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1 C3 T: P6 T" {舰船设计和建造都需要熟练人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空闲期间,产能和人员闲置,不仅在经济上损失,还可能造成设施荒废、人才散失。所谓闲的时候“养起来”,这是外行的想法。即使衣食无忧,只要有可能,有才赋的人是不愿意闲置和荒度时光的,只有混吃等死的人才乐意被养着。换句话说,单靠养起来的话,需要保存的人才大多保不住,保得住的大多是不需要保存的。" u& Z5 Q- T! B. W
* h6 {' d% i0 Z& s另外,对于人才和队伍来说,用进废退,只要有可能,应该保持稳定而且不间断的实践,这对维持水平至关重要。前一个设计完成的时候,是炉火纯青的时候,有益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都还新鲜,接着做下一个设计,事半功倍。搁置一段时间再启动,总是问题多多,很多“应该会的”都不会了,或者是淡忘了,或者是由于具体人员更替而散失了,作为机构和队伍要重新学习一遍,重交学费。+ o$ T" {/ m: l& s& Q& W! O: K: u
: S- L( T; N5 B
建造也是一样。除了稳定人才和队伍,首舰建造必然有很多磨合,连贯的建造有助于迅速度过学习曲线,避免接连交学费,提高建造速度和质量。反过来,很多做熟了不言自明的东西,放下了,手就生了,不言自明就成为不明就里了,要重交一遍学费,重新理顺过程。建造过程中会随批量而不断改进升级,恶魔就在细节之中,熟悉和经验有助于顺畅地整合新技术。 % O/ h1 q' v3 f& O5 V" s 2 h r+ \1 q2 {8 m$ d k+ F% j另外,军船不仅有技术要求,还有保密和安全管理要求,不是随便招一批民工就能干的,也不是随便调拨一个船坞就可以开干的。军转民还容易,民转军就要重新经过保密与安全审核和必要的人员、物流、设施隔离。军船与民船不宜交替建造,稳定军船的技工队伍和产能十分重要。 ) \7 b) ~4 n, q 1 v2 W" t. a6 l7 {* L* `“猛加油、急刹车”的造舰还有预算周期的问题。集中建造不仅一下子投资很大,运作费用猛增,还有到时候集中进坞大修和最终集中退役的问题,造成海军造舰预算的大幅度波动,在投资和产能方面都不利,也不利于连贯地应用新技术。把建造、大修、升级、退役替换的周期均匀起来,有利于预算稳定,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e H/ w) C6 m7 K
0 f n. q; v V+ i* ?0 x; r' c在人事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大量新型大舰集中服役,必定要求大量军官集中晋升,填充相关岗位。几年后,这些集中提升的军官将同时面临进一步晋升的压力,打破正常的金字塔结构,而是形成扭曲的“北海白塔”结构,不利于军官队伍建设。 ) ^2 g8 }# w" C0 x7 @ 9 K: e/ d! R% L$ X( c! Q中国水面战舰的现有主要造船厂有上海沪东(054A、071、075)、江南(052C、052D、055)、广州黄埔(054A)和大连(052D、航母、055)。大连最大的任务是航母,按照6艘航母的规模和40年使用周期来算,大约每7年建造一艘新的航母,中间交替对现有航母进坞检修、中期大修和升级,这样就可以保持航母建造能力的连贯。沪东厂如果主打两栖战舰的话,同样以40年使用周期计算,6艘071和4艘075那就是10艘,平均每4年一艘,也是很可行的建造、升级周期。江南、黄埔继续主打驱护舰的话,以60艘目标舰队和30年使用周期计算,那就是各自1年1艘,加上维修和中期升级,也完全在中国造船工业的现有能力范围之内。) e& ^. E9 R& }# S( b) ]1 o
& f% ^4 ]9 G. A问题实际上是反过来的。在近十来年大干快上之后,已有 6艘052C、6艘052D服役,其中只有最早的2艘052C舰龄略微超过10年,其他都才3-4年。另有6艘052D已经下水但还没有服役(尚在不同阶段的舾装和海试中),加上2艘052D和多达4艘055尚在建造中。已知的20艘054A中已有14艘服役,另加2艘没有垂发的054,舰龄也大多不到10年。如果算上尚有至少十几年剩余舰龄并正在改装升级的167号、4艘“现代”级(136、137、138、139号)、2艘052B级(168、169号)、2艘051C级(115、116号),现有在役的驱逐舰中已有12艘接近全新,6艘接近服役,6艘接近下水,加上9艘新近或者正在升级;另有16艘相当新的护卫舰在役,至少6艘在建造中。换句话说,如果驱护舰总数需要为55-60艘的话,已有28艘接近全新、18艘在建和9艘升级,也就是说至少57艘已经确认。要保持不显著超过55-60艘的总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必要显著降低新建数量,这将造成被迫的严重产能波动,对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军船产能管理是严重挑战,不可轻视。* b% o" {( t6 I/ H U$ o# c" M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