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回国散记:韩湘水博园--陈良宇后花园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8-16 09:33
标题: 回国散记:韩湘水博园--陈良宇后花园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1-8-19 20:02 编辑
在熙熙攘攘的上海,有一片难得的净土。倒未必是这个地方有多少圣洁,至少这里人少,清静,远离繁杂和喧嚣。这就是不大为人所知的韩湘水博园,俗称陈良宇的后花园。
这个地方位于闵行马桥,身世笼罩在一团迷雾中。园区地处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城市取水口的地方。官方说明这是此地的彭村人民为保护上海城市用水取水口而自我牺牲,建造的水乡生态保护区,后开发成功员。但这作为生态保护区实在太过豪华,作为公园也显示出非同寻常的精心。或许真是陈良宇给自己造的后花园,官场、小蜜给这个地方罩上一片暧昧的色彩,但实地走一走,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尤其诡异的是,作为一个对公众开放而又刻意打造的旅游点,这个地方的交通惊人地不便,几乎和30年前的上海郊区有一比。地铁1号线到底在莘庄转地铁5号线再到底(闵行开发区站),然后再转主要服务本地农家的马桥1号线公共汽车,或者坐农民自办的“非法”出租车过去。当然,农民出租车过去问题不大,回来就比较麻烦,门口拦车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正好有人到这里下车,否则没有车到这里来。
大门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气度
门侧的楼宇更是气派得很
大面积的一色青砖即显示出含蓄的品味,有显示出非常的自信
青砖、黛瓦、褐窗,这是很不同于江南园林或者皇家园林的做派
一到大门,立刻可以感到这里的不同凡响。山门一样的大门非常宽大,两侧还有高达的楼宇围护。有意思的是,这里地处江南,但建筑格调并不是典型的江南,也不是典型的北方皇家园林,而是有几分唐宋古风,青砖黛瓦,木构则是深褐色的,在西方会被称为wenge的那种颜色,色调十分素雅庄重,既没有皇家园林满目红黄的喧嚣,也不像江南园林遍地黑白的媚雅,而是颇有几分日本园林的沉静甚至哲理意味。这是一种浓雅,而不是淡雅,沉稳,厚重,含而微露,蓄而稍发,自信,饱含底蕴。
一进大门,就是一条小小的河,横跨在眼前。在故宫,这就叫御河了。在这里,应该也有一个园林艺术中的专用术语的。跨上短小平坦的小巧,不要急忙走过去,左右看一看。左面是一座很高大的楼宇,看来是装饰性的,里面没有人。楼宇的建筑风格也是唐宋风格,大量使用重檐,体量很大,但用错落有致、进退有据来突出雕刻感,既宏伟,又不压抑,处理得十分得体。这种用手笔而不是附件体现精细的做法贯穿于整个东区,令人印象深刻。大门右面是舒展蜿蜒的厅堂廊馆,现在用作工作处所,兼做饭店、会堂。里面摆放了整齐的中式桌椅,但空空荡荡的,这也是园内唯一可以买饮料地方,没有店面,只有一个半大不小的立柜冰箱。午餐时候,或许可以叫一碗面什么的,我们去的时间晚了,只有饮料,年轻的老板娘从冰箱里面翻出一瓶王老吉和一瓶可乐,历史感不亚于外面的建筑和花草。
这里有一片很大但并不秃的广场,如果作为陈良宇的后花园,这里是大小官吏停车集合的好地方。不过这里更是驻足观赏的好地方,可以调匀呼吸,细细地品味这一片很特别的地方。不知道是这里原本就有的,还是移栽的,这里有很多很有年头的香樟树,最老的一棵据说已达千年之久。一般的树木、花草也不仅繁茂,还很有历史感,没有新建园林常有“无根感”。有意思的是,江南园林喜欢在藏于透之间把玩,忌讳一览无遗;北方园林相对不大忌讳这个,而是把一览作为流动的画卷。这里似乎采取北方风格,宽大广场的天际线形成一条连续的风景线,在浓荫、花草、黛瓦、廊檐之间把玩,颇有看头。
