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什么叫做经济学讲的“理性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贾大松鼠    时间: 2011-8-16 05:50
标题: 什么叫做经济学讲的“理性人”?
有感于虎大经常讲到的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看过虎大以此为基础侃马列凯恩斯。
4 b1 x8 {/ N" ]' {- D斗胆给虎大写个注释:啥叫经济学讲的“理性人”?; K' B  P+ x2 O7 |1 K5 |7 K# z
4 [, x( i; H7 f. u4 g& i8 W: r1 z
两点:1)不贪婪。2)不后悔
1 R$ r. t9 A0 N2 q
: A. L* q1 u4 m5 v/ o4 I还是以个真人版joke开头:
% j7 V) R' z6 O3 l+ z, T+ L* N
' ]1 W6 n, I6 ^. D' UA: I dont know how to be rational!!!!!!(A君抓狂中)
% y: h, T& f  a4 SB: Be a fraction(B君淡定帝)% e- x! Q* ]; Y# N0 Z
(rational既是有理数,又是理性的意思。A君抓狂觉得自己失去理性的时候,B君说,分数是有理数。), c: c2 r* K4 A/ t; K
好吧我承认是冷笑话。。。
1 R0 S. [* \' f4 I
; J7 h* R2 l% f  {6 prational这个词儿,虽然意思多多。但是rationa这个词在经济学的意义,6 D: s, J2 @, u+ Z2 ]5 N/ G
却在每篇涉及到以微观的论文中表露无遗。
3 o) s$ ]. `/ c2 j, i) p7 Z* ?$ `, e# P: i0 J" ?
表现在哪儿呢?* V8 s/ H4 r6 }
1。 Utility Indifferent Curve.(无差异曲线)这个图,只要是接触过一点点点经济的人,都不会陌生吧?
6 n5 ~$ a! d! g5 L: T. [
( W- g9 F& V% C8 r8 M; MUtility Curve,就是微观经济学所有分析的基础。左手以人为基础分析Utility,右手以生产为基础分析Production。4 H% H7 K! E5 {  ?: W8 h, q
俩凑一起相切一下,交点称之“平衡”。
0 k/ f. R; H4 G  c9 Y就这么简单。怪不得我学理工的朋友总嘲笑我,经济学不就是几根二维的线移动移动嘛~~/ y6 x+ @1 S5 Z7 R6 [  H; ?0 \) S

6 d) J9 y2 a# S" T0 C# V这个图显示的,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曲线显示的明明白白的。
, X: V; t2 _6 t$ |0 n我们中国人就是非常懂得运用这个理性人假设的。我们懂得,给人锦上添花,不如给人雪中送炭。
# t* [- h( o) U5 D! |一个金币的价值,对穷人要远远比对富人大的多得多得多。
1 Q9 r9 C1 _8 v( r+ x6 J/ w& c——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  o# R! `6 b# a& _, u7 r
1 I. C2 U+ N3 I% O
由于松鼠之前是学生物竞赛的,翻过最多遍的书就是《普通生物学》。《普生》上讲,人都是有内稳态的。
2 i  x6 ?" p9 U; \+ i" q: K3 j维持内稳态靠的是负反馈。也就是说,肚子里没食了,人会去吃。肚子里食多了,人就不吃了。
# m/ U' d  t- S( z+ s. ?——经济学讲,这就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3 \' w! t6 Z3 H$ Q2 u4 s3 J; t——经济学讲,这是理性人的第一条假设。
& U$ E" L. [) K4 g9 w! ?& V边际效用递减:这就叫不贪婪。
5 q( _# l& z: O. s9 I3 c- g" ?( x' j" B1 ?$ |; Q9 E
% |# ?) B6 D' A9 t0 h; V
2。这个效用,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用一个函数来表示。
4 r  R5 M  d4 [: P0 O: dUtility(Consumption)+Beta*Utility(Consumption in future)(0<beta<1)
. `) v2 Z  R* L比如我们研究今天一个人消费多少,我们假设他要把他的钱分配给今天花,和明天花。而明天吃一个面包给他带来的快乐,小于今天吃一个面包。这个discount factor,用beta来表示。+ ?+ ~& z+ \/ q7 n0 \/ f3 r
而这个值,我们辛勤,懂得积蓄的中国人,就是比西方人要大。
) m- O6 m# L1 W2 }2 U也就是说,我们愿意今天忍受饥饿,留下种子,为了明天的幸福。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更加今朝有酒今朝醉。
. d$ ^5 a2 i- c. u4 \0 N- i4 k+ `1 Q! R- r7 j1 T8 ?3 w% p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考虑今天,考虑明天,但是,考虑昨天的效用吗
; i2 ?0 D6 l) k; _8 }如果你是个经济学上讲的理性人,答案就是坚决的否定。因为之前发生的,是沉没成本。' t: z, v  `2 t9 ?! L3 Z
任何人可曾看过任何paper把以前的活动效用也考虑在内?没有。: M! r8 o/ E  v  P  `& K

