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转载】3D打印——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1:39
标题: 【转载】3D打印——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
转载自西西河,原文题目: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因系统限制修改了标题。
原文链接:http://www.talkcc.com/thread/4088885#C4089373

最近中国军方曝光的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军事运用揭开了新一代技术革命这个巨大冰山的一个小角,而这一技术在经济方面的巨大意义并不逊于历史上数次科学技术革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革命曙光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要知道就算哈雷彗星也不过76年出现一次,而科学技术革命如果从1698年第一台实用蒸汽机问世开始算,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出现了三次。作为亲身经历了第三次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一代,很有可能可以再次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这种见证历史的感觉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解放军报》2015年1月6日 01版

“增材再制造技术”走进装备保障体系

本报讯 李飞、记者王瑶报道:元旦过后,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一艘战舰在进港停泊时,绞缆绳的传动齿轮锯齿突然断裂,无法快速抛锚。紧急关头,机电部门维修人员快速卸下受损齿轮,走进位于船尾的移动方舱对齿轮展开抢修。很快,受损齿轮得到修复。

“这得益于增材再制造技术的成功应用。”战舰机电部门值更员任亚伦告诉记者:“这里面犹如一个微型‘加工车间’,能够快速修复、制造出常用甚至非标零件。”

走进移动方舱,记者看到舱内摆放着计算机、熔铸设备、成型机,以及铝合金材料、不锈钢粉末等增材再制造必需材料。通过计算机内存储的大量备件三维数据模型,成型机可根据模型对受损零件进行快速修复,部分简易零件可现场制造,大大提高了战时装备保障效率。

“其原理和当今热门的3D打印技术原理相近。”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告诉记者,目前该技术已通过总部评审,走进了三军装备保障体系。

http://www.81.cn/jmywyl/2015-01/06/content_6296210.htm

以中国军方一向藏着掖着的公布一代,定型一代,研发一代的做派,已经公开的增材再制造技术所代表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从新闻里可以看出几点,首先是生产设备的小型化可移动化。要知道战舰仓位虽然不小但并不是工厂车间可以无限扩大,战舰都能配备的相关生产设备,基本上就可以对这设备的大小有个大致的初步概念。虽然做不到如电影星球大战里机器人R2-D2直接飞行器外维修太空战机破损机翼的程度,但至少这一技术大大减轻了军事领域中对零配件的依赖程度。从商业角度看,零配件的库存意味着根本不存在库存占用资金问题,零配件生产设备的小型化可移动化直接意味着可以降低库存量甚至最终取消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以至于最终提高商业运营的总体效率。要知道日本丰田对其高效的零库存管理一直引以为傲,而最终完善的增材再制造技术却可以在生产领域中一劳永逸的解决甚至取消库存这一环节。

其次是零配件本身的节约与优化。修理齿轮断裂故障的办法不再是丢弃废零件彻底更换新配件,而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修好了接着用。从成本上看这一技术的巨大优势有目共睹,牙医拔牙种牙的收费跟补牙相比,就算没有10倍也差不了太多,更别提器官移植与器官自我再生修复的收费差距了,骨折了捏巴捏巴养养就好了,动手术扒皮拆骨换新的得多少钱……

再次,从这新闻里可以推断出关于这技术的不少细节。尽管从没涉及过机械生产加工这一领域,但是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大致的东西还是能推出来的。精度强度速度,在没下锚的军舰上能快速生产出临时代用配件,那在考虑过一切甚至包括地球自转引力条件下的专业高精尖厂房里,产品的精度得有多高?而产品的强度与生产速度也都跟生产环境息息相关,不可能说在余震不断的地震棚里造出的产品,质量与产量比正规工厂出的还好还多。可以想象在正规生产流程中,通过对应的应用材料(也就是新闻里的粉末之类的东西)以及专业的熔铸设备,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能达到何种程度。

更何况军品跟民品本身就存在质量差别。军用舰船需要增加船体强度抗浪需要消除船材磁性防鱼雷水雷,没听说过民用汽车也这么高标准严要求的,已经在军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零件生产技术,想必会更容易满足民用市场的需求。

之所以说可以看到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曙光,是因为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巨大潜能,以及近乎对经济生活中与制造业相关的任何生产技术的完全升级换代。在展望第四次科技革命未来之前,有必要对经济发展史上的前三次技术大爆炸做一个总结与对比。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换句通俗的话讲,只有看清楚搞明白,才有可能在未来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好吧,抱住科技这个土豪的大粗腿交上朋友,达到发家致富的目标。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1:40
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可以看得见的、最直接的推手。从效果上来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直接造就了大英帝国200年的全球优势,而第二次电气技术革命则为美国建立了打赢两次世界大战的工业基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虽然并未对世界整体局势进行了大的变动,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信息爆炸不仅仅加强了全球各地人类之间的沟通了解降低了毁灭性战争的可能性,其最为显著的作用是增加了信息阅读量(文字、音频、视频),提升了大部分人的智商。要知道,信息量的多寡与智商水平直接相关,自给自足鸡犬不相往来的经济环境只能培养出作为社会基础的普通个体,而想进入统治阶层成为其中一员,智商上的优势是基础。科举也好议会也罢,能跨入这个门槛的前提是具备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无论是认字(接受信息的前置技能)、读书(信息分析能力)还是数学分析计算(逻辑判断能力),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接受处理信息的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表达分明条理清晰可以算是放之四海皆准,词不达意说明语文不好,自相矛盾证明数学逻辑有问题,话都说不利落只能证明在智商水平上无法超出平均水准。

当然,信息爆炸也不是没有危害,乱七八糟各种扯淡新闻污水四溢,尤其是有图有真相自拍图片的流传,亮瞎狗眼的傻缺二货泛滥拉低了全球人民的智商水平……

抛开军事方面,科学技术革命对于经济政治层面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前三次科技革命的分析,可以大致判断推理出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影响以及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大规模运用为主要标志。以下是百度上摘抄的标志性发明事件。

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并取得标名为“矿工之友”的英国专利。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蓄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买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百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时间段上来看,很明显英国一开始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通过纺织业快速积累资金用于研发扩大再生产,进而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突破能源运用得瓶颈发明出改良蒸汽机进入到重工业,蒸汽机的出现打破了制约生产的最关键的桎梏:能源。这一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意味着人类对能源的运用终于从人力、畜力、简单的水力风力升级到了可移动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的矿物热能。以前各种制约产能提高的限制条件被统统跨越过去,蒸汽时代对能源的唯一需求只有一个:煤。

