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21世纪美国战略核力量的挑战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5 10:04
标题: 21世纪美国战略核力量的挑战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6-25 21:00 编辑 ' F  ^* R1 N5 }% A
9 H! `& e* g. v; r/ ~4 e
2014年9月19日,美国海军总部与两洋舰队联合发布声明,自从“乔治•华盛顿”号在1961年1月21日连续潜航66天以完成历史上第一次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战备潜航以来,美国海军的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已经完成第4000次战备潜航。美国海军声称,现有的14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超过半数的美国战略核武器,将继续成为美国核三位一体打击力量的关键部分,保障美国的安全。事实上,有说法潜射洲际导弹已经占美国战略核力量的70%。
- U; L7 a1 q1 q% q6 H
+ \( }! g$ }, l) x! ]$ |* O
6 I- Y5 N" n& v/ K' ^# Q“乔治·华盛顿”号是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
7 V% R8 Z% J( c, V+ Q
. Q4 I$ }" _% i. l' p4 S
/ Y# Y& `% c4 x6 H' k( V, o从此核导弹可以从水下发射,开创了海基战略核力量的时代
0 E5 j! n$ D, K8 f, F( F9 c3 u  J* R3 u
- z# L( y! h. J* F, X# n" L, Z
“俄亥俄”级是现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这是“宾夕法尼亚”号,但“俄亥俄”级的寿命快要到了,急需下一代的替换6 s( o* z! `  Z9 b8 K, B

" \4 {2 G: {0 h- i
* M- ^8 D: s3 f, [, l$ j7 y: ?8 `5 r搭载的“三叉戟D5”至今代表潜射弹道导弹的最高水平,保持了完美的发射成功率
) Z/ z  T- f7 X# q$ U: _. C7 E) l- u* M% t
“乔治•华盛顿”号(舷号SSBN598)是历史上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在“鹦鹉螺”号核动力攻击潜艇成功地展示了核动力潜艇无限潜航能力的优越性之后,美国海军就义无反顾地推动潜艇全核动力化。“乔治•华盛顿”号在开始时是作为“蝎子”号(SSN589)核动力攻击潜艇建造的,但在建造中途就加长艇体,加入了40米长的导弹舱,成为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艇名改为“乔治•华盛顿”号,舷号也改为SSBN598。“蝎子”号的艇名后来用于另一艘正在建造的“鲣鱼”级攻击潜艇。4 K* L# n3 }3 ]% C
: z+ o9 R4 f7 `) e8 q: c  B0 g
“乔治•华盛顿”号装载的是第一代潜射洲际导弹“北极星”。1960年7月20日,“乔治•华盛顿”号进行了第一次水下导弹发射,两小时后进行了第二次发射,两枚导弹都成功击中2000公里外的目标。10月底,“乔治•华盛顿”号开始装载16枚导弹,然后潜航出发,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水下核战备巡逻。4年后,“乔治•华盛顿”号已经累计巡逻19万公里。此后,美国建造了“乔治•华盛顿”级、“伊桑•艾伦”级、“拉菲特”级、“詹姆士•麦迪逊”级、“本杰明•富兰克林”级和“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其中前5级合计41艘,“俄亥俄”级18艘(其中4艘在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改装为巡航导弹潜艇)。潜射洲际导弹也从最初的“北极星”改为“海神”和现在的“三叉戟”,最新标准为“三叉戟II” D5,每枚“三叉戟II” D5最多可搭载12枚分弹头,最大射程为12000公里。1982年,“乔治•华盛顿”号作为战略核潜艇退役,后来作为核动力攻击潜艇还用了一年,然后最终退役了。艇名后来转用于“尼米兹”级航母6号舰,舷号CVN73。# v1 \$ d! {0 P1 |/ x