3 x  j. F9 J, p3 |' k% j* `* p我上微观的时候,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
+ N+ n* P4 S# @0 S说你喜欢打网球。更喜欢在室外打网球。但你生活的城市几乎天天下雨。于是你买了室内网球馆的月票100块钱。(但是室外网球馆只要50块钱)9 h% j! M3 w7 s" _2 J; \
然而可巧了,这个月天天是晴天不下雨。这时候你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4 {; h! S9 J6 c! L2 v" A
* S" \! y! m6 P# |( s
如果你是个经济学上讲的理性人。那么答案必须得是:高兴。
3 o3 S% F# y+ J" \5 I因为不下雨,你获得的快乐是室外打网球减去丢失100块钱。下雨的话,你获得的快乐是室内打网球减去丢失100块钱。9 k5 L' V: e1 d2 ^' o( D4 A
既然你更喜欢在室外打网球,那么前者比后者快乐大。
" O5 H+ K' _. P& n
$ R  T( ^; C6 f沉没成本不计——这就叫不后悔。
6 V- e; E, r1 z( I5 @: p- N" n3 U# p& h
然而比如我们买卖股票,比如我们在政坛拼官位,
* [0 E+ j5 n* E7 N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不贪婪,不后悔?
: h+ ^) A4 F9 y5 A6 H) Z
# b  D- k5 W4 w7 _我一直觉得,学好经济,是为了让经济学的逻辑,来指导生活。是为了更幸福地活着。( x0 E* X7 D8 G) e, Z) L# s: h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8-16 05:54
这是本一的课程啊
作者: 贾大松鼠    时间: 2011-8-16 06:18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 @2 R8 E. ~* f% X' v
1 k3 R+ @' s+ L5 [) j呃呃呃。。。我就是觉得虽然简单,但是很有道理。而且,如果百度“理性人假设”的话,2 \, o7 F: s5 H# g! P! r- u! B
是““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
/ d: L, O; g* T2 ]2 Y% J! \' p/ O4 z% T
我就是觉得这些说的都不太对。。。而且。。。虽然说书本上都说过,但是书本上还说过很多,比如一个人亏10块钱的效用负值的绝对值,要大于赚10块钱得效用正值。比如市场有逆向选择呀什么的,但是这也不违背理性人假设。
: M4 E3 {+ _) d# ]再比如我们说文革的时候人都特别疯狂呀不理性呀。实际上也是不违反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2 f* m+ A  f; P) \4 W* S
不过不贪婪,和不后悔这两点,真的是所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我自己做每篇paper的时候都要用到的。。。+ S2 X+ l& Y8 D& Y: ?
鼎大还是觉得太简单的话。。。我做晚饭吃晚饭再写篇有技术含量的。。。
作者: 穿越    时间: 2011-8-16 07:33
回复 贾大松鼠 的帖子
' B# s$ N) m9 e! R# e
* `* C+ q. f9 U' u4 c$ Z过来听贾大上课 - 看着都是中国字,磊在一起就不知道了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1-8-16 11:44
在某些情况下,边际效用递减可以意味著贪婪,因为这时候需要更多数量的消费才能达到前面的消费水平。& R8 Z! l# w/ a6 Z' N

