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各位看官请了,请问金圣叹此语怎解? [打印本页]

作者: 苏双    时间: 2015-2-23 11:43
标题: 各位看官请了,请问金圣叹此语怎解?
本帖最后由 苏双 于 2015-2-23 11:44 编辑

看金圣叹评水浒,有的明白,有的糊涂,有的大糊涂,不觉东方已白,想大家都起床了,赶紧上来一问:

《水浒传》——话说当下武松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天在上,地在下,日月在明,鬼神在幽,一齐洒泪,听公此言。」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又谢众人一句。」小人此一去,存亡未保,死活不知。我哥哥灵床子就今烧化了。「读之心痛。○兄弟二人,一死于仇,一将死于报仇,想其父母在地下,不知相顾作何语。」家中但有些一应物件,望烦四位高邻与小人变卖些钱来,作随衙用度之资,听候使用。「细心闲笔。」今去县里首告,休要管小人罪犯轻重,只替小人从实证一证。”「是。」随即取灵牌和纸钱烧化了;楼上有两个箱笼,取下来,打开看了,付与四邻收贮变卖;却押那婆子,提了两颗人头,迳投县里来。「真好看。」此时哄动了一个阳谷县,街上看的人不计其数。「第一番看迎虎,第二番看人头,阳谷县人何其乐也。」知县听得人来报了,先自骇然,随即升厅。武松押那王婆在厅前跪下,行凶刀子和两颗人头放在阶下。武松跪在左边,婆子跪在中间,四家邻舍跪在右边。武松怀中取出胡正卿写的口词 ,从头至尾告说一遍。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王婆口词,一般供说,四家邻舍指证明白;又唤过何九叔、郓哥,都取了明白供状,唤当该仵作行人,委吏一员,把这一干人押到紫石街简验了妇人身尸,狮子桥下酒楼前简验了西门庆身尸,明白填写尸单格目,回到县里,呈堂立案。知县叫取长枷 ,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写得绝倒,今古同叹。」收在监内;一干平人寄监在门房里。

「」里的内容是金圣叹评的,前面都还略乎能懂,就最后这句「写得绝倒,今古同叹。」,十分的不明白,此句何以绝倒?请大家点解,谢谢。

作者: anthonylei    时间: 2015-2-23 12:34
不止那一句,连同上文,写尽世人心态,官府办事程序,古今大致相同;并且用笔简练,丝毫不乱,的确好文。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5-2-23 13:27
本帖最后由 李根 于 2015-2-23 00:31 编辑

这个水浒传原文写得十分明白:武松并不是不懂法,不用法,他之前通过何九叔、郓哥,已经基本弄清了兄长被害的事实真相,还拿到了武大中毒发黑的骨头这样的有力物证,然后通过法律渠道,向县令提出控告。

县令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西门庆是阳谷县有名的企业家,戴三块表的优秀乡贤,县里上上下下都勾结笼络打点的十分妥帖。县令先对武松说捉奸要捉双,不予立案。被武松拿出证据逼急了,又搞缓兵之计,说神马从长计议。然后西门庆立刻就知道了,马上又是上上下下一通银弹,然后次日武松再次报案,被一推二六五,狱吏都被买通了,说出一番让人不得不服的大道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俱全,方可推问得。”

尼玛,按这个道理,世上没有能破的命案了。

甚至潘金莲都知道武松去报案了,而且也知道武松被顶了回来。武松刚刚回家的时候,潘金莲十分心虚害怕,对武松是畏惧万分的,现在态度已经变成不在乎和嫌恶了。老娘有西门大官人撑腰,县令都能摆平,怕你怎的?

不是人人都能想到武松此刻已经下了自己替天行道执行正义的决心的。很可能谁都没有想到。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武松能调动的资源,除了自己浑身的腱子肉和武艺,只有部下的一群佩服他的兵士而已。他让这些人把守着大哥家的房子,在众邻居面前审了大嫂和王婆,还安排了录口供,并斩杀潘金莲祭奠大哥。然后又去袭杀了西门庆,最后投案。

知县听得人来报了,先自骇然,随即升厅。武松押那王婆在厅前跪下,行凶刀子和两颗人头放在阶下。武松跪在左边,婆子跪在中间,四家邻舍跪在右边。武松怀中取出胡正卿写的口词 ,从头至尾告说一遍。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王婆口词,一般供说,四家邻舍指证明白;又唤过何九叔、郓哥,都取了明白供状,唤当该仵作行人,委吏一员,把这一干人押到紫石街简验了妇人身尸,狮子桥下酒楼前简验了西门庆身尸,明白填写尸单格目,回到县里,呈堂立案。知县叫取长枷 ,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写得绝倒,今古同叹。」收在监内;一干平人寄监在门房里。


