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SpaceX的猎鹰9真的那么先进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07:32
标题: SpaceX的猎鹰9真的那么先进吗?
SpaceX的猎鹰9垂直降落成功,网上出现SpaceX秒杀中俄的说法,猎鹰9真有那么先进吗?
+ X6 Z' x2 \- R, x" N2 l2 l2 x" Z) i4 ~& x+ x$ z& D! f

2 F* G! u) ^- H' S3 }, ^- {& O9 f; i' y: ^6 C
现在试验成功的是第一级的再入回收。第一季已经废除大气层,但高度尚低,所以再入速度还不太快,但再入的结构载荷依然不小,萨达姆的飞毛腿在再入时自我解体,就是强度不够的原因。美国人对加强火箭结构驾轻就熟,但这带来重量。另外,最简单化的计算的话,不算气动减速,不用降落伞,不算上升和再入时的重量差异,只用火箭反推力的话,那多少燃料打上去,还得多少燃料减速到软着陆。加上加强的结构,加强的火箭发动机(不再一次性使用了,要多次使用),真的能做到低成本吗?* m& y' X9 K5 g; E( F+ V. |. H
9 t8 O& j. B! m" y- L7 _
1、第一级再入的热防护不仅有重量问题,还有完好度。航天飞机的再入还要和缓一点,每次回来都要大修,猎鹰9采用什么绝招,可以避免防热层大修?( z+ m; B" m+ i! \9 g$ \
2、垂直降落不仅是一个控制难题,也有使用环境问题,稍微有点风可能就不行?
8 ]4 W6 ?/ u- u& X: O' w3、安全问题:这只能在荒芜人烟的地方弄,如果飞行轨迹经过人烟密集地区,带着大量燃料要是失控栽下来,那就不妙了。
* @* g8 l  o0 ?# U1 s4、如果第一级没有一点点气动控制的话,这就相当于大体弹道飞行,由于入轨参数随每次发射的卫星轨道要求而变,回收场地的选择就要每次都不一样。否则就要反过来,机动发射,使得落点在同一个地方,但这样发射难以利用地球自转。还有一个笨办法:不管什么轨道,都在大体同一个地方分离,然后上面级自己机动入轨,但这样发射燃料和载荷效率不高。2 h* x# K- `' w
5、用反推力减速必然要消耗大量燃料,气动滑翔着陆的效率高得多,可以给猎鹰9加一对折叠机翼吗?
4 e& G- Z" X) @7 W: _6、Elon Musk要第一、第二级都能回收,第二级的分离高度更高,再入速度更大,防热和大修问题更大。
作者: 有牙老虎    时间: 2015-12-25 07:40
沙发
作者: 雨楼    时间: 2015-12-25 07:58
这个技术多年后就会和航天灰机一样,技术先进,经济价值不好。然后再从新开始。
作者: 晚稻米    时间: 2015-12-25 08:12
圣诞快乐!
作者: 玩牌也    时间: 2015-12-25 08:44
這技術方案我小時候就想出來了,怎麼到今天才有人實現?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08:58
晚稻米 发表于 2015-12-24 18:12
0 B' ?! J/ v' ]# M# _" h* @  {# e" }圣诞快乐!
, t" u! j, y8 o1 S
圣诞快乐!
作者: code_abc    时间: 2015-12-25 09:16
我就是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从参数上看猎鹰9的载荷能力和同等质量的火箭差不多,甚至还稍好一些。还是这些参数只是非回收方式下的极限参数。
! r1 M+ T  v  C# }; h9 ]# E5 B) s8 b4 r6 u8 W2 B
而且为什么非要垂直回收,使用降落伞在海上溅落或者空中回收都好像比这种方式更好。难道想省去把火箭运回工厂的费用?
作者: 江城如画里    时间: 2015-12-25 09:33
ULA的“火神”用的就是类似滑翔回收,在空中用直升机钩住。感觉上比SpaceX这个要靠得住,一不用携带额外的燃料,二也不用复杂的竖直落地控制装置。
+ L5 s) C9 p, F' c7 h6 M0 \: y总的说对SpaceX映像不好,嘴上说的太多,市场宣传太夸大了。这两天朋友圈里尽刷那个什么"一个男人,干翻美俄中,实现火箭回收“。还有人把Elon Musk比成下一个Jobs,我说这差得远了。Jobs做事开始尽可能让少的人知道,产品一发布吓人一跳,Elon Musk是啥还没做,全世界都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作者: 删除失败    时间: 2015-12-25 09:57
对航天科技完全不懂,从各路信息来看,技术主要来自NASA,Musk借鸡下蛋。但是我个人揣测这个蛋未必真的要靠这个火箭赚钱,而是为Musk钢铁侠的形象和他的Tesla做的营销。之前Musk提出的超音速列车的概念也是一个目的。
作者: 中华如龙    时间: 2015-12-25 10:04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5-12-25 09:579 b/ U/ q& m$ b2 Q- U9 N) l
对航天科技完全不懂,从各路信息来看,技术主要来自NASA,Musk借鸡下蛋。但是我个人揣测这个蛋未必真的要靠 ...