+ g* {, @" Z; x% D- b2 B在把经济决策和后果一起衡量的时候,不后悔并不一定理性。拿你的网球这个例子,理性者肯定要事先去了解天气的情况才做决定买室内的场子,比如说,晴天多的月份如夏天他不太可能买室内的场子。如果这个月份都不下雨,说明 要么1. 非常小概率事件发生,他肯定不高兴。要么2. 他预测天气的方法有误,他肯定也不高兴,而且会后悔。; }2 g/ U" i1 x( \( D- \5 K
* a9 z- u' `( T; s/ C" G6 [
当代微观经济学已经充分建立在行为学和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完全理性的假设离垃圾堆越来越近了。去看点行为学的书。淮夷在西西河的系列读书笔记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推荐。( i: W: H& A, L7 E, s

6 j6 p4 }) v( b( U5 L& e) Z  i2 Z最后说一句我对人的理性的看法。
7 q. v; }: D# {* k: w: Y6 U大部分人在所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以现在的利益为优先。上面的利益均为主观感知的利益。句号。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1-8-16 14:31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M7 c/ p6 c9 E6 r" n; y% T

$ j! d* ]5 `- j. c' k, w0 i少有出来定义理性的。抓住探讨一下。0 x- K2 Q) E# I/ H  w
按照你的定义,意味这如果有程序可以计算群体理性的的话,根本找不到客观的理性选择点,此时可能的选择你觉得如何处理?4 T% g6 Z, m0 y* W" Q8 g
+ e9 K# G2 p) T+ J, H' K8 O, S
我想起了《社会契约论》里面什么公意和众意的区分。
作者: 明月回春    时间: 2011-8-16 17:16
俺前两天看投资组合理论的时候看到:! W' U) R& Z3 B, s2 d
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4 t5 b& T, }% s3 ^. y( Q9 A貌似hungry才叫理性。。。( J7 e) Q8 C4 b$ R1 H8 U% }
而且恐怕也经常后悔,要不怎么不断的风险最小化呢。。。' p: ]0 X: c. b- X
投资组合理论+ x7 n' Y& A' {3 e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8-16 18:46
回复 贾大松鼠 的帖子9 s: t0 v, |5 r( e# h
我一直觉得,学好经济,是为了让经济学的逻辑,来指导生活。是为了更幸福地活着。

  n# U. M2 q! E2 B% g2 I俺的微观经济学很好(在英国读书时,全经济系第一),所以理解你本文的逻辑顺序,和你为什么会得出最后一句的结论。; k1 O% a% v# o0 _) i1 f
但是我个人的感触是,微观经济学中所谓的理性,可以让你在现实生活中,一眼看穿利益争斗,但这并不等于幸福。看穿了,再退一步,才是幸福。与君共勉。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8-16 18:54
回复 贾大松鼠 的帖子
' o9 v- \& P5 Z% o8 A4 l9 E, d: M4 s% P+ P9 e" a
不觉得简单,而是最复杂,影响最深远,也最有感慨
6 X4 V9 g3 D8 s这十几年来,我一直记得我读本科的第一次经济学课,那两句话带来的震撼:( I1 g3 r$ y5 W" \/ j- Z+ ~3 B4 ]
人是自私的。/ C- j% M7 c: w3 m
人是理性的。: R4 t+ I% c3 z& E
都震撼了十几年了。亢龙有悔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11-8-18 14:27
很好科普贴
作者: 小糊    时间: 2011-8-20 14:52
要补课啊,数学学到高考的孩纸伤不起啊
作者: 肥狐    时间: 2011-8-22 00:36
回复 贾大松鼠 的帖子
) b4 e; Y) K3 y; G' N# l, d2 B* g6 E# P
用30分钟绕明白了网球的问题
作者: 夜观天象    时间: 2011-8-22 13:52
回复 贾大松鼠 的帖子
" ^6 R5 Z9 R$ b' Z3 p
我一直觉得,学好经济,是为了让经济学的逻辑,来指导生活。是为了更幸福地活着。6
! i% F) E7 M" }% Q& `: Q. E

