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国人在此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1-8-25 10:34
标题: 中国人在此
整理后版本
. N1 s I. w) J! m
# i' l" b% X0 S& b0 m" ~
上甘岭总的来说是美国人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尾。战役起始阶段,美国人成功的欺骗了志愿军的上上下下,但是十五军上上下下的浴血奋战给志愿军争取到了
$ A2 w$ N9 h0 d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十五军自己也一战成名,从二流部队一跃而成为头号主力之一。
0 X8 Z) S( v4 [8 E7 h$ t8 Z8 }
& j r. Z- D1 M$ k0 q4 t
195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两周年的日子。这天,也是上甘岭的一个转折点。头一天晚上,秦基伟把自己军部的警卫连 96人派往597.9高地一号坑道。十五军自抗日战争始创,大小数百战,还从没用上军警卫连。连指导员王虏是秦基伟太行山时期的警卫员,跟随秦基伟长达五六年,多次在战场上冒死掩护过秦基伟。警卫连在通过上甘岭山脚下的炮火封锁区时,遭受到巨大伤亡,只有24人到达一号坑道,牺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虏。十五军自成立以来,大小数百战,还从没用上军警卫连,初次上阵损失就这么惨重,直到战役结束秦基伟还痛心不已。, t( P' p7 b% t: m$ z+ b
战线那边的美国人也不轻松,这一天范佛理特也到了第九军军部,把美七师撤了下去,由韩二师接替美国人的主攻任务。' D2 d i- V4 Z; R) N# Z, P+ @7 J8 @7 C
应- k+ [, C) e5 r2 S2 J- ^; A
该说这时候的美国人的状态时比较好的,秦基伟这边已经把军部的警卫连送了上去,可以说兵力已经近乎到了极限。联合国军则是生力军刚刚投入战场,一鼓作气之
) c! H j- @" w下,胜负往那边倾斜,不必多说了。奇怪的是在之后的这几天,双方进行的是坑道争夺战,而韩军这边,并没能投入足够多的力量去彻底解决坑道,反倒是十五军这 ~: L- K7 X$ ~% {6 p
边缓过了一口气来。, k9 l# y5 y: |* W7 F. `* O
& H$ ?3 v( |/ Y& h/ J" `/ y
当天,崔建功在指挥所看到,对方黑压压一片一片人头就在炮火掩护下过来了。突然之间,对方的第二梯队一片大乱,战斗突然在敌人的背后打响。崔师长边夸战士打得好,边问这是谁打的,居然没人知道。
) {2 m- n* W8 b6 k# ]: G6 K' K与此同时,597.9高地上看得更清楚。有一支奇兵,占据了美国人留下的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冷不防在敌人内部打响。猝不及防、距离又近,敌人第二梯队死伤惨重,后路被抄、援兵不继,前面的进攻立刻失去了后劲。 h" |, Y' d# E4 e# L! D( x p2 u
可 以这么比喻,联合国军张开了大口,准备把前面的志愿军阵地一口吞下,却不料喉咙里突然卡进了一根刺。不光不能咽下前面的肥肉,张开的大口合上也很困难,只 能张着嘴等着别人一点点敲自己的牙齿,拔自己的舌头。而且共军不仅发现了这根意外的刺,还不停地给这根刺帮忙活动一下,可怜的韩国人。
5 T# a' I- j7 }6 J如果不好理解,想一下黄继光,如果黄继光堵住枪眼后,后续部队没能立刻冲上来,那黄继光的牺牲就没有了意义。7 w3 U& j* V! E, K( Y% z
从 597.9高地上,可以看到一小时后对方纠集了一个连对这个堡垒发动进攻,力图一举拿下。硝烟中,三个战士从堡垒中悄悄潜出,两个人绕道敌后,一个人埋伏在堡垒前面的炮弹坑里。就在敌人以为志愿军将坚守堡垒的时候,还没接近就被手雷给炸了个晕头转向。敌人派出一个班,慢慢摸到堡垒边上侦察,发现没什么动 静,认为我军都已牺牲,遂大喜过望,一连人直起腰来,大摇大摆走向堡垒。不料瞬间三名志愿军战士呈三角阵形出现,手中的转盘枪对着这一连人一通横扫,爽!+ @3 c D8 a* Z* l0 B7 @" p
敌人立刻又派了一个连企图连续进攻,这时候,志愿军的迫击炮发言了。不多的炮火用在了关键的地方上。围着这个堡垒,志愿军打出了一道火墙,敌人的连续攻击就此破产。: ^3 H6 g- c2 S1 X: Q0 {0 i
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崔建功师长和前面的团指挥部与各阵地确认后发现,没有一个阵地向敌方派出小分队……
3 r/ x) |- v7 r# b. a1 {9 G当天夜里,团里师里都派出了通信员前去联络,可是对方的照明弹打得前沿阵地和白天一样。美国人堡垒和志愿军阵地之间用炮火打成好几道封锁线,通信员全部牺牲。再继续派人已经没有意义,于是这个阵地被标注成了无名阵地。
# m" D" {5 _. J9 ]
美国人也反应过来了,首要任务是除掉自己嗓子眼里的这根刺,否则,自己的部队一集结,就等着给人当靶子。2 t$ k5 O0 y5 _. n U/ M/ I4 g" m
第二天,六架飞机掩护一个连的敌人攻了上来。六架飞机疯狂肆虐,可是这个堡垒是美国人自己修的,很是坚固,狂轰滥炸没什么作用。而在炮火的缝隙中,可以看到一共有五个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在闪动,在同百倍于他们的敌军在作战。' E% j- Q5 B* x d# I