& o. J, [" i5 I8 q( m海基核力量是美国核三位一体中关键的一极。在美国核打击力量序列里,陆基的洲际弹道导弹由固定的发射井发射,位置和数量不难查明,发射井虽然经过极大的加固,然而在遭受第一波核打击之后依然无法保证生存,所以更适合用于抢先进攻的第一波打击。战略轰炸机在危机时刻可以长时间留空,相机行事,具有不易在对方第一次打击之后全军覆没的问题,而且可以在飞行途中召回,或者实时改变打击目标,具有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生存力,但反应时间较长,越洋飞行动辄十几个小时,而这个宝贵时间可能在核大战中决定战争的命运,所以更加适合有控制的有限核战争。但水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具有天然的隐身优势,装载的核导弹不仅数量多、威力大,而且可以在遭受敌人核打击后确保有效反击,是全面核战争中关键的二次打击的主要力量。只有陆基核导弹的话,在危机升级到核战争的时刻,抢先发动核打击,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力量,避免被敌人抢先打掉,这种升级冲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靠的水下核反击力量可以在陆基可力量完全被打掉的情况下保证有效的核反击,是避免双方冲动的有效威慑。在核扩散难以逆转的现在,这种后发制人也依然能确保毁灭的能力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潜射洲际导弹也可以用于第一波打击,而不必等到遭受敌人第一波打击后的核反击。事实上,正是由于水下核力量的这种灵活性,英国核力量已经完全集中在潜射洲际导弹上。法国核力量在理论上依然具有三位一体的特质,但空中核力量有战术飞机投送,陆地发射的弹道导弹只有短程,真正具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的也只有潜射洲际导弹。
1 {5 x- @' b; d
6 @$ |  e9 u* P! E+ Y% T, _0 }时间快进到2009年,奥巴马第一次当选总统不久,就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根据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说法,奥巴马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在于防止核扩散和营造世界和平新气氛,这大概是针对奥巴马在大选期间关于核裁军甚至全面废除核武器的说法。奥巴马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演说中,不无自嘲地指出:“也许在我接受这个奖项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依然是一个正在陷入两场战中的国家的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奥巴马指的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7 k9 g/ O9 x0 ]% K' W9 }. N# P% Q7 l  U# r' [
在技术上,美军已经完全从伊拉克撤出,在阿富汗的撤出也指日可待。尽管美军依然卷入了利比亚冲突,现在又再次卷入伊拉克的反对ISIS的冲突,并扩大到叙利亚,在奥巴马时代,美军确实减少了海外卷入。但奥巴马的核裁军方针正在悄悄地改变,全面禁止核武器更是不提了。美国正在悄悄地重整核军备,动力不是来自伊朗、朝鲜等“流氓国家”不接受禁止核扩散,也不是中国威胁,而是老对手俄罗斯。
8 i6 u0 y9 W) W9 s- G( }/ k% u9 y& B# r2 c  U
在冷战时代,苏军在欧洲具有装甲优势,美军则有空中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总体上常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没有一方具有压倒优势。在核力量方面,苏军在80年代开始大量装备新一代以SS-20为代表的中程弹道导弹,精确性、突发打击能力和生存力极大提高。另一方面,足以确保全面互相摧毁的战略核力量依然强大,确保威慑。这使得苏联军事当局有可能精确控制冲突烈度,在越过全面核战争的最后门槛之前,发动有控制、仅仅针对军事目标的战役核打击,改变战场力量对比。美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刻推出“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前者的50米圆概率误差已经成为传奇,常规弹头巡航导弹的精度和战场作用则在过去20年里历次冲突中得到反复证明。新一代中程核武器使得战役核打击成为现实的军事选项,而不必过于顾虑冲突失控,立刻升级为无限核战争。为了降低欧洲的紧张局势,尤其是降低双方在危机时刻抢先攻击、争取主动的“强迫症”,美苏在80年代签订了欧洲中导条约,禁止一切射程在500-5500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的研发与部属。这一历史性的裁军条约开启了后冷战时代的先声。
! e8 h5 J, ]% N9 d) j$ F' r. V1 z0 E$ N% ^: u
时间快进到21世纪。俄罗斯在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震荡疗法后,不仅伤筋动骨,还惊愕地发现:西方更变无意尊重俄罗斯对国家安全的心理边界,北约东扩不仅蚕食了所有前华约成员,还长驱直入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尤其是乌克兰这样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与文化精神家园的地方。从打退拿破仑入侵以来,俄罗斯的安全形势还没有这么严峻过。, S/ w& [- z% k' |8 b
8 ^! L- t# L( T. C! S; E
更加糟糕的是,苏联解体后的严重经济困难使得俄罗斯军队与军工受到灾难性的打击。大量部队裁减,大批装备撤装,新装备的研发和部署严重拖延甚至完全停滞,部队训练降低到不可思议的低水平。现在俄军的第一线主战装备大体上依然是苏联解体时代的东西,“新一代”装备经常是灌点新酒的旧瓶子,高调宣传的苏霍伊T-50则迟迟不能形成战斗力。在冷战时代,苏军的基本战争概念是用数量优势压倒西方的质量优势。在总兵力上,苏军对美军维持大约1.5:1的数量优势。20多年后,美军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防区外打击化使得技术优势进一步拉大,而俄军的总兵力降低到0.5:1的劣势。如果在冷战时代苏军靠数量优势保持与美军的总体实力相当的话,考虑到训练、实战经验和装备技术上的差距,俄军现在的实际实力大大低于美军实力的1/3。: i, u# D+ S) S1 Y  D

8 G6 `! e% q$ ~  S
: s: o) P5 z: v4 |2 a8 |在常规军力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俄罗斯选择重建核力量的捷径,RS-24(北约代号SS-29)据说采用扁平弹道,极大地增加了反导拦截的难度, t' t0 L! U& u( O4 `7 ?
0 Y# N3 r% w  ~! W+ u" R2 o6 I& @9 W
常规军力严重萎缩,国家安全环境空前恶化,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俄罗斯选择了悄悄地重建核力量的捷径。核力量是一张危险的牌,但确实是有效的牌。在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面前,常规军力的差别变得无关紧要。另一方面,核武器是不到生死存亡最后关头不能轻易动用的大杀器,把国家安全建立在核武器基础上,这是在很大程度上放弃把军事手段作为外交杠杆来使用,象征着俄罗斯的战略收缩。确实,俄罗斯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持大规模、高频率的海外冒险了,防御性态势适合俄罗斯国情。具体来说,俄罗斯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RS-29弹道导弹,这是一种理论射程高于5500公里欧洲中导条约上限的导弹,但在实用中,采用扁平机动弹道,极大地提高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代价是实用射程实际上正好落入欧洲中导条约的禁止范围。美国以违约提出交涉,俄罗斯则以不违约来推托。不过俄罗斯方面洋洋得意地声称,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无法拦截RS-24(北约代号SS-29)。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研制一种远程陆基巡航导弹,据说代号为伊斯坎德尔-K。伊斯坎德尔是俄罗斯短程弹道导弹的代号,为什么巡航导弹公用同一代号的原因还不清楚。在重建战役核力量的同时,俄罗斯也抓紧战略核力量的建设,“白杨M”机动发射洲际导弹已经进入战备值班,“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尽管屡次发射失败,但依然在努力研制,力图早日部署。俄罗斯对军事战略向核武装方向倾斜既不张扬,也不掩饰。
- ^9 R8 E+ l, A! ?& K
& i; k! \& h+ O0 W/ y  b  u* W" U; C6 a+ Y) |6 Q
美国战斗机抵近监视图-95轰炸机,这一冷战时代常见的景象重现了
' b" W$ q  g+ u# f6 [3 M1 E9 s$ F
  z, U: \1 U5 S4 [5 C6 J* Y
有所不同的是,俄罗斯还出动米格-31为图-95的核攻击演习护航,极大提高了咄咄逼人的程度* ~5 M( i+ B& q9 w& |# s) O# n+ H* Y* S