知县是收了西门庆很多钱的,县里的一干人等都是收了西门庆很多钱的,如今见武松已经杀人投案,其态度却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西门庆已经死了,武松很自觉地愿意承担所有责任,一切都好办。这个案件已经成为顺水人情案,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妥,办好,办轰动,办成民心案、办成全县欢呼青天大老爷案。于是武松得到了相当的优待,县令甚至用曲笔修改了剧情,为武松开脱,把西门庆和潘金莲说成更加可恶十恶不赦的人类:

“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後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金圣叹说“写得绝倒,今古同叹”,叹的就是这个官方态度的转变,就是这个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办案过程,就是这个滴水不漏、永远向着阻力最小方向推进的地方行政。他只写到此,但是俺以为他肯定还会预见阳谷县后面发生的事情,并且更为之叹:

西门庆死了,而且是受到重大侮辱地死了,被官方和群众双重定性为坏人,该死。他家里有顶梁柱吗?外面有给力的亲朋好友和人死了还顶用的铁关系吗?县里府里还存在有力人士给他说话吗?

如果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或者只有最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那Simon King的财产瓜分问题才是今后一段时间阳谷县乃至东平府的工作核心问题,大家将依照实力和关系分配他的产业、浮财和女人,至于武松杀人报仇只是大戏的前奏而已,连end of the beginning都不算,更不是beginning of the end。

从古到今,地方上就是这么黑,官府就是这么坏,变脸就是这么快,小人物声张正义就是这么难。金圣叹感叹的就是这个。而如果他在天上得知我朝刘汉一类地方巨子的作为,又会怎么叹?










作者: 凡卡    时间: 2015-2-23 14:04
李根 发表于 2015-2-23 13:27
这个水浒传原文写得十分明白:武松并不是不懂法,不用法,他之前通过何九叔、郓哥,已经基本弄清了兄长被害 ...


总统解释的很详细,但我觉得苏双同学只是在脑补把武松和王婆关在一起过夜会发生什么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5-2-23 17:07
苏童鞋的最大问题是,给出问题,条件不完全,让大家互踩。
还好有博览群书,努力研究水浒金瓶梅的总统给出解释,否则群众有被误导了。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2-23 17:31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5-2-23 17:37 编辑
又唤过何九叔、郓哥,都取了明白供状,唤当该仵作行人,委吏一员,把这一干人押到紫石街简验了妇人身尸,狮子桥下酒楼前简验了西门庆身尸,明白填写尸单格目,回到县里,呈堂立案。知县叫取长枷 ,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写得绝倒,今古同叹。」收在监内;一干平人寄监在门房里。


首先,要注意到金批的位置,它是在逗号之后,而非分号与句号之后,非整个段落之后。这是从句读分析而来的,试想,倘若金圣叹评的是一系列法律程序的描写,则为何不批在“一干平人寄监在门房里”之后?可见,此批的确是单针对“知县叫取长枷 ,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而言的。

其次,金圣叹所谓“绝倒”是一种什么样的“绝倒”?我认为金圣叹读到的是一种“荒谬“和”讽刺”意味,是作者的高超笔法。因为倘若一个长枷把奸夫和淫妇给枷了,或者把老鸨和龟公给枷了,这就显得很自然和常规,但在写作上也就显得平常和平庸,而这里是把大英雄和老虔婆枷在一处,就有一种突兀、意料之外的荒谬和讽刺,在写作上就显得笔法高超。

关于金圣叹的“绝倒”,后文紧接着又有一处:

(知县)便唤该吏商议道:“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人们招状从新做过,改作‘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读之绝倒。招中又无王婆,何也?】

此处“绝倒”也是针对“知县”的安排所发,有“我服了知县的神设计”之意,因而绝倒,当然小说中的知县的一言一行都是作者的创造,因此金归根到底服的是作者的妙笔。

小说写作,具体落实到一词一句的描写,无非要生动,要在合理的同时又要出奇。金圣叹的“绝倒”是对水浒作者高超笔法的服膺。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3 21:23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5-2-23 18:20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2-23 04:31
首先,要注意到金批的位置,它是在逗号之后,而非分号与句号之后,非整个段落之后。这是从句读分析而来的 ...


