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国产手枪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8 01:24
标题: 国产手枪的问题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2993#p=1

这篇对国产手枪的问题讲得很不错,很值得一看@东湖珞珈 @Highway

1、质量控制糟糕,零件互换不易做到,弹匣动作不可靠
2、细节设计糟糕,荧光点晚上不亮白天亮
3、92-9双排供弹易出故障,相对来说92-58的子弹小,故障较少

但浙江的“民企”做的NP22(仿Sig Sauer P226)的做工、质量都好,有可能被公安部列入采购名单。这要是成了,可能是搅动国企军工轻武器行当的鲶鱼。有了NP22列装警方,警方可能会要求更多适合警用的枪械,如仿制MP5。现在“军枪警用”,这是传统做法的延续,也是“没有条件”的结果。现在有条件了,研制个新枪不是个事,从国外引进、按许可证制造都是可能的,Glock就想过打进中国市场,估计是价钱和条件没有谈妥。

另外,竟然有民企做枪套和附件了。中国的“枪文化”好像有点抬头了。这还是没有开放民用枪械市场的情况,要是开放到美国程度的一半,这淘宝上枪附件可就铺天盖地了。不过中国开放枪械市场大概是不可能了。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5-12-28 04:09
老兄手比我快,我前几个星期看到这个就准备码一篇的,无奈年末最后赶项目没有下笔。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8 04:29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5-12-27 14:09
老兄手比我快,我前几个星期看到这个就准备码一篇的,无奈年末最后赶项目没有下笔。
...

快点,快点。现在放假了,赶紧写出来,红包伺候!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5-12-28 06:02
本帖最后由 包子 于 2015-12-28 06:04 编辑

      92的问题我十几年前就写过一点东西,当时还没有大规模列装,但是已经生产定型。几年后我又进行了一次针对5.8的测试。

       那次测试基本上问题就是可靠性和寿命,质量控制老实说不乐观,但是也算说得过去,能达到国产货平均水平。零件互换我测试了枪管和保险,基本没问题,但出现过两次供弹不畅,弹匣当初定型前我测试过9毫米的,互换性比较差,5只枪里有三只不能互换。但是5.8的好像克服了这个问题,测试的6只枪里5只能够互换,还有一只没时间了。

      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用的是哪个版本的92,或许9毫米的问题一只没解决?在我看来这枪的寿命太成问题了,表面上寿命才3000发。我在特警学员看学员一下午的练习就至少200发,也就是说2星期就完蛋了。当然大部分情况没这么极端,但是一个月打废的92真不在少数。

     我认为92的短命有两个原因,一是加工精度,二是材料一致性。表面上92比54的外表要强,实际上外表面是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内部金属加工件和54一样到处是铣刀的痕迹,看不见的地方一点也不会打磨。金属部件受力断裂的比54.64要多好几倍,我觉得要么是设计问题,要么是材料问题,考虑到手枪受力比较小,应该是材料问题更大一些。
      
       荧光点的问题不光是亮不亮,形状还有很大差别,有圆的,有方的,有椭圆的,还有三角的,具厂里的技术员讲,所有荧光点都是一个胖大姐用人工画的,萝卜快了不洗泥,咱们也不好说啥。

       双排双进的供弹线路比双排单进要复杂,但是有不少现成的例子可以学,弹匣这地方全世界的设计都没太大花样,进弹口的数据没那么复杂,大部分公司都是照抄几个成熟的例子。问题是姓刘的这家伙抄都懒得抄。

     国内只有全金属被甲弹还好说,有个大家拿的哥们上次传了段视频,用92打空尖弹,结果几乎没有一发能够顺利的上膛。

     我真想不通,这玩意还有啥可吹的。

另:np22早先应该是296的,04年左右就定型了,我朋友去296的时候打了一下,评价为非常准的手枪,可惜寿命也才6000发,估计外贸也是低端货。浙江新华是原先972厂,编号上看应该是三线厂,质量水平还真不好说。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5-12-28 09:30
包子 发表于 2015-12-28 06:02
92的问题我十几年前就写过一点东西,当时还没有大规模列装,但是已经生产定型。几年后我又进行了一次 ...

