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 h- Y# D$ _# \5 W 赵辛楣的形象,是从一个胖子开始的。虽然站定了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但是从对待方鸿渐这个他以为的同情兄的角度看来,心胸并不开阔;但是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友好。吃醋也吃的颇有些可爱。不得不说,从基础设定上,钱老造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友人的形象。对于方鸿渐来说,赵辛楣和自己的感情观、为人处世的原则都颇为契合;而从能力上来讲又高出鸿渐一筹。此等朋友又是鸿渐习惯于依靠的对象。而对比与方鸿渐的欧洲游学经历,赵辛楣的背景和履历要踏实很多。在后来的乱世长途旅行中,赵辛楣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方鸿渐完全不能匹敌的。而方鸿渐对此产生的依赖感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二人之间的友情表现又不完全是这种依赖关系。毕竟,当方鸿渐问起赵辛楣对于自己在旅途中的表现评价时;赵的评价一针见血:”你是一个好人,但全无用处“。能够这么评价方鸿渐,足以说明赵辛楣对方的了解,也足以说明他对这段友谊的认可程度。 ?# r9 G4 S8 M/ Y. F# x( H
) Y5 a x. F( i) v! F) o) K 所以说,看围城的愉悦体验也就够了。不要去想方鸿渐、赵辛楣后来的日子。我们只需要艳羡他们的友谊。艳羡那个可以在书里自由自在气宇轩昂的胖子吧。 9 z. Q4 i3 Z. I- Y0 |4 ~! B 1 b; u. q+ P) k O6 V! N 借宋朝赵藩的一首六言诗拿来做题和作结吧,不甚贴切,只能将就:3 U% ?) a/ p) y# a
3 K& M& \6 ~, @* D; e. A 留衢州王彦博周钦止徐审知 其三2 N. y/ W/ F% R: i: _* a2 M ~3 n! y
- V. `, M; x: h& q1 H. a$ T9 n
宋·赵蕃 0 Z# J3 e+ d! Z( c 4 {. P8 y6 C, t 风日端可举酒,溪山尽堪赋诗。1 \1 o, I+ g+ F2 Z1 x) |+ \
: @! U' F- b+ Z
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 M$ N2 w# Y6 u* z1 x! A
8 h9 ` F9 {- r# ?6 s作者: 淡淡微风 时间: 2017-1-20 15:28
好文!作者: 面包车 时间: 2017-1-25 06:13
有味道,赞。作者: 曹操的槊 时间: 2017-1-25 10:06
方鸿渐和赵辛楣也就止于有做“挡拆”的默契了,这两位说到底也就是“同情兄”。5 J X- x: |* V c
情状相同时,即失恋下同赴三闾大学,在三闾大学跟那些个奇葩做同事的时候尚有默契。 + x1 ? V( D. W$ k5 c \一旦情况变化,这两人就渐渐断了交情了。 . M+ o7 G# o6 z- k4 V* R( ?书里的描写,从二人相识,相交到后来分道扬镳,完全可以推测出上面的结论。 # J' o, l8 V, X! {因此,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这句诗,赋予这两个人,还是有些抬举他们了。' ]4 V b) I! c" q
方鸿渐"是个好人,但全无用处”的悲剧,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必要往下写的,那样是毫无意义的。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7-1-25 10:43
曹操的槊 发表于 2017-1-25 10:06 8 ^2 P5 d& s& G T" @方鸿渐和赵辛楣也就止于有做“挡拆”的默契了,这两位说到底也就是“同情兄”。: o. [8 z' F" r& k
情状相同时,即失恋下同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