楼上总统对知县等人变脸的解读是好的,但对金圣叹这八字评语的解读不合理。你的解读比他的合理。但其实也有勉强之处。“知县叫取长枷,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这半句,写得模糊,两种理解都可以,因为文中并没有说只取一面长枷,把两人枷在一起。我们可以再看看小说作者在类似情景下是如何行文的:

众人亦替杨志说,分诉了一回。府尹道:“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免了这厮入门的■打。”且叫取一面长枷枷了

再看他写杨志杀牛二以后的待遇:
二十五斤死囚枷钉了

很显然,这里的“面”=“一面”

再看卢俊义:
一面一百斤死囚枷钉了,押去大牢里监禁。

可见,当只有一名案犯时,作者大多会说明,取一面枷。现在是武松和王婆两名案犯,作者如果也明说“一面长枷”,那么你的解读就是无争议的。可现在作者略去了量词,只是定性地说取了枷枷了二人。以文中知县对武松的喜爱,对民望的重视,他不可能下出这种对武松带有明显侮辱性质的命令。根本于理不合嘛。
所以,正确的理解只能是:一共用了两面长枷,一面枷了武松,另一面枷了王婆。

这件事原本没有任何需要大惊小怪之处。但金圣叹老大人却大呼“写得绝倒,今古同叹”。何也?其实很简单,金老大人也把那段解读成一面长枷,枷了武松王婆两人。因为原文确有模糊之处(如果直接说取了两面长枷或一面长枷,都不会导致误解),金圣叹产生误解并不奇怪。再就是可以仔细研读一下金圣叹的点评,就可以知道,金为人和为文,敏锐有余而谨慎不足,甚至有着明显而严重地篡改原著的劣迹!这种性情不稳定,一味追逐戏剧性效果的人,看到这种模糊行文,生发出这种一枷锁二人的戏剧性联想,是毫不奇怪的。但是我们不能让他带着走。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3 21:29
我的解读是,金圣叹神经过敏,乱发感慨。具体见楼上俺回白云同学的贴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2-23 22:07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3 21:23
楼上总统对知县等人变脸的解读是好的,但对金圣叹这八字评语的解读不合理。你的解读比他的合理。但其实也 ...


煮酒兄说中要害了,我确实模糊之中有“一面长枷”的感觉,但我现在细细想想,又搜索了一下“长枷”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恐怕不一定有双人型号的,至少一般而言都是单人的。但我也说不准。总之,作为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社会了解不多的可能觉得原文模棱两可,但古人未必也认为模棱两可。长枷,我原先想象中是一个巨长的家伙,一头枷一个来着,但以金圣叹身处古代社会而言,恐怕未必会象我这样想象。

如果长枷这个东西其实都是单人的,那么原文的意义乃是说,把武松和王婆在同时同地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或许枷了之后列在一处,至少给人的感觉就是知县将两者一视同仁而不加区别,仿佛对待奸夫淫妇或者老鸨龟公一般,简单粗暴,那么如此而言,金圣叹为之绝倒也好,为之一叹也罢,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不过,我也同意,金圣叹用词总给人大呼小叫的感觉,这个不亦快哉、那个不亦快哉,其实也就是“也还行”。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2-23 23:06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3 08:23
楼上总统对知县等人变脸的解读是好的,但对金圣叹这八字评语的解读不合理。你的解读比他的合理。但其实也 ...

今古同叹,你这个说法没法解。白云后来引的又有招中又无王婆,你这说法也无法解。
作者: 月下    时间: 2015-2-23 23:40
本帖最后由 月下 于 2015-2-23 23:42 编辑

楼上诸位大侠的解释十分精彩。我说一个小处,这里的绝倒,应该就是佩服的意思。意思就是作者你写得太好了,我很佩服。不是大笑的意思。

绝倒:佩服之极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诗:“ 杜陵先生证此道, 沈家祝家皆绝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满座宾客见之,无不绝倒,遂传播其仙家幻术之妙。”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4 02:57
月下 发表于 2015-2-23 10:40
楼上诸位大侠的解释十分精彩。我说一个小处,这里的绝倒,应该就是佩服的意思。意思就是作者你写得太好了, ...

白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金圣叹觉得作者此处描写太给力了,火呆了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4 03:58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2-23 09:07
煮酒兄说中要害了,我确实模糊之中有“一面长枷”的感觉,但我现在细细想想,又搜索了一下“长枷”这个东 ...