" M( v* o3 A/ v; u8 l; i俄罗斯不光在装备上重新重视核武器,在训练上也一样。9月17日,在两架米格-31护航下,俄罗斯空军的两架图-95MS飞到离阿拉斯加海岸只有55海里(约100公里)的地方才折返,这是一次模拟核攻击的演习。冷战时期这是常事,冷战后已经很少见了,现在重新恢复。米格-31是从米格-25发展而来的,降低了最高速度,但雷达异常强悍,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被动电扫雷达的战斗机。现代化升级后的米格-31BM预计将服役到2029年。图-95也一样,这种外貌古旧的重型轰炸机在现代化升级之后,可以携带Kh-101/102巡航导弹,射程达到2700海里(约5000公里),从北极圈或者白令海上空发射就可以覆盖大片美国本土。4 V' c6 ]3 k4 c$ ?0 j5 e! i

; u, j( I! V7 u  k俄罗斯的核力量方面的新动向对美国既是机会,更是挑战。在冷战时代,苏联力量在世界各地直接或者通过代理人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现在俄罗斯进入战略收缩,这有利于美国转移战略资源到其他方向,尤其在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中国崛起成为美国新的战略关注的时候。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美国不对俄罗斯重建战役核力量直接做出对等反应的话,至少必须在战略核力量方面重整军备,这是提高战役核力量使用门槛的最可靠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俄罗斯扭转力量平衡的企图。问题是,美国战略核力量正处在十字路口。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了对等对手,战略核力量的地位大大下降,甚至有防区外发射、精确打击的先进常规武器取代部分核武器作用的说法。战略核力量长期得不到升级更新,下一代替换计划长期不落实,现在要重新拾起来,好比一个螺旋。但就像长期空关的老房子,重新启用的话,打扫不说,更要到处修复年久失修而跑冒滴漏的水电煤气。美国要重整核力量,面临不少难题。
+ l7 v  f4 V, D, }7 S6 |9 A4 F
6 n( j; W) {+ Y( y$ O! E) p" H% g  q% q9 m
B-52、B-1都老旧了,最新的B-2也已经有20年的平均机龄,数量也太少
7 E* _* w& g: \9 _5 l( j: ^" ^8 K! T: W0 s: u2 d$ B- |

