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五古 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17 17:59
标题: 五古 有感
本帖最后由 李寒秋 于 2016-5-23 22:48 编辑

晻晻迫中寿,萦萦千岁忧。
弘道素吾志,荣名素吾求。
随性屈贾篇,无心稻粱谋。
力微且负重,行役几时休?
路远莫能达,日斜怯登楼。
杨李叶已黄,瑟瑟立寒秋。
庶物皆刍狗,势家多沐猴。
庙堂搏虎兕,江湖司马牛。
投阁悔事莽,苏民必从周。
偷生怜走蚁,尽欢羡飞蝣。
九土将浩荡,隔海有方舟。
一苇岂堪渡?愿为万里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6-4-18 02:09
杨李叶已黄,瑟瑟立寒秋 --- 这篇有沉郁的感觉,赞一个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6-4-18 08:34
暮气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19 13:30
山菊 发表于 2016-4-18 02:09
杨李叶已黄,瑟瑟立寒秋 --- 这篇有沉郁的感觉,赞一个

本篇语言高古,风格沉郁,大有老杜之风,却比老杜更加精炼。嘿嘿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19 13:30
李根 发表于 2016-4-18 08:34
暮气

我报路长嗟日暮,吟诗漫有惊人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6-4-20 04:21
李寒秋 发表于 2016-4-19 00:30
本篇语言高古,风格沉郁,大有老杜之风,却比老杜更加精炼。嘿嘿

除非格那丁也这么说
虽然他与人交流的态度有问题,读诗的功底还是扎实的。

晻晻迫中寿---中寿,我查了一下,最年轻也是60岁。
萦萦千岁忧---这个就一定比'长怀千岁忧'精炼'吗?

这两句,不不如宋人一句:'中年怀抱萦萦处'精炼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22 18:46
山菊 发表于 2016-4-20 04:21
除非格那丁也这么说
虽然他与人交流的态度有问题,读诗的功底还是扎实的。

中寿是五十岁。这一联是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中化出,含义更加丰富又精炼。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6-4-23 06:08
李寒秋 发表于 2016-4-22 05:46
中寿是五十岁。这一联是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中化出,含义更加丰富又精炼。 ...

这是我查到的:

《汉语大词典》:中寿(中寿)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 唐 孔颖达 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 唐 沉千运 《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蹠》:“中寿八十。” 汉 王充 《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 张苍 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 苍 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 上寿 ”。
寿满。谓已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洪诚 云:“尔墓之木拱矣”句前,承前文省“及师之入”一句,“中”字应读去声,训“满”。中寿谓寿满。全句云:“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参阅 洪诚 《训诂学》第三章第七节。按, 孔颖达 训为中等的年寿,谓满百岁。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24 01:38
山菊 发表于 2016-4-23 06:08
这是我查到的:

六十岁也快了,反正时光流逝是加速进行的。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24 01:40
山菊 发表于 2016-4-20 04:21
除非格那丁也这么说
虽然他与人交流的态度有问题,读诗的功底还是扎实的。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作者: pade1999    时间: 2016-4-25 03:19
学习了。请教:题中“五古”怎么讲?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26 04:16
pade1999 发表于 2016-4-25 03:19
学习了。请教:题中“五古”怎么讲?

五言古风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6-4-26 20:18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27 03:03
龙血树 发表于 2016-4-26 20:18

多谢!

这首诗作,的确是自己沉郁已久,一朝喷涌,不经意和老杜著名古风暗合了。嘿嘿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6-4-27 08:23
李寒秋 发表于 2016-4-26 14:03
多谢!

这首诗作,的确是自己沉郁已久,一朝喷涌,不经意和老杜著名古风暗合了。嘿嘿 ...

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人家评诗说‘熟’是啥意思啦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4-27 17:39
山菊 发表于 2016-4-27 08:23
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人家评诗说‘熟’是啥意思啦

情感共相就只有那么多,与自身的遭际胸襟共鸣共振才是最关键的。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5-3 19:38
日斜怕登楼,改为日斜怯登楼。

怕字后出,接近口语,而且在唐诗中才大量出现,不符合全篇高古格调。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6-5-5 05:01
李寒秋 发表于 2016-5-3 06:38
日斜怕登楼,改为日斜怯登楼。

怕字后出,接近口语,而且在唐诗中才大量出现,不符合全篇高古格调。 ...

仿得再高古,也难以打动人心啊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5-6 00:12
山菊 发表于 2016-5-5 05:01
仿得再高古,也难以打动人心啊

这首诗自出胸臆,真情实感,又不是照着古人的诗篇仿作出来的。至于别人能否欣赏被打动,嘿嘿,不在考虑之列。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6-5-14 14:47
本帖最后由 李寒秋 于 2016-5-14 15:02 编辑

再改了一下,避免了关键的同音字尤其是同音字韵脚,而且把典故修改得彻底中国化了。哈哈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