志愿军的炮火也没闲着,在堡垒的周围也打出一道火墙,敌军部队照样被钢雨严重杀伤。6 q+ B6 c6 I, F' g
随后一天,枪声仍然不断,直到10月28日。在无名阵地上的战士,就这样孤军战斗了四天四夜。这四天,成了十五军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十五军缓过来了。五位英雄的功劳是相当的大。第一天他们刚刚打了第一仗崔建功就说他们要记特等功,何况他们还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四天,( D, `2 _2 \* t9 G2 b
10月28日,我某团四连排长田丙辛带两个班的部队冲到了无名阵地。
; N1 K; L' _& q
出 现在田丙辛排长面前的首先是堡垒外面的三位烈士遗体。一位烈士的遗体保存较好,躺在鸭绒睡袋里面,应该是牺牲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里面;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边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经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弹早已打穿了他的双手,而手里还有一颗手雷;第三位烈士的遗体在稍远的地方,周围敌尸重重叠叠,手 指上是手榴弹线圈。
g3 L% G' N" c X
走到堡垒的门口,第四位烈士的遗体在堡垒门口,身上伤痕累累但没有致命伤,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满怀希望的田排长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击孔边上,怒目圆睁,手指还扣在机枪的扳机上。走近才发现,这位烈士也牺牲了。
& f, e- } p' }9 h0 \ d
环顾后发现,这是一个美军营级指挥所,没有人敌人进来的迹象。也就是说,五位烈士牺牲后,联合国军并没有敢打进这个堡垒来看一下。堡垒周围,敌人还有二十多具尸体没运下去。堡垒里面的两位烈士都没有致命伤,很可能是被渴死的。
+ f7 @( n: j- a7 j4 B
想 想坑道里是何等的艰苦,送苹果进坑道就有二等功,何况孤立在坑道前面好远,和后方没有任何联络的无名阵地;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美军不是纸老虎,一个营级指挥部,就可以坚固到在美国人自己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第三个方面无名阵地的志愿军基本上是用美国人的装备打的这几天的战斗。我们经常说要是志愿军有 了美国人的装备朝鲜战争会打成一个什么样子,那现在大家看到的该是一个现实的例子,五名志愿军烈士,死伤在他们面前的联合国军何止于百倍。
8 v" t& M' d: b$ P' _& ^3 W
根 据情况分析,应该是五位烈士随增援部队到了阵地上,但是在如此猛烈地炮火下,夜间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们没能找到坑道,却一路深入了敌军阵地。正好赶上了美七师和韩二师换防,这个指挥所被放弃了,于是五位志愿军就潜入了这个堡垒。而且他们很沉的住气,一直到敌人的第二梯队集结完毕,才一通猛揍,在联 合国军的嗓子眼深深地扎了一根刺。% @# E4 @0 ~9 l. {2 j/ v* F# E6 @
已经不能接回自己的战士,确认烈士的身份就成了大问题。从发现的遗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识文断字,可是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的番号,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发现了“山西省”三个字,推测是来自十五军前身——当年九纵的老战士。由于上甘岭上的 部队编制多、变动大、伤亡重,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 \( j1 E1 b" C
个人推测,他们也许是十五军军部警卫连的战士。首先头一天晚上,秦基伟把自己的警卫连派上了阵地;其次,五名烈士不止一人识字,有的还能写笔记,这个文化素质不低,一般的连队比较难达到这个高度;第三,这五名烈士的仗都打 成精了,看咱们前面的叙述,打得非常漂亮,军事素质极为优秀,符合军部警卫连的身份。
, L6 Q4 V6 n5 F# h
五位烈士留给我们的话,笔记上有这么一段“吃的是美国饼干,用的是美国枪,打的是美国子弹,消灭的是美国狼。”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烈士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堡垒一边的石壁上:
$ S6 a/ ?6 h: `, N( o; u) |
中国人在此
+ n' {% _7 L$ K; K m' {$ g& J
' I9 K: P$ Y0 I6 G
作者: 穿越 时间: 2011-8-25 10:51
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
9 x! P c, }" i- F9 @' v9 ^6 s" V' [
献花 