当蒸汽机实用化小型化之后,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水到渠成的推动了运输技术的发展,毕竟煤炭的重量以及用量摆在这里,而且工业产能大幅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运力需求的暴增。蒸汽船与蒸汽火车满足了经济体系中流通领域的需求,再加上君主立宪制相对稳定的分配制度,一个庞大的帝国出现在历史画卷中。

尽管日不落帝国的威名是建立在皇家舰队的火炮以及红衫军的刺刀上,但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大三角殖民贸易的高额利润才是刺激英国全球急剧扩张的幕后推手。商人军人(或者说海盗)以及王室政客齐心协力全球跑马圈地建立起被高额关税保护的殖民地经济体系,而体系内不断壮大的需求又反过来刺激生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暴增产能在不断满足经济体系内需求的同时,还要继续寻找新的市场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产能,这就是为何舰炮杀到日本中国的原因。当全球已经再也找不到新的地盘,或者说新的需求增长点之后,两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

经济原因才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1:41
要说工业革命,首先得从殖民经济体系入手。而殖民经济体系起初却是建立在大三角殖民贸易上的。一开始的大三角贸易其实很普通,商船从欧洲拉甜酒火枪铜罐等小件工业制品去西非,然后贩运黑奴去中南美以及北美加勒比的种植园获利,最后把美洲加勒比的经济作物诸如糖、咖啡、烟草、棉花以及朗姆酒带回欧洲。这一商路获利丰厚但是唯一的问题很棘手,西班牙人独霸。西班牙人从早期南美的贵金属贸易中大发其财,因此对于南美加勒比地区视若禁脔不许他人染指。而欧洲其它国家(尤其是英国)面对海上贸易的肥肉早就垂涎三尺,再加上宗教矛盾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继承权问题,自然冲突不断。当和平贸易的可能性被完全堵死,武力冲突自然成为唯一的选择。

不过尽管经济实力强大(资金丰厚)军事实力惊人(舰队又多又强),西班牙面对英国私掠船海盗战术的骚扰却无能为力。当菲利普二世(也被翻译为腓利二世)最终不堪其扰出动无敌舰队反而一败涂地丢失了制海权,西班牙人的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风靡全球的大片加勒比海盗系列的背景就在这段时期,岛屿众多作战区域广阔的加勒比海域之所以能成为海盗的最爱,因为大三角殖民贸易的高利润点就在加勒比地区。血腥奴隶贸易的巨额利润一部分会被变成经济作物商品带回欧洲再次创造利润,而剩余的贸易利润则会以货币形式随船。杰克船长们抢了商品可以就近找黑市商人销赃,抢了金币银币更容易花。杀人越货的刺激跟纸醉金迷的享乐合二为一,难怪连后世拍出的电影都票房惊人。

传奇时代自然有传奇人物领衔。大冒险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弗朗西斯德雷克,后来官至海军中将的大探险家大航海家大私掠者大奴隶主德雷克一生充满传奇,在百度上他大致生于1545年,而相对更专业一点的英文维基百科上说他大约生在1540年,而中文维基百科上也有说他生于1535年……他的父亲的老德雷克(1518-1585)是个农场主,因为宗教迫害1549年全家从德文郡逃到肯特郡。不久后老德雷克成为一个教堂的执事与牧师,并以牧师身份在海军中获得了一个职位(至于是不是随军牧师就不知道了)。出生年代不详的德雷克是家中长子,后面跟着11个弟弟妹妹(12个孩子!!从这点来说新教还是比天主教更人性化,有老婆就不至于祸祸别人家小孩子)。德雷克一家有个邻居是干英法近海贸易的船主,于是小德雷克就被送到邻居家当随船学徒。表现优异的学徒工德雷克深受邻居船主的喜爱,以至于没有结婚也没孩子的船主在死后,把近海贸易的小船送给了德雷克。

升级为海军大院子弟并且有从商经历的德雷克在1567年参加了他表哥约翰霍金斯的船队,开始了第一次航海。这个霍金斯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著名人物,因为他就是第一个开启了大三角殖民贸易的商人。从大的方面说,正是因为有德雷克霍金斯这类不断冒险开拓进取商人的存在(三四十岁这阶段他们还只是商人),才有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约翰霍金斯与1532年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的一个商人水手家庭,霍金斯家族是当时英格兰西部沿海一支声名显赫的海上势力,家族的许多成员都从事海外商业冒险活动。霍金斯的父亲威廉霍金斯从1530年起就开创了英国与巴西间的海上贸易,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商人,曾三次代表普利茅斯市出席国会。霍金斯自小即在本家族的船上经受航海训练。1554年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开始从事到西班牙和加那利群岛的贸易。(百度,约翰霍金斯)

自食其力的富二代霍金斯在1559年迎娶了冈森的女儿凯瑟琳冈森为妻,白富美凯瑟琳的父亲是海军财务官本杰明冈森。完成了官商勾结打通上行渠道的霍金斯在其岳父、岳父的同僚以及伦敦商人的资助(或者说投资)下,于1562年10月开始了后来载入历史的由英国人自己进行的第一次奴隶贸易。

时至今日,血腥的奴隶贸易仍然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这点从维基百科上就可以看得很明显。英国人的第一笔奴隶贸易的来源不详(或许是故意不详),维基百科上说霍金斯劫持了一艘葡萄牙的奴隶船,然后把这301名黑奴卖到了加勒比海地岛上的圣多明戈。而百度上说的就很详细了,“霍金斯于1562年10月率领一支船队出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奴隶贸易航行。船队由三艘船组成,其中最大的“萨洛蒙”号为120吨。为了便于在新海域的航行,霍金斯在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带上了一名西班牙人担任领航员,然后驶向几内亚海岸。在那里他很容易地捕获了300名黑人。带着这些“活货物”,他们穿过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岛的小西班牙岛(即海地岛)卖给西班牙殖民者,换取当地大量的“兽皮、生姜、糖和珠宝”。1563年9月,他们满载而归。这是英国最早的“三角贸易”。作为英国奴隶贸易的创始人,霍金斯不仅赢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早进行贩卖奴隶勾当的海盗头子。”(百度,约翰霍金斯)