4 _  X, k+ h* q7 G美国正在研制LRS-B,用做下一代轰炸机,这只是众多设想图之一  ]: V6 I' m* B8 a# `. D0 L
' f: G3 j/ {! `
在美国的核三位一体中,战略轰炸机的变化最大。在轰炸广岛、长崎时代,战略轰炸机是核武器投放的唯一手段。随着洲际导弹和潜射洲际导弹的出现,战略轰炸机的地位下降,但依然重要。B-52、B-1、B-2都是首先作为核轰炸机而设计的,常规轰炸任务是后来增加的。如今,B-1由于使用成本高昂,可能首先退役。B-52的平均机龄已经超过大部分B-52飞行员,再怎么改装升级,也只有剩余价值可以利用了。B-2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是最先进的,但数量太少。美国空军正在启动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发,代号LRS-B。在LRS-B的研发初期,曾经在内部有过争论:LRS-B应该作为核轰炸机来研制,还是只需要常规武器能力。不争的事实是,在B-52、B-1、B-2的全部实战历史上,所有投弹统统是常规武器。核攻击能力不是光有挂弹点和能够激活保险就可以了,机体、发动机和机载系统必须经过特别加固,尤其是通信系统必须高度可靠,确保在强电磁冲击下依然能够完成任务。B-2研制的难点之一就是具有抗电磁冲击能力的隐身涂料。不过这个争论在静悄悄中开始,也在静悄悄中结束:美国空军已经决定,所有LRS-B将统统具有核攻击能力,投入使用两年内形成核战备巡逻能力。另外,据透露,与外形光洁、没有外挂能力的B-2不同,LRS-B将具备翼下外挂点,这是为了能够挂载重型巡航导弹,在防区外发射。作为LRS-B打击体系的一部分,美国也在启动新一代空射巡航导弹的研制。按照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斯蒂芬•威尔逊中将的透露,新一代空射巡航导弹将以核打击能力为优先,常规打击能力居为其次。
+ v! ]- d* B, N1 M
2 v' F  M* u. U$ m
* c4 u& Y, }. s* i7 }1 a. ~重型的“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按照条约规定拆除了' ]; }5 W$ z+ m" ?8 t  R
( e( \6 M+ F. W( t& O. @4 L
, P, P. U) a" J; ~8 T
已经使用40年的“民兵III”依然是美国的主力洲际导弹,也需要考虑替换的下一代了,有可能与海军的潜射洲际导弹共同研制,这枚“民兵III”已经在博物馆里了
) W+ e9 |! l3 Z
6 J( X8 k' i% |; [$ t, P; T美国核三位一体的另一极是陆基洲际导弹,这由“民兵III”洲际导弹担任。“民兵III”从70年代初开始使用,由地下发射井发射。“民兵III”的射程已经做到全球到达,具有精确的机动分导多弹头能力,地下发射井的位置固定,待发条件好,发射准备时间短。但在日益精确的潜射洲际导弹威胁下,尤其是敌人潜艇抵近美国海岸发射导弹的话,美国将没有足够的时间预警,“民兵III”的固定的地下发射井和机场上的战略轰炸机都可能来不及反应就被摧毁。在80年代中期,美国曾短暂部署过可以机动发射的“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射程不达标和冷战结束使得美国改变计划,“和平保卫者”到2005年已经全部撤装,陆基核力量由“民兵III”独家充当。美国曾经打算通过不断更换到期零部件,把“民兵III”长期用下去,直到未来取消陆基洲际导弹,核三位一体改为空基和海基两位一体。陆基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同属空军,所以三位一体变成两位一体没有军种政治的障碍。但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最后还是回到了核三位一体。可为了确认“民兵III”系统的可靠性,每过一段时间需要随机抽样,试射一枚导弹。多年下来,剩下的“民兵III”的数量已经接近战备需要的下限,必须制造新一代导弹来替换了,暂定名陆基战略威慑导弹。由于下一代美国战略导弹核潜艇也需要新一代潜射洲际导弹,一般认为,这两种导弹的研发可能会合并,至少会追求最大限度的通用性。
" `5 I" ?  W; l* m5 V% I8 _) H8 O5 u, g/ h$ `
“俄亥俄”级和“三叉戟II”D5至今依然代表了核潜艇和潜射洲际导弹的最高水平。“俄亥俄”级非常安静,“三叉戟II” D5不仅有足够的射程,还有极高的精度,美国曾经打算将其改装为常规弹头,用于打击转瞬即逝的高价值目标,但出于别国可能误判打击性质而造成灾难性过度反应的顾虑,而没有进一步推动这个计划。但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代号SSBN(X))的事宜已经刻不容缓。俄亥俄”级的平均舰龄已达23年,设计寿命是30年,后来延长到42年,分成两个20年的阶段,中间再加2年大修和更换核燃料。按计划,“亨利•杰克逊”号最早将于2026年退役,此后以差不多每年一艘的速度退役。即使SSBN(X)计划按原计划启动,第一艘SSBN(X)也要到2029年才能服役,此时已经有4艘“俄亥俄”级应该到期退役。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建造和退役速度,美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潜艇力量将有至少10年处在10艘以下的低水平。即使等SSBN(X)完全建造完毕,也将只有12艘,而不是一对一替换的14艘。美国海军已经签发了第一批研发合同,原计划设计应该在2017年启动,首艇在2028年下水,2029年服役,现在已经推迟2年。
# K' q3 }2 C+ y2 w& \
# z! r; p! m: T# H/ K4 z7 u: _% u3 k" {5 d
SSBN(X)为下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发代号,现在设计还没有定型,但下水、服役时间很紧,才能不因为“俄亥俄”级寿命到期退役而出现海基核力量空档,而且预计需要服役到2080年
- _) G; o% A5 ?6 t  S( r* D( W: u6 W: J6 D1 f' |
SSBN(X)不仅数量上减少,能力上也有所缩水。“俄亥俄”级的潜射洲际导弹发射管有24个,SSBN(X)则从原要求的20个97英寸(约2.46米)发射管减少到16个87英寸(约2.21米),直径较小的发射管将直接影响导弹的尺寸和性能。SSBN(X)计划负责人威廉•布洛姆上校公开指出,SSSBN(X)不再是多任务作战平台,而是单纯作为战略核打击平台。对于向来守口如瓶的核潜艇军官来说,这样的坦率很使人惊讶,或许说明了有关方面的焦虑。SSBN(X)将只具备基本的自卫能力,而不再能在发射完毕潜射洲际导弹之后作为攻击核潜艇使用,追猎敌人的潜艇。SSBN(X)将只装备最低限度的鱼雷和声纳。换句话说,到了SSBN(X)把潜射洲际导弹打光的那一天,也没有什么反潜战好打了,能够全身而退就是上上大吉了。不过SSBN(X)需要一直使用到2080年,这是很遥远的未来,有人对SSBN(X)是否在未来60-70年里继续保持足够的隐身存有怀疑。从战略环境来说,中国崛起和世界大势的变化使得预测30年都是很冒险的事情,预测60-70年太不可思议。有谁能在日军华北大扫荡的年代预测到今天中国GDP占世界第二,并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声纳技术的发展或许不足以使SSBN(X)现原形,但非声纳探测技术正在悄悄地发展中,更何况70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B$ Q( a: ]- |# f' f

5 Z" g0 H$ v+ ~- r. gSSBN(X)的潜射洲际导弹是另一个问题。SSBN(X)一开始将将继续使用“三叉戟II”D5开始,但“三叉戟II”D5一直用到2080年的话,好比今天最精锐的特种部队还在使用“中正”式步枪作为基本装备。美国空军的“民兵III”洲际导弹也面临老化问题,美国空军对替换问题采取鸵鸟政策,实在拖不下去的时候,有可能与美国海军联合研发通用的洲际导弹,而不是分别研制潜射和井射洲际导弹。不过潜射洲际导弹对长度特别敏感,还有其他特殊要求,美国海军历来抵制通用导弹的作法,也有可能只在元器件和火箭燃料层面上联合研制,两家还是各自研制不同的洲际导弹。) I$ {; S! M# x" Z: k* i. I6 m6 ^

0 j) W5 Z4 K9 \7 ]3 u; g不过SSBN(X)计划最大的问题还是经费。SSBN(X)最初计划将耗资70亿美元一艘。美国海军决定牺牲所有“不必要”的作战能力,希望把单价压低到56亿美元,并最终降低到40亿美元。饶是如此,SSBN(X)计划预计依然要吞噬未来30年里美国海军造舰经费1/3以上,如果直接执行,必将影响“伯克III”级驱逐舰、“福特”级航母、“弗吉尼亚” Block V级攻击核潜艇等重要造舰计划,这还没有算入“三叉戟II”D5的换代问题。参照F-35、LCS、“福特”级航母等特别强调成本控制的先例,SSBN(X)的价码将会回升,只是回升多少的问题。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已经要求五角大楼和美国国会作“顶层调整”,也就是说,大幅度增加拨款。这只有通过增加军费总额,或者从其他军兵种转用。在当前空前严峻的预算环境下,大幅度增加军费总额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要从其他军兵种的经费里抽调,难度更大。, c4 G+ g1 g4 L& m8 V2 R. _" i
7 r3 j6 K; l) ~
另一方面,1月23日,美国《国防新闻》报道,美国空军计划在LRS-B计划上耗资400-500亿美元,包括研发和采购。与仅研发就耗资600亿的F-35计划相比,这是出人意料地乐观了。下一代轰炸机计划装备175架飞机,其中120用于战斗部署,55架用于训练和后备。但2月28日美国《航空周刊》引用新任美国空军负责作战、计划和需求的副参谋长大卫•斯科特少将时透露,下一代轰炸机将装备150架,其中90架用于战斗部署,2024-2026年开始服役,预计使用50年,主要任务包括电子攻击、指挥与控制,使用上延续传统轰炸机的入侵-轰炸-撤出模式,不强调超长的留空时间。下一代井射和潜射洲际导弹的研发和采购费用还不清楚,这是另一个潜在的吞金兽。- @/ M/ }9 }) ?9 O* l" Y- _& i