。
作者: 并非马甲 时间: 2011-8-25 10:55



作者: 履虎尾 时间: 2011-8-25 11:41





作者: 逐鹿中原 时间: 2011-8-25 11:51
鲜花敬英雄
作者: 界明城 时间: 2011-8-25 12:27
真英雄!中国人在此!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8-25 13:35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11-8-25 13:39


献给无名英雄民族的脊梁
% c( p z c( P$ A# T: T/ N0 r, e$ I3 B% @
原来您就是XXH的故人阿。
一个
作者: qqq54 时间: 2011-8-25 15:04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1-8-25 15:17
回复 界明城 的帖子
( H% {5 q& G( g: [2 ?5 V- l! I G2 R" ~0 h/ ?
老兄不会是斩鞍吧????
作者: 安静 时间: 2011-8-25 16:45



作者: nightcat 时间: 2011-8-25 18:30
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6 N: s' d' A P! S1 R
0 k6 \5 P- h# @& D
可惜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作者: 界明城 时间: 2011-8-25 18:39
回复 胖卡门 的帖子
3 v! ]. n# }1 a2 F$ k: h" Q" W# @7 F
斩鞍的铁杆粉丝,哈哈,我也好想碰上斩鞍啊……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1-8-25 19:46
不能根据遗体让秦军座认一认?真是警卫连的话,应该都认识的!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1-8-25 20:36


: x0 p( e6 ~+ y
3 r8 g& b5 @, [( y. I: t1 |! j
再看一次,再感动一次!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1-8-25 20:40
感动的眼泪汪汪


作者: pengk 时间: 2011-8-25 22:09


O8 Y$ q( h8 Q ~5 l$ |
& X# E" ~# O0 N1 ^: h6 u见一次顶一次
作者: 荆棘探兴 时间: 2011-8-26 13:07
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
8 ?1 c/ G* Q0 }$ J0 w( h
6 f. A# G0 s5 t& W4 e1 a


