国,现在大概就差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吧 ...

就是那个年轻的上尉,现在仍然无法回台湾,属于台湾的通缉犯
这个是真正的高层智囊。
估计拿不到诺贝尔经济学奖,那帮人不会承认中国经济理论的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1:0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07:53
我肿么觉得他当初冒死游过来就是看中北大这块金字招牌了呢?当初以他在台湾学霸的实力去美国念芝 ...

理解他当时的行为,有三个要件:
1,中国大革命的余绪一直持续到1989,他处于激情燃烧的革命风气的尾巴,尤其受到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风气的影响。以今天的眼光,当初很多人选择干革命都匪夷所思。
2,林有强烈的自我实现色彩,做事决绝,勇往直前。牛人一般都这样,要寻找能最大程度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台湾本土太小,由台湾到美国的路径会受到人种上的玻璃天花板限制(这是本坛有个帖子抱怨华人被白人歧视之类的原因),难有作为,剩下的就只有同文同种的大陆了。并且,在整个国共相争的时间,投共并成功挤身为兔子的股东,所在多有。
就这一目标,我认为林有小成,但离他原始目标应该差老鼻子远了,兔子的股东和自己人的名额早就分配完毕,不会把他当自己人,得到最高级别的信任。
3,他来大陆的最底线待遇是可预期的——不会被杀被关做阶下囚,坐上宾是必须的,至少被当作宣传典型,而不是间谍之类的,49年后国共相互投敌人员的待遇都不错。他上岸之后提出的第一条件:不要 当作对国军攻心宣传的典型,要低调,不然会连累袍泽和家人。兔子问他的志向,他选择读书。
至于间谍问题,以兔子在台湾的情报能力,要把林的祖宗八代查清楚都没问题。并且兔子对他的考察期也算蛮长的。他受到重点栽培和重用,要到90年代了。出国读书应该是对他最后一次考察,不负责的揣测,围绕在他身边的暗探没有五个,也有十个。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7-9 11:01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0:41
听说他很早就退出了主流智囊圈,似乎不怎么受待见(估计是某些个经济参谋让中国吃了大亏),对政府决策没 ...

以他的资历,在国内混个官位一点问题没有。之所以没当官,我觉得他是故意的。

现在在北大开辟一个天地,进可攻退可守,既不像张维迎那样急功近利,也不像邹恒甫那样自命清高,他现在的工作,用西方经济学的瓶子装有中国特色的新酒,对弱化意识形态对立,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恰恰是TG当前急需的,所谓百年树人,这真的不是争一朝一夕之功。

假以时日羽翼一成,其影响力绝不是厉以宁吴敬琏可以匹敌的。

至于您说的被赶出主流智囊圈,不知道您是从哪里看到的。前一段金一南有个演讲,提到中国开始制定非洲战略,林毅夫是牵头之一。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1:01
CatchActually 发表于 2017-7-9 07:57
和他一起创立中国经济中心的易纲同志出身起点应该是比他低多了...但是因为根红苗正?去年惊觉已经是人行 ...


他这种出身的人,天生不会被当作自己人,不会被信任的,最终只会成为花瓶,当成统战对象,高高挂起。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17-7-9 11:03
石璧 发表于 2017-7-9 08:28
为什么老琢磨着解决别人的问题,改变别人的生活,插手打断别人的文明进程? ...

天朝要做大蛋糕,做自己的经济循环圈
帮助非洲搞好些,总比和印度做生意强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1:10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7-7-9 11:13 编辑
然后203 发表于 2017-7-9 11:01
以他的资历,在国内混个官位一点问题没有。之所以没当官,我觉得他是故意的。

现在在北大开辟一个天地, ...


他现在频繁的抛头露面,就知道他被赶出主流圈子了。以大陆的国情和体制,你见过体制内真正负责项目的智囊像他这样频繁出来发表观点的吗?凡是偶尔惊鸿一瞥出来发表高论的,基本都是带着特定任务,定点爆破。
你把局座,政委,尹桌,宋心之,罗援等这些上电视的时间表拉个单子不就明白了吗?