" K) d! p; u9 v! Z: `+ N% U有情怀啊
& m' R' p$ |) y; ?顺便打压下ULA联盟
" Y$ X$ n; I* v/ g: l  K
作者: 雨楼    时间: 2015-12-25 10:11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5-12-24 20:33
# l, o- y" H9 `! xULA的“火神”用的就是类似滑翔回收,在空中用直升机钩住。感觉上比SpaceX这个要靠得住,一不用携带额外的 ...

4 L) t. X$ D3 H" L" j2 `圈钱需要,木法子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12:41
code_abc 发表于 2015-12-24 19:16
8 y! `$ K' `# G& P' Z$ c; p. Y- @; l: I我就是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从参数上看猎鹰9的载荷能力和同等质量的火箭差不多,甚至还稍 ...
& C2 [+ p6 g2 a: x8 F( ~
算上垂直降落阶段的反推力,猎鹰的火箭还是很赞的。垂直回收的目的是可以直接加注燃料再发射。降落伞回收的火箭第一级基本上之后回收废金属了,不可能加注燃料再发射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12:42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5-12-24 19:33
4 R+ z' S! q. r) O% y( CULA的“火神”用的就是类似滑翔回收,在空中用直升机钩住。感觉上比SpaceX这个要靠得住,一不用携带额外的 ...
. c; V0 C8 i% C1 Q( e
能说说吗,ULA是怎么滑翔的?光溜溜的火箭筒体怎么滑翔呢?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12:47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5-12-24 19:57$ [0 K* ~5 `- {" o$ W8 O
对航天科技完全不懂,从各路信息来看,技术主要来自NASA,Musk借鸡下蛋。但是我个人揣测这个蛋未必真的要靠 ...

, {; j; w  y: n& v" l# X! e美国现在只有一个ULA做运载火箭了,非常需要有一个竞争对手。ULA是波音和洛马的火箭分部合并而成的,当年国会就纠结得不得了,怕形成垄断。但波音和洛马都吓唬国会:不让我们合并,我们两家都要破产。合并后,果然价码越来越高,但同时越来越无能,现在用的是俄罗斯的RD180发动机。乌克兰之后,又硬不起来“不要了”,又怕继续依赖被普京拿捏一把,ULA自己研制又是漫天要价,有这么个SpaceX正好。
作者: 江城如画里    时间: 2015-12-25 15:59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12:42
( s2 _7 j' f% h能说说吗,ULA是怎么滑翔的?光溜溜的火箭筒体怎么滑翔呢?
# R2 y+ C2 P0 B( |9 q( L, n
8 _4 U7 e# A2 R  F- d/ h! q
呃,晨大,我又去查了下,原来的说法有点不太确切。见
0 E0 J; |3 O9 ]$ u% U" L7 p8 E3 r: {) ^4 C; L' D

- _' J5 @& c; W其实回收的只是发动机,方法是在再入时有一个防热的充气膨胀装置,减少速度,到一定高度开伞,用直升机钩住回收。( d* e# Y3 `0 F& x1 m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15-12-25 17:12
这个猎鹰9能回收第一级我表示佩服。
. i9 t$ b5 t7 d# h1 n$ Q" i要说多省钱,我虽然不懂航天发射,但看下白兔家里没做此尝试,估计不会太省钱
作者: code_abc    时间: 2015-12-25 17:17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5-12-25 15:59
2 Q2 i' h6 s0 R1 a8 v呃,晨大,我又去查了下,原来的说法有点不太确切。见! P, C: a, Q: c& x6 H" g
' {; Q- O- y! ?# C8 x
这个方式感觉要靠谱一些,没怎么浪费燃料。也没有太多死重。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12-25 19:16
这玩意大约还是能省钱的,但是能省多少还真不好说。& X) Q% a2 @3 g# G6 m; H9 Y
  N: f$ P1 w6 a9 f- S; W! D8 ^
燃料问题不大,那是最便宜的。SpaceX使用的航天煤油每加仑9刀,多花一些没大关系,对成本影响没这么大。) F' O$ a* ]  g2 ?) _
/ m; M7 z% W* c, X
发动机使用次数是有限的,据说是只能使用三次,不过还是比一次要好。那么发动机的投资能省一些。但是肯定省不到三分之二的,可以多次使用的发动机贵不少呢。
( n* \  C+ q# B) A0 d" ], }" R1 }7 i
热防护肯定要大修的,这个综合算下来省不了多少。
* z% W! m& B) C  t0 k* [$ w$ `) c1 y: n2 B
所以有人说发射火箭成了白菜价之类的,也就听听罢了。6 e/ G  X  H8 C2 d