此时,未来的德雷克船长还在辛辛苦苦的刷着商业海事技能经验,等着升级满足条件以后开上自家的船……

无论如何,开拓了新商路的霍金斯引起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极大兴趣,尽管一开始女王谴责贩卖黑奴这种不道德贸易,但当欠债300万镑(按现在的购买力)的全国最大负翁听到了具体的盈利状况,很快就三观尽碎节操尽坠,与时俱进的跟土豪交上了朋友。霍金斯1564年第二次航行时候,女王跟几个长老团的成员一起秘密投资下注,其中女王以一艘700吨的海船“吕贝克的耶稣”作价4,000镑入股,要知道第一次航行时候,最大的“萨洛蒙”号也不过才120吨。仓位暴涨的船队这次明目张胆的杀向西非打草谷,等航行抵达南美,随船有400个奴隶幸存。

尽管西班牙实行垄断禁止一切非本国船只贸易,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何况还隔着一个大西洋,委内瑞拉沿海波夫拉塔市的总会计师在提出增加7.5%的特别税率之后许可了奴隶贸易,当地政府更是本着唯利是图实事求是的精神笑迎四面八方客,等霍金斯完税之后甚至颁发了一张奖状,表彰他对当地商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但当霍金斯到达下一个交易港口里奥阿恰时,当地政府试图以征收高额税率的办法阻止交易。奶奶的外商来了不搞好三通一平免税免费提供工业用地解决用工难题,竟然敢加税,叔叔忍得了婶婶也忍不了啊。于是行为良好刚拿过西班牙人表扬奖状的优秀商人摇身一变,登陆后露出私掠者的本来面目以武装攻击相威胁,逼迫殖民地官员同意放开奴隶贸易。

历时一年,借着季风装满了黄金白银珍珠宝石的霍金斯于1565年9月载誉而归。两次奴隶贸易的大获成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赞扬。据说第二次的回报率有60%以上,超高的回报吸引了大量海商的目光,准备开始跑大三角殖民贸易商路。但是实行贸易专营禁止他国贸易的西班牙政府不干了。

1567年10月2日,霍金斯商队开始了第三次大三角殖民贸易。这次不但尝到甜头的女王把股份扩大一倍增加了一条船“宠儿”,前面一直打酱油的德雷克也终于毕业升级为船长,开着50吨的小船“朱蒂斯”成为股东。在西非几内亚湾实行驱虎吞狼帮助黑人部落间互掐后,6艘商船组成的船队带着500奴隶启程去美洲,当一路交易顺利卖掉了400奴隶(500-400……)后,遇到暴风的船队不得不在墨西哥湾维拉克鲁斯附近停泊修理。屋漏偏逢连阴雨的英国奴隶商们好死不死的碰到了一支准备去镇压墨西哥独立的反走私护卫舰队……

1568年9月19日,圣胡安德乌卢阿海战(Battle of San Juan de Ulúa)打响。十三艘战舰碾压六艘武装商船没什么好多说的,惨就一个字。海战过后,6艘船只中只有霍金斯的旗舰“宠儿”(Minion)以及德雷克的三桅帆船“朱蒂斯”(Judith)得以幸免跑掉,从女王租借的“吕贝克的耶稣”号(Jesus of Lübeck)以及其它3艘船“天使”号(Angel)、“吞咽”号(Swallow)、 “上帝恩宠”号(Grace of God )全部失陷。在近乎沉没状态下(可以想象一下加勒比海盗I开头杰克船长靠港的场景),霍金斯跟德雷克于1569年1月前后脚返回英格兰,其中霍金斯的船员就剩下15人,虽然找不到商船队的具体水手数,但据后人估计大约300-400船员死亡或失踪。船队出发时参加航行的水手中,只有70到80人顺利返回(高达80%左右的出海航行死亡率)。

在他们返回英国之前,英国政府就已经通过热那亚银行家得知了舰队失败的消息,举国哗然。投资失败的女王很快从另一面挽回了部分损失:当时一支西班牙财宝运输船队为了躲避法国武装民船的追捕跑到了英国港口避难(互相掐真够乱的而且还信息不对称),面对肥猪拱门伊丽莎白一世也不客气,直接连锅烩了……

霍金斯第三次航行的失败标志着英国西班牙两国间和平合法通商之路完全被堵死,文的走不通就只能走武的了。从此以后英国私掠舰队开始了完全有组织的海盗活动,以打击西班牙船队以及其殖民地经济。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1:41
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国文种范蠡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一千多年后的英国得到了完美的再现。经此教训后霍金斯弃商从政,1572年进入国会,1577年接替了岳父的海军财务官职务,开始整军备战。在他的主持下,一方面整顿财务节流,另一方面依靠德雷克等航海家的经验教训改建战船。英国舰队在战术上逐渐摒弃了原有海战一贯的跳帮肉搏冲撞战术,转而开始实行放风筝,依靠中型战舰快速灵活的特点拉开距离以后用速射远射来解决敌人,这一战术的优势在后来跟无敌舰队交手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从1568年9月圣胡安德乌卢阿海战算起,到1588年8月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正好20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与表兄霍金斯弃商从政相反,不走寻常路的德雷克选择了一个更为刺激的职业。如果拿中国历史人物相比,应该说李自成跟德雷克有很多共同语言。崇祯的大裁军把李自成从驿丁这一光荣吃皇粮的职业踢出去自谋出路,结果谋来谋去,李自成瞄上了崇祯干的行当。西班牙人堵死了德雷克成为一个海运贸易商人的出路(貌似他打小从当学徒开始就是准备吃这碗饭的),于是一个神人诞生了。所以说,砸人饭碗堵人上进,后果很容易不堪设想无法承受。西班牙因此而永久丧失的,是传说中的世界霸权。

当然,后来英国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给人活路,于是一个小胡子冒了出来并被美国人完全利用,吃干抹净后彻底砸烂了日不落帝国赖以为生的殖民地经济体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吃了大亏差点送命的德雷克发现既然正经(或者非正经)商人做不成,那干脆做商人最恨的职业好了!二五仔之所以被人痛恨,就是因为叛变的人最了解双方的弱点。转职为海盗土匪加山贼的德雷克回到英国休整了一年,就于1570以及1571年再次去了加勒比地区两次。这两次航行的目的与结果时至今日也是个谜,至少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很有意思:很少人知晓(of which little is known)。