他现在处于发挥余热的状态,耍嘴皮子而已。如果台湾在五年内统一,他还有可能高升一步,否则,就这样高高挂起了。估计兔子现在也头疼,林后继无人,想找个人望不错的台湾本省籍人当代理人和统战对象,难于上青天啊。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7-9 11:11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1:10
他现在频繁的抛头露面,就知道他被赶出主流圈子了。以大陆的国情和体制,你见过体制内真正负责项目的智囊 ...

您这脑洞开得忒大,猛一看还以为您列席了政治局会议呢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1:18
然后203 发表于 2017-7-9 11:11
您这脑洞开得忒大,猛一看还以为您列席了政治局会议呢


这需要脑洞么?兔子的行事风格,不是自己人,从来不被信任,只要这一条,林就有当官的玻璃天花板。

至于他的经济参谋,有2个推测:
1,以他成长于台湾的氛围,他的经济主张应该是西方自由主义那一套,与兔子的基本风格严重冲突,合理推测,他在98国企改革和国退民进的观点不难猜测。
2,他另一个参谋是“新农村”,这个最热大约在08年左右,现在还有人提那一套吗?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11:27
老财迷 发表于 2017-7-9 10:53
就是那个年轻的上尉,现在仍然无法回台湾,属于台湾的通缉犯
这个是真正的高层智囊。
估计拿不到诺贝尔经 ...

这个也难讲,他岁数还不是太老,等到了七老八十了没准儿就有戏,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11:30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1:18
这需要脑洞么?兔子的行事风格,不是自己人,从来不被信任,只要这一条,林就有当官的玻璃天花板。

至于 ...

做个高级幕僚就可以了,真的作官对于学者未必是好,再者说,像他那样的人真的会把作官放在眼里吗?现在能入他眼的恐怕也只有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7-9 11:34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1:18
这需要脑洞么?兔子的行事风格,不是自己人,从来不被信任,只要这一条,林就有当官的玻璃天花板。

至于 ...

你还是一贯的臆想太多,这可不是好习惯。

林毅夫做人做事比你比我强百倍,向优秀的人学习才可能有所进步,对吗?
不能盯着别人的疑似伤疤不放,更何况他现在做的工作,对中国是有利的。

我们争论他是否被赶出了智囊圈,说真的很无聊啊,有点砍柴老汉讨论皇帝今晚吃什么的意味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1:3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11:30
做个高级幕僚就可以了,真的作官对于学者未必是好,再者说,像他那样的人真的会把作官放在眼里吗?现在能 ...

你把他这种人看小了。这类人不会太在意这奖那奖的虚名,真正成天把这奖那奖,这博士那博士挂心上的,也就没什么出息了,基本上也就是嘴炮一枚,口水党一员。
他们要的是修齐治平。
这里的当官,指的就是参襄军机的高级幕僚。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17-7-9 11:4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11:27
这个也难讲,他岁数还不是太老,等到了七老八十了没准儿就有戏,

印象中他自己到不是太在意诺贝尔经济学奖。查了一下: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9_28_375667.shtml
“我常常说我不会得诺贝尔奖,因为我知道诺贝尔奖现在的选举规则。”
也许经过一代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越来越高,主流期刊上发表研究中国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到那个时候,很可能就会有人得到诺贝尔奖,但那就是我的学生,或者是我的学生的学生的事了。

里面还有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在的选举规则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11:45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1:37
你把他这种人看小了。这类人不会太在意这奖那奖的虚名,真正成天把这奖那奖,这博士那博士挂心上的,也就 ...

诺贝尔奖可是要载入史册的,他怎么会不在乎是否载入史册?胸怀再大毕竟也是人生父母养,诺奖也并非都给理论家,如果他和他的组织真能推动非洲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未必不是诺奖的侯选人,人生在世名利二字,名在利前,谁能免俗?
作者: tianxq888    时间: 2017-7-9 12:0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11:45
诺贝尔奖可是要载入史册的,他怎么会不在乎是否载入史册?胸怀再大毕竟也是人生父母养,诺奖也并非都给理 ...