不过这里的精华不是广场,而是桥,据说有33座之多。透过廊道,就能看到那边的湖和桥。不过不急着过去,这里有一个厅,很有点意思。宽大的厅堂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厅的中央是一个天井,天井围绕的一个水池,池边是一圈美人靠。厅堂围绕天井的手法很常见,但围绕一个水天井不多见。这很适合江南湿热的气候,但只常见于伊斯兰建筑,或者东南亚或者南亚斯里兰卡的建筑,在这里和中国建筑自然地融合起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把流连的眼神收回来,投向对面的水面。只看到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桥,浮在水面,好像一群扎堆的少女,既有点害羞,互相用娇躯掩护同伴,遮挡陌生人的眼光;又有点想找乐子,是不是爆发出一阵欢愉的偷笑。好多桥啊!有简单质朴的石板桥,又九曲十八弯的曲折桥,有玉带流淌的高拱桥,有含苞欲放的低拱桥,连拱桥、桥连桥、分叉桥,廊桥、亭桥、戏台桥,还有好多不知道名目的桥。这是一个桥的世界。据说这里有33座桥,我们没有去数,估计只会多不会少。这些桥雕工精美,岁月的刻痕和石缝里长出的青藤平添几吨历史感。这些桥大多有一个古雅的名字,有一段典故,无非是某人吝啬一世突然良心发现,或者某人许愿还原,估计是江南各地拆迁、改建时搬迁到这里的。也好,在这些桥的故乡已经没有了他们的存身之地,搬家到这里来,好歹也算有一段第二次生命。
桥是这里的特色
桥和楼相互映照,角度和设计都很用心,不是随便堆砌
这像不像朱家角那有名的放生桥?
这些桥大多不是现代的伪作,而是从拆迁的江南水乡城镇搬迁过来的
现代伪作不会有这样精细的雕工
据说古戏台本来是在地上的,搬到水上,倒也别有情趣
半亭是江南园林的常用手法
45度斜交的廊、亭、桥增加层次,平添情趣
这里紧贴黄浦江,湖沼占居了园里大部。不过这里不像颐和园那样一大片湖,而是分为好几个大小不等、宽细有别的湖。最大的湖上,显眼地矗立着戏台桥。据说这座大戏台原本是在地上的,移到这里后,搬家到水上,反而可以在远近高低不同地方观赏。戏台桥通过堤道和另外的Y形堤道连接,引出又一个错综复杂、层层叠叠的世界。隔湖相望,则是一座高大的连拱桥,酷似青浦朱家角那著名的放生桥。桥外就是黄浦江,可以看到往来的巨轮,把游人拉回到现实世界里。
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显眼的提示是高压电线塔。高压线从这里经过,电线塔按固定间隔建造,其中一座正好在园里,一座很考究的古典厅舍紧贴着高压电线塔,大概陈良宇也没有办法命令高压电线改道。
说道古典厅舍,这里有好几个大型院落,有的叫得出名字,像浦江书院,有的可能有名字,但记不得了。仿古园林不稀奇,稀奇的是这里的亭台楼阁建造的十分考究。这不是说在建筑材料或者做工上特别考究,而是在设计上特别用心。建筑本身的体量、形制、格调、色彩都非常用心,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更加精心,特别注意中国园林里十分讲究的借景、点景、引景。中国园林不像法国凡尔赛那样追求宏大气魄,而实追求景贵乎深,小中见大,其中最重要的手法就是借景,也就是借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景色,以壮声色。据说《园治》中罗列了五大借景手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由于周边的农田和黄浦江,这里无法做到想颐和园借景西山那样的远借,但其他借景手法都运用娴熟,景色互相衬托,达到步移景易、曲径通幽。不知道能不能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但说这里达到相当高的造园艺术境界是不为过的。
亭台楼阁做得很用心,没有粗制滥造之作
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很多巧妙的现代手笔,比如悬空与水面之上的假柱,还有铁质的裙栅
典型室内结构是这样的砖混结构
尽管外观是这样的仿古建筑
这样的建筑似乎有一点东南亚的风格?