个人猜测,不外乎是招兵买马加踩盘子。当然这背后有没有他表兄以及女王的支持,就更没人知道了……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同样等了三年后,比肩先贤的德雷克不干则矣,一出手就是大票买卖。1572年,德雷克带着已经成型的团队偷偷来到巴拿马,躲进了巴拿马地峡(如今的巴拿马运河就是在这里挖的)。之所以盯上这里的转运城市点,是因为西班牙从太平洋沿岸秘鲁等地搜刮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都会通过陆路运输经过巴拿马地区抵达加勒比,然后运回欧洲。这种黄金商路的咽喉部位被一眼看破,可见德雷克在商业以及土匪界的毒辣眼光,估计这也是他能服众的原因。当年太祖评价林彪打仗是砒霜拌大蒜又毒又辣,看样子在任何行业,眼界不行成绩就肯定没戏。据说在第一次抢劫时,德雷克受伤流血不止,而他的手下们坚持撤退,即使放弃已经抢到手的金币银币也要带他回去治疗。有这种重义轻利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成员,可想而知德雷克的威望与人格魅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第一次抢劫功败垂成但是完全整合检验了团队。大丈夫立世当如锥入囊中颖脱而出,德雷克接下来的行动让后世所有围观党目瞪口呆:这个后来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带着他的土匪海贼团堵着这个咽喉节点抢了一年时间!!!不光是运送黄金的骡马队,连带着还有几艘西班牙大帆船。听说过抢银行的,没见过连运钞车运钞飞机一起打包开走的。要知道在1558年,西班牙大帆船的平均吨位就有367吨,500的吨位在1570年左右已经非常常见,到了1588年组建西班牙无敌舰队时候,有征集到3艘超过1000吨和8艘800吨左右的纪录。对比一下德雷克继承的第一条船“朱蒂斯”50吨,“萨洛蒙”号120吨,女王拿出来投资入股的“吕贝克的耶稣”700吨,就可以知道这货抢劫1年的利润有多高……

一票人开着小型商船拿着长剑斧头火枪出门转了一年,坐火箭般一步到位升级成坚船利炮的小型武装舰队回家,换到今天,那就是骑着自行车出去干活然后被自家的武装直升机编队铺着红地毯送回来的节奏啊,跑车算什么,少飞几天的油耗就省出来一辆RR。1573年8月9号,扬眉吐气两袖金风的德雷克满载战利品回到了普利茅斯。以出色战绩证明自身能力的海贼王得到了女王的召见并成为其亲信,杀人放火金腰带不是开玩笑的。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是从时间线上推, 面对历史上1577年再次出征去美洲沿岸打草谷的德雷克,以及他弃商从政并在1577年成为海军财务官的表哥霍金斯,很容易发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感叹,更可以推断出兄弟二人背后站着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作用。据说在航行出发前,女王亲口对德雷克说:“我们将很高兴因我们所经历过的好几次伤害对西班牙帝国复仇。”(We would gladly be revenged on the King of Spain for divers injuries that we have received.维基百科,金鹿号)要知道这次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受女王委托开拓去太平洋的新航路,以及搔扰太平洋沿岸的西班牙殖民地。从1567年出发跑商1568年海战失败亡命到1577年意气风发开始报仇。

十年生聚完成。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1:42
1577年11月15日,升级为探险海贼王的德雷克从普利茅斯出发,舰队一共5条船164个人。以战养战滚雪球的海盗团很快在佛得角拉了新人入伙:一条倒霉的葡萄牙商船“玛莉”(Mary)号,而新入伙的船长更有着丰富的南美水域航行经验。走一路抢一路往南跑以躲避西班牙舰队的追杀,因为狭窄的麦哲伦海峡被西班牙人完全封锁控制,走投无路的海盗团伙只好继续往南探险。一路的征战与航行使得船队不断缩小,意外落水、疾病、叛乱导致水手不足,因此两艘船不得不被自沉放弃,“玛莉”因为船材腐烂也只得被烧毁,一场风暴摧毁了剩余3条船中的一条,而另外一条因为跟旗舰失去联系,也只得返回英国。德雷克的旗舰“鹈鹕”(Pelican)号因为被暴风往南吹了大约5度,意外的发现了绕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路线。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德雷克的旗舰,这艘世界闻名的传奇船只是西班牙大帆船(估计就是前面从西班牙人手里抢过来的一艘),算盖伦型三桅帆船。据估计,船长23米,排水量300吨。当德雷克绕过麦哲伦海峡从后世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的水域(真牛人,不解释)进入太平洋时,为了纪念这仅有的一艘船创造了历史,“鹈鹕”号被改名为“金鹿”号(Golden Hind),用来纪念他的赞助人克里斯托弗海顿爵士,因为其家徽纹章中的盾牌上有只金色的母鹿。

因祸得福解决了路线危机以后,德雷克沿着南美西岸又干起了老本行。对英国人海盗探险家到来一无所知的西班牙运金船在接近利马水域很快被俘获,这一票即使放到现在也让人口水横流:大约700公斤黄金(25,000 pesos gold,1 pesos=27.468g)。要知道一盎司黄金等于31.1035克,换成现在的单位就是大约2.2万盎司黄金,即使不考虑通胀以及几百年的利息(!),按照$1,300/oz单价,就算扔现在也值$2,700多万美金……

发财的同时海贼王又得到了另一条开往马尼拉运金船的线索,1579年3月1日,最终捕获的结果创了纪录,36公斤黄金、一个黄金十字架(估计个头不小的那种)、珠宝、13箱皇家餐具以及26吨白银(!)……大发横财的德雷克十分绅士的邀请被俘获的船只高级管理层以及随船的绅士们共进晚餐,并且按照级别对每个俘虏赠送礼品,以及书面的安全通行许可证明。据说,光转载货物就花了6天时间……

尽管抢劫第三条运金船的企图没有实现,但在追击的过程中德雷克一路向北最终于1579年6月17日抵达加州沿岸。休整一段后借着西南季风开始了横渡太平洋的航行。在印度尼西亚附近停留之后(传说中的香料群岛,商人么,你懂的,海外代购党),绕过好望角途经塞拉利昂,最终于1580年9月26日抵达普利茅斯。跟英国第一个环球大冒险家大商人大海盗德雷克一同返回的有56个船员,736公斤的黄金26吨白银以及满仓的香料(300吨仓位的船,就算只装一半……),要知道当时香料的价格可是跟黄金有的比的。