把自己的学问搞出来传下去,比什么都有成就感,做真学问的,未必图那个虚名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12:36
tianxq888 发表于 2017-7-9 12:07
把自己的学问搞出来传下去,比什么都有成就感,做真学问的,未必图那个虚名 ...

他未必去追求那个奖,但奖励是对自己学问和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17-7-9 12:4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11:45
诺贝尔奖可是要载入史册的,他怎么会不在乎是否载入史册?胸怀再大毕竟也是人生父母养,诺奖也并非都给理 ...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和平奖就是笑话,基本都是意识形态工具,过几十年就没人记得了。这可不像物理化学诺贝尔奖,会被后续的科技人不断用于改造世界。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主要贡献是解释事实,用来预测或改造世界基本都失败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7-9 12:49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9 12:43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和平奖就是笑话,基本都是意识形态工具,过几十年就没人记得了。这可不像物理化学诺贝尔 ...

本来就是,物理学原理放之宇宙皆准,经济学社会学顶多对这个星球管用,但不管怎样,诺贝尔经济学奖仍旧是这一领域里的最高荣誉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9 12:5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11:45
诺贝尔奖可是要载入史册的,他怎么会不在乎是否载入史册?胸怀再大毕竟也是人生父母养,诺奖也并非都给理 ...

诺奖能载入史册,那就是笑话了。唐太宗编了一个官方家谱,也算另一种形式的诺奖,现在还有几个记得这玩意儿?

中国人(我相信是人都一样)自古以来讲三件事:立功、立德、立言。
所以,古代士大夫最大的成就是“修齐治平”,而不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这一点,看孔子一生的际遇与追求,他一生都在谋求做事的机会,而不是专门搞《春秋》传之后世,图个虚名。

刻薄一点说,立功不成,只就好去搞慈善公益,立点德,德也立不住,就回到书斋,折腾几本书出来沽名钓誉。立言也没能力,就回到饮食男女的层次混日子。因此,古代中国读书人天天做梦的,不是“成一家之言,传之后世”,而是“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功利一点说,立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光这辈子人上人的风风光光,还能封妻荫子,泽被子孙,还有改造世界的成就感,甚至被历史记载一笔,千秋之下,仍然有人为你立碑树传,这是名利双收的事情,兼顾了当下和长远利益。
立德嘛,除了当散财童子,割自己的肉赚吆喝,啥也没有,短期利益为0,长远利益等于是赔本赚吆喝。所以,世界上立德之人屈指可数。
立言嘛,人都死了,历史上留个名有鸟用,看见漂亮女人不敢碰,看见金山银山不敢伸手。只有长远利益,短期利益接近0。因此,不是被逼无奈,谁会去干立言的傻事儿?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7-7-9 14:29
脑补请适当。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7-7-9 15:00
根据2012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圣路易斯分行所属的IDEAS经济研究机构公布的今年五月排名,世界顶级经济学家中华裔中排名第一的邹恒甫博士名列全球第146位。郎咸平排名1050,林毅夫排名1172。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2012年6月世界经济学家排名中,邹恒甫排名第96位。前100名经济学家当中,仅邹恒甫一名华裔。郎咸平排名1019,林毅夫排名1143。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7-7-9 16:15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9 15:00
根据2012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圣路易斯分行所属的IDEAS经济研究机构公布的今年五月排名,世界顶级经济学 ...

这东西没啥用,国内的智囊又不需要美国人来评价。郎咸平只是个搞财务分析的,想当国师当不上罢了,没人理。
作者: 上善若水    时间: 2017-7-9 22:33
laser 发表于 2017-7-9 10:35
“但想想看,当年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还贫穷的时候,农民刚刚到工厂工作的时候,不同样有这种情形 ...