' [. I7 }& f8 }- T0 H
& i1 i1 {) i% a% V) y+ k5 E$ e+ a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12-25 22:22
常识上,回收没必要搞得这么高大上。0 h6 `& W$ m; N9 u: a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试试弄个大降落伞掉在沙漠里,最后用反推火箭调整姿态的办法?
5 m2 f. n, u6 f0 X难道这个办法有硬伤?
  W5 }' r5 ~# V. p; Z: A/ j- E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2:27
1 航天飞机的再入没spaceX缓和吧。你看你发的轨迹图,再入前减速了不少。航天飞机返回可不是这样的。
* h% V! y) q! {% W2 不是大问题吧。稍微有点风不影响。大气上层的风速就不小了吧。  l* W3 t8 B" C
3/4 所以先做了几次海上回收的实验。可惜都失败了。这次为了不失败,改回了陆地。以后应该还是海上回收。' s9 u. u/ D/ E! m7 {- ?% E( s
5 肯定消耗燃料,但“大量”到什么地步不知道。和起飞重量比,毕竟差得太多了。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2:31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12-25 06:16
1 P. T! F, Z: c& w) w: _这玩意大约还是能省钱的,但是能省多少还真不好说。
' [! a7 L/ ]; q% R' C0 u8 t3 m$ Q/ i( s- Z8 C
燃料问题不大,那是最便宜的。SpaceX使用的航天煤油每 ...

* S; o5 C) h& f2 @5 U发动机应该不只三次。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2:37

4 Q# m7 [. m) z5 }$ O5 }% S
2 C6 i4 l, q: R. [着陆后就这样。支架是再入后打开的。发射时候收起来。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2:49
隧道 发表于 2015-12-25 09:229 A* @/ ]& W9 x2 x( }
常识上,回收没必要搞得这么高大上。6 ^- z5 y$ @0 i" a) \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试试弄个大降落伞掉在沙漠里,最后用反推火箭调 ...
( I3 A% ]2 ^% x
6 i" Z  R/ o/ x9 A9 v3 a+ f
因为最终目标是回收整个一,二级。也就是reuse几乎整个火箭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搞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22:49
冰蚁 发表于 2015-12-25 08:37# \# L# N: j! }0 Y% T7 x# w
着陆后就这样。支架是再入后打开的。发射时候收起来。
8 t. K8 U& c9 K4 c
这支架轻不了,但重心依然太高,对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恐怕会对天气条件特别敏感。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22:52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5-12-25 01:59. R) P& S2 \1 B
呃,晨大,我又去查了下,原来的说法有点不太确切。见
' n+ v& Z) P! C( C
- d; G9 z' U# c5 n1 e
哈,那还差不多。整个第一级用直升机回收太重了。充气那玩意只能用一小会儿,然后主要靠降落伞减速。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22:55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12-25 05:16
, K8 c' m, o( a, ~1 x. O9 u8 e% s5 ?这玩意大约还是能省钱的,但是能省多少还真不好说。: F" b3 y! y4 E' q! D6 n
" v" T8 K% I0 R; H) v0 Y  R; N
燃料问题不大,那是最便宜的。SpaceX使用的航天煤油每 ...

7 X0 S6 D, R, R% m2 m' R燃料本身要不了几个钱,但增加的重量就是增加的结构和发动机大小,这是实打实的钱啊。我还是对再入时的防热不大明白,看不出有特别的防热盾,SpaceX是怎么做到的?5 c" E6 n* i) ^, T! J5 t7 k4 a
$ b- q, U# J7 L
发动机使用次数:有说法是50-100次。其实,一次使用的容易设计,50次使用的也容易设计,成本巨高就是了,但3次使用的倒是难了,对每一次的损耗要精确控制。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22:56
隧道 发表于 2015-12-25 08:22" q4 }& J8 b: c% t0 S! K
常识上,回收没必要搞得这么高大上。# _% ?1 ]% \" b/ o& _8 T& n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试试弄个大降落伞掉在沙漠里,最后用反推火箭调 ...
% J: ~- T: P5 W# p# i
降落伞的实际大小是有限制的,太大就自己打架了。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2:59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09:558 t8 I# \0 b# A2 h+ U, ~9 K
燃料本身要不了几个钱,但增加的重量就是增加的结构和发动机大小,这是实打实的钱啊。我还是对再入时的防 ...
5 G% f/ }& [6 W8 ]# @- e  Z3 p
应该是50次那种,nasa直接转让技术。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5 23:03
冰蚁 发表于 2015-12-25 08:27
7 e8 _( S- D0 N+ g6 A9 o1 航天飞机的再入没spaceX缓和吧。你看你发的轨迹图,再入前减速了不少。航天飞机返回可不是这样的。
" b8 l3 M5 A& O$ N6 B2 不 ...
2 ]; }. U/ x7 i; B% i( ?& @
航天飞机是很小的再入角“切入”大气层的,然后在滑翔转圈子中利用大气阻力自然减速,这是已知最缓和的减速方法。3 w$ X! h+ L( l" F* ?) ]* i! @# b