作为投资者,伊利莎白一世女王享有一半的收益,而就这一半的收益超过了女王当年全部的收入。当女王登上金鹿号以后发现,她的投资收入接近16万镑(当时币值),这笔钱不但足够支付她所欠的一切外债,而且还有至少4万镑的剩余。从商业角度看,投资人每一磅的投入换回了47镑的回报。这一业绩使得德雷克获得了爵士头衔。大冒险家大海盗大商人德雷克终于达到了本职业的顶峰。

当然,后来作为海军中将的德雷克在1588年击败来犯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就是另一个海战史上的传奇了。

顺便说一句,风投专家伊丽莎白一世在1581年用剩下的4万镑投入到“利凡特公司”拿了50%股权,允许该公司在7年内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贸易。英国通过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有了第一桶金,利滚利滚雪球开始了……

之所以花费大量篇幅着重于德雷克,一句众所周知的歌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以海贸商人为目标的德雷克出身并不起眼,个人起初的职业生涯也不完美(比如第一次独立当船长就基本上血本无归破产了!),但其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才是成功的关键。商人、军人(好吧,海盗)、探险家三大职业的基础说穿了都一样:坚持不懈地态度以及不断进行自我充实的学习。当第一次做船长却被打得接近全军覆没落荒而逃的时候,当事业处于紧要关头却受伤血流如注的时候,当遇到暴风骤雨只剩下一条船,前路不通后有追兵前途未卜茫然无助的时候,只有自身的能力与信念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的上不光指的是成绩、收入、地位,更深层次的解释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战栗昂扬。如同电影加勒比海盗世界中的主基调是自由的冒险一样,大航海时代中操纵着几十吨的小破船驶向未知大海的商人冒险家们,在精神上应该是很充实的。而这种正能量四溢的精气神,正是每一代开拓者们所共有。扩张时代跑遍世界的英国人,拿破仑时代打遍欧洲的法国军人,西进运动时期的美国牛仔,明治时代维新变革的倒幕派日本军人武士,建立国家打击白匪的第一代布尔什维克,黄埔军校誓言打倒军阀结束内乱的学生兵,以及本朝开国的整整一代人。这种人类共通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切想要进步文明所必需的。换成书面用语来定义,这种精气神就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短时期内的失败不应是颓废退缩的借口,只有经历过精神上的彻底磨砺并依然能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评价德雷克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套用凯撒击败最大政敌庞培后在泽拉城(今土耳其境内)彻底击溃法尔纳克二世时给罗马元老院的报捷文书“我来,我见,我征服”(VENI VIDI VICI)的风姿,再对比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境,这种现于经历过众多血火考验军人身上的睥睨天下的精气神可以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总结:

老子就是牛逼。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1:42
光影相随,伊丽莎白一世、德雷克、霍金斯所支持从事的血腥奴隶贸易代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最野蛮黑暗的一面,但正是由于这些带血的金币,不但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充分成长所需的养料,同时奠定了后来日不落帝国300多年的基本经济体系蓝图。如同地球另一面的清王朝,野蛮愚昧的游牧部落虽然摧残了汉文明,但在融入的同时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广阔的地盘。殖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不仅仅为后来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而且不断增加的人口也带来了最直接的市场需求。

自从1588年海盗将军德雷克带领的英国舰队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击溃了欧洲大陆对英国本土的直接军事威胁之后,1651-1672年的英荷之战更是完全消灭了后来200多年内任何进攻英国的军事野心。海上马车夫在英法两国夹击下一蹶不振沦为欧洲二流国家,而踩着西班牙荷兰舰队尸体的英国海军不光实现了军队保家卫国的理念,更解决了经济循环中的流通问题,各国在大航海时代建立起来的全球殖民地完全打开了大门。接下来的七年战争从战略上看就是顺水推舟了,欧洲本土各国死掐打成一片废墟,而英国却跟法国在外海以及各个殖民地大打出手,1763在法国签订的《巴黎和约》中,英国基本上把法国驱逐出北美与印度,达到了独霸的目的,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只保留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新奥尔良和瓜德罗普岛,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这种典型的别人啃骨头自己大口吃肉的行径奠定了其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的最后一块基石,但也满满的拉了仇恨。加拿大丰富的渔业林业以及奢侈品毛皮极大的缓解了英国本土食品还有造船建材的短缺,而人口众多的印度更成为绝佳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产品倾销市场。

当然,雄霸欧洲的法国人也不是吃素的,英国人在海外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只有一个结果:步子大了会扯到蛋。

为了维持因为七年战争而暴涨的军费开支,1765年3月22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印花税条例。这种“普天之纸都要交税”的做法自然引起北美殖民地的坚决反抗。后来以商业立国的北美殖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抵制英货,贸易额大幅下降的结果就是由于受到英国各地商人的施压,英国议会于1766年3月18日废除了这个激起公愤的税法。不过面对钱这种好东西,谁都不会嫌少。1767年国会再次通过了由财政大臣唐森德提出的征税议案《唐森德法》,因为吸取了印花税法实行时候在北美的税吏被围殴的情况(想想都爽,谁来收税就大嘴巴抽),授予了英国关税税吏有权私闯民站搜查违禁品走私货物的权力。这一下子更是捅了马蜂窝,1768年2月马萨诸塞议会开始了各殖民地议会大串联,重申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组织与行动纲领逐渐成形),并再次轻车熟路的组织抵制英货运动。与此同时还展开文攻武卫真的动手抽大嘴巴,直接暴力抗税用武力反抗英国税吏的搜查走私品违禁品(暴力行为正规化体制化)。赖昌星霍英东要是生在那个年代的北美殖民地,估计一个美国独立之父头衔稳稳的跑不掉,生不逢时啊。

1770年3月5日的波士顿惨案使得反抗达到高潮。3月5日英军士兵与一名制绳工之间冲突再起。波士顿的绳索制造工人聚集在海关,向守卫海关的英国兵投掷雪球。晚8时,钟声大作,人们手持棍棒走上街头,高呼赶走可恶的“红虾兵”(蔑称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国红衫军)。聚集在英王街海关周围的人情绪更为激昂。英军前来镇压,面对情绪激愤的人们,士兵在慌乱中向群众开了枪,当场打死3人,伤6人,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次日死去。第一个被打死的是种植园奴隶出身的黑人群众领袖克里斯普斯阿塔克斯。这次流血事件史称“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纷纷起来抗议英军驻扎。波士顿这座仅有1.7万人的城市,竟有五万人加入到给死难者送葬的行列中。英国军队被迫撤出波士顿。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上,英军将制造此次惨案的托马斯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拘留起来。一个星期后,一个大陪审团宣誓组成。在检查总长的要求下,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被提起公诉,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当地律师约翰亚当斯,就是被美国人尊为“Founding Father”之一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继任者。(百度,波士顿惨案)。反抗浪潮迭起的结果是英国最重被迫于1770年3月废除了《唐森得法》,但为了刷存在感,保留了茶叶税的尾巴。而这一举措留给了已经食髓知味获胜两次的北美反抗者们更大的操纵空间。