他怎么会不知道差异。

仅仅是睁着眼说瞎话而已。

好听呗。不然,我怎么上你那里去赚钱。

人当然是牛人。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7-10 05:42
非洲现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这是事实,为什么贫穷呢?是不是非洲人不努力?当然,这是我们常有的印象,似乎非洲人到工厂里面工作,工作几天拿了工资,就去吃喝几天,没钱了再回到工厂。这种现象我不敢说没有,但想想看,当年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还贫穷的时候,农民刚刚到工厂工作的时候,不同样有这种情形吗?


非洲人穷就是因为懒,没别的。我父亲的公司当年在非洲建厂进行粮食粗加工,当地黑人的福利就是给食物,一顿一个馒头和一个窝头。结果第二天人就都不来了,过了一周才回来,问了一下,前几天把馒头和窝头吃了,后几天吃香蕉,香蕉吃腻了,还想吃馒头所以才回来。

内地改革开放时,农民工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即便农忙时也会请假回去割麦。不知道林毅夫怎么得来中国跟非洲都一样的结论。


  1. 那些小女孩为什么不进入农贸市场呢?后来才知道跟我们国家一样,进入农贸市场是要交钱的,那些小女孩为了省钱,冒着被警察抓的危险,从家里树上摘了几个芒果在外面卖。我看了以后就说,这些小女孩完全符合我们教科书里所讲的企业家,具有企业家精神。

  2. 什么叫具有企业家精神呢?发现市场上有什么需求、什么机会,然后组织各种材料、商品卖到市场上去,抓住获利的机会,而且敢冒风险。她们会算这个成本和效益,她们知道如果要交农贸市场的费用就赚不了钱,所以她冒着被警察抓的危险,在外面卖芒果。

  3.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发现市场机会敢冒风险,组织各种生产来抓住这个机会,这些小女孩身上完全表现出来了。
复制代码


原来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为了挣钱不惜以身试法。看来法治化的进程比想象中还要难啊。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7-7-10 06:44
包子 发表于 2017-7-10 05:42
非洲人穷就是因为懒,没别的。我父亲的公司当年在非洲建厂进行粮食粗加工,当地黑人的福利就是给食物,一 ...

很多在中国混的垃圾洋人都会当面说中国OK,背后骂/鄙视中国(人),毕竟要在中国混饭,玩女人。

同样,想赚非洲人钱,还能当面说人家懒?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7-7-10 07:04
然后203 发表于 2017-7-9 11:34
你还是一贯的臆想太多,这可不是好习惯。

林毅夫做人做事比你比我强百倍,向优秀的人学习才可能有所进步 ...

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10 14:16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7-7-10 14:19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11:45
诺贝尔奖可是要载入史册的,他怎么会不在乎是否载入史册?胸怀再大毕竟也是人生父母养,诺奖也并非都给理 ...

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2003》有一段财前五郎的岳父对他讲的话“人生的终极追求是名望,有了名望就什么都有了”

当年牛顿和莱布尼茨争微积分发明权,因为牛顿的名望远远压过莱布尼茨,歪理都成了真理。所谓“调查报告”出炉后的第三年莱布尼茨在孤独抑郁中死去。再看前几年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因为被诬陷娈童最后几年是非常凄凉的。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对于公众人物来讲名望没了其他东西也就没了,包括现实中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会被一万只脚踩。对于林毅夫来说,政治正确性比学术水平重要;再看杨振宁,学术水平世纪前十但人民群众并不买账,仅仅因为他的老夫少妻。除非水平高到可以忽视他人的存在,否则做人比做事要重要得多,在中国尤其如此。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10 14:28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9 12:43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和平奖就是笑话,基本都是意识形态工具,过几十年就没人记得了。这可不像物理化学诺贝尔 ...

