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公共场所 中国人怎么这么大嗓门?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3-14 21:45
标题: 公共场所 中国人怎么这么大嗓门?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3-14 11:07 编辑

BBC麦迪文
发自北京

北京。咖啡馆儿内真有不少"高音喇叭",怕人听不见?在中国十几年了,还是很难理解,但为什么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有些地方,公众场所要尽量避免喧哗,人们也都照规矩行事。还有些地方,是中国。
我喜爱这个国家,她有许多值得喜爱的,但是,安静不是其中之一。
世界各地有不少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人口数百万、数千万。但是,你要提高嗓门干扰了别人,可能会遭白眼儿:首尔、伦敦、东京……特别是东京。
中国没有这样的城市。
在中国,说哪家餐馆儿非常棒,常用的形容词不是"情调"、"高雅"这一类的,而是"热闹"。归根结底,谁愿意去那些不能带孩子、不能开怀大笑、不能撒了啤酒、挑剔、枯燥的地方去吃饭?

考虑到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2年,你可能会说,有人在公共场所"发声",对我这样一个"硬汉"记者、完全融入中国方式的人来说,应该不算一回事,但是中国总能给人惊奇。
我坐在附近一个咖啡馆,感觉很都市达人:摄入的咖啡因刚刚好;手边有报纸、其他阅读材料;耳边回旋着贝克尔(Chet Baker)忧伤的小号声,音量正合适;我无法不注意到,对面坐着一位聪明、漂亮的女性,正在和朋友说话。突然……
"喂!!!"有人把音量提到最高开始打电话,百分之百的京腔儿。听过北京的哥怎么给家里人打电话吗?就是那样。"哪…..儿?不是吧?"

正好这时,咖啡馆里走进一位中国农民,举着他刚才在街上兜售的假的和/或偷来的手表。他自带一瓶茶水,根本无意在咖啡馆儿买东西,一屁股坐在风景最好的临窗位置。一旁是他的哥们儿,也无意消费,兴冲冲地向卖表的演示手机上的新游戏。
啪啪!丁丁!当当!这两位开怀大笑、玩儿个不停。
前面说的打电话的那位对话刚开始升温,一位皈依基督教的年轻人坐在我旁边开始祷告,然后开读她每天的新课、日记式的入门书。
人满为患图片版权EPA
Image caption
许多国家都是人满为患
附近又有人打起电话:"喂……!"
游戏,争吵,祷告,聊天,大笑,说话……"看那些星星,看星星怎么发光呢……"
一个嬉皮范儿的中国小伙子打开笔记本电脑,扬声器中传出酷玩乐队响亮的歌声。他闭着眼睛,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扭着身子跟着哼哼。
我环顾咖啡馆儿,嘈杂中,除了我之外谁也没反应,就好像这是完全正常的一样。有人在聊天儿,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发短信,但是没人抬眼注意身边的活动。

另外一个我也见过这种现象的地方是纽约。有一次我出去吃饭,餐馆儿是开放式厨房。那是早上的高峰时间,我本来准备边吃边看当天的《纽约时报》,一位厨师开始嘟囔同事,气氛越来越紧张,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然后,被骚扰的那位厨师反攻对方,用挺吓人的口吻说,"是,你接着说啊,就你能!"这时,我开始考虑是不是能用炒菜的铲子当防身武器。
接下来,在门口收款台的餐馆老板扯着嗓子高呼,"嗨,保利,你去楼下拿些xxx草莓来!"
连眨眼的人都…没…有。

公共场所,音量放到多大才能是可接受的?不同的社会、城市、次文化如何找到各自的水平,个中还真有一些难以理喻的地方。
如果说是超大都市,本身噪音就很扰人,或许你必须放大嗓门才能超越?但是,中国农民在田里干活需要和什么噪音竞争呢?
也许人太多,必须放大嗓门才能被听到?但是,最近这些年,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的,对话的只有父母。
再说我的咖啡馆儿。酷玩先生收起了电脑,游戏男孩儿也走了,只有第一个女人还在打电话,不过现在她声音小了许多:她在哭。
她的这通电话显然比我预想的要更重要。我心想,"我也曾经这样呀。"

我还记得,许多年前在伦敦背包旅游的时候得到消息,我在悉尼的一个好朋友——年轻优秀的医生——去世了。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我去一间咖啡馆儿,给她写了一封告别信。
公共场合,我在流泪哭泣,人们看着我,但没有不满的意思。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当我告诉一位BBC同事我准备写这篇文章时,她笑了,"啊?你——澳大利亚人要说别人嗓门儿大?"
或许我们真是高音喇叭?我从来没想过这问题。或许这就是我在中国如鱼得水的原因?