6 B. H2 i- {, J* x, V% g无漏偏逢连阴雨。就在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抽身、打算在军费开支上松一口气的时候,“伊斯兰国”作为比基地组织更加极端的伊斯兰极端武装挑战美国利益,奥巴马顶住了轰炸叙利亚压力,但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的压力太大,美国只得重新卷入中东的战事。按照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托德•哈林森的计算,低烈度轰炸大约每天耗资700-1000万美元,折合每年26-36亿美元。但如果行动规模扩大到更加现实的高烈度轰炸但只有不超过2500人的地面部队卷入(主要由特种部队组成),耗资规模立刻增加到每年42-68亿美元。如果高烈度轰炸加上部署25000人地面部队的话,每年耗资至少130-220亿美元。考虑到美国民意和奥巴马的态度,第三种情况在近期不大可能。但五角大楼发言人科比海军少将已经明确表示,打击伊斯兰国的战争是持久战,说不定会打上好几年。而3月26日向美国国会呈交的报告指出,6个月的反伊斯兰国作战已经耗资20亿美元,与估计很相近。这样的话,每年的战争开销就是半艘到一艘SSBN(X),战争开销必将对美国更新核军备产生重达负面影响。在俄罗斯悄悄地重建核军备以补偿常规军力不足的现在,美国只有重整核军备,扭转军事力量平衡的不利倾斜。美国将拆常规军备的东墙,来补核军备的西墙;还是大幅度增加军费,挖平衡预算和国本的墙基,还有待观察。“俄亥俄”级将继续远航,但不是驶向金色的落日,而是晦暗的浓雾。7 b1 v$ Z: _5 _4 t1 z

作者: 暗夜雪武    时间: 2015-6-25 10:32
一篇长文~~先赞慢慢看~~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5-6-25 10:49
空军“内部”居然会有轰炸机要不要核轰炸能力的争论?海军听了做梦都要笑醒吧?这不是吃里扒外嘛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5 11:3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6-24 21:34 编辑 ! D( V% }9 F( y# x
看客 发表于 2015-6-24 20:49( q+ J6 ?5 e/ W- l9 {
空军“内部”居然会有轰炸机要不要核轰炸能力的争论?海军听了做梦都要笑醒吧?这不是吃里扒外嘛 ...
  g+ l; Y) q. a  E" D; n7 ^

/ h6 V4 J: m1 A7 W2 F: V: m这部都是钱闹的嘛。21世纪核轰炸机的定位确实纠结。核炸弹估计是没法用了,核巡航导弹太大,外挂破坏隐身,但要保持核能力,也只有这样了。
作者: hotmen    时间: 2015-6-25 11:56
载具都老旧了.传说核弹头也老旧了.
作者: silentdarkness    时间: 2015-6-25 12:20
美帝的核武器也太多了吧。还是有限核威慑比较靠谱一点: M, D& \2 `9 @8 P7 W
过多的核武器,除了耗费社会资源,其他基本上没啥用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5 13:07
hotmen 发表于 2015-6-24 21:56+ \% E7 [+ @8 T& V
载具都老旧了.传说核弹头也老旧了.

8 K! q" O$ G4 ]4 o2 A
3 [0 \2 O: f( U是的,核材料老旧是另一个大问题。美国的核工厂大多关闭了。冷战时代的剩余物资用得差不多了,苏联解体时的便宜货也没了,接下去如何重开核工厂,这是如今的大难题,环保压力今非昔比,老工厂重新开工都不可能了。
作者: 橘子和枪    时间: 2015-6-25 13:56
......但不是驶向金色的落日,而是晦暗的浓雾。
" x9 ^+ w. {- E* {+ Q4 ~+ @: F
嗯,这句话很眼熟
作者: 农民家的狗    时间: 2015-6-25 19:42
我们不要那么多,能保障毁灭一次就行了
作者: 陈王奋起挥黄钺    时间: 2015-6-25 20:15
晨枫 发表于 2015-6-25 13:07
# @4 p0 r( ~8 W是的,核材料老旧是另一个大问题。美国的核工厂大多关闭了。冷战时代的剩余物资用得差不多了,苏联解体时 ...

7 Y7 T0 o) Y$ E% p& N% v反导技术的发展,载具的可靠性,核弹的可靠性,发射核弹的部队执行可靠性叠加起来,完全可能让现有核弹头只能发挥10%的威力,而毁灭中俄这种大国,1000枚核弹头是必须的, 因此核武库保留10000枚核弹头只能算勉强够用。) j* ^/ Q7 z8 d/ O3 W! M% H

: @3 j4 \% Z. m: |因此, 确保摧毁和相互摧毁,维持10000枚核弹头还是有它的必要性的。俄罗斯能高声说话,TG只能低声说话,主要差别就在这儿。. ^% u5 w9 h$ b- y% m

作者: pcb    时间: 2015-6-25 20:48
“重型的“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按照条约规定拆除了”$ K9 I1 Q% G  z3 r7 |  G
下面那张图究竟是啥?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5 21:24
pcb 发表于 2015-6-25 06:48
* [0 l  R1 q9 }* ?“重型的“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按照条约规定拆除了”
3 o) j6 Z+ }" o0 s* \$ B; t* H$ H下面那张图究竟是啥? ...