) \- W0 e6 X! ?/ ?' i( F4 t俺觉得,学什么都是为了更幸福的活着。经济是学不明白了。
作者: 锦候    时间: 2011-9-14 11:26
本帖最后由 锦候 于 2011-9-14 11:26 编辑 0 M( S/ j2 R2 U1 @% N
鼎革 发表于 2011-8-16 18:54
' A* A8 w6 m% S; [回复 贾大松鼠 的帖子
0 Y0 q  h( B' M: m  y. }) [+ Q- J' H1 Z" A9 D& H( ]3 A
不觉得简单,而是最复杂,影响最深远,也最有感慨

. v6 Y7 y8 h% y2 s5 n2 D7 a8 x- i) J) S1 I1 L
经济学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教授说人是自私的,给的例子是德兰修女和从火场中救人的人都是自私的,当时几乎被同学们给吃了。他自己也说:“it maybe a terrible thing to say, 但是你们还是要这么理解。“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经济学是为了使自己的理论成立而曲解现实世界的典型学科。
作者: 贾大松鼠    时间: 2011-9-16 09:42
锦候 发表于 2011-9-13 22:26 & @( o  q. V" c5 z! P: w
经济学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教授说人是自私的,给的例子是德兰修女和从火场中救人的人都是自私的,当时几 ...

$ c0 u2 T4 K+ O7 w' e! [, w那是你们教授的问题。。。你举那个例子是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上证明人是自私的论调~~非经济。
# s) t- q% `! Z5 ~- T7 [我在做托福阅读还是听力的时候做过,那上面说的肯定不是经济学。
作者: 锦候    时间: 2011-9-16 09:47
本帖最后由 锦候 于 2011-9-16 09:51 编辑 - ^2 ]% ~& R- `5 O- G
贾大松鼠 发表于 2011-9-16 09:42
/ [' Z- J( w' j) N( A: \3 {那是你们教授的问题。。。你举那个例子是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上证明人是自私的论调~~非经济。
' x% O+ p3 P% G9 Y9 }2 h3 N- d我在做 ...

5 V% G) s0 U; Z8 b/ a4 ?5 C  y; O- @6 ^) m
是经济学不会错了,我们教授用的是自己写的书,这两个例子他书上应该有的。他没有用自私用的是self-interest,算是比较温和了。不过当时很多同学不能接受德兰修女那么帮助别人有什么个人动机罢了。: C' H2 ]& ^9 W- N# r% Z2 p2 }8 ?
什么心理学生物学证明人是自私的?没明白?" T3 K) ?& I+ a' B& }& h# W' l
教授有什么问题?不太明白?举例不当?
作者: 贾大松鼠    时间: 2011-9-16 10:00
锦候 发表于 2011-9-15 20:47 5 `$ ~& c. j8 r
是经济学不会错了,我们教授用的是自己写的书,这两个例子他书上应该有的。他没有用自私用的是self-inter ...

