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约翰 vs. 伊万 [打印本页]

作者: 木不铎    时间: 2016-6-18 20:51
标题: 约翰 vs. 伊万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6-6-19 18:45 编辑

    身为伪球迷,时逢欧洲杯就在海峡对岸的公鸡国举行,也来凑个热闹。连续参加了四轮预测,其中两轮预测对了两场,一轮全军尽墨。可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而这一轮呢?果然中招了。而这个祸首,就是那个浓眉大眼的克罗地亚,身为铁托的后裔,竟然这么不争气,居然和臭名昭著的中国男猪一个德行。

    昨日,吃完晚饭,准备出门遛妞子,消消食。临出门前,瞄了一眼手机,看了一下克罗地亚和捷克的比分,2:0,而比赛已经进行了七十多分钟,我克应该胜券在握了。于是乎,俺放心大胆地带着娃娃走出门去。哇,这天上居然还挂着半道彩虹,此乃大吉大利之兆也。晃悠了半个小时,回家了。进门第一件事,扫一下比赛结果。额的神!!!2:2!!!

    错了三场,没法子,只好写文还债。写点啥呢?有了,今天普京大帝对英俄足球流氓大战之事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俄罗斯球迷与英格兰球迷之间的斗殴是一件耻辱的事。”。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总是要说一说的,毕竟是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这种正式场合说话嘛。但,接下来,大帝尽显本色,他说“不过我真的不理解,200名俄罗斯球迷是怎么能暴打几千名英格兰球迷的。”是啊,怎么打的呢?俺也很好奇。战斗民族面对海盗世家的时候,战斗力依旧这么强吗?

    在Youtube上搜了一下,片子够全的。双方斗殴的主要地点是马赛老港,那地方俺去过,围着长方形的港口,一圈餐馆和酒吧。水边有着宽阔的人行便道,或曰广场,是大家谈情说爱打架斗殴的绝佳去处。6月11日那天,英格兰和俄罗斯双方在韦洛德罗姆球场(Stade Vélodrome)进行B组的第一轮比赛,经过90分钟的鏖战,双方以1:1不握手言和。因为对结果不满,或者其它不需要原因的原因,双方球迷或者流氓们在场子里就已经小规模开练,但被警察迅速平息。赛后,双方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同一个目的地。俄罗斯球迷似乎是后出来的,他们列着队,高唱《喀秋莎》,沿大街前进。等他们到了老港,英格兰球迷早已盘踞多时了。双方先是口头侮辱,然后约翰牛们中的泼皮顺手抓起酒瓶子就出手了。伊万们最近一、两年一直气不顺,如今深入虎穴,怎能受这番鸟气,嗷嗷地就势扑将上去,一顿胖揍,将约翰牛们打得鸡飞狗跳屁滚尿流狼突豕奔,唯恐爹妈少生了两条腿。事实证明,流氓们一旦组织起来,其战斗力远胜乌合之众。

    战后,伊万们在老港西南侧的法罗宫展示了缴获的英格兰白底十字旗若干,其意洋洋哉。


    欲知详情,请看https://youtu.be/NUhWij84rOg

    另注:老港附近,有一座小广场,名为“斯大林格勒广场”(Square Stalingrad)。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6-6-18 21:25
看不了了
作者: 木不铎    时间: 2016-6-18 21:36
jellobean 发表于 2016-6-18 21:25
看不了了

翻墙啊。或者在优酷上搜,这种群殴一直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作者: grass    时间: 2016-6-19 13:23
事实证明,与俄罗斯球迷相比,英格兰球迷就是渣
作者: 蟹邪邪    时间: 2016-6-19 13:50
jellobean 发表于 2016-6-18 21:25
看不了了

http://weibo.com/xiaotian177/pro ... number&is_all=1
看这个哈哈哈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6-6-19 13:58
木不铎 发表于 2016-6-18 05:36
翻墙啊。或者在优酷上搜,这种群殴一直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

这个视频在youtube上有年龄限制,而糖豆不认为自己已经年满18了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6-6-19 16:23
伙呆呆了,呼唤GREEN STREET铁锤帮
作者: colin1992    时间: 2016-6-19 18:06
本帖最后由 colin1992 于 2016-6-20 13:59 编辑

预知俄语如何同英语沟通,请看body language,拳头说话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6-6-20 13:16
holycow 发表于 2016-6-19 13:58
这个视频在youtube上有年龄限制,而糖豆不认为自己已经年满18了

豆豆还小
作者: 野草魂    时间: 2016-6-26 16:05
这个是不是有点演绎,因为我看到的主要战斗都是赛前进行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