- ^) r% I  `4 m/ f6 Z* ^8 F7 R在轨道是减不了多少速的。第一轨道速度的绝对值太大,靠反推力减速那就费老劲了;第二在轨道上一减速,就掉轨道了,减速太多的话,再入角非常大,再入生热非常厉害,SpaceX不可能是这样的再入法。
# O! L" ~: S4 v- @0 H1 M& K6 f
; V' g: }& E7 Z$ y! U8 `' u上层大气是整体、均匀的风,地面风是不稳定的、局部的突发风,不一样。在上下重量分布不均匀(不可能均匀,这会儿燃料用得差不多了,发动机在地下沉重的一坨)而侧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侧风一来,容易翻倒。
) y% W; j) A0 ^* v0 `( w  B+ W) n3 F
海上倒是没有安全问题了,但平台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无风,还要无浪。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3:14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10:03
# C  L" k6 Y2 Q4 F7 ~1 {! g航天飞机是很小的再入角“切入”大气层的,然后在滑翔转圈子中利用大气阻力自然减速,这是已知最缓和的减 ...
; \0 h) E: @- {1 b* }6 g6 n
就看再入速度/质量。航天飞机的速度要7000m/s以上吧,而且质量也大。现在这个一级速度没那么快,质量也没那么大。
作者: njyd    时间: 2015-12-25 23:50
第一级再入应该不需要防热,发射卫星的整流罩掉下来都汽有烧迹,这比第一级要高多了。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5 23:52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10:03, h) m8 W/ G" M: J, @
航天飞机是很小的再入角“切入”大气层的,然后在滑翔转圈子中利用大气阻力自然减速,这是已知最缓和的减 ...

* Y/ m4 _% N- P, }天气状况肯定会考虑比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佛罗里达那里的气流其实也挺乱的了。5 w' c6 p, w- ?8 L
* O; v, M$ z1 q3 T7 M
海上平台吗,开个脑洞,直接装个电磁铁,落下来吸住得了。哈哈哈。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6 00:03
njyd 发表于 2015-12-25 09:50
0 b  ?+ J: k6 N9 I8 h! V第一级再入应该不需要防热,发射卫星的整流罩掉下来都汽有烧迹,这比第一级要高多了。 ...
" ?( {, Q7 F( M7 ^1 L
入轨时分离的整流罩?这东西哪有落到地上的?再入时早烧毁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6 00:04
冰蚁 发表于 2015-12-25 09:52
& {, w  s( B* C2 v% L天气状况肯定会考虑比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佛罗里达那里的气流其实也挺乱的了。( i7 V! B/ t1 F$ N4 \3 X

, H' b  k! C8 R1 x, C; X; t6 i海上平台吗,开个脑洞,直 ...

+ T0 v& |( G" B) T0 H那还不如用渔网呢。
作者: njyd    时间: 2015-12-26 00:33
本帖最后由 njyd 于 2015-12-26 00:36 编辑
% y) ~0 H7 v  ]+ |4 U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6 00:03
: F, U. }" I0 }- m入轨时分离的整流罩?这东西哪有落到地上的?再入时早烧毁了。
& Q- }; v7 A" Y+ W3 Y
. f9 y, d% Y& |2 S$ |0 V
有,中国还有砸到居民房子的,网上照片也不止一张。
- `. E4 l( ]% o2 Q4 U; C# a6 G整流罩大概不到100公里高空气足够稀薄就抛了,西昌发射的大概落在湖南江西一带。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6 00:35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09:551 A4 Q* n# h; Y/ _4 v
燃料本身要不了几个钱,但增加的重量就是增加的结构和发动机大小,这是实打实的钱啊。我还是对再入时的防 ...

$ l2 }6 z2 I! l从以前的实验录像看,也没那么热。再入后箭上摄像头貌似都有冰。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12-26 01:08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22:561 w6 C2 q2 k: J3 ^7 ~2 ]# A+ K
降落伞的实际大小是有限制的,太大就自己打架了。

( Q; D" [: l- S. [* ^2 O我的意思是降落伞不用白不用。反正重量和技术都是可以忽略的。& q$ |- I. w" T- j" I
打不了临落地前脱离。然后再用反推力调整姿态。2 M$ a3 n/ \$ y
不过spaceX的试验好像从来没看到过降落伞。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6 02:05
njyd 发表于 2015-12-25 10:33
+ N! q! z+ i) U3 S" N; A8 @有,中国还有砸到居民房子的,网上照片也不止一张。
% R! m& B  [  X: n: [整流罩大概不到100公里高空气足够稀薄就抛了,西昌发 ...
/ y2 t, u( [2 T* B4 ^
完整吗?可以再用吗?卫星整流罩为什么在100公里就抛了,不怕空间垃圾吗?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6 02:06
冰蚁 发表于 2015-12-25 10:35
0 J  X' f% d" E3 C/ p. i从以前的实验录像看,也没那么热。再入后箭上摄像头貌似都有冰。

+ ?/ |; y  k3 a$ c0 G+ b6 y你没开玩笑吧?再入时温度超过2000C,你这是什么样的冰?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12-26 02:07
隧道 发表于 2015-12-25 11:08  H0 N" z5 l) C9 b! V# D& u+ k- |
我的意思是降落伞不用白不用。反正重量和技术都是可以忽略的。3 c7 A3 L0 ?+ F
打不了临落地前脱离。然后再用反推力调整 ...