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经过就不多说了,其根源在于贸易冲突。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出口全世界的茶叶比北美本土产的便宜50%左右,产品倾销地的悲哀不过如此。而为了尽快处理掉积压茶叶,英国政府于1773年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不但下放了茶叶专营权,而且还免交高额进口税。在正常商业竞争条件下已经必死的北美茶商面前有两个选择:破产,或者动手。前面提到过,西班牙不给商人德雷克活路,那自己的活路也就堵死了。既然已经无路可走,那就杀出条血路好了。换句话说,就是“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个说法”。

面对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直接强硬取消了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并给予军队直接入户搜查的权力。不断激化矛盾的结果就是在1775年4月19日,终于响起了莱克星顿的枪声。

接下来法国人登场了:七年战争把老子踢出印度北美,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要知道刚起家的美军连正规军都少于民兵,怎么可能有能打的高技术兵种海军,而法军就不一样了,法国人参战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制海权的易手,毕竟已经债台高筑的英国政府得应对脆弱不堪的财政,而必要的海军军力也得首先稳住本国周围的海域。从经济角度看,北美殖民地独立意味着一个有300万人口的成熟市场重新向各国开放(跟清朝那时候不用刀叉的未成熟市场完全不同),早就看英国人不爽的西班牙人(无敌舰队覆灭的深仇大恨)跟荷兰人(英荷战争被打残的刻骨深仇)也冒出来添乱,别的不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倒卖点军需后勤吃的用的赚点小钱总可以吧?更何况从时间线上推1765年珍妮纺织机出现导致纺织品产能暴增,大家都找地方出货呢,一块大肥肉突然从英国人的锅里跳出来,谁抢不是抢。

于是打成一锅粥。

于是经过八年抗战,美国独立了。
作者: 晚稻米    时间: 2015-1-24 13:20
写文章的像是没用过这种东西。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1-24 13:46
晚稻米 发表于 2015-1-24 13:20
写文章的像是没用过这种东西。

应该是借着由头说历史,我觉得历史部分写的挺好看(真实与否不知)。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1-24 14:36
duanjian 发表于 2015-1-24 00:46
应该是借着由头说历史,我觉得历史部分写的挺好看(真实与否不知)。

绝大部分跟3D打印风马牛不相及么。。。

3D打印这事儿,我发现越是不懂机械的越是吹得起劲。。。神吹,侃晕一个算一个。。。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15-1-24 15:45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24 14:36
绝大部分跟3D打印风马牛不相及么。。。

3D打印这事儿,我发现越是不懂机械的越是吹得起劲。。。神吹,侃 ...

麦帅,我有个问题没搞懂,3D打印能不能打个大螺栓出来?能不能打一截导线出来?

螺栓,我是说大一些的,比如手指那么粗的,要真正吃重量的。传统方法是用一根圆棍料来车,金属的强度是靠锻造淬火等工艺来保证的。传统的多股导线,是用铜线拉成的,十几根细铜线绞在一起,即保证了柔度,也增加了强度。

3D打印是靠材料粉末一层层堆积,再经过胶水粘在一起的。那么这个打印的螺栓强度有多大?是靠胶水保证强度吗?能代替那种吃重的螺栓吗?电线的多股线,它能一根一根打出单根铜线,这点我不怀疑。用这种堆积出的细铜线,能拧出柔软度,导电性,强度都符合要求的多股导线吗?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1-24 19:26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4 15:45
麦帅,我有个问题没搞懂,3D打印能不能打个大螺栓出来?能不能打一截导线出来?

螺栓,我是说大一些的, ...

你说的那种3d打印是塑料。用金属粉再激光的,也可以叫3D打印。问题是这两东西相提并论好像不太合适。
作者: tanis    时间: 2015-1-24 23:31
duanjian 发表于 2015-1-24 11:42
光影相随,伊丽莎白一世、德雷克、霍金斯所支持从事的血腥奴隶贸易代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最野蛮黑暗的一 ...

是水果多年前写的么?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5-1-24 23:40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4 15:45
麦帅,我有个问题没搞懂,3D打印能不能打个大螺栓出来?能不能打一截导线出来?

螺栓,我是说大一些的, ...



介个不可能是胶水粘起来的。。。这个可以,螺栓肯定没问题。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15-1-25 00:25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5-1-24 23:40
介个不可能是胶水粘起来的。。。这个可以,螺栓肯定没问题。

这个应该是塑料的构件。用塑料粉末一层一层叠加,最后通过什么工艺加强一下,做成一个整体,可以代替原来的模具注塑工艺。这个我可以理解,因为塑料本身的强度不大。

我想知道的是关于金属的。我也看到有金属3D打印,也就是喷金属粉。我疑惑的是,喷金属粉一层一层叠加,做成一个螺栓,岂不是榔头一砸就碎了,它的强度来自什么地方。一根铜粉搓起来的铜线,那不是一拉就断了,它如何具有常规导线的延展性柔韧性。总之就是粉末状的金属如何保持晶体状金属的特性。

作者: 晚稻米    时间: 2015-1-25 00:33
上面那图有刀花印子。做螺栓是可以的,不是胶,是烧结。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15-1-25 00:51
晚稻米 发表于 2015-1-25 00:33
上面那图有刀花印子。做螺栓是可以的,不是胶,是烧结。

那么就是说,3D打印解决的是成型的问题,如果要它保持金属的特性,比如延展性,强度这些,还要有后面的处理过程,比如你说的烧结。
作者: fish97    时间: 2015-1-25 00:55
本帖最后由 fish97 于 2015-1-25 00:56 编辑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5 00:25
这个应该是塑料的构件。用塑料粉末一层一层叠加,最后通过什么工艺加强一下,做成一个整体,可以代替原来 ...