原来包子兄是干轻武器这一行的。
国内军工,成也国企,败也国企。
一个产品开发成功后,基本上是可以坐着吃十年,竞争太不充分了。
供应商单一是最大的问题。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5-12-28 17:11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8 04:29
快点,快点。现在放假了,赶紧写出来,红包伺候!

我磨了他半天,他答应了,我还奇怪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原来又去赶着出活去了。

我一样准备红包!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5-12-28 21:57
本帖最后由 包子 于 2016-1-1 02:27 编辑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5-12-28 09:30
原来包子兄是干轻武器这一行的。
国内军工,成也国企,败也国企。
一个产品开发成功后,基本上是可以坐着 ...


我父母曾经是干这行的,我有不少朋友还在搞武器设计制造,这个行当太操蛋。

中国轻武器研发并非败在竞争不充分,而是竞争不以产品为准,此外军方的态度令人汗颜,简单的说军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觉得这才是轻武器落后的根源。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8 22:31
包子 发表于 2015-12-27 16:02
92的问题我十几年前就写过一点东西,当时还没有大规模列装,但是已经生产定型。几年后我又进行了一次 ...

作者特别吐糟的是9毫米版本,对5.8毫米版本印象还不错,部队爱用,而且现在部队基本上全用5.8毫米版本,丢掉了当年5.8毫米版本用于高级军官、9毫米版本用于低级军官和士兵的设想。

看来这加工、质量控制和用料是有问题啊。轻武器开放到非军企有戏吗?质量问题常常是可以通过竞争解决的。这也是文章中的观点,浙江的NP22在国内没有生路了,只有到美国民用市场是拼,只有拼质量,但靠低价拼不过。
作者: 皇家骑警总监    时间: 2015-12-28 22:39
包子 发表于 2015-12-28 21:57
我父母曾经是干这行的,我有不少朋友还在搞武器设计制造,这个行当太操蛋。

中国轻武器研发并非败在竞争 ...

这军队光想着开放房地产了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12-28 23:04
包子 发表于 2015-12-28 21:57
我父母曾经是干这行的,我有不少朋友还在搞武器设计制造,这个行当太操蛋。

中国轻武器研发并非败在竞争 ...

后面这个我看到另外一个军工说过类似的
作者: 建丰    时间: 2015-12-29 02:41
看来整个轻武器的研发,测试,质量控制都有极其严重的问题。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5-12-29 11:50
现在出门在外,不便多说。过两天补一篇。今年进了两把枪,算是高大上一级的,把玩了几个月了,也有些感触。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5-12-29 12:17
Highway 发表于 2015-12-29 11:50
现在出门在外,不便多说。过两天补一篇。今年进了两把枪,算是高大上一级的,把玩了几个月了,也有些感触。 ...

也准备红包伺候。

对了轧叔,你的蛙泳的视频能找个百度云或者啥的给放进去,我们来下载吗?不然总看不了。燕大叔求你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12-29 13:06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12-28 10:04
后面这个我看到另外一个军工说过类似的

“军代制度” -- 再说下去可就真是“体制问题”了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12-29 13:16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2-29 13:06
“军代制度” -- 再说下去可就真是“体制问题”了

倒也不是说这个,基本上就是说轻兵器就是要便宜东西,其他各种要求就......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9 13:49
Highway 发表于 2015-12-28 21:50
现在出门在外,不便多说。过两天补一篇。今年进了两把枪,算是高大上一级的,把玩了几个月了,也有些感触。 ...