3 P0 U9 o) x7 ?' _就是说很早之前就有一种观点,比如你帮助别人了,为的是self-interest帮助别人之后的个人满足感。比如你觉得自己很伟大。就这样。这种观点的起源并不是经济学。肯定是其他学科起源的。然后经济学拿来主义了倒是说不定。
作者: 锦候    时间: 2011-9-16 10:03
贾大松鼠 发表于 2011-9-16 10:00 * \+ F4 G! Y) B/ D) h$ P
就是说很早之前就有一种观点,比如你帮助别人了,为的是self-interest帮助别人之后的个人满足感。比如你 ...
& B( C; k$ I/ b! Z# k0 y: P' m
哦,原来这样呀。互相借用嘛,很正常。
作者: bbceve    时间: 2011-9-22 16:02
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下,在不讨论效用是否符合客观最佳选择的情况下。3 v2 v8 \% P6 U0 q% A
) O$ g7 ?1 l3 f( ~, _" ]
1.是否任意有效用曲线的行为体都可以叫理性?如果一个银行家严格按照申请贷款者的样貌来决定贷款金额,该银行家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5 u) d3 T6 @2 |: I3 [& k! J- y
. X5 `+ e3 ~, R: D
2.一个集体的行为由若干个个体的选择按固定方法合并组成,如果个体的效用曲线一致,但是得到的信息不同,那么能否继续将该集体称为理性?如果作出选择的个体效用不同,那么该集体的行为能否继续称为理性?* K8 q6 E7 k& W: C4 A' l! U5 |
- g. f- q8 F/ J) l
3.效用不同的个体能否应用在同一个模型下并均称其为理性个体?
4 n- v- Y% y# y  e8 n2 y
' c5 J0 o) c0 A- r+ d" G其实我觉得问题大概能合并成1点:微观个体的行为研究是否 在什么情况下动摇或者推翻宏观经济学理论?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1-9-23 01:02
bbceve 发表于 2011-9-22 16:02
$ C1 d, \+ ]% L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下,在不讨论效用是否符合客观最佳选择的情况下。
5 D. ^; d& m6 y. L- ?3 C$ r% M: r8 B+ G" D& j1 j, g
1.是否任意有效用曲线的行为体都可以叫 ...
9 s" s1 o9 e9 W' v7 ]5 {
经济学家说的理性是指个体的行为是否满足Von-neumann Morgenstern 公理条件,以及是否用Bayes Rule来update belief。也就是说,行为是否可以用期待效用函数来描述。这里最重要的假设是指行为的consistency。比如transitivity,如果你认为A比B好,B比C好,那么A必须比C好(这个假设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实验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违反这个假设)。因此就这个观点看来,一个行为是否理性同利己,利他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要研究利他的行为,比如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比如捐献行为,只需要改变效用函数,假设父母的效用随子女效用增加而增加。类似的,要研究嫉妒,我们也可以让效用随邻居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些都可以用理性的模型来研究。有时我们会觉得某些人的行为不可理解,一定是疯狂。但是只要他们的行为是consistent的,就满足经济学家的理性定义。
3 }% r" {6 K/ w
, v- T% O' z  e$ P在具体研究中,由于Okam’s Razor,如果可能的话,经济学家希望尽量减少解释变量,因此除非证据很强,比如父母子女关系,一般都假设效用函数是自利的。但是原则上这不是必须的。- t5 I" _  \# p% m( U# T

$ d" t( Y' K6 f  Z5 g7 p! s关于我们是否用Bayes’ Rule 来update belief的问题。很明显,如果计算特别复杂,大多数人不会做出最优决定。大量的实验还表明,我们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偏离于贝叶斯定理的描述。比如framing effect, present bias等等。对于经济学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种偏离对市场价格有多大影响。这方面的争论还没有定论。我个人倾向于影响不大。
& b" l) ?& i% ?2 F& `, r$ w
# @: |3 G$ j3 |0 _5 T  |6 S6 [" |具体到你问到的问题
3 M( M) @" V, a& k1 ^. e1. 是。即使我们假设申请者的相貌不直接进入银行家的效用函数,如果申请者的偿付能力同相貌有关联,比如相貌好的人更容易升职(University of Texas的Hammermesh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你甚至可以说如果贷款决定同相貌无关,那么银行家的行为反而是不理性的了。* m7 n5 K( }, l# n
2 i$ b7 K) ]! A
(这属于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类似的比如racial profiling,你可以说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副作用太大,因此应该禁止,但是不能说它是非理性的。)" `  T# H' q4 l/ B3 n& }