记得那个图好像是打印出来的飞机上的钛合金部件。估计强度不会低。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5-1-25 01:06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5 00:51
那么就是说,3D打印解决的是成型的问题,如果要它保持金属的特性,比如延展性,强度这些,还要有后面的处 ...

俺也不是很清楚;据俺的不清楚理解,应该是激光融化再结晶,犹如一个微型高炉。。。成功的关键在于达到金属结晶的最佳状态;所谓的金属特性(延展性强度等)都在于金属的结晶状态。所以对金属结晶的研究才是关键,不是用激光融化了简单堆积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据说好的3D打印金属件可以达到比锻造还NB的金属特性,这个是如何做到的俺就不知道了。
作者: 晚稻米    时间: 2015-1-25 01:36
金属的没弄过,我觉得要跟锻件比,如果通过特殊处理的话成本应该会高。上面那个图,右边凹下去的那些小凹面,看着象是是铣刀的刀路。
上面说船上齿轮的修补,应该是指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替代处理吧,寿命可能不会太长。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1-25 10:54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4 11:25
这个应该是塑料的构件。用塑料粉末一层一层叠加,最后通过什么工艺加强一下,做成一个整体,可以代替原来 ...

下面鳕鱼说的那样,基本上就是受控粉末冶金,如果温度、控制得当的话,能得到理想晶体结构,金属性能会有很大提高。所以打螺栓、打印导线,能不能?当然能。。。 问题是高射炮用来打蚊子,效费比实在太差。。。 能打印金属的3D打印机价格不可能降下来,所以一切展望、梦想,都别太当真。。。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1-25 11:10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4 11:51
那么就是说,3D打印解决的是成型的问题,如果要它保持金属的特性,比如延展性,强度这些,还要有后面的处 ...

金属3D打印,主要应用在两方面:
1、特型、特种工件,普通设计或者机加工异常困难。比方说要在工件内部开一个走向怪异、甚至非直线的孔,传统的车铣刨磨束手无策了就。。。
2、力学性能要求极高而加工困难的金属件,战斗机的钛合金框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钛合金是出了名的难加工;偏偏这个工件的承力要求还很高;结构上还特别精细,工艺要求也高;尺寸大,普通加工中心根本装不上。。 金属打印出来的钛合金工件用不着太多的工艺处理,几乎相当于“一次成型”,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传统加工,有着绝对优势。。。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1-25 21:08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24 21:10
金属3D打印,主要应用在两方面:
1、特型、特种工件,普通设计或者机加工异常困难。比方说要在工件内部开 ...

用激光烧结很难量产,或者说越空灵复杂的结构越有优势但是实体的就麻烦了,激光一次烧结的粉末都是微米甚至亚微米厚度的,如果实体结构一层一层烧结很耗时,传统粉末成型就压那么一下或者铸造就快多了。
而大部分工业零件设计都是实体和相对简单结构的,所以目前这种加工方式应用并不广泛。
我知道军事工业用得多一些,比如说一次打印手枪就不错的应用,整体成型,内堂弹道都无需再加工,结构完整,等等,这就是空灵结构,一些多复杂空隙轻质结构应该也适合这种方式。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15-1-26 07:10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完全没关系啊。

3D 打印技术不是万能灵药,更扯不到让资本主义突破瓶颈。
作者: 删除失败    时间: 2015-1-26 09:35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5 00:25
这个应该是塑料的构件。用塑料粉末一层一层叠加,最后通过什么工艺加强一下,做成一个整体,可以代替原来 ...

螺栓这种标准件不是3D打印的方向,因为太成熟了,即使是最老式的设备每天的产量都是成千上万的,3D打印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率都比不了

至于金属的3D打印,记得njyd曾把它比作堆焊,我认为还是比较贴切的。焊接后原来的粉末形成了一个整体,不会一榔头就碎了,举个例子我们用的菜刀都是钎焊的,你一榔头也不容易敲成两片。不过强度能做到多高还要看工艺
作者: 晚稻米    时间: 2015-1-26 11:13
在十多年前国内就有很多使用3D成型的厂子。
这个用来做铸造件的模芯或模具还是很方便的。
因为有很多的异形件用机加工、电加工或者手工修的话,很费时间。

我们那时用UG来做产品模型设计。把设计模型或者点数据修改好后转3D打印机做出样品,然后再翻模把模具做出来。没见过直接出产品的。



作者: 谜团    时间: 2015-1-26 18:23
明白的人明白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2-4 08:20
关于美国独立的书籍数不胜数,不过作为学渣历史爱好者,一本都没读过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经历过中学坚实填鸭训练以及马列体系无坚不摧辩证思考熏陶之后(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白话就是什么都不信什么都自己找),再结合系统的经济利益体系逻辑分析,基本上对任何事情都能胡说八道一番。尽管从宗教迫害方面入手更容易分析(五月花号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一帮清教徒以及其所制定的《五月花号公约》),但经济利益其实才是一切变革的基础。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独立的根源,其实就是新兴的殖民地商业资本寻求保护不果,最终自力更生立国。

如同地震产生的原理,当经济主体从封建时代的以第一产业为主(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林业,就是一般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逐步向资本主义时代以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过渡,从事相关产业的利益阶层的社会地位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夕,大三角殖民贸易带给新兴海贸商人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相应的对政治权利的诉求。以第一产业收入为基础的旧利益集团保皇党(俗称地主),突然发现新兴的以远洋商业贸易以及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集团资产阶级暴发户商人等一下子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并且要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冲突自然就随之出现。这种反复剧烈的震荡可比大地震厉害多了,先后被砍了脑袋的英法两国国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而北美大陆的情况又不一样。北美地区最初是以农林牧副渔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北部的木材海产品,中部南部的粮食棉花茶叶羊毛等都是如此。从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起,到1672年击溃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点,最后止于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签订《巴黎和约》,英国国力三连跳的同时,北美的定居点殖民地也稳定的发展了接近200年。尤其是经过七年战争的洗礼,欧洲大陆满目疮痍的直接导致了大量移民难民为了远离战火迁移到北美。如同电影指环王中精灵要远离战乱不断地中土大陆,北美大陆虽然称不上是世外桃源,但毕竟比烽火连天的欧陆战线要和平。刚冒头的资产阶级后起之秀挑战老牌贵族的结果,就是双方的优秀人才如同割韭菜一样被一茬茬送上断头台。站队就有失败的风险,不站队又有钱更会被双方共同打击,大西洋一边是尔虞我诈血流成河的政坛商场,另一边却是自力更生安居乐业的农场森林,更何况北美还有利润丰厚的远洋贸易,在英国国力大涨的200年中,不光第一产业为北美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资产,大三角殖民贸易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要知道北美也是这个贸易圈中的一角,相比较对非洲只掠夺不发展的情况,大西洋沿岸的定居点可都是由同文同种的欧洲大陆移民组成。怀揣由贸易获得的商业资本再加上第一产业的收入,财大气粗的北美富家翁面对被战争拖得濒临破产的欧洲东家,那就是八年两伊战争打完后富得流油科威特对上穷得卖肾伊拉克的节奏。