对,长枷不是双人枷,只是加长型号的枷而已,因为比普通枷具要长,重量自然更重,也就是用来对付重犯(或是有命案在身,或是有其他重大案底)的加重型枷具。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猜测。不过我的猜测是基于对全书十几处枷具描写的总结,如果假定作者在这一细节问题上的描写是自洽的话,我的猜测是有合理性的。比如,宋江在江州吃黄文柄陷害,定下谋反罪名,待遇是“将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而戴宗事败后推说自己是被迫与梁山好汉合作的说法被接受后,他得到的待遇就是“取具大枷枷了”,而不是25斤死囚枷。这里的大枷,我的理解,和处置武松和王婆的长枷是一码事,都是对付一般重犯的刑具。如果所犯罪案再重,就是25斤死囚枷了。卢俊义那个100斤的死囚枷属于特例,因为一是案情是通寇谋反,特别重大,二是这个人本领太高,怕25斤死囚枷不把稳(曹瞒的话,缚虎安得不紧也)。一般人25斤死囚枷也就到头儿了。

再看林冲被开封府尹收监的时候,林冲的待遇就不是25斤死囚枷甚至连大枷长枷都不是,只是“一面取刑具来枷了”,这是因为府尹怀疑林案有冤屈情节。

解珍解宝恶了毛太公,在毛太公的女婿的发力陷害下,两人的待遇明显超出了民事纠纷的量刑级别,“两面二十五斤的死囚枷”,这种事发生在山高皇帝远的登州,应该也不算太稀奇。

再看雷横,因为打了知县姘头的老爸白老儿,被知县定罪,所受待遇是“将具枷来枷了”。有时普通枷具,不是加大加长型的。后面失手打死知县姘头,按常理应该是大枷伺候的,但文中只是笼统说枷了。这是令人略感意外之处。然后是鲁智深犯在贺太守手中,被拷打一番后,“教取面大枷来钉了,押下死囚牢里去”。看文面就是大枷,没提25斤死囚枷,也略感意外。

史进被粉头出首,被董平拿住后的待遇是“长枷木■,送在死囚牢里”。

这是前70回里作者关于枷具的描写。除了少数例外,基本上长枷 = 大枷,是单人枷,不是双人的,这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

如果假定金圣叹不会产生一枷索二人的误解的话,那么他的绝倒和感叹,应该就是白云兄说的那个意思,外带他小题大作,P大点儿事也要大声嘶吼的坏习惯。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4 03:59
冰蚁 发表于 2015-2-23 10:06
今古同叹,你这个说法没法解。白云后来引的又有招中又无王婆,你这说法也无法解。 ...

冰姨啥意思?俺没看明白
作者: 仁    时间: 2015-2-24 05:59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3 21:23
楼上总统对知县等人变脸的解读是好的,但对金圣叹这八字评语的解读不合理。你的解读比他的合理。但其实也 ...

关于'长枷'不会有什么误会,一项指的是头和手一起扣住的枷。扣两个人的叫'连具枷'。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2-24 07:26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3 14:59
冰姨啥意思?俺没看明白

你的意思是
这件事原本没有任何需要大惊小怪之处。


我的意思是同意白云的评点,联系后文的另一个绝倒,可以体会金老兄确实认为把武松/王婆同时枷了是绝倒,可叹。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2-24 08:39
冰蚁 发表于 2015-2-23 23:06
今古同叹,你这个说法没法解。白云后来引的又有招中又无王婆,你这说法也无法解。 ...

今古同叹,叹的是英雄末路,叹悲剧性下场如此不堪。

“招中又无王婆,何也?”针对知县发问,责其荒谬,特别是考虑到前文将武松与王婆一同枷了,而此处编故事又把重要人犯给漏了。
作者: 最后陈述    时间: 2015-2-24 09:09
叹英雄与猪狗同枷吧。如何绝倒,恐怕只是金圣叹个人感受,真没感受到有何可绝倒的。
作者: 奉孝    时间: 2015-2-24 09:57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3 21:23
楼上总统对知县等人变脸的解读是好的,但对金圣叹这八字评语的解读不合理。你的解读比他的合理。但其实也 ...

金为人和为文,敏锐有余而谨慎不足.

这点评,也是让人绝倒啊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4 10:43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5-2-23 22:00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2-23 19:39
今古同叹,叹的是英雄末路,叹悲剧性下场如此不堪。

“招中又无王婆,何也?”针对知县发问,责其荒谬, ...