, m5 L* N3 E& _( f+ e4 c, z2. 关于集体理性,由于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存在集体的无差异曲线,因此集体行为不存在所谓的理性或不理性。而且同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经济学家是从个体出发,认为所谓的集体只是个体行为的加总,因此对于实证经济学来说,不存在集体理性或非理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规范经济学来说,通常是假设一个社会福利函数来衡量政策的结果,但是我没有听说过集体理性或不理性的说法。! R) T! a% n* O4 Y+ S+ E, h, v
# [- b+ o5 S' H
由于制度的安排,有可能现实的结果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是经济学家喜欢用的术语是这是inefficient,而不是 不理性的。关于信息的问题,经济学里有大量的文章研究herding behavior。有假设个体的行为是理性的或不理性的,但是市场价格(集体行为)没有包含所有个体的信息。你如果喜欢的话称它为集体非理性也可以。
7 l* n) w7 v# l% K4 I7 R: e" k
0 {3 D' i7 T% Y" a( P3. 同一个模型里,个体的效用函数当然可以是不同的。 现实世界里有人喜欢吃鸡,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狗肉。没有人会因为别人饮食习惯同自己不同就说别人是非理性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假设个体效用函数不同比不会给你带来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会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因此没有什么必要。. w# P; x8 J  L/ C, G5 t( j" B
' F9 \! p4 B# B( t$ R" W- @
4. 关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关系的问题。现代的宏观,也就是70年代Lucas, Sargent, Prescott他们之后的宏观模型包括两个核心内容,representative agent和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关于representative agent,70年代Debreu(还有另外两个人,我记不起名字了)有一个很有名的定理,Any thing goes。也就是说总量需求函数可以几乎是任何形式,个体行为的理性对总量需求函数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具体到representative agent,MWG的微观教科书里专门有一章,结论是条件非常强,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满足。关于总量生产函数,这是50,60年代两个剑桥争论的焦点。(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也不是太懂,我记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有篇介绍文章,你可以看一下)争论的结论是总量生产函数是不存在的。包括马萨诸塞剑桥的领军人物如Samuelson, Solow也都承认这一点。但是七十年代之后的宏观,经济增长的模型却都使用总量生产函数,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就直觉上来说,总量生产函数还是挺有道理的,研究具体问题非常有用。在没人想出更好的方法之前,它就还会被使用。关于representative agent, 一些最新的宏观模型也开始介绍hetergeneous agent,我个人不是搞宏观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不知道这些模型是否有一些新的insight。" a9 s9 ~+ R( H' j  E3 [& s
5 Z/ u. W: p8 R) A& z) K+ [5 L/ Y
9 C* R8 W7 }! Y7 d6 g, M4 i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1-9-23 01:39
边际效用递减同理性没有什么关系。而且law of demand也就是说价格增加,需求减少的证明并不需要这个条件。一般均衡理论最有名的定理的证明也不需要这个条件。经济学的模型一般都假设这一点是因为1. 这好像同人的现实行为符合的挺好,2. 数学最优化模型能有解 ,而且是唯一解。
9 d+ ~* P% Q8 t7 G. S9 _
/ H; ^$ o! u( W6 C# u宏观经济学和金融有habit formation的模型,比如Constantinides(1990),昨天的效用进入今天的效用函数。假设两个人这一期的消费相同,但是甲上一期比较穷消费的少,那么这一期的效用甲比乙高。在happiness economics的研究中,美国过去大半个世纪,人均收入增加了4倍,但是幸福度并没有什么增加,但是如果你看cross-section的数据,富人比穷人幸福。中国过去30年的数据也有类似的结果。一种对这个puzzle的解释就是habit formation。收入增加一开始会增加效用,但是人习惯,麻木之后,这个效果就会消失。另一种解释是嫉妒,我的效用不在于我的收入是多少,而在于我比我邻居多挣了多少。因此如果大家的收入都同时增加,我的幸福度并不会增加。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