  {  F) Q& w# b应该是民兵III导弹,放错了,已经换过来了。多谢指出
作者: groovy26    时间: 2015-6-26 00:00
北极星导弹发射的照片用的是英国海军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6 00:19
groovy26 发表于 2015-6-25 10:00
) P9 o; r6 }- X# Q( C, `北极星导弹发射的照片用的是英国海军的

0 B" A7 U" {& b6 y" |哈,没有注意到。英国海军确实也用北极星。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5-6-26 02:46
正好昨天看油管,说是图-95现在一年里有10次飞到离纽约“不远”的大西洋上空, 而且也开始逼近关岛了。。。阿拉斯加已经不算啥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5-6-26 07:37
说到底打仗还是比赛烧钱。除非一方特别的弱智,否则看看预算的数目,就能基本上预测打完的结果。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5-6-26 09:09
本帖最后由 山远空寒 于 2015-6-26 09:38 编辑
4 J" {$ h4 A' e- X' e3 l9 B
$ e2 i# R3 s+ Z7 G  I2 b( |/ |米格-31是从米格-25发展而来的,降低了最高速度,但雷达异常强悍,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被动电扫雷达的战斗机。
8 u6 v2 K7 A+ F7 |1 c9 ^- s0 l, c
* [, I. D6 M4 i1 L被动电扫雷达?  原文这里是不是少了一个字,在第七张图片下面,米格三十一的图片下面那一段。; `2 `2 k" a# d! K8 N# Y  Y

- U) V& k+ _; B4 d. k5 {请哪位懂行的说说,谢谢!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6 11:01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5-6-25 19:09# h9 H1 ~! |8 b' J7 }) t& h3 e
米格-31是从米格-25发展而来的,降低了最高速度,但雷达异常强悍,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被动电扫雷达的战斗机。 ...

  U' g' w9 z. k# w5 B* c9 P是的,被动电扫。打字的时候错漏了,谢谢指出。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5-6-26 11:11
晨枫 发表于 2015-6-26 11:01
9 S2 F  W+ \( d/ p$ g是的,被动电扫。打字的时候错漏了,谢谢指出。

! f0 f# g0 y. h晨大客气,感谢您对编辑部工作的大力支持!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5-6-26 11:42
好文,慢慢看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5-6-26 11:57
据说中国研究的战略轰炸机参考B1外形,局部隐身,3倍音速巡航。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6 12:33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6-25 21:578 v2 Y4 N2 d) ]# b1 _" L/ r
据说中国研究的战略轰炸机参考B1外形,局部隐身,3倍音速巡航。

$ Z4 y' }% `" B) s这又是TBNN说的?B-1的外形顶多飞两倍音速,三倍音速肯定散架。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5-6-26 22:09
晨枫 发表于 2015-6-26 12:337 F. k9 k! c! B4 W; W( K# _
这又是TBNN说的?B-1的外形顶多飞两倍音速,三倍音速肯定散架。
! ]2 G2 o  v( O& g
有人拿最近出现中国三倍音速风洞的报道问她,她说不是测j-20的。是测战轰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6 23:00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6-26 08:09" O7 D5 W9 d! d( _
有人拿最近出现中国三倍音速风洞的报道问她,她说不是测j-20的。是测战轰的。 ...
+ C6 X5 @5 a, A) c2 v9 y# ]
三倍音速的战轰没有意义。技术上代价太高,突防能力增加有限,现有的防空导弹、空空导弹很多能实现可靠拦截。告诉要到5-6倍音速以上才有意义,否则只是航渡快一点。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5-6-26 23:31
晨枫 发表于 2015-6-26 23:00* O# y+ G. t0 f: L% Q
三倍音速的战轰没有意义。技术上代价太高,突防能力增加有限,现有的防空导弹、空空导弹很多能实现可靠拦 ...

6 ^; z& G' m. o  [1 |! G# I4 Z% _$ T我觉得战轰的意义在于飞,而不在于炸。海基核力量才是最可靠的。0 A4 n8 @) Z1 R( f  q/ p2 h9 a
$ d+ `8 K6 N" ^7 u5 F" T* |
飞着吓人的,而且用来吓二类强国比如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我有个东西飞的很快,到处吓你,就达到目的了。这和航母一样,其实都是摆设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7 00:03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6-26 09:315 d6 K: t6 s9 v, {) ^7 L+ V
我觉得战轰的意义在于飞,而不在于炸。海基核力量才是最可靠的。# k# K5 k/ R; H* f: F. ?1 d

& E5 @* T+ R/ G; X1 o. f飞着吓人的,而且用来吓二类强国比如日 ...