其实我前文还有一节没有提起,那就是金圣叹点评的“招中又无王婆,何也?”,这个点评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因为这里是知县假借邻里人等的招状,来为武松定性打基础,所以当然应该集中在武松身上。招中提及武大,潘金莲,西门庆,是因为这三个人与武松杀人直接相关,不提不行,而王婆其人其事于武松杀人并无直接关联性,属于枝节,略去不提完全正常。而且这个只是对邻里招状的修改,并非官方对武松犯罪事实的叙述和定性,自然无须牵涉太广。如果是官方叙述和定性,理应提及王婆,并会在对武松定罪时加上一句诸如“王婆另案处理”这样的话。邻里的招状则无此必要。

小说作者最后也还是向作者交代了王婆的结局,而且正是借助知县对王婆的官方定罪来交代的。下面贴上知县修改过的邻里招状,和官方对王婆的定案,两相对比,可以看出,这两份东西彼此的呼应还是不错的(说明这位知县的刀笔功夫还不错):

‘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据王婆生情造意,哄诱通奸,立主谋故武大性命,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

知县刻意为王婆增加了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的罪名,意在掩盖武松为兄复仇杀死奸夫淫妇的真实情节,这里表现出知县一力出脱武松之意(为什么要出脱武松呢?三个原因,一是知县原本就喜爱武松,二是因收受西门贿赂没有秉公执法导致武松替天行道然后又明表自己承担全部后果,知县心有不安,三也有收民望之意)。编造出来的这个不容祭祀的情节,表现出知县的精明和刀笔功夫。

所以金圣叹这句“招中又无王婆,何也”的质问,实在没什么道理,觉得他并没有真正看懂小说行文,也没有体察到作者心思过人之处,而简单理解为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现知县的荒谬。我觉得金圣叹此问此叹,反而显出他自己的浮躁浅薄和不细心。还是那句话,金圣叹的点评,良莠不齐,我们不能奉若神明,完全被他带着走。而应基于我们自己的人生阅历,以怀疑的眼光审视其点评。我印象里,金评对小说如何营造戏剧效果的论述是好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方面我不太懂,所以即使他什么地方说得不对不好,我也看不太出来),但他在很多需要人生历练方能有正确认知的地方,其点评明显失之浅薄和急躁。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4 10:47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2-23 09:07
煮酒兄说中要害了,我确实模糊之中有“一面长枷”的感觉,但我现在细细想想,又搜索了一下“长枷”这个东 ...

最后,其实这一回中作者也等于告诉了我们长枷的大致定位:

将武松的长枷,换了一面轻罪枷枷了,下在牢里。把这婆子换一面重囚枷钉了

大体上,长枷介于轻罪枷与重囚枷之间。再联系到王婆最后被除以凌迟极刑,所以这里的重囚应该和死囚差不多,所以王婆那个重囚枷也许就是那种25斤的死囚枷
作者: 仁    时间: 2015-2-24 23:36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5-2-24 23:50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5-2-24 05:59
关于'长枷'不会有什么误会,一项指的是头和手一起扣住的枷。扣两个人的叫'连具枷'。 ...


@易明 11 小时前  送了1朵鲜花  并留言:这一句,举重若轻

其实我很佩服这里的天才们。常能看到“亮点”。只是天才如果肯稍加点功夫,就不会闹笑话了。

要是在往后面读一点,关于问什么不提王婆的发问也有了回答。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5-2-25 01:04
拿到现代,金圣叹同志的论文必然要大改,否则一定被拒。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5 01:39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2-24 12:04
拿到现代,金圣叹同志的论文必然要大改,否则一定被拒。

他的论文不仅仅是水平问题。如果只论水平,以今日之眼界来评判古人,未免苛求古人了。金的问题根本是态度问题甚至是人品问题。我从前有一文评论金圣叹在水浒点评和腰斩水浒两事上的文品,不过懒得搬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2-25 09:32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5 01:39
他的论文不仅仅是水平问题。如果只论水平,以今日之眼界来评判古人,未免苛求古人了。金的问题根本是态度 ...


搬吧,俺还没看过哪~~

当然俺也没看过水许,所以也插不上嘴,捉鸡~
作者: 苏双    时间: 2015-2-25 11:52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2-23 17:31
首先,要注意到金批的位置,它是在逗号之后,而非分号与句号之后,非整个段落之后。这是从句读分析而来的 ...

觉得这个评的最合理最好,相当给力。尤其结合陈文昭前后的作为来看,应该是你说这样,赞。
作者: 苏双    时间: 2015-2-25 11:54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4 03:58
对,长枷不是双人枷,只是加长型号的枷而已,因为比普通枷具要长,重量自然更重,也就是用来对付重犯(或 ...

好家伙,这是 枷 之 百科?
作者: 苏双    时间: 2015-2-25 11:55
李根 发表于 2015-2-23 13:27
这个水浒传原文写得十分明白:武松并不是不懂法,不用法,他之前通过何九叔、郓哥,已经基本弄清了兄长被害 ...