* V# r% d  i( r  x用降落伞也有问题,牵引点的受力非常大,结构加强又是重量。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12-26 09:37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13:06
3 F1 f' V2 H, `: d* ^& G你没开玩笑吧?再入时温度超过2000C,你这是什么样的冰?
, F: \9 {5 t' z8 \- o
http://www.space.com/26846-space ... se-plane-video.html$ H) l0 _8 K" k7 N- ^& m

" R$ b- v1 ~* C. ehttp://www.space.com/26609-space ... oard-cam-video.html
8 e% U1 {; I5 Q" I
+ J& C3 L% Q/ V# C- m# ]自己看吧。
作者: njyd    时间: 2015-12-26 20:18
本帖最后由 njyd 于 2015-12-26 20:21 编辑 ( L6 P+ O% e, w, ~& f7 F; V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6 02:05
* r+ s) V7 W7 z/ G完整吗?可以再用吗?卫星整流罩为什么在100公里就抛了,不怕空间垃圾吗? ...
) ?: Y, n9 O$ x1 A

  H; D& C2 ~# p6 ]罩挡不住空间垃圾。* K0 N3 Z# y# e$ A0 J2 u
看发射直播,抛整流罩似乎在一级分离以后,二级分离之前。% R- E. Q6 a/ j5 _/ o. u3 b
早抛可以减轻火箭的负载。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5-12-26 21:06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5-12-26 21:10 编辑
' ?, L  T# I! h/ K, E* ^" E' ]
) f3 _# Z; S+ A* Y奇怪晨大怎么这么纠结猎鹰9的防热问题呀。我觉得南京叔说的是正确的,一级火箭回收不存在防热问题,与航天飞机和卫星返回舱的回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9 M9 Q/ ^9 Y/ p5 _

. x& t9 N- Y: u猎鹰的一级火箭分离时的速度应该没有到有显著气动加热的地步,分离时火箭发动机已经停车,箭体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不断减速,最后垂直速度为0。在这个时点前后火箭的再入系统点火,在燃气舵和主推发动机的共同作用下火箭一方面调整姿态,另一方面保持低速(匀速?)下降,直到着陆。全程没有气动加热的情况,不需要考虑防热问题。
6 X. P, H8 _5 o# n
# G9 W7 f/ c2 R晨大提的其他问题应该也不成为“问题”啊
! |2 D  g$ k7 t4 ]4 D
  v' B) a! z6 e1 }: a2. 风力作用与姿态控制一并考虑即可。肯定有发射时的天气限制,但是对回收的限制应该不会超过对起飞,因为在回收过程中还有燃气舵辅助呢。7 t4 P' `* y8 a* R6 q
8 R# D7 E2 o5 K! Q
3. 地面安全问题:猎鹰发射的所有轨迹都必须在海上,所以SPACEX不得不造了个无人驾驶的大浮板用来回收。0 q; r% |* x4 t. ]

* H  M' n+ p4 W0 x( B6 j+ U4. 同3. NASA规定所有发射轨迹必须在海上,所以不同发射只需要移动回收浮板就可以了。- f* o  \' Z, x

7 z: T9 Y% r* A  c6 D/ y& p# w5. 同1. 本来一级箭体回收时就不存在高速的阶段,气动滑翔没有意义。至于燃料,本来就说燃料费用只占发射费用1%,加上回收需要的燃料和把多余燃料发射升空的燃料,算3%就行了,还是不多。" h1 K$ T8 {6 I4 x

3 _, H  ]6 o! l1 |' E7 V. Y5 w6. 第二级依旧没有防热的需要。如果第一回收技术成熟了,第二级回收应该难度是一样的。飞得再高,回收系统也是在箭体下落速度为0的时候点火,当然这时候要考虑水平速度了,这个就需要规划发射轨道的时候考虑进去。8 z% g4 K) B# `; B. W6 D2 m
6 a! U1 J. X2 h% X) a

& s# R- d9 q! `) c4 d4 C
1 g* e4 G  Y( w+ n7 G! K  _3 V
2 r' y. W" D" n. _! ^
/ n- G" ^3 F0 Z5 W' ~6 Y7 V8 S6.
7 b6 n2 P( I) L3 y3 B# P( W! Z6 V2 v* N

作者: njyd    时间: 2015-12-26 22:27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6 02:05" t) Z; S& K) w  i" N( V
完整吗?可以再用吗?卫星整流罩为什么在100公里就抛了,不怕空间垃圾吗? ...