水天井是江南园林中很少见的手法
说道建筑亭台楼阁,这些都是现代建筑,砖混结构,青砖作面,钢混为骨,木构大多是装饰性的。好就好在做工十分地道,经得起细看,外观上没有普通砖混仿古建筑的粗陋,既复现了木构建筑的效果,又避免了真正木构的成本和维修。不知道是这些建筑经过特别的“做旧”,还是几年时间就真的显旧,至少在现在,还是既有历史感,又没有破败感。很多临水的亭台楼阁有伸入水中的假柱,看起来好像建筑是支撑在水中的立柱上,仔细看看,柱底是腾空在水面上的,根本不入水。这就制造了应有的视觉效果,但又避免了潜在的腐蚀和防水问题。这点悬空的外挑对于现代建筑技术是小菜一碟了。另外就是水边外挑结构下的裙栅,看似木制的,其实是铁制的,同样避免了木构腐蚀的问题。整个园子里的建筑不在雕饰上下太多功夫,简洁古雅的窗漏和花饰既容易建造,又不啰嗦,还容易保证质量,不弄巧成拙。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不简单模仿江南园林的小巧幽雅,也不简单追随皇家园林的浩大森严,而是精巧但不流于琐碎,舒展而不大而无当,而且风格统一,建筑和园林非常完整,有一种难得的大气和睿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游人稀少,诺大的园里(全部面积比北海公园还大,开发完备的东区也和北海公园的陆地面积相当)只有不超过20人的游人。若不是似有若无的黄浦江上传来的马达声和汽笛声,还有高压电线在提醒着墙外的尘世,好像与世隔绝一样。
这片神秘的园林不得不使人对其背景多加猜疑。可以肯定地是,这不是开发商的揽财之作,开发商不会做这样的赔本生意,不开设几条公交线,把尽可能多的游人抓进来,再在园里园外开上无数家兜售正宗劣品的店家,那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彭村农民为了公益建造的城市公园,要是普通农民有这样的手笔,那都成精了。事实上,从居所到举止,园墙外的农家和上海郊县的普通农家毫无二致,难以想象他们又这样的雅兴,更难想象他们有这样的闲钱。说起来,据说这片园子只是这一二年才修建成现在的样子的,早两年还到处挖得一塌糊涂,大门也没有,入口在靠江一侧现在的辅助出入口。那这片园子的业主是什么来头呢?
在这样一座品味很高的园林里,竟然有这么一处败笔
更多的疑问来自一些明显的败笔。在那座“放生桥”不远的地方,放着一艘木船,船上背着一片巨大的白石,白石上刻有“一帆风顺”。这样明显的恶俗和整个园区的雅趣含蓄格格不入,要不就是业主的一时糊涂,要不就是后人的画蛇添足,个人估计后者的可能更大。园里还有一些类似的恶俗之作,好在大多瑕不掩瑜,不足与破坏整体的美。还有那一大片荒芜的西区,揭示了更多的谜。高压电线塔似乎是东西区的分界线,东区基本上园林构建已经完成,尽管游人尚少。高压线下,有一座典型的农家二层水泥房子,据说是拆剩的仅存硕果,现在是管理人员住在里面。但西区就还在建设中,或者建设在停顿中。长廊还是在毛坯状态,厅堂也是一样。这里的规划、设计就和一般城市公园没有太大的差异,园林设计乏善可陈,水泥塑造的钓鱼翁和大禹像可以和任何急就章公园的伪劣之作有一比。这里的桥就少多了,小径大多长满野草,根本无法走过去。大片园区似乎更适合作为果园,而不是古典园林。最西区更加诡异,有几座废弃的小楼。这是很不起眼的小平房,但决非平头百姓的住家。看得出来,建筑质量是不错的,似乎很合乎高官在不起眼的地方修建低调疗养处所的传统。
西区尽头有这样一组废弃的平房,显然不是普通工薪阶层或者当地农民的房子
烂尾的长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不过完成了也难以与东区相提并论,这就是普通的休闲公园的水平
对岸的钓鱼翁水泥像更是大失水准
荒芜的园地虽然颇多古风,但更像被遗弃的
猜想一下:园里的西区尽头或许本来就是上海市委的疗养地,高压线下已经是原来农民的地界,这可以解释硕果仅存的农民房子。由于黄浦江上游取水保护的需要,园区大大扩建了。陈良宇和东区有什么关系,传说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只有等知情人来揭谜底了。但可以肯定地是,东区的修建出自于一个有钱、有气魄、有时间又有才学的人(或者集体、组织),暴发户没有这样的睿智,穷学者没有这样的实力,短视者没有这样的时间。如果这真是陈良宇所作,那他还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但他更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这样一个华而不奢的园林显示的不仅是野心,更是僭越,不过这扯远了。另外,园区的兴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陈良宇下台之后完成的。如果上海是在按照既有设计继续施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园里会出现败兴的画蛇添足,也可以解释西区的品味滑落,因为既有计划还没有顾及这里。