/ y- C1 S, J: \# |" [- o关于轰炸机的意义,请参见
# L. Y, c3 K$ q#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0471-1-1.html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5-6-28 14:33
我的问题是:这东西造出来真有人敢再扔吗?2 ^  p. \3 d$ w$ U9 E) i8 i7 V
个人浅见,核弹在二战结束时期绝对是大杀器,因为当时无论是航空、航天技术还是电子技术都做不到精确打击,摧毁敌方战略、后勤的方式只有地毯式轰炸一条途径(德雷斯顿轰炸、东京烧大火等),于是核弹作为无差别杀伤性、一颗足以抹平方圆10-20公里范围内目标的终极武器,以当时的投放手段,的确是有效摧毁敌方军力和民心的不二选择。
6 q' F4 }- j: z$ K) Z& U& _9 K但是目前已经据二战结束有50年了,期间的电子技术、军工产业发展已经比二战时期有相当大的发展。如果是国家级别的对抗,摧毁敌方的C4I系统已经成为战略战术的首要任务(第一、二次伊战,科索沃战斗等),同时各方对自己的C4I系统的防护也不是二战末期的水准了。如果核弹不能对敌方军事目标进行有效打击,那么纯粹以核弹摧毁对方平民的想法,就不是一般的疯子能做得到的--除非这哥们真有能力统一全球,否则战后100%是要上绞架的,顺带一票执行命令的军官们。
/ h& p4 E$ {, t在这种情况下,以远、近程、当量为主的传统核弹,造出来也没人敢再扔-大城市不能扔;小地方扔了不值;海面上也不一定能扔(万一航道上有别国商船呢?);军事集结点,受政治影响太大,更不一定敢(一次伊战时,萨达姆也仅是对以色列和沙特的几个基地扔了几个常规飞毛腿,而没敢在战前对多国部队的集结地进行地面突袭,当然能力是否做到又是一个问题)。而以美军现阶段的技术,精确打击、钻地炸弹的发展已经能够起到核弹起不到的作用,相对维护一个难以控制的庞大核威慑力量,已经是超越核弹的打击力量了。而俄罗斯现在再打核武牌,装样子的可能比实操要来的方便 -- 毕竟维护一套核战略体系的花费要很高,但是以目前科技水准的差异,在短时间又赶不上美国,只有先诈一下拖个时间罢了。
) C3 W4 P3 Q7 ]7 g& N以技术路线来说,个人认为与其继续发展核弹的当量和数量,还不如进一步发展核弹的另外方向--电磁脉冲弹,技术门槛有多高我不知道(核弹往大了造貌似比往小了造容易,望科普),但以现代社会对电子产品及通讯的要求,不对平民进行直接杀伤的电磁脉冲要比平地种蘑菇的效应可能会更好 --对敌方后勤的阻碍的效能不错,同时还不用背屠杀平民的包袱。) h% ?3 x5 u; p
综上,冷战时期的核对抗是本着大国‘相互毁灭’的目标,这手‘王牌’,都只是诈一下而已,谁都不敢打。而以现在全球化的通信发展以及加上意识形态的普及,核弹作为无差别杀伤平民的大杀器,从使用上根本上无法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任何共识。并且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做到核弹打击力度(包括石墨炸弹、云爆弹,钻地炸弹等),从技术使用上和民众接受度上都具有核弹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军对此应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短期战术上,可能会从通过类似星球大战计划的方式与俄罗斯进行心理对抗,长期上来看,个人还是不认为美国会继续维护庞大的核武库与俄、中对抗。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6-28 18:15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8 14:33) h+ W: ~! p0 ]% a% O' Y! k) o
我的问题是:这东西造出来真有人敢再扔吗?
1 b( C) y; @$ V个人浅见,核弹在二战结束时期绝对是大杀器,因为当时无论是航空 ...
1 x4 r0 h/ o! f& b( x' L5 F2 Z
核弹的当量早就不上了,你对核弹的概念比较落伍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8 21:19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8 00:33
) i( p+ B0 U. f4 C/ V$ ?" ^; H  |9 p我的问题是:这东西造出来真有人敢再扔吗?# j! S7 V! G& z, h; i% V- i
个人浅见,核弹在二战结束时期绝对是大杀器,因为当时无论是航空 ...

  ~/ M7 q5 u( A% t* J把核弹作为单纯的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大杀器,那是很过时的概念了。核弹的战术应用正是针对硬目标,当量也不是动辄几百万吨。钻地弹需要超重磅和大装药,为什么?用小当量核弹难道不是钻地弹的理想升级吗?电磁弹用核弹作为电磁脉冲产生器,效果比常规装置好得多。常规电磁弹的难度正在于难以做到核弹的能量密度。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5-6-29 11:28
晨枫 发表于 2015-6-28 21:19  q$ w+ S) s3 V. M
把核弹作为单纯的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大杀器,那是很过时的概念了。核弹的战术应用正是针对硬目标,当量也不 ...

" \. X( ~$ N% u9 o. U我的观念确实过时了。但目前的状况来看,以路基洲际、潜射洲际为基础的美、俄、中的核打击力量,与晨大所提的钻地弹、电磁弹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不是很相信具有多重变轨能力的带多子弹头的洲际核弹同时具有钻地的功能,多数战略核弹还是在种大、小蘑菇。5 z4 M& P0 V. g; O8 ?3 F
其实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国际社会对‘核’的一种恐惧:即时用的是战术核弹,也难免受到巨大的国际/国内舆论压力,因为核弹的沾染和辐射对一个地区是有一段时期的长期效应的,并且带核的粒子是会随大气环流向别处飘散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为例),扔之前,每个首脑都要仔细思量是否真正到了‘你死我不活’的境地;常规炸弹,虽然在效果上与核弹有相当差距,但是在使用上背得包袱要小很多,美军目前在‘硬货’上是绝对没有使用核弹作为军事打击的冲动的,而其他国家就更要面对是否敢率先使用核弹的压力。
( i  y& ^+ n! ]& t我认为这其实是很会左右一个国家的真正核战略策略的--拿出来唬人的一定要有,但真要维护一个超级花钱又用不上的东西,效能比上还是不值。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9 11:47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8 21:282 n3 y4 `) ?7 q; p# C" k
我的观念确实过时了。但目前的状况来看,以路基洲际、潜射洲际为基础的美、俄、中的核打击力量,与晨大所 ...

