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张仲景而立前耳闻目濡之自然 [打印本页]

作者: 弦音舸醉    时间: 2011-8-22 21:06
标题: 张仲景而立前耳闻目濡之自然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照这个数据,张仲景约在东汉生活69年。建安24年是什么日子呢:杨修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处死;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6 C8 E- O9 U1 q8 @. Q9 [) x9 s
古曰:三十而立。看看张仲景而立前的耳闻目濡的自然环境:
公元150年 東漢和平元年七月→益州梓潼山崩。
公元151年 東漢元嘉元年→首都洛陽旱災。 同年秋季→任城國和梁國大饑荒,人相食的慘劇在此地上演! 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首都洛陽再度地震。
公元152年 東漢元嘉2年十月二十八日→首都洛陽三度地震。
公元153年 東漢永興元年七月→有三十二個郡和封國,蝗害和黃河氾濫一齊暴發所形成的大饑荒,難民多達幾十萬戶,以冀州的情況最為嚴重。
公元154年 東漢永興2年二月四日→首都洛陽第四度地震。 同年夏季→蝗害發生,不知在何處發生。 同年→東海郡朐山(現江蘇省連雲港)大地崩裂。
公元155年 東漢永壽元年二月→司隸和冀州大饑荒,又上演人相食的慘案。 同年夏季→南陽郡大水氾濫成災。 同年夏末→巴郡和益州郡山崩。
公元156年 東漢永壽2年十二月→發生地震,震央不詳。
公元157年 東漢永壽3年→首都洛陽發生蝗害。
公元158年 東漢永壽4年→首都洛陽再度發生蝗害。
公元159年 東漢延熹2年夏季→首都洛陽第三度大水氾濫成災。
公元160年 東漢延熹3年五月十一日→漢中郡發生山崩。
公元161年 東漢延熹4年→發生瘟疫,疫區不詳。 同年五月二十三日→首都洛陽夏季降下冰雹傷人。 同年六月→京兆、扶風、涼州等地發生地震。 同年六月十三日→岱山(現在的五嶽之一泰山)一帶的尤來山,山崩塌陷下來。
公元162年 東漢延熹5年五月二十三日→首都洛陽第五度地震。
公元164年 東漢延熹7年五月十九日→首都洛陽夏季再度降下冰雹傷人。
公元165年 東漢延熹8年九月十五日→首都洛陽第六度地震。
公元166年 東漢延熹9年→司隸和豫州發生大饑荒,餓死率為40%~50%,最慘的事:全家男女老幼都餓死,無一生還。
公元167年 東漢永康元年→勃海海水倒灌沿岸成災。 同年→六個州發生水災,並不知是那幾州。
漢靈帝時:
公元168年 東漢建寧元年六月→首都洛陽大水氾濫成災。
公元169年 東漢建寧2年四月二十三日→首都洛陽吹起大風,吹起大樹百餘棵,又天降冰雹。
公元171年 東漢建寧4年二月十三日→發生地震,震央不詳。
公元172年 東漢熹平元年六月→首都洛陽再度大水氾濫成災。
公元173年 東漢熹平2年元月→瘟疫四處暴發。 同年六月→北海郡發生地震。
公元175年 東漢熹平4年四月→七個郡和封國大水氾濫成災,災區不詳。 同年六月→弘農和三輔地帶(指關中)蝗害。
公元177年 東漢熹平6年四月→發生旱災引起七個州蝗害,災區不詳。
公元178年 東漢熹平7年二月九日→發生地震,震央不詳。 公元178年 東漢光和元年四月七日→發生地震,震央不詳。
公元179年 東漢光和2年春季→瘟疫四處暴發。 同年→京兆發生地震。
公元180年 東漢光和3年秋季→酒泉發生地震。
公元181年 東漢光和4年六月十九日→下冰雹,和雞蛋差不多大小,下在何處不知。
公元182年 東漢光和5年二月→瘟疫四處暴發。 同年四月→發生旱災,災區不詳。
公元183年 東漢光和6年夏季→發生旱災,災區不詳。 同年秋季→金城郡(甘肅省隴西縣)的黃河暴漲,大水氾濫成災,淹沒黃河兩岸二十幾里。 同年→五原郡發生山崩。
+ v. Q/ k+ M3 Z
公元184年,爆发了空前规模的黄巾大起义,东汉崩溃。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以魏代汉,东汉灭亡。