8 s; ]. f: r+ [( U2 w2 [' C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mp;extra=#pid709375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5-12-29 06:42
7 U  u: a0 v' R' }7 V
2 I- B- O0 ^) ?, u8 q8 ~8 ^
上面是这次猎鹰9发射的长曝光照片,再入段和下降段什么时候反推点火在照片上很清楚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5-12-29 09:21
还是看看自己技术吧。http://it.chedushi.com/news/161177我们用降落伞
作者: 所以我才打高球    时间: 2015-12-29 12:37
我想了一个新办法,
' }, q3 O# Q& r# X0 H: d
- @9 a/ D% U1 M你们见过Google实验室里的无人机阵列吗?
6 w2 u9 D6 _0 j" L& {8 A! r$ V! @1 L9 }6 n
用那种无人机阵列带一张网,悬停在空中接住掉下来的火箭废料进行无伤回收,
" b; |! o5 S  p% H2 T, b# c
" y* h+ m! w5 ^0 }: {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c0 g8 L9 t& Z7 I

7 I$ w$ [2 }  C9 x& K如果你们没见过的话我就去找视频给大家看,
4 N% V  S0 J6 n% Z, V" f6 M
( o8 f6 H- w4 J, F$ ?( Y- k3 n这一贴就不费事了。
作者: 所以我才打高球    时间: 2015-12-29 12:39
算了,不要等你们发问!; A2 J& S% T" t4 T5 H; G' W) m5 t
* P+ K% Q/ U, f8 C5 L
所长自己来!
3 H+ t& M0 j  U: C' A# H8 m1 A) [. K: V6 p
http://www.56.com/u80/v_NjYyMzA0NTM.html
  U: V6 D- y! D, b& K9 k; L+ q
" K; Y9 A9 Q: y$ ?& j点击这个链接吧盆友!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6-1-18 09:53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6-1-17 22:10 编辑 . V! s! Y1 I7 e; z- o9 J7 w
7 Q7 a2 H* l7 k3 D' s1 B
海上回收又失败了。0 B* Q2 _+ K0 ]
2 H* o1 l0 I0 g0 ]
猎鹰-9号火箭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准时发射并按计划在南印度洋上空释放了Jason-3卫 星,后者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与此同时,按计划完成使命后下落的一级火箭也成功启动了缓冲减速火箭,朝着太平洋上停泊的回收平台下 降。在此期间,可能由于海况较差(从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驳船存在较为明显的晃动,海上风力较大),来自海上驳船的直播卫星出现了中断。此后报道称一级火箭 成功抵达了驳船着陆平台,但速度过快,“重重”地砸到了驳船上,导致火箭部分着陆支架折断。
1 U6 q- m+ ]2 R. y9 O3 [
: j' Q: _4 q' R8 \
我估计以后得研发专用海上平台,可能干脆搞成海上发射回收共用平台,一式两份,抗风浪能力会更强一些,就是不知道成本如何。
- r7 g, T6 F! C3 ~# Q2 p, w% N) E7 o1 a( n& U0 j

+ n4 ^- @& O' k2 j1 Z2 x9 Hps, 最新数据分析说, Touchdown speed was ok, but a leg lockout didn't latch.
. `/ q9 Q" k' q- Q8 n$ y/ L. ^7 y" ^0 d5 e" a# x
有意思,这个也能出问题。
* z, `. V9 _; l# k$ Q* i% t3 i/ i6 t: `7 m6 P3 w7 i+ v) {: G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6-1-18 17:51
看不靠谱的消息,说是又失败了,目前为止就成功了那么一次吧?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6-1-18 20:04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6 00:03
0 @4 ^% O8 g7 l/ ]: b) y入轨时分离的整流罩?这东西哪有落到地上的?再入时早烧毁了。
/ ^$ L1 f, Z6 r4 z& G( z) z
我查了一下神九的发射过程直播录像,火箭点火起飞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在123秒左右逃逸塔分离,此时高度在40公里左右: S% z7 X" X- V& R( m
7 l" r7 q! N0 e" _) i, A' C
# T6 o- [3 R3 Y5 C: _6 \0 x