作者: 年初四 时间: 2011-8-26 17:16
中国的脊梁!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1-8-27 04:08
向志愿军致敬!
* V5 Z4 f: T% y/ @不过,怎么能知道这段故事是史实,不是演义?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8-27 05:01
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
, ` [+ ]! z! s1 q6 F1 |: }% [! S
, @# h0 K( X8 X, q无知乱说一句。' L- z' d5 V5 l
, K8 r7 g3 x9 P- s4 C/ L; O/ U看过美军二战装束甚至德军一战装束的都应该注意到人家每人都戴着一串小铁片,那就是死后辨认的,我们这里连一个万人的城市,市中心花园都有一处是刻下每一个本市大战牺牲老兵的名字。这里面海最漂亮的一处坟场是老兵安息的地方。9 U' R8 @: z- P2 H
+ p* D6 q/ y) w+ K; D
中国人,哎,好好学学吧。
# U( E- k7 I. V! z4 e% D7 w
8 |" Q8 c5 B# z1 p! W& Z' J1 s谁在乎那特等功了?家属又能得到个啥?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1-8-27 12:24
如果是军警卫连,为何查不出名字呢?看描述,警卫连似乎并没有全部牺牲。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1-8-27 12:32
向英雄致敬!

% t, d: B% E% ~ j; r
作者: 蓦然回首 时间: 2011-8-27 12:55
看一次感动一次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1-8-27 14:11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1-8-27 01:12 编辑
$ I: P7 o2 j8 }; E5 |1 e' L
1 h: o; c& c+ L0 p回复 冰蚁 的帖子& H2 j) A' ]0 j+ `
v. j, t. n& L8 V2 A
那也只是猜测,并不能确定是警卫连。。。 $ E: c0 B% ?8 | J4 y
- y' A6 o7 v, ? O
再说了打仗时部队流动性很大,今天抽几个人补充到其他连队,明天从其他连队抽俩人补充到警卫连,往往连名字都没搞明白,就上去打仗然后牺牲了。。。 一般只有连排长知道名字 -- 万一连排长也牺牲了,就真的没人知道了。。。
) r( Z7 c6 r- }9 g/ Z% y5 Z L3 H/ X" Q8 F( e& ]: I6 S
直到79年打越南,也还出过像《高山下的花环》里写的“小北京”那样的补充兵,直到牺牲都不知道名字 --- 这是真实案例。: B2 [' r1 _/ \
' a9 ]: m1 |6 H, z3 F2 a
作者: 独自离开 时间: 2011-8-27 15:48
现在PLA与美国大兵差的最多的就是战争经验了,PLA已经很多年没打仗了,现代战争更是从未打过。隐忧!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1-8-27 17:03
敬礼!!!4 \( I" N% ]" y% A9 X
/ I: B- s$ d1 g7 G另,美军现在的身份牌记载的已经不仅仅是姓名了,还包括服役号、社保号、军种、血型、防毒面具尺码、宗教信仰等,便于身份识别和战场救护。
作者: landy 时间: 2011-8-28 06:45
本帖最后由 landy 于 2011-8-28 06:50 编辑 , s( {# A2 G2 q3 z, {& ~9 z
6 T+ T: b+ I6 K% D& h
回复 梦晓半生 的帖子
. r3 s9 f+ n I, v3 o
$ ^+ {- p' ~/ n$ A跟着说句政治不正确的事情,每个去华盛顿旅游的人我都推荐去阿灵顿国家公墓看看,大部分人都问死人有什么好看的。6 e; J$ {; W9 ~3 l/ t1 Y9 r
4 m0 k( h u: o. Y
我说美国这个国家为什么强盛你去了那里就明白一半。这个国家力争value每一个响应国家召唤,serve这个国家的人,不论政见,不论出身,不论他们投身的那场战争事后如何评说。
8 J, p4 f/ D) U3 F% t6 h# R1 ^: U" q( y2 O+ ]% y' a+ m9 C
“青山有幸埋忠骨”, 我们很多时候也就停留在青山有幸了。1 }( U0 C- d3 J: N% d6 ]0 l, \* p3 S
: H/ t6 {- b$ Z% E) V+ z
作者: 齐若散 时间: 2011-8-28 08:31
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
; K; X; S8 f z$ T% l- @7 f. y7 C1 J+ `