作者: tuhq    时间: 2011-8-22 22:36
赞一个,呵呵。7 w& T- w% ?( P, H6 B4 c
天地大乱—世俗大乱—人心大乱。
9 e( }* V7 l; |+ [4 e* D9 ^0 ~内外皆乱—百病丛生—大医出世(内有救黎民于病苦之宏愿,外有丰富病例以精深其医技)
作者: 弦音舸醉    时间: 2011-8-22 22:49
回复 tuhq 的帖子
4 N  b3 n  W) `0 O. L
; ?# S( \0 q+ r1 S- b* C“外有丰富病例以精深其医技”,这句话说的好,古代医疗资源稀缺,人民以性命相托,当然容易出名医,反观现在,条件就不一样了
作者: tuhq    时间: 2011-8-22 22:59
回复 弦音舸醉 的帖子7 J  g% h6 o5 c+ B0 d
2 L8 W9 s& D# x
冒昧揣测,是不是说古代病人求医,治好算医生的,治不好算病人的;现代病人求医正好反之,治好算病人,治不好算医生的。故而即便遇到很有挑战的病例,现代医生也难以放开手脚,而越不敢开方,其医技也就越发难以得到提升。求医者虽众,于其有益处者却甚少。
作者: 弦音舸醉    时间: 2011-8-26 17:37
回复 tuhq 的帖子1 p2 D4 a" m( p9 f; Z5 ~( ^
/ M1 t2 m5 b. H9 R
可能有这个因素,中国古代的医生牛的很,像扁鹊就提出了“十不治”,后世也有相关的衍化。具体可以搜索一下
作者: tuhq    时间: 2011-8-26 18:30
回复 弦音舸醉 的帖子* E4 J$ [" v# `: ?! ^& f  J: @
" p- V" [$ k0 T. t2 g# G3 @" l
很赞同。
7 }0 b: k* T6 O8 q$ l3 x中医只是调理阴阳而已,关键还在病人本身,一定要包打四方,结果必然是头破血流。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1-8-26 22:49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1-8-26 09:51 编辑
( C% B; s0 n6 N$ t6 {7 B$ ]
5 L+ \: N) E& |) ^3 P回复 弦音舸醉 的帖子
  K9 T( c! N6 B) q7 Z6 a! J9 M- ?1 ~/ _: h" A
标题党呵。。。 这个跟张仲景有什么关系。。。
, a1 i0 g2 B* M8 J) H/ q$ M
3 s* l! N7 I9 `2 s* C3 b& ~其实要仔细翻一番二十四史,这种记录比比皆是。如果有心人能按照编年把这些记录都标记上,就能整理出一部气候变迁史。。。
4 c* R) z1 G- [% P/ c
. L' M' p- J& n3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必定对应着大规模的气候异常。农业国家靠天吃饭,一旦气候异常(大旱、蝗灾)并且持续数年,必定会造成大面积饥荒和流民,这个对于统治阶级是个坎儿:应付过去了,就又是一年;应付不过去,就会有起义、统治阶级内部分裂、倾轧,导致内战,最终改朝换代。。。
. h5 R9 F" z* y; f9 |, l5 n0 ]8 R$ P+ x
所以历朝历代都要设置天文台“以观天象”,其实有“气象总局”的意思,国家兴衰,还真就得依靠这些“天官”呵。。。
+ Z8 Q' G$ K4 n7 t
作者: 弦音舸醉    时间: 2011-8-26 23:53
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
  B; ?: d% \' Q  D! ^$ V5 e
  w, r# X$ ~' p+ V8 r+ W% _& v4 S1 Z那个环境是他的环境嘛,天灾人祸对民众的影响,提供只有那个才有的医疗际遇嘛,这与《伤寒论》的成书及张仲景的成才当然有关系。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