你太小看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和平奖、文学奖是公认的渣滓,它不是。它的价值不在有用没用,以用处来衡量一门学科那么19世纪的数论就是渣滓中的渣滓,但高斯却称其为“数学中的皇冠”。要知道数理统计中最重要的分布是高斯分布(正态分布),但高斯并不认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他最得意的成果是在数论方面的。

纯粹经济学最重要的应用是判定满足条件下的可能性,有些类似逻辑学。它只能做逻辑分析,没法做现实的定量化分析。但凡是用纯粹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要么装傻要么是别有用心。它的局限性他们不会不知道。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10 14:43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2:57
诺奖能载入史册,那就是笑话了。唐太宗编了一个官方家谱,也算另一种形式的诺奖,现在还有几个记得这玩意 ...

你给的标准是儒家式的,但中国还有佛家、道家。庄子一辈子只留下7篇内篇,经常被提及的只有《逍遥游》《养生主》《齐物论》《大宗师》,杂篇外篇或者跟他有一点点关系或者根本没关系。他的一辈子功业为0,追求的也是大而无用。但他这四篇文章对中国文化、做事方法、中国哲学的阐述越读越有味道,心思较邪气经历较特殊的人对他的佩服只能用五体投地来形容。

开个脑洞,孔子遭遇庄子谁能玩死对方。我的答案是庄子。孔子欲望太多必然的结果是缺陷更多,况且孔子的知识结构实在是单调得可怕,着了他人的道可能都不知道。庄子《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他整死一个人会把对方研究得哪几天穿什么内裤都知道,而孔子根本做不到,他的做事方法是粗放式的。
作者: 笑涛    时间: 2017-7-10 15:04
然后203 发表于 2017-7-9 11:11
您这脑洞开得忒大,猛一看还以为您列席了政治局会议呢

起止列席,分明就是主席台前三排的。
现在坛里的有些人说话 简直就是信口胡诌了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17-7-10 16:23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7-10 14:28
你太小看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和平奖、文学奖是公认的渣滓,它不是。它的价值不在有用没用,以用处来衡量一 ...

       工作需要我也读了不少近年的经济学论文,其基本思路和数学论文差不多,主要精力都在论证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等等。但是和自然科学、工科论文截然不同的是,这些经济学论文在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时对其基本假设和系统模型根本没有其假设是否在现实中能否存在的任何论证,完全是自说自话。如果按照数学、逻辑学的标准,那这种学问视为数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就好了,没有单独一个学科存在的价值。如果按照工科标准,这种前提假设都不存在起码的严谨性的论文,即使作为硕士生毕业论文也是不合格的。
      数学的各种分支,不管有用没用,至少逻辑上都很严谨。而经济学的假设漏洞多的跟筛子一样,从不靠谱的假设建立起的模型,犹如把城堡建立于沙滩上,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17-7-10 16:32
包子 发表于 2017-7-10 05:42
非洲人穷就是因为懒,没别的。我父亲的公司当年在非洲建厂进行粮食粗加工,当地黑人的福利就是给食物,一 ...

“”原来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为了挣钱不惜以身试法。看来法治化的进程比想象中还要难啊。 “
其实这个论述还真的很有道理(没有任何贬义),中国的企业家就是靠不断以身试法来推进改革的,从当小贩都被视为投机倒把,一直推着法律政策的缺口,推到了私企可以开银行。法制化管住的都是大多数老百姓,而不断敢于在法律政策的边缘游走以博取高额利润的极少数人成为了企业家。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10 16:47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10 16:23
工作需要我也读了不少近年的经济学论文,其基本思路和数学论文差不多,主要精力都在论证解的存在 ...

纯粹的经济学就是数学或逻辑学,就像纯粹的心理学是计算机科学或统计学。这些学科不能按字面来理解。经济学两大魔咒定量化、形式化。有了就可以研究,但没有现实性;没了根本没法研究。经济学是检验数理功底和逻辑洞察力的学科,与现实的关联肯定有但直接用肯定不行,因为假设太多。读完一个PhD至少需要数千个假设吧,这些假设改变一部分又要重新读一遍。

经济学有价值的理论还是有的,只是相较繁杂的系统占比较低而已。如凯恩斯的IS-LM模型,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
作者: bbceve    时间: 2017-7-12 17:02
然后203 发表于 2017-7-9 11:11
您这脑洞开得忒大,猛一看还以为您列席了政治局会议呢

别的不知道,能在屏幕上经常露面的军事专家距离实际决策圈都有不小的距离,特定事件时会有口径而已。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7-12 19:46
bbceve 发表于 2017-7-12 17:02
别的不知道,能在屏幕上经常露面的军事专家距离实际决策圈都有不小的距离,特定事件时会有口径而已。 ...