十步杀一人,杀人不留行,武二郎是水浒里最被称道的好汉,仁义礼智信,齐了。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5-2-25 12:51
苏双 发表于 2015-2-25 11:55
十步杀一人,杀人不留行,武二郎是水浒里最被称道的好汉,仁义礼智信,齐了。 ...

水浒里面还是稀罕花和尚多一点。
武松行事稳准狠辣,放到现在肯定是地方政协起码。这样的人物都混不出来,可想而知精英逆向淘汰有多厉害。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2-25 13:54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5-2-25 15:25 编辑

从金圣叹的绝倒谈起

《水浒》早年读过,糊里糊涂的,也不觉得多有趣,前年还是去年,读了金圣叹的点评本,觉得这本书还是满有趣的,同时觉得金圣叹也是满厉害的。读书多的人不少,读书多而有洞察力的人就不算多了。有知识不等于有见识。金圣叹读书多,读得细,读得深,有洞察力,表达能力强,所言多有新意。这是我对金圣叹的一点粗浅印象。其实古代中国人在小说方面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可以说是唯一出众的一个。

金圣叹点评时喜欢用“奇”、“绝”这类极端化的词语,这是他观点、喜好、性格三者都很鲜明的表现,虽然有时候觉得他用词略显夸张,反过来看,这也是他显得可爱的地方。

比如这个地方的夹批:

知县叫取长枷 ,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写得绝倒,今古同叹。」


说实话,金圣叹此处所谓“写得绝倒,今古同叹”的确不是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有共鸣。试想,既然武松犯事了,而王婆涉案,那么将两人同枷了,又有何稀奇之处呢?至于“绝倒”和”今古同叹“吗?

我在楼上试图作如下解释:

其次,金圣叹所谓“绝倒”是一种什么样的“绝倒”?我认为金圣叹读到的是一种“荒谬“和”讽刺”意味,是作者的高超笔法。因为倘若一个长枷把奸夫和淫妇给枷了,或者把老鸨和龟公给枷了,这就显得很自然和常规,但在写作上也就显得平常和平庸,而这里是把大英雄和老虔婆枷在一处,就有一种突兀、意料之外的荒谬和讽刺,在写作上就显得笔法高超。


煮酒正熟兄帮助我认识到这里的长枷并非一定是单个长枷同时枷两人,而有可能是两个长枷分别枷两人,实际上根据”长枷“一词的含义,理当作后者解。不管如何,我认为金圣叹的”绝倒“是对武松和王婆被等量齐观后产生的一种荒谬感。但我觉得到此还没有把话讲透。武松是打虎英雄不错,王婆是下九流也不错,可是既然犯法了,被一同拷住又待如何?看起来也不是什么惊掉眼球、毁三观的事情。不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那么是不是金圣叹此人不通?我觉得也不是。主要还是金圣叹有他的道理。这话还要从头说起。主要的是武松这个人物在金圣叹心中的特殊地位!

试看《读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同时作对比又说:“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我知道一定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姑且听之吧。且往下看:“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说到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说到吴用:”吴用自然是上上人物,只是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总之,在金圣叹的评价系统中,别人纵有诸端优点,但总也不如武松,而宋江却是另一个极端。

第二十五回总批又有以下对各位好汉的综合评价,并与宋江一一对比,兹列举如下:

鲁达:阔人。宋江:狭人。
林冲:毒人。宋江:甘人。
杨志:正人。宋江:驳人,驳,即杂,驳人即脑子很复杂的人。
柴进:良人。宋江:歹人。
阮七:快人。宋江:厌人。厌,即抑,厌人即不爽快的人。
李逵:真人。宋江:假人。
吴用:捷人。宋江:呆人。
花荣:雅人。宋江:俗人。
卢俊义:大人。宋江:小人。
石秀:警人。宋江:钝人。

总结说:“然则《水浒》之一百六人,殆莫不胜于宋江。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因此,武松,在金圣叹的心目中,是男神,是天人,是第一人,谁也比不上他,是他审美上的理想人物形象,仿佛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仿佛男版维纳斯,简直完美无缺,无以伦比,对于这样的人物,被拷住本身就让金圣叹必然甚叹一番,如今更是与王婆那样的人成了”同拷“,于是金圣叹眼前就有一千个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因而绝倒!