跳过八卦,言归正传,这是一个很值得造访的现代园林。从某种意义上,这排解了一个现代谜思:中国传统造园技巧已经失传,除了对遗留的传统园林整旧如旧,我们只能安于伪劣之作。至于韩湘水博园,韩湘是八仙中的一仙,相传为唐代诗人韩愈之侄孙,修炼得道,法器为花篮。但韩湘和这里有什么关系?不知道。
再看一眼:看似江南,胜似江南
桥,那多姿的桥
当然,还有太湖石
夕阳西下,该回家了
连接地铁5号线终点站和韩湘水博园的马桥1号线是面向当地农家的公共汽车,车票只有1元钱,司机似乎认识沿途上下的所有老妪小妞,公共汽车在两行绿树之间只有一车宽的乡间小路上不紧不慢地开行,碰到迎面来的农用三轮车大家礼让,很是和谐。缺点是时间长乐一点,要大半个小时,而且每20分钟一趟班车。本来只有10分钟的路,一绕行就时间很长了。要是水博园想要方便游客,增加游人,或许可以学乌镇的做法,在地铁5号线终点站和水博园门口开通免费交通车,车费直接打入门票里,每若干分钟一趟班车,那样就方便多了。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8-16 10:56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这亭子很别致,以后有机会去看看~~~谢谢分享!
作者: 鹰从天降 时间: 2011-8-16 13:05
本帖最后由 鹰从天降 于 2011-8-16 13:25 编辑
设计建造非常的精心到位,有机会的话一定去看看。
作者: 旅途愉快 时间: 2011-8-16 13:49
好看的园子啊……
不过那几个有点东南亚风格的着实不喜欢……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1-8-16 14:40
真想安家在里面啊!
作者: 农民家的狗 时间: 2011-8-18 14:16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很漂亮,但我觉得更好的是断桥残垣,没有一点残缺,总觉得少一些味道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1-8-18 14:25
难不成是新园子?哦买疙瘩,设计的还蛮不错呀,八八谁是设计师。。。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8-18 21:38
老芒 发表于 2011-8-18 00:25
难不成是新园子?哦买疙瘩,设计的还蛮不错呀,八八谁是设计师。。。
大问题呀,大问题!我也想知道这园子的身世,尤其是谁设计的。这样的园子不光是设计师的手笔,也是业主的手笔。设计师只能反映业主的品味,不能想象赖昌星会造这么个园子。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8-18 21:40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1-8-18 00:16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很漂亮,但我觉得更好的是断桥残垣,没有一点残缺,总觉得少一些味道 ...
断壁残垣牌要小心打,这是全新的园子,弄不好就会显假。现在这样草和藤爬满石桥的做法,已经很有古意了。
作者: 闲看云 时间: 2011-8-19 14:51
古色古香,加上晨大的点评更有韵味。还有许多谜团待晨大解开啊。
作者: 漠北以北 时间: 2011-8-21 20:31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另一个帖子的答案。。。
作者: johnsonjian 时间: 2024-7-18 12:00
当时传闻是2个地方:一个是这,当时还没造完陈就倒了,然后园子一直关着,近几年不知道谁的主张,对外开放了,但很低调。另一个是从江西挖来大量的古樟树和整栋的旧宅院建成的,陈倒后过了几年改成饭店对外营业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