军事专家和林毅夫这样的还是有差别的。这也不是前面我们争论的焦点。

就我粗略的了解,专家是否贴近决策层,单位很重要。
金一南这几年到处讲学,做节目,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足以参与某些课题。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决策,他们就参与了。
林毅夫参与非洲战略研究,也是金一南在一次演讲中透露的。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14 20:33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7-10 14:43
你给的标准是儒家式的,但中国还有佛家、道家。庄子一辈子只留下7篇内篇,经常被提及的只有《逍遥游》《 ...

世界是世俗的,功利的,立功总是首位的。
中国人尤其这样,知行合一,其实,主要是行,庄子那套,一般都是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捡起来安慰自己的。
对于实心做事,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抱负的这类人,这奖那奖的虚荣,有当然好,没有,也就那样,不会太看重。他们看重的,还是自己所学能否有用武之地,自己的建议能否被采纳,泽被后世,要是能亲眼看到自己的东东在现实中得以实践并取得实效,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比起得奖,不知道爽多倍。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14 22:38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14 20:33
世界是世俗的,功利的,立功总是首位的。
中国人尤其这样,知行合一,其实,主要是行,庄子那套,一般都 ...

中国人受儒家毒害已久,凡事都要问有什么用。所以科学、数学只能追着他人的屁股跑,毕竟理论工作在中国是不讨好的。韩春雨被报道后,真假都没核实就高调宣传。反观像张益唐这种低调的专家是不会上中国官媒头条的,虽然张的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韩春雨的成功是政治导向的成功,我们需要一个民族主义英雄。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人的可悲,一个民族主义就可以把黑的涂成白的。

林毅夫这种高举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大旗的人要说有多少贡献,我持怀疑态度;而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其理论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哪怕他比牛顿还渣也没人能否定他的贡献。如果中国人还是所有事情都功利地处理,再过100年世界科学之林依然不会有中国人的名字,只会有华人的名字。
作者: 淡淡微风    时间: 2017-7-15 04:55
cloudian 发表于 2017-7-9 02:18
至今去不了台湾 -_-||

说实话,感觉全世界都对非洲太不了解了,包括我也是,要么是鄙视,要么是漠视……穷 ...

可能现在是中国人最了解了。我朋友在那里开厂,黑人拿了工资先去大手大脚吃喝嫖赌,一个星期以后就没钱了,然后来预支下个月的工资,紧紧巴巴过日子,熬到再发工资。如此循环。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15 21:45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7-14 22:38
中国人受儒家毒害已久,凡事都要问有什么用。所以科学、数学只能追着他人的屁股跑,毕竟理论工作在中国是 ...

在冥想这块有特殊专才的,全世界只有欧洲(包括俄罗斯、犹太人)和印度人,连美国人在这方面都不突出。再说,“世界科学之林”有没有中国人的名字显然是不那么最紧要,重要是把事儿做成。
中国几千年来就是这样过来的。

一个群体里,P民负责好好过日子,精英分子就应该有一种“站出来”的精神,担起天下兴亡的担子。而不是站在岸边风言风雨,“求田问舍”,张口民主自由,闭口人权和平,笔下千言却一事无成。
像林毅夫类,帖一个三国志刘备评陈元龙的话: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15 23:17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15 21:45
在冥想这块有特殊专才的,全世界只有欧洲(包括俄罗斯、犹太人)和印度人,连美国人在这方面都不突出。再 ...