要说金圣叹对水浒人物评价是否公允,是否是定论,这个我不敢讲。其实品评人物和批评文学作品一样,都有个人的角度。比如在我眼里,武松就谈不上什么天人,《水浒》是本好书不错,但在我的心目中也没有金圣叹所赞叹的那样的地位,因为天下的好书还有很多,金圣叹他也有他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要是读到莎士比亚那恐怕更要顶礼膜拜了。总之,我对金圣叹才学表示敬佩的同时,对他一些个性化的点评也表示理解。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2-25 15:43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2-25 00:54
从金圣叹的绝倒谈起

《水浒》早年读过,糊里糊涂的,也不觉得多有趣,前年还是去年,读了金圣叹的点评本, ...
金圣叹读书多,读得细,读得深,有洞察力,表达能力强,所言多有新意。

这个评价我基本赞同。但这只是总结了金评的优点,而金评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不看后文,不仔细思考,就在第一冲动之下出手点评(比如质问“招中无王婆,何也”等等),再有就是白云兄提到的,其人物评论,个人色彩和主观性太过。如果说这些问题尚可原谅的话,他腰斩和改写水浒的做法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他一方面对水浒一书拍案叫绝,对小说作者的才思欣赏有加,另一方面却又觉得作者对一些人物的描写没有达到他心中的尺度,也就是说没到位,不够极端,于是他一定要做改写。对照金圣叹腰斩和改写的水浒版本与原本的差异,可知其大部该笔,都集中于宋江身上,就是千方百计把宋江写丑写恶写臭。原本的宋江是个复杂的人物,但到了金圣叹笔下,宋江只剩下奸毒狭隘,简直一无是处,而且其阴损歹毒和内心的丑陋是毫无掩饰的。这完全不符合那些有着足够生活阅历的读者的观感。如果宋江真如金圣叹笔下那般不堪和浅薄,如何能赢得这么多英雄豪杰的仰慕和追随?金圣叹对水浒的腰斩和改写,与毛伦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改写是一码事,都是一辈子生活在书房里的文人,基于自己可怜的生活历练,对浩如烟海的外部世界所做的井底关天的狭隘解读。而且最令人不平的是,金圣叹和毛氏父子都是拿一部精品开刀,改头换面以后塞进自己的私货。带着对金圣叹腰斩改写水浒的恶感回过头来看他的点评,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心情。这点还请白云兄谅解。

作者: laser    时间: 2015-2-25 16:41
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知县用同一面长枷同时枷了其中一人的头和另一人的手?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2-25 17:10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5-2-25 17:14 编辑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5 15:43
这个评价我基本赞同。但这只是总结了金评的优点,而金评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不看后文,不仔细思考,就 ...


金圣叹对水浒的改编一个是腰斩,一个是对宋江的贬低。以我对金圣叹和水浒都没下过功夫的人随便说说而言,一个关键的原因乃是在于“招安”,也就是说金圣叹对于招安的看法。换句话说,金圣叹对于造反到底持什么看法?

在我看来,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解释是:金圣叹极其反对招安,支持造反,所以对心系招安的宋江深恶痛绝,因而在对水浒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做出了两件事:砍掉招安后事,贬低宋江。

也有人说出诸般理由,反而论证金圣叹的立场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对此我表示怀疑。当然,我没有精力和学术功底去详细论证,只能从大局上简单说说。假如金圣叹是从维护地主阶级立场出发,是反对好汉们造反的,那么他怎会对这些好汉投诸那样大的热情?他对武松、鲁达等这些造反不安定分子的欣赏是绝对不藏伪的,而金圣叹其人的性格就可以看住这人不是一个典型的保守儒士。当然,金圣叹对造反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前提是统治阶级的腐败黑暗!他理想中的目标社会当然不是一个混乱的造反世界,而只是借造反这个主题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毛主席曾经说过:”《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早先鲁迅则是这么说的:“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毛主席和鲁迅本意当然都是反对投降,毛主席还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造反有理。毛主席说水浒好就好在投降是从革命的现实主义角度去说的,革命者当中必然存在各种成份,不是铁板一块,因此革命是一件相当复杂和残酷的事情。毛主席是革命家,是从革命的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水浒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金圣叹呢?金圣叹要放在民国,也许会加入共产党,但是放在他那个清朝就不同了,他的思想意识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他对社会的不满无法付诸任何实践。同样是反对投降、赞成造反,对于毛主席,”水浒好就好在投降“符合毛主席的身份,而”水浒坏就坏在投降“则符合金圣叹的身份。金圣叹的一次小小反抗就换来斩立决这一彻底镇压。他的反抗注定只能存在于文学之中,在文学世界中保留一种造反的浪漫悬想是他能做的一切。如此看来,他把招安后事腰斩,改编和点评中代入对宋江的恶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另外,金圣叹腰斩水浒也有从文学本身上的考虑,因为他认为招安后的故事远不及前文精彩,影响全书在美学上的整体统一性......)