=============
逗归逗,中国人还真是嗓门大,海外旅游地嗓门最大的肯定是中国人没跑。在布达佩斯街上,听到后面一条马路外就有一个上海女人在骂老公,周围没有车水马龙,根本不需要太高嗓门。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时候,大概意识到我们听的懂,尴尬了一秒钟,然后接着骂,该下一条街的人听到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7-3-14 21:59
是啊,为什么啊?我也想不通。
作者: xlan1976    时间: 2017-3-14 21:59
布达佩斯确实很安静,我去过的国外的城市里,布达佩斯应该是最安静的了,当然,除了结婚的时候。。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7-3-14 22:01
最大的肯定是棒子,中国人只能表示佩服。
作者: 皇家骑警总监    时间: 2017-3-14 22:10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很难解决,即使是出国多年的人来说,如果不刻意的话,也很容易嗓门放大。尤其是女人,声调高.
作者: tanis    时间: 2017-3-14 22:21
本帖最后由 tanis 于 2017-3-14 22:25 编辑
natasa 发表于 2017-3-14 22:01
最大的肯定是棒子,中国人只能表示佩服。


不一定。。。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木奉同学就问过美国老师,为什么这边的人会在lab里会在图书馆里打电话。这在南棒的国家是非常不礼貌的~

之前在加州,那个在图书馆里站出来让示威学生小点声的不也是木奉~~~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7-3-14 22:32
图书馆是安静的,教学楼也都安静。吃饭的地方要求安静干什么?中国人多阶层多,都在演化中,需要多包容一下还没养出小资或文青情怀的群体。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7-3-14 22:50
其实已经好多了。。北京好多茶馆咖啡馆,食客的声音都很小的。至少我看到的都是。小姑娘一人在那里玩苹果摆pose。。老爷们喝口茶,小声嘀咕。。真的大嗓门的不多,真有的话,茶馆咖啡店老板也是会过来制止的。。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7-3-14 22:51
tanis 发表于 2017-3-14 22:21
不一定。。。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木奉同学就问过美国老师,为什么这边的人会在lab里会在图书馆里打电话。 ...

有文化的受过教育的自然嗓门就低了。。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7-3-14 23:13
澳洲人说话声音大,估计祖传的。

我在悉尼,觉得确实和北京深圳上海广州香港非常像,一点没有陌生感。
作者: 熊掌    时间: 2017-3-15 00:15
按照我在曼谷十几年的观察,中国人的声音是慢慢变小的。
另外,在星巴克或西餐,泰餐馆,国人声音还挺小,但是中餐馆再加点小酒,那就是扯着嗓子喊,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7-3-15 00:52
熊掌 发表于 2017-3-15 00:15
按照我在曼谷十几年的观察,中国人的声音是慢慢变小的。
另外,在星巴克或西餐,泰餐馆,国人声音还挺小, ...

这也是国内饭店为什么需要包间
作者: 舒拔    时间: 2017-3-15 00:57
一个北京的大嗓门姐们儿曾经告诉过我, 说是中国人说话声音大是应为元音还是辅音什么的。。。 我没记住, 因为当时耳朵里嗡嗡响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7-3-15 01:21
咖啡馆是应该安静的地界吗?当年欧洲那些伟大不伟大的诗人,革命者,,,不都曾在咖啡馆里大声宣泄自由的灵魂来着。今天的欧洲怂了,民间的进步思想消失了,所以安静了

大嗓门,不就是人声鼎沸嘛。繁盛的古罗马、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工业革命的伦敦、镀金时代的纽约芝加哥,,,哪一处不是?任何一个充满活力激荡前行的社会,都不会那么安静。

退一步讲,每个人都大嗓门总好过一个人大嗓门,对不?!






作者: 熊掌    时间: 2017-3-15 01:26
jellobean 发表于 2017-3-15 00:52
这也是国内饭店为什么需要包间

糖豆英明!
作者: 牛铃    时间: 2017-3-15 02:03
我周末在朋友家吃饭,男主人也是声若洪钟,震得我嗡嗡的。习惯。。。

这里中餐馆还好,最吵的是早茶的老头老太太
作者: tanis    时间: 2017-3-15 03:41
王不留 发表于 2017-3-14 22:51
有文化的受过教育的自然嗓门就低了。。

其实这边大多数星巴克我都觉得吵。。。 比我出国前那个时候国内的茶楼吵多了。


米国电影院的礼貌比国内好很多! 然后所谓更高雅的音乐厅,歌剧院之类的,不只是礼貌,简直是纪律。
作者: togo    时间: 2017-3-15 04:59
想起来上一次去伦敦,专门去Hyde Park去看很出名的自由演讲论坛。去了一看大失所望,一群人的嗓门巨大,像是最凶的吵架,就差动手开打前的那种争执。完全没有一个人是心平气和发表演说。
而且,绝大部分的发言都不是英语,似乎是阿拉伯语或者印度语居多。
作者: tanis    时间: 2017-3-15 05:21
togo 发表于 2017-3-15 04:59
想起来上一次去伦敦,专门去Hyde Park去看很出名的自由演讲论坛。去了一看大失所望,一群人的嗓门巨大,像 ...