欧洲文艺复兴后的科学崛起是应用催生的。中国同样讲究实用,为何出现不了这种高峰?因为中国人的利益分配是权利与关系决定的。这种氛围几十年内不会改变。儒家那套每隔一个或者几个周期就要重新洗牌,臣子是干不出多少功绩来的,最多只能短暂地处理一些危机。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能人,但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只有雍正、毛泽东这样的人可以决定成败。

世界之大不是只有一种价值观的,这个观点我不会变。庄子从来不是主流,为何流传至今?庄子的东西99%的人是不会理解的,甚至无法接受;但总有一些能人愿意承认其价值。该怎么做事,该怎么学习。我是看了庄子才恍然大悟的。即便是经常充当心灵鸡汤的佛教,它的哲学内涵也是非常深厚的。佛陀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并不提倡偶像崇拜,但佛寺里还是大大小小的佛像。由此可见,原始的东西与人民群众理解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不要给自己画一个圈。不能说自己是异性恋就否认世界上有同性恋,甚至人兽恋。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
作者: bbceve    时间: 2017-7-17 11:27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7-7-15 04:55
可能现在是中国人最了解了。我朋友在那里开厂,黑人拿了工资先去大手大脚吃喝嫖赌,一个星期以后就没钱了 ...

不,你查查八九十年代的西方调查报告,列的那些问题,今天看还是那些问题,基本没变过。包括林毅夫开的试验田药方也是西方学者提出过的。估计天朝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改造一个新非洲的理想和好办法。
作者: 长林石室    时间: 2017-7-21 18:38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14 20:33
世界是世俗的,功利的,立功总是首位的。
中国人尤其这样,知行合一,其实,主要是行,庄子那套,一般都 ...

个人浅见中国文化的底子是道家,道家是哲学,儒家更多是伦理学。日常所见和实质上精英的传承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 长林石室    时间: 2017-7-21 18:39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7-14 22:38
中国人受儒家毒害已久,凡事都要问有什么用。所以科学、数学只能追着他人的屁股跑,毕竟理论工作在中国是 ...

我们思想文化的底子是其实道家。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7-7-22 00:0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7-9 07:53
我肿么觉得他当初冒死游过来就是看中北大这块金字招牌了呢?当初以他在台湾学霸的实力去美国念芝 ...

八十年代北大的招牌在大陆以外貌似不咋响亮吧,当时来说出国留学比北大清华更牛X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7-7-22 00:10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9 11:01
他这种出身的人,天生不会被当作自己人,不会被信任的,最终只会成为花瓶,当成统战对象,高高挂起。 ...

他如果愿意走统战线,保守估计也是董建华梁振英一类的角色,不过人家至少到现在都不愿意!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7-7-22 00:13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9 12:43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和平奖就是笑话,基本都是意识形态工具,过几十年就没人记得了。这可不像物理化学诺贝尔 ...

呵呵,说白了也就是放马后炮,用来预测未来指导实践基本就是扯淡!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7-7-22 00:15
包子 发表于 2017-7-10 05:42
非洲人穷就是因为懒,没别的。我父亲的公司当年在非洲建厂进行粮食粗加工,当地黑人的福利就是给食物,一 ...

呵呵,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无非就是个闯字,绝不坐以待毙,“爱拼才会赢”~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7-7-22 00:22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7-10 16:47
纯粹的经济学就是数学或逻辑学,就像纯粹的心理学是计算机科学或统计学。这些学科不能按字面来理解。经济 ...

现在意义上的“经济学”,跟亚当斯密所开创的那个经济学越来越远,甚至变得面目全非了,脱离了对真实世界和真实人性的关怀和探索,真不知这样的“经济学”还有什么独立存在的必要,干脆就投靠数学改名经济数学算了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7-7-22 00:37
长林石室 发表于 2017-7-21 18:39
我们思想文化的底子是其实道家。

中国人的人性,其实《道德经》已经说得七七八八了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23 01:08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7-7-23 01:10 编辑
长林石室 发表于 2017-7-21 18:38
个人浅见中国文化的底子是道家,道家是哲学,儒家更多是伦理学。日常所见和实质上精英的传承还是有区别的 ...