作者: 飞马萧 时间: 2011-8-28 18:35

7 J% B& X: {" j$ X
8 `/ a* @* ~8 A3 O/ @看一次哭一次啊
作者: 胡嘻嘻 时间: 2011-8-29 10:18
每看一次感动一次,这才是中国人的脊梁。
作者: 暗夜雪武 时间: 2011-8-30 11:16
看完真的很感动,真真正正中国人!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1-8-31 01:11
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
" |8 ^' D6 c/ o( l
# j" |# `+ u5 A7 K向英雄致敬!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8-31 03:34
MacArthur 发表于 2011-8-27 14:11 
8 B I6 }7 \3 H `# Y# _# }回复 冰蚁 的帖子
- l2 P( { s+ f& @3 U
) f( j7 i3 O7 m7 N5 \2 N那也只是猜测,并不能确定是警卫连。。。
6 B. u6 }6 f; }% ?) X《高山下的花环》里的小北京,我记得是某高级将领的孩子,故意隐瞒身份的。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8-31 03:42
landy 发表于 2011-8-28 06:45 
( N4 e9 R7 I) C3 d9 `$ W' M回复 梦晓半生 的帖子
- ~: i S0 o/ H5 O) Q3 S O
7 U( J# @+ g+ h E* M$ {3 p' E跟着说句政治不正确的事情,每个去华盛顿旅游的人我都推荐去阿灵顿国家公墓看看,大 ...
* O* `' K' ?0 L5 T S# x
国家喜负人哪。中国对待阵亡将士和退役老兵,跟美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美军越战失踪的将士,几十年来一直在找,找不到活人也要找遗骨。志愿军失踪的,停战以后统计一个数字就了事,家属几十年都讨不到一个交代。我记得前几年南韩还挖出来一批志愿军无名将士的遗骨呢。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1-8-31 05:10
楚天 发表于 2011-8-27 04:08 
& F6 C- G Q* q; @) `. R向志愿军致敬!
) O+ J" a1 U- z9 K0 i不过,怎么能知道这段故事是史实,不是演义?
" P# Z0 n: T: C& ?7 e/ T8 d附议一下。本文缺乏资料援引,因此很难断定是史实。
作者: Coke 时间: 2011-9-1 08:31
本帖最后由 Coke 于 2011-8-31 19:33 编辑 9 Q7 D/ t, X7 C* d K& t% g
1 h8 l7 x- e( o0 i' y6 n% [: V回复 我不是马甲 的帖子' \1 P0 H( w2 l9 Q
1 w# V L. x3 A7 C* h4 {4 y1 m$ J
敬礼!顶贴!
% v6 W9 ]% \! C& I. S( k8 |+ i2 z& [- F$ h$ z# M
15军新兵入伍必上的一课,上甘岭英雄主义教育。不过对这五个字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好像没提过。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1-9-2 09:00
本帖最后由 山远空寒 于 2011-9-2 09:42 编辑
+ \6 S4 S1 E b/ M3 q8 ~# N' N$ _" ^
看一次感动一次!




1 [; Y9 K1 n; m. T* ~8 r* |( z, b4 I2 r4 A0 W( \& D9 K- g- C p7 D- s





$ d# Y) v+ w& O8 J. x) U# F
作者: 非 时间: 2011-9-2 19:24




5 t% p+ k; U( u2 t4 r( \
看了以后不忍心再看。
作者: eshark 时间: 2011-10-9 14:20









,
作者: weilwl 时间: 2011-10-23 23:36
本帖最后由 weilwl 于 2011-10-23 23:41 编辑
+ I' C$ y- E; k3 i* m9 g6 \/ J1 ?7 t2 X& ?
又看一次。在西西看过印象极深。只是把黄河故人改回老ID了。这个故事还有下文吗?# g+ [2 k0 |* X' p4 t! ^
另外看到穿越 居然是美女,很吃惊。这个才知道为何离开西西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