具体到对宋江的改编使得宋江到底坏到什么程度,我没有研究,不好说。我手上的是中华书局出的施耐庵、罗贯中著、金圣叹、李卓吾点评的版本,前七十回是以崇祯贯华堂刻本为底本。金圣叹的改编应该都没有体现出来,我也就没见识到了。

总的来讲,我感觉金圣叹此人是一个相当有自己“主张”的人,而他的主张是有他自己的原因,至少我是怎么理解的。他的主张有争议是实,我们读者其实无所谓的,读读他的点评也很享受,不喜他的改编和腰斩就不去碰吧,除非专门致力于水浒研究的人。
作者: babo007    时间: 2015-2-28 13:13
此段叙案文字,通乎人情,达乎事理,非烂熟于胸者不能为之。故其笔繁而不乱,简而有致,行云流水,迂徐有度。于行文之中,又暗合前因后果。且明写断案,实写武松:其行文之章法,即办案之章法,实则武二做事之章法。
梁山有勇者众,以理服人者少。武松,可谓有兼而有之!
水浒此段,文与人合,事与理合,实情实景,令人叹服。
此金喟之叹也,古今之叹也!

作者: babo007    时间: 2015-2-28 13:18
李根 发表于 2015-2-23 13:27
这个水浒传原文写得十分明白:武松并不是不懂法,不用法,他之前通过何九叔、郓哥,已经基本弄清了兄长被害 ...

自古而今,官清如水,吏滑如油。会得此间道理者众,而落于笔端者少。
金氏所叹正在其文字耳。
民国以来,海内以社会学解读文学作品之习气,成为百年风气之首。余波所及,触目皆是。
见仁见智,不一而同。
兼容并包,器量所由。
佩服佩服!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3-2 09:41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2-24 10:43
其实我前文还有一节没有提起,那就是金圣叹点评的“招中又无王婆,何也?”,这个点评根本就是莫名其妙, ...

对于“招中又无王婆,何也”这句,煮酒兄等人提出异议,当时我也没多加留意,今天翻出书来再一看,发现你们可能是把知县和府尹弄混了。

‘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以上知县手笔。

‘据王婆生情造意,哄诱通奸,立主谋故武大性命,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


以上是陈府尹和刑部所议定的王婆的罪状。

一个是知县,一个是府尹。知县未提到王婆,府尹和刑部则把故事编圆了。

知县和府尹用枷的方式也不同,府尹是对武松和王婆作区别对待,监在不同的牢里:

将武松的长枷,换了一面轻罪枷枷了,下在牢里。把这婆子换一面重囚枷钉了,禁在提事都监死囚牢里收了。


(这里的确能看出是两面枷。)

所以金圣叹评:“县何愦愦,府何察察,只是笔墨抑扬以成文势耳。”

可见,金圣叹不但看出知县和府尹办案方式的不同,而且为何不同点出了本质:作者不是为了说知县总是糊涂的,府尹总是英明的,而是写作上“笔墨抑扬以成文势”的需要。

回过头来看“招中又无王婆,何也”,金圣叹有此一问还是有道理的。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3-2 10:32
标题: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5-3-1 21:39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3-1 20:41
对于“招中又无王婆,何也”这句,煮酒兄等人提出异议,当时我也没多加留意,今天翻出书来再一看,发现你 ...


是我看书不细。多谢白云兄指正。

不过我还是觉得,金圣叹质疑的是邻里众人的招状,这个相当于现在的公诉书什么的吧,叙述上本来就应集中于被提起公诉的嫌犯身上,而不是与其关联不大的王婆。所以金的质疑多余了。至于金后面的评论,我觉得就属于他对小说创作和营造戏剧性方面的评论,这方面我一向觉得他的感觉是好的。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5-3-2 10:46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3-2 10:32
是我看书不细。多谢白云兄指正。

不过我还是觉得,金圣叹质疑的是邻里众人的招状,这个相当于现在的公诉 ...

看书不细的也包括我一个。其实我们这些现代人,又要工作,又没仆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泡在《水浒》上,但金圣叹就不同了。时间摆在那儿的,他们吃饱了没事就琢磨这个,总比我们要更有心得。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3-3 04:39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3-1 21:46
看书不细的也包括我一个。其实我们这些现代人,又要工作,又没仆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泡在《水浒》上,但金 ...

你们都看得比偶细~~~这本书,还有其它书,偶基本上都是看热闹的心态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