再道家,白花花的银子,谁不想白拿白不拿?数不完的美女,谁不想随便睡?呼风唤雨的权势,谁不想坐在皇帝宝座上爽一把?
……人一辈子,就图个 权    钱    色   三字而已,几乎无人能例外。

我们的文化传承主要还是讲自强不息,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讲入世,讲实干……而不是相反。
我读书的时候,喜欢老庄,但现在觉得那一套对大部人(有慧根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而言,往往徒求其形,好大言空言,就一装13玩假深沉的至尊利器,真干起事儿来——拉稀,最后就只能是遗害无穷。
所以,我是极端反对年轻人喜欢老庄的,到七老八十之时,反正无事可做,人生就剩下等死了,念两句老庄打发时间还是不错的。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23 17:25
zilewang 发表于 2017-7-23 01:08
再道家,白花花的银子,谁不想白拿白不拿?数不完的美女,谁不想随便睡?呼风唤雨的权势,谁不想坐在皇帝 ...

1999——2012年韩国登记在册的SC1职业选手累计有400多。每年参加网吧赛或者等待选拔入职业队的,或做了练习生等待转正的至少数千。Tossgirl从2003年就开始打网吧赛,到2012年从来没有进入过OSL、MSL的正赛,她可是赢过Super、F91的。有的人初中没毕业就参加网吧赛渴望出线一次,可孩子都读小学了还没出线过。

OSL最后一届决赛挑选出20名选手编入OSL名人堂,连火星、Casy、GGplay这三冠军都没入选。每个追梦少年都渴望拿到冠军,但让人们记住他们的ID都困难,何况夺冠。2006年Indove杀遍战网无敌手,后来去打职业几乎被打成筛子。任何一个行当甩开90%的人是容易的,但要做10%的佼佼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说实话,你没读懂老庄。你的理解与道家的看法差距太大了,甚至是南辕北辙的。

OSL、MSL的冠军得主不过二十几个人,下面是至少上万人的垫脚石。Dpr王若度是研究数学的,也是前职业,他的说法是玩星际就是浪费时间。SC1虽然是电子竞技之王,但职业玩家的质量不是同龄人中最优秀的那批,有前途的少年是不会选择职业路的。

由小见大,玩个游戏都要淘汰这么多的人,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游戏。钱、女人是比SL冠军更有吸引力的东西,有什么理由认为渴望就一定能得到,或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经济生活中的loser绝对比韩国星际的垫脚石更多。

与其对功利的东西朝思暮想,不如多修炼几门技能树。成功在借势,势者运也,不是靠个人争取而来的。个人成就与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吴文俊院士前不久刚去世,纪念他的文章提及最多的都是他在拓扑学方面的贡献(1951前)。他本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但国内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走不远。不是吴文俊不牛,而是环境决定了他不可能搞太多抽象方面的工作。

你可能对执着于目标被人背后捅刀子没有亲身体会。如果某天你被人捅了还侥幸没死,你就会认可老庄的东西了。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7-23 21:50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7-7-23 21:51 编辑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7-23 17:25
1999——2012年韩国登记在册的SC1职业选手累计有400多。每年参加网吧赛或者等待选拔入职业队的,或做了练 ...


别误解,我不是否定老庄的价值。
老庄的皮相是很对荷尔蒙分泌过盛的年轻人的胃口,因此,老庄对年轻人的勾引效果比儒家大N倍。若没有明师,自己没有慧根,对于中人之智的平常人,年轻人学老庄,走到歪道上的多,上正道的少之又少。
因此,教育功能上远不如儒家。儒家的麻烦就是可能变成书呆子,老顽固。但在书呆子与口水党之间,还是书呆子保险一点。

以上只对普通人有用,对命世之材、才俊翘楚,这些道理完全没用。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7-23 23:46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8-8-24 17:28 编辑

茫茫草原一个贼,单枪匹马挂双锤。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