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云山同一白,一痕堤,一芥轻舟迹。
舟上子,两三粒。
山菊 发表于 2015-5-2 23:53
平沙不厚道啊~~~明知道姐姐偶几乎没读过什么古文。你光说‘原文’,也不说明一下,连作者名都没有,我开始 ...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1:03
这个是张岱的《陶庵梦忆》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我以为大伙儿都非常熟悉的,所以就没提作者和书名
...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2:25
这里别人可能知道,俺是要除外滴
其实我也是看着‘三大盏’不太顺眼才去看格律的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4:02
俺经常改写古人的东西,一则培养古典审美情调,二则练习文字,再说明清小品文中有大量现成且不常用的漂亮 ...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3:08
我觉得写诗填词还是需要大阅读量的 --- 说得没错啊!不过俺小时候没那个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吧精力已经不 ...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4:13
这个绝对有捷径的,山菊姐只须阅读《小窗幽记》就能功力大涨,如有余力还可读下《陶庵梦忆》,前者基本上 ...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5:21
问题是,从这个捷径去哪儿呢?
我现在正看一个做饭的电视剧呢,叫《后厨》。一个小姑娘问她师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6:44
宋元以降的文人画,明清小品文都对作近体诗和填词有极大的帮助,主要在审美气质上继承古典传统,虽然我对 ...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6:35
大概是你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审美熏陶,所以读这些都很轻松而且具有判别能力。这点呢,我现在也能辩证地看了 ...
仁 发表于 2015-5-4 23:30
先大赞!读下来两个感觉,好,好。
另外有些疑惑。原文好像没说晴,只说不下雪了,还是天地一色。隐括时加 ...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5 10:26
你说的是,“日初晴”会给人以阳光灿烂的印象,而本文的情调显然是阴天,改做“铁云低,眉山隐约,黛痕偏 ...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9:02
张岱的《陶庵梦忆》就是像这样的一段一段非常简短的文字组成的,他是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人,并不同于一般文 ...
山菊 发表于 2015-5-6 06:14
《随园食单》~~~好看吗?
偶看见吃的就来劲
仁 发表于 2015-5-5 21:45
我说的都是枝节根本不影响整体的伟大。改不改都无所谓。淞雾似乎不当。 ...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6 08:17
这个吹捧得就太过了,,,俺这个也就亦步亦趋,中规中矩照着原文描了一遍,按说原创都不算的。。。{:213: ...
仁 发表于 2015-5-6 09:18
确实好啊。雾凇是树挂,淞雾呢?只能是淞水上的雾气。但西湖上看不到淞水吧? ...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