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T }7 m! j% |8 T于此同时,邓尼金继续做好向北进攻的准备。7月2日,邓尼金发布向莫斯科进军的训令。南俄白军兵分三路。左路志愿军沿库尔斯克-奥廖尔-图拉向莫斯科进攻。中路顿河军经过沃罗涅日-梁赞向莫斯科进攻。右路弗兰格尔的库班军以及其余白军向萨拉托夫-下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方向进攻。, k& c. y/ d9 E0 T% S
' ^$ ]( N5 N7 v# c6 e v1 Q d: H在描述南俄红军的窘境之前,先说一下东线红军的内斗,1919年5月份,当高尔察克白军在东线的进展达到高潮时,东线红军内部却陷入争斗当中。东方面军司令员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与红军总司令瓦采季斯在战略方向上各执一词。加米涅夫获得了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古谢夫和斯米尔加的支持,也获得了列宁的支持。瓦采季斯获得共革军委主席托洛茨基的支持。1919年7月3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做出了决定,解除瓦采季斯红军总司令职务,由加米涅夫继任。托洛茨基输掉了一局。加米涅夫在东线立刻开始反攻,打得很顺手,东线的形势迅速稳定下来。 3 d1 B4 U5 p3 v8 L6 v O ]! l* [3 f; b" h* f, K+ k
东线战场的高层争斗,实际反映出红军早期军事路线的斗争态势。与外界长期认定的不同,托洛茨基并非独揽红军指挥大权,随后才遭到斯大林的挑战。在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之间,还存在着加米涅夫这个派系。红军的最高指挥系统是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这种指挥机制更像是集体决策。托洛茨基虽然担任共革军委主席,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的指挥决断权。共革军委发布的命令需要托洛茨基和同级别军事委员联署才能有效。加米涅夫的红军总司令一职也受制于共革军委,难以大权独揽。7 M7 j7 p+ g1 o( ~; `& p
6 P/ p* Q6 a, y6 r4 [: \从1919年夏天开始,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之间在军事指挥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路线之争。后来斯大林加入这种路线斗争当中,跟加米涅夫矛盾极深。可以推断,如果不是加米涅夫在1936年8月25日“恰到好处”地病逝,他的骨灰不太可能砌入克里姆林宫宫墙倍极哀荣,而是会跟那位同姓的列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含冤消逝。& D$ D2 ^& y5 x" @0 m
4 b( X) G7 z U" O! k% n9 G5 U9 ?
不过,在1919年夏天,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之间还不存在严重的问题。冲突存在于加米涅夫和托洛茨基之间。7月,白军进攻稍缓,正在调整部署,准备兵发莫斯科。红军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和部署。7月23日,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下令,以第九和第十集团军组成特别集群,任命瓦西里·伊万诺维奇·绍林担任集群司令员——这一位在东线时是集团军司令员,是加米涅夫的手下大将。根据加米涅夫的命令,特别集群将沿着顿河草原正面向南进攻,目标直指顿河哥萨克大本营新切尔卡斯克和罗斯托夫。顿河草原的进攻轴线是所有战略方向当中最短的,但因为它将会面对顿河军的正面,实际上遭遇的抵抗将会极为强烈。4 i0 t/ k0 E5 ~" [
/ ^ z" a' ~- b+ g! n( p
这一战略在红军高层指挥人员内部遭到了强烈反对。1919年6月,时任红军总司令的瓦采季斯向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不应以顿河草原到罗斯托夫的最短路线作为进攻轴线。应该以红军右翼,经哈尔科夫到顿巴斯平原方向作为进攻轴线。随着瓦采季斯的去职,加米涅夫任用绍林作为南俄红军特别集群司令员,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采纳。 h8 _: f4 ]7 {0 B+ P # y1 q! o0 Y+ c: o; H( S5 M1 Y1919年8月中旬,绍林以两倍于顿河军的实力,即6.9万名步兵和1.49万名骑兵对顿河军2.54万名步兵和2.15万名骑兵,投入反攻。绍林的特别集群获得了东线红军第28步兵师、第56步兵师(加米涅夫的预备队)和两个旅的加强。加米涅夫对绍林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但让他感到失望的是,红军的进攻进展甚微。白军很快转入反攻。马蒙托夫的骑兵占领了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科兹洛夫,完全遏制了绍林的进攻势头。随后,红军右翼被连续突破。1919年9月20日,左路白军占领了库尔斯克,沿奥廖尔到图拉的铁路一路向北进攻。中路白军攻入坦波夫省,逼近托洛茨基的指挥部,吓得他赶紧乘坐装甲专列跑掉。1 x$ q7 r6 G" c4 H/ O