5 a  h+ _" W9 H& {6 |逃逸塔是带着全部的燃料坠落的,砸到地面的时候引起爆炸,威力不小* e7 u0 c2 M8 a8 E) ]8 @- p

) I; K  q: X1 p7 G. u1 J; {
* t% @% r3 f" I
+ }! N1 j2 ]) ]接下来是在160秒左右助推器分离及一二级分离,此时高度在76公里左右+ o4 n- q; A9 T- ^& S. k! z
* k8 C3 s; D' e8 ]* }( A
# W1 Y( [- _6 x1 x
, W& L; T  D. r, u$ o
接下是在208秒左右整流罩分离,
  ~: I3 V# o  x: @8 r8 I( Q" B- D7 I3 [  Y3 R- P4 v5 N, l# I
这是刚开始分离的截屏,左下角处的时间模糊看不清楚
7 m0 J' ^5 u' D$ d1 `- S
) x4 R+ P- T& w; c! @9 L7 W* G
- y1 M( T* B/ L+ v5 ~' f( `6 Y6 u  C% G; Z- Y; C
这是分离完成后几秒时的截屏,可以看到左下角显示的时间是212(秒)0 h  l& V4 `( M6 i9 d2 ^9 p

. |  C2 r: h( |4 H  l 4 F1 w6 G# {4 c
( g' S. R4 Z% \9 w# q* M
分离时的高度在直播中没有显示,但在之前的185秒左右的高度已经有99公里左右了) L5 i- A8 }: H0 `: L0 o! ]6 I' B" u

7 f9 d! J1 L8 U: E , k" n6 l% N, R! X; q

% D! a* `0 X* H2 K5 ?所以可以推测神九的整流罩分离高度会在110公里左右吧。其在坠落过程中被分解成十几块大小不一的物体,这是其中之一) ], s- G* Z" g" N9 u
7 h: Q5 f+ p" }4 z( m
, l  }7 f2 j+ h# \3 M$ }
- K' y- ~, t- q5 v5 [3 c
我们看看其它卫星的整流罩吧
- S# O$ U9 R  m. j' G) X2 X3 r% }- W$ c3 A* r
这是被幸运之神砸中的6 o. t6 z) a; e% u5 f1 c$ `' Z
; v5 s3 g# s9 W4 z- h& P0 d

9 b$ n( I: W: D6 ?  u: `* w# o6 E! V6 D
这是掉到山林中的,还算很完整,但表面有烧蚀的现象
$ A0 A: ?7 A3 n2 y* \. S+ E0 ?$ P7 k: E# ]- j: O1 y. }) N; ]
/ f9 m0 k. l6 D! X& \

: {( J, r8 e$ E3 P这是有损坏有烧蚀的
* u' n( j& D2 g( q+ V2 Z' m# d: Y% Q4 c! P/ p5 |5 M0 p
; h' x. _; M1 f% L) V2 n2 k
6 z4 T; s, u' t0 w. e9 ]
下面这个从文字的位置来看应该是二级箭体的外壳,居然没有太多的烧蚀的痕迹; Z* r. f$ [3 _9 j) S" }& A

+ `3 o. V# K+ Z6 l4 C 7 m+ }* \  Q+ W) e

! O4 j7 H! j2 \$ ?% ]/ L+ X8 g( h下面这个似乎还有残余的燃料正在蒸发
# K1 U, E/ j' h7 Y) U( V& ~1 v0 ^- k  t& V9 G% Z
! r9 W7 R7 x! I% V5 `, n" r
  F$ W5 t4 N: Y! j3 m
5 y8 \! q4 c& W: `' u. \- ~

2 M+ s5 z- ^8 Q
; V7 K8 x, F/ u- R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6-1-18 20:10
晨枫 发表于 2015-12-25 12:41' D) T9 d% q% v/ b
算上垂直降落阶段的反推力,猎鹰的火箭还是很赞的。垂直回收的目的是可以直接加注燃料再发射。降落伞回收 ...
6 I# M4 h: m0 M4 b. d& P; ^; s8 X9 _
我觉得不可能实现简单的像加油一样的直接回注燃料再发射的吧。光降落最后那几秒的反推火箭的高温作用,及触地时的震动,能百分之百保证回收的箭体上所有的零件及电子元件完好无损?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6-1-18 20:15
冰蚁 发表于 2015-12-25 22:27
/ |) n- p' r$ j. B. K1 航天飞机的再入没spaceX缓和吧。你看你发的轨迹图,再入前减速了不少。航天飞机返回可不是这样的。
0 n9 U! ?  Y4 l4 x6 b# Z# Z* N3 T; j2 不 ...

7 |! K6 C4 _  S! ]海上平台还是得解决回收平台的稳定性问题,这次失败据说当时的浪高有3-4米,整个平台如何能做得到平稳如山?航母回收飞机是靠硬砸下来再硬拉停下来,不用担心这点起伏摇晃的。可是这回收火箭您能搞得掂这触地瞬间的平衡?在陆地上我觉得百分之百能成功,但在海上平台~~呵呵~~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6-1-18 20:16
njyd 发表于 2015-12-26 20:18
2 h4 o9 _4 {! V$ [罩挡不住空间垃圾。: G2 I: _3 J" J- R, z/ n
看发射直播,抛整流罩似乎在一级分离以后,二级分离之前。$ b) ?1 N1 g# N. R2 M$ f" z
早抛可以减轻火箭的负载。 ...