所以说腐国的沉默的大多数已经放弃了这个很出名的自由演讲论坛了么~~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3-15 05:54
tanis 发表于 2017-3-14 13:41
其实这边大多数星巴克我都觉得吵。。。 比我出国前那个时候国内的茶楼吵多了。

也要看人看地方。我在游轮上的图书馆里,旁边来了一群喳喳呼呼的洋人,被我说了一句,悄悄逃走了。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7-3-15 08:47
我去他妈了个逼!在中国,称别人是“农民”已经是对那人的侮辱了,用不着诬蔑他偷东西!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7-3-15 08:54
tanis 发表于 2017-3-15 03:41
其实这边大多数星巴克我都觉得吵。。。 比我出国前那个时候国内的茶楼吵多了。

在歌剧的黄金时代,意大利剧院的热闹程度跟京剧的黄金时代里北京的戏园子没什么两样。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7-3-15 09:45
那是晨枫没来东京的居酒屋看看,平时悄声静气的小日本照样大声笑闹,跟国内的情况一样。
作者: wind10    时间: 2017-3-15 14:18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人进入工业社会城市生活的普遍时间太短只有一二代人,76年毛死的时候城市化只有百分之十出头,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农村生活分散空旷有的地形复杂山地,互相联系需要大声音,所以农村里各种号子山歌都很大声,你想象不出在一个空旷广大的地方细声细气。另外一个原因是异族满族和其他游牧族的影响,吃饭是典型,1000年前汉族是分食的,有轻音乐歌舞,而满族是圆桌共食,喜热闹嘈杂,这是名族融合互相影响的一个结果。
其实很多问题都是现代汉人还不适应城市化工业社会,城市人口密集,空间狭小,需要次序,公共道德,相互空间,这同农村生活差异太大,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消化,第一代进城的人孙子辈起就可以了,当然教育也会起很大作用。这是城市化工业化对人造成变化的规律。一个例子是,17世纪爱尔兰农民到纽约,大便在后院,造成城市臭气熏天,这只是一个农村积肥习惯,2代人适应后也没人再歧视爱尔兰人是乡下人。
作者: 云淡风轻    时间: 2017-3-15 18:39
tanis 发表于 2017-3-15 03:41
其实这边大多数星巴克我都觉得吵。。。 比我出国前那个时候国内的茶楼吵多了。

有一年回北京,家里买了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歌剧蝴蝶夫人,后面的俩位湖南口音的夫妇一直在吵架……
好好的一场歌剧全部掰瞎了
作者: tanis    时间: 2017-3-15 22:50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7-3-15 18:39
有一年回北京,家里买了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歌剧蝴蝶夫人,后面的俩位湖南口音的夫妇一直在吵架……
好好的 ...

这种最郁闷了。。。 只能趁中场换位子,如果有位子的话。。。

我们这边农村如果有人手机响或者大声说话,保安直接请出去。一旦开场所有人必须坐下,不管是不是你的位子,如果不从,直接请出去。
作者: chunfengzhou    时间: 2017-4-5 10:30
这个,劳模也是类似的,嗓门很大。
作者: chunfengzhou    时间: 2017-4-11 09:41
习惯的问题,呵呵。

比如吃饭时发出的声音,也是一个问题。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7-4-11 10:47
本帖最后由 隧道 于 2017-4-11 10:54 编辑
天狼星 发表于 2017-3-15 09:45
那是晨枫没来东京的居酒屋看看,平时悄声静气的小日本照样大声笑闹,跟国内的情况一样。 ...


美国酒吧也是人声鼎沸呀。
不过正规饭店,高档饭店里声音不太,但也不安静。都是窃窃私语。
偶尔还有声音大的,唱生日歌的。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4-11 12:21
这样吵吵闹闹,显得十分热闹,有什么不好吗?
如果进某一个公共场所,鸦雀无声,像进死人墓地一样,又不是开追悼会,也没什么大意思。
作者: 冰雪迎梅    时间: 2017-4-11 14:55
wind10 发表于 2017-3-15 14:18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人进入工业社会城市生活的普遍时间太短只有一二代人,76年毛死的时候城市化只有百分之 ...

积堆肥。农村还有,但也少了。德国农村现在还有人家有堆肥,我现在用的就是前房主留下的,不过不积粪便了,只积剩饭菜树叶草之类。 家里粪便的处理是三级处理,五年抽到地里一次。
作者: 清凉山    时间: 2017-4-11 15:41
chunfengzhou 发表于 2017-4-11 09:41
习惯的问题,呵呵。

比如吃饭时发出的声音,也是一个问题。

好像日本人吃面条也发声的,没见西方人指责。
PS我个人是不喜欢吃饭发声的,但更讨厌双重标准。
作者: 东海后学    时间: 2017-4-11 19:04
据说阎锡山家里就一直静悄悄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