( W; Q" X) z/ t8 Q( U: ^' Z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物极必反。白军的战线过度延伸,后勤补给无法跟上,进攻力量即将用尽。这时,红军在右翼重新部署兵力,一举反攻并夺回顿巴斯盆地的机会也来临了。然而,因为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之间的争执,双方在究竟是沿顿河草原还是沿顿巴斯地区发动进攻迟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吵架竟然吵了一个月。最后迫使加米涅夫服从于托洛茨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绍林指挥无能;另外一个,则是布琼尼抗命不遵。 8 S; y& F2 h ?' m1 E$ K0 ^5 a, W& N" {2 p
1919年9月的第一周,绍林在察里津以北的进攻遇上挫折。9月5日,托洛茨基在共革军委两名军事委员的联署下发出电报,要求将第一骑兵军调动到沃罗涅日-库尔斯克一线,以防止马蒙托夫的进攻。加米涅夫第二天即回复称,这意味着前线的防御重心出现根本性的转移。他反对托洛茨基的提议。列宁站在加米涅夫一边,毕竟任命加米涅夫为红军总司令是列宁的决定。 % x( O7 }) ]% r- {# P8 B / p1 w3 @9 e. C( j$ n" E托洛茨基并不甘心。沉默了两周后,托洛茨基再次提出,经过顿河草原的进攻方向不可行,原因有二:其一是顿河哥萨克将会尽全力保卫自己家乡;其二是进攻顿河草原将强化邓尼金的志愿军与顿河哥萨克的团结。因此,应该将进攻方向转向作为煤炭基地的顿巴斯。这里公路和铁路条件比较好,城市化程度高。城市工人们当中有大量苏维埃政权的同情者。同时,它能够吸引志愿军,使之与顿河哥萨克分割开来。7 H* n1 y1 `5 D( t
: o5 c2 t: G4 o4 F5 @第一骑兵军此时的位置有点尴尬。1919年8月,第一骑兵军曾经参加过对察里津的反攻,一度打到察里津城下,在白军反攻之后又退回出发地,然后调到第十集团军右翼,准备强渡顿河,掩护第九集团军的左翼。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在布琼尼向绍林表示强烈的抗议之后,后者决定把第一骑兵军调到第十集团军左翼,掩护自己的后方不被偷袭。但这种说法未经证实。布琼尼一直认为,骑兵军的任务是寻找并歼灭白军马蒙托夫和斯库罗的骑兵部队,以消灭对方的战略机动部队。但是绍林却把自己用于掩护侧翼,这让骑兵军根本用不上劲。最为关键的是,此时第一骑兵军对面的马蒙托夫骑兵部队已经消失了。这支关键性的力量去哪儿了呢?' c. B9 g; W j* Q( b/ M3 y! r. s' _
& B- I* s* u& W& T( F9 c1919年9月底,布琼尼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按照布琼尼的传记里的说法,他经过思考之后,认为部队应该横渡顿河,向西前进,先在米列罗沃发动进攻,粉碎西多林将军的顿河军步兵,随后沿顿河右岸和米列罗沃-沃罗涅日铁路北上,寻找和马蒙托夫骑兵决战的机会。10月7日,第一骑兵军获得了新任南方面军司令员叶戈罗夫的命令。这道命令解除了第一骑兵军与绍林的特别集群的隶属关系,归南方面军直接指挥。这道命令告诉布琼尼,白军马蒙托夫和斯库罗的骑兵部队出现在沃罗涅日一带,要求第一骑兵军寻机歼敌。10月9日,第一骑兵军开始向西北行动,准备参加苏俄内战当中最关键的沃罗涅日战役。7 F" N% c' K) M$ e! ~7 r9 e
/ u1 i" L: S# p ]1 M9 W6 @米列罗沃和沃罗涅日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有300公里。第一骑兵军在无战事的行军状态下每天的行进路程大约是30-35公里,需要10天才能从米列罗沃抵达沃罗涅日。布琼尼传记声称第一骑兵军10月13日就抵达沃罗涅日,只用了5天时间。这根本就做不到。实际上第一骑兵军早在9月底就开始渡过顿河,经米列罗沃向西北一边作战一边前进。而布琼尼的传记中把红色骑兵的出发时间有意写成10月9日,是想通过10月7日叶戈罗夫的命令来赋予红色骑兵奉命行事的合法性,掩盖布琼尼抗命的事实。* H# ]- a3 L& [ p9 u" e P8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