6 Z' ~- X' i( g$ E确实是在一级二级分离与二级与卫星分离之间整流罩就分离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1-18 22:26
阿迪 发表于 2016-1-18 06:10# [0 l7 o/ \0 W/ f
我觉得不可能实现简单的像加油一样的直接回注燃料再发射的吧。光降落最后那几秒的反推火箭的高温作用,及 ...

9 @# s& _; k# x( [! V, Y如果要大修才能重复使用,猎鹰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6-1-18 23:22
阿迪 发表于 2016-1-18 07:15
( G1 M5 a& j8 B1 i, _海上平台还是得解决回收平台的稳定性问题,这次失败据说当时的浪高有3-4米,整个平台如何能做得到平稳如 ...

9 ^, u, Y9 x4 z+ ^& i: h看以前回收视频(楼上就有),支架打开时间应该是够的,不会离平面才几米(3-4米的海浪高度差可以忽略)的时候打开。那个时候就应该锁死了。那着陆后,如果晃得厉害,那么应该直接就翻倒,支架也许变形,但不会说没有 lock。Mask 现在 twitter 上说是支架没锁死,而且 touchdown speed 是 OK 的,说明火箭没有受海浪影响而直接撞击回收平台,所以只是单纯的支架锁死机构失效。不过我还是有点 surprise。这个应该是最不容易失效的?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6-1-18 23:24
阿迪 发表于 2016-1-18 07:10
6 b- O  ~+ [$ M6 \2 F4 S- i/ M' t我觉得不可能实现简单的像加油一样的直接回注燃料再发射的吧。光降落最后那几秒的反推火箭的高温作用,及 ...

3 J2 T/ q4 q/ m. o% x; E没数据,不知道最后 touchdown speed target 和 tolerance 是多少。但肯定必须是保证零件完好才行。不然没意义了。
作者: 谜团    时间: 2016-1-19 08:55
新技术肯定能积累很多经验 静看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货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6-1-19 13:05
晨枫 发表于 2016-1-18 22:26
4 I) t4 O+ I. C3 W- N9 Q& w如果要大修才能重复使用,猎鹰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 A+ Z" P- u! |0 e0 N) M我觉得凡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器件应该都需要更换吧,能保留的也就是燃料贮箱+燃料输送管道之类的在常温或低温下工作的器件了吧。但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不是因为一个低温下不能恢复的橡胶密封件引起燃料泄露而导致的么?对多么多次的重复利用,确实还是看不明白能节省在哪里。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6-1-20 23:12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6-1-20 10:13 编辑
2 l8 I) u4 F4 A. v! e* G- D3 k
阿迪 发表于 2016-1-19 00:05) M5 Y9 J3 p. R: m. q" ]
我觉得凡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器件应该都需要更换吧,能保留的也就是燃料贮箱+燃料输送管道之类的在常温 ...
6 m; n: P: F7 `5 L+ z
1 b- W6 S  G; ]. N" P3 D2 }
火箭引擎是不用换的。航天飞机飞一趟下来,引擎也没换。
作者: tanis    时间: 2016-1-21 00:02
看到一种说法是,现在米国一直都靠毛子的发动机上天,NASA的脸实在没地儿放。于是和Mask一拍即合。   n* W0 z+ ^/ a' r1 t

& ^3 ^, H; @9 G. ~8 [2,猎鹰9本身捆绑得比较多(好像是9个?),比冲和牛逼火箭都没得比。而且捆绑的问题在于所有单个火箭的可靠性要高一个量级才能勉强赶上之前单个火箭的可靠性。
) T, g. m# x9 O" p4 M4 _
' E  F1 |7 E1 v3,最后就是由于要可回收,发动机本身的成本会比单次发射的高很多,而且射完之后的检查维护成本也不低。只要爆一次之前省的钱通通白瞎~
/ u  N* J2 Z; u; e# ^7 o
$ J# B# V* v( t7 f/ \1 A, _! k& r* e关于航天飞机到底有没有省钱,晨大有看到过定量的比较文章么~? 我还有个白痴疑问,米国以前那么多超牛的发动机,现在为啥都不用了? 由于是用牛刀杀鸡?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1-21 00:11
tanis 发表于 2016-1-20 10:02
0 C% V& y* i7 ]% i" Z看到一种说法是,现在米国一直都靠毛子的发动机上天,NASA的脸实在没地儿放。于是和Mask一拍即合。 " N* J$ c) {: A) Z, I7 P* G/ z, w

0 L' D2 @, r: C: ~+ b2,猎 ...

+ {2 @: B; o9 I6 Q4 {' n8 X打破ULA一家垄断也是重要考虑。' n, l# b& h* J& y7 d* r

8 w& o* i+ I3 B5 B美国自己有技术,就是成本下不来。
作者: ctrper    时间: 2016-3-2 11:27
技术很先进,性价比不行啊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