快点回家,红包伺候!
作者: 不想咋呼    时间: 2015-12-29 21:27
自己的枪自己好好保养,压弹上膛细心一些,反正我是能克服不出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9 22:47
不想咋呼 发表于 2015-12-29 07:27
自己的枪自己好好保养,压弹上膛细心一些,反正我是能克服不出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

你的也是92?
作者: 不想咋呼    时间: 2015-12-30 19:29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9 22:47
你的也是92?

5.8,9mm都用过。新枪第一次射击抛壳不能,完全分解之后发现抛壳钩被油垢挤住了(加工车间得多脏),用改锥沾油一点点清理好,再没出过问题;其实大部分问题就是出在保养上;弹匣供弹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上弹匣不到位,用力猛一点,使劲拍一下就成了啊;上膛不到位或挤弹,猛松套筒就行了啊;荧光点影响瞄准用笔涂黑就行了啊反正枪就是这个枪,想办法嘛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6-1-1 02:56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8 22:31
作者特别吐糟的是9毫米版本,对5.8毫米版本印象还不错,部队爱用,而且现在部队基本上全用5.8毫米版本, ...

5.8的问题其实更大,这东西给战斗部队用就是脑袋进水的结果。口径小,杀伤力不够,给高级军官自裁用合适。所谓装弹20发的好处我也从来没享受过,我的最高记录是18发,周围人大部分装到15发就已经用了吃奶的力气了,不少学员干脆就装12发。

对于军工长来说,质量其实是双线控制,一是生产图纸和技术要求,大部分厂子是没资格对图纸说三道四的。二是军代表检验成品,60-70年代整批返工的轻武器不在少数。所以,假如开放轻武器生产,我觉得东西只会越做越糙,因为收购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且这些人不是最终用户。在不开放民用市场的条件下,采购权是个死结。

np22在国内的生路主要是政治因素掐断的,我不知道新华厂的一只np22要多少银两,04年左右92的调拨价大约是1500,最近可能要2500,我想np22应该不会比92便宜。05年警展某军火商带来的G17报价才500美刀,这个价格其实还可以往下砍2成左右,相比之下国产货的经济性其实也够低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1-1 03:24
包子 发表于 2015-12-31 12:56
5.8的问题其实更大,这东西给战斗部队用就是脑袋进水的结果。口径小,杀伤力不够,给高级军官自裁用合适 ...

NP22应该比92更贵,但现在批量小,成批量了单价应该能降下来一些。500美元的Glock 17是全进口还是国内制造?全进口似乎便宜了。

采购权为什么是死结呢?军代表在质量上防水的话,他这是不想干了?民间公司也有采购权问题,这是怎么解决的呢?

58的问题,看来你的体验和作者的不一样。
作者: 月之悲鸣    时间: 2016-1-1 17:53
冒昧问一句请问包兄对陆军的冲锋枪看法这才是要命玩意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6-1-6 20:41
月之悲鸣 发表于 2016-1-1 17:53
冒昧问一句请问包兄对陆军的冲锋枪看法这才是要命玩意

您指的是那只无托的奇葩吗,特警的女兵有用,目前似乎没经历过实战,仅仅表演用过。人机工程犹如渣,个人认为是脑袋进水的的代表作。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6-1-6 20:54
晨枫 发表于 2016-1-1 03:24
NP22应该比92更贵,但现在批量小,成批量了单价应该能降下来一些。500美元的Glock 17是全进口还是国内制 ...

np22的量产已经有几年了,总量应该不少,但是每批的量有多少不清楚,但是说实话,即便采购量是目前的10倍,对于新华厂都不算啥,军工厂的生产潜力是惊人的。

500刀的G17应该是进口,这个价格应该还包括每12只一套的维修工具和易损配件,当时我的感觉是刷卡行不?

我也说点5.8的好话吧,这枪比较准,25米距离内速射,可以保证都在8环内,换54 64我都没这个把握。这个枪的杀伤力低下不适合做战斗手枪用,给军官自裁又有点大。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