2 z5 v* y) A" A4 x0 O钻地是战术任务,洲际导弹(陆基或者潜射)都还是传统战略导弹,不是干这个的。但美国(俄罗斯现状不知道)还是有很多非战略核武器的,包括巡航导弹和重力炸弹,钻地是在这里用的。  G; ^5 @$ H# D% e. |0 F
1 L! p0 a* ?3 Q
由于核弹头当量减小,而且可调当量,使用上的附带杀伤大大减小,尤其是精确攻击地下深处的目标的时候。精确和小当量使得核打击的门槛大大降低了。中子弹也是这一路的。/ Y  S% A' M3 @  v% a: G7 N
4 X7 W' B3 E, |2 C6 a! u+ a
美军对战术核武器的重新重视正是在海湾战争中钻地炸弹威力不足才开始的。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5-6-29 18:32
晨枫 发表于 2015-6-29 11:47; e( r; o9 k. y: n  P6 l+ _
钻地是战术任务,洲际导弹(陆基或者潜射)都还是传统战略导弹,不是干这个的。但美国(俄罗斯现状不知道 ...
* E( E0 |; M& a* N% _- E
谢晨大解惑。我认为研制和研究是肯定的,但是真正‘列装’,就很不一定,有些技术,只要在必要时能够快速部署(比如在巡航导弹上加核弹头),形成的技术储备不一定要以具体实现。特别是以美国的多党执政方式,真正要达到使用战术核武,技术上是小门槛,但是操作上恐怕是个大门槛。一旦使用,国会、媒体、环保组织等后面一屁股烂帐等着清算,总统任期加起来才8年,得把美国打成什么样子才能让总统下决心采取核打击?普京及其继任最多当个沙皇,再出一个斯大林的时代大概不会有了,而中国,更不会疯到往美国扔核弹的地步。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5-6-29 20:48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8 01:332 o7 f. x' y- J) x
我的问题是:这东西造出来真有人敢再扔吗?! C* L  ]: N8 k7 d) G
个人浅见,核弹在二战结束时期绝对是大杀器,因为当时无论是航空 ...
' {/ q3 h- l4 a: K6 q
扔核弹的人都没打算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9 M! p& A" `! q/ N( v同时,对方也别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 x8 |2 v# _& O% w) z/ I; Y& W$ L. ]0 V$ }3 M2 u6 w
这就是核弹的逻辑!% \4 o2 \5 _1 s8 e( B) _7 G) \3 ]
' {" N3 A, [5 P; Z; r) \" z! o" l* E
没有战后了。人类文明重刷副本!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9 21:41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9 04:32
/ r9 X2 b2 g$ n0 f& s0 B$ g# I5 P7 l谢晨大解惑。我认为研制和研究是肯定的,但是真正‘列装’,就很不一定,有些技术,只要在必要时能够快速 ...

5 C. r) C) }! q) ]核武器(实际上是热核武器)可不是“必要时能够快速部署”的,核材料和组装都不是临时生产可以解决的。热核武器的放射性沾染极大降低,过去被称为“干净核弹”。美军对战术核武器的重视是认真的,不受党派政治影响。眼下的大问题是重启核材料生产,因为冷战结束后,老的核工厂都关停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29 21:43
赫然 发表于 2015-6-29 06:48) N4 R2 {3 u# ^8 w  a" l; |. f. m
扔核弹的人都没打算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K6 Z. V- U% t6 y8 h1 x) X; B
同时,对方也别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2 Z- w" I8 k% I; D: Z( w& _. q
这个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对非核国家扔核弹,肯定看得到第二天的太阳。对有核国家扔核弹,依然是有可能控制冲突层次的,关键在于把对方打得足够痛,但还不舍得破罐子破摔的程度。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6-29 23:00
赫然 发表于 2015-6-29 20:48
8 G( M2 @1 k) i& O扔核弹的人都没打算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N: i3 G7 g  B4 g
同时,对方也别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0 e8 E" U* S4 [& d; D: g( X; @现在往ISIS那扔一个中子弹,扔的人绝对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5-6-30 01:28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9 11:28
- j  d+ F: Z3 B; u8 ]2 M我的观念确实过时了。但目前的状况来看,以路基洲际、潜射洲际为基础的美、俄、中的核打击力量,与晨大所 ...
6 V: i) i  G& f- B* N* r4 q

, \) d) n+ I0 h' d5 x有人说美军在伊拉克用了战术核弹,这个没看到啥证据,不确认;
( o" w# G1 ], P% t* a$ T4 a. r2 l$ X; z+ G; j# U
乌克兰爆了一颗,有人说是核弹,视频里看起来很像。; @- L- ?  {. g2 G+ i1 e, U  f
# Y) U% \$ X0 A9 |+ H, s
别以为用核弹有多大的门槛,如果脚盆鸡敢跟兔子动武,俺觉着大于八成的机会兔子会动用核弹。# ]1 G1 F& u1 J5 i# Q, o& e

4 ?! _# K1 ~; r# ^' v顺便说一句,有人认为世贸大厦是核弹摧毁的。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5-6-30 10:12
晨枫 发表于 2015-6-29 21:41* J" W5 ~% n1 |' S0 d! `
核武器(实际上是热核武器)可不是“必要时能够快速部署”的,核材料和组装都不是临时生产可以解决的。热 ...
. O2 o4 L, a+ v3 c+ W
我相信也是认真的,但我感觉不会再像冷战一样做核竞赛。核武,从战争产业链来看的花费太大了。俄罗斯目前打核武牌,未必不是想让美国重蹈当初苏联的覆辙,花巨资维护其核产业链。美国应该不会掉到自己给别人挖的坑里面(当然掉进去更好)。
" M8 k$ B9 @- i6 F0 d/ w6 s# P3 {# [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6-30 10:34
cyclouns 发表于 2015-6-29 20:12
( ~+ G4 h4 N8 V$ o6 ~- _我相信也是认真的,但我感觉不会再像冷战一样做核竞赛。核武,从战争产业链来看的花费太大了。俄罗斯目前 ...
! r( a8 g6 @* C# ]) \1 g
谈不上核竞赛,但绝不是“没用”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