其实一开始北美人并没有独立的意思,抗税的口号也是“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而依据也是堂堂正正的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基石之一的1689年权利法案(另一块基石是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这两者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比如前面波士顿惨案中提到过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当时可是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律师。

另外平心而论,英国政府对北美征税也是事出有因的。《1764年皇家公告》制定了北美西部的边界线以限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不断向西扩展。这个公告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北美殖民者跟印第安人原住民谈判以减少战争,从而节省军费。要知道英国在北美的驻军一是为了保护公民财产防止土著抢劫,二是为了防范法国人的反扑。但这一公告却极大损害了边境殖民者的利益,毕竟只要把印第安人赶走,木头矿石粮食就都能有大量产出。这种经济上的矛盾实际上很难调和:英国政府出钱出力,北美殖民者们在后面大捡便宜还不交税,这还有王法吗?换成今天,如果渔民满世界捕捞还不交税,然后军方在后面善后,一次两次可以,几年如一日天天如此谁受得了……

按正常情况,最适合解决这种矛盾的地方在议会,给予北美相应议席的同时加以增税。而这也正是新兴的北美商业资本所要求的。但可惜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七年战争结束时,受尽辉格党攻击的托利党成员布特伯爵辞去首相职位,继任者叫乔治格伦维尔。

膏梁子弟乔治格伦维尔生于1712年,其家族的关系网遍布整个英国政坛。顺理成章的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毕业,格伦维尔在法学院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以格伦维尔家族控制的白金汉选区议员身份进入议会,并把持了这一位置三十年。一辈子一帆风顺不识人间疾苦的贵族高高在上,自然理解不了底层人们的愿望。因此也不难理解1763年他接任首相职位以后,碰到财政问题马上想到的就是征税。而征税的结果就是北美殖民地大暴动……把英国坑的满头包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格伦维尔在1765年被乔治三世罢免。

继任者罗金汉勋爵在老皮特的帮助下于1766年废除了印花税法案后,同年被老皮特所取代。作为实际上领导英国打赢了对法国七年战争的老皮特,洞察世事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他在一篇演讲中说:“如果我是个美洲人,外地军队在我的家乡登陆时,我绝不放下我的武器,---绝不,绝不,绝不!”当英国人要求美洲人承担部分其应该分担的防务开支,而美洲人强调的“无代表权不纳税”这一不容置疑的根本原则时候,双方其实已经可以坐在谈判桌前。撤回印花税法案之后,老皮特和乔治三世在北美民望急升,纽约市民为了表达谢意,在市内给两人树立了铜像。戏剧性的是,10年后的1776年,同样是纽约民众拿绳子拽倒了乔治三世的铜像(萨达姆发来贺电)。

历史人物决定历史进程。如果老皮特不生病多挺几年坚持到谈判开始,很可能世界历史会完全改变。1767年老皮特因病将首相位置交给了格拉夫顿公爵,后者的祖父是查理一世的私生子(瞧这一家子)。格拉夫顿公爵所领导的过渡政府于1770年交给了下一任诺思勋爵,这一任长达十二年。

诺斯在和平年代或许会是个好首相,但是在危机时期就显示出能力的不足。要么身段软一切可以谈,要么手段硬一步到位军事碾压,当法国、西班牙、俄国、普鲁士、荷兰以及北欧国家团结一致反对英国,没有相应杰出领导能力应对危局的结果就是最终承认了美国独立。1774年英国政府激化矛盾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并给予军队直接入户搜查权力的时候,首相诺斯以及议会并没有意识到屁股下面火药的当量,也不明白北美开拓者们的艰辛,北美殖民地商业资本靠谈判解决自身保护问题的大门最终被关死的结果,就是一场200万美洲人对600万英国人的战争,而美洲人背后还有众多的列强……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2-4 08:22
同历史上澳洲人口的流放罪犯背景近似,第一代北美殖民者大部分都是逃难的难民,五月花上的清教徒就是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而跑路的。惹不起躲得起,躲了几万里躲了几代人,难道还是被征税被奴役的结果?更何况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政府的军管做法完全绕过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要知道北美殖民地居民也算英国公民,在议会里没代表,现在连法律这个最后挡箭牌也失效了,那还要英国国王这个所谓的保护者干什么用。

于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悲剧了。

当放弃原先跟国王谈判的路子走上自主立国的道路,美国殖民地资本突然发现手里能打得牌也不少啊。按照SWOT分析,还真不是没机会。

内部优势:有钱任性;民兵强悍;本土作战得人心;

内部劣势:打起来影响海运贸易收入;正规军少没海军(跟英国比海军基本等于没有);人员构成混乱,保王党法国移民啥人都有;一盘散沙,没有正规政府以及财政;

外部优势:乔治三世比较软;英国国内辉格党托利党党争;英国财政吃紧;英军离得比较远;各国潜在盟友众多;

外部劣势:英军很强(!)

回过头来看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都是很偶然,比如美国立国。跟乔治三世同期的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曾说过“与其像英国乔治三世那样允许美洲独立,我不如对自己的脑袋开枪。”换成一个时代的乾隆皇帝结果更不用说,蒙古的葛尔丹新疆的大小和卓都是例子。如果按照乔治三世最初焦土作战的设想,并不是无法镇压北美叛乱。但由于内忧外患,最终不得不吞下苦果。

内忧主要来自于党争。虽然比不了奇葩国家日本两年一换的频率,但辉格党多利党之间的对掐直接导致对外政策的不一致互相扯皮拉后腿。更何况金钱利益基本上来说超乎一切党派,而议会中的成员们又跟北美殖民地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敌友难分的状况使得乔治三世炸毁码头焚烧城镇的计划胎死腹中,国家事小自家事大,你要把老子在北美的港口铺子烧了,老子能在议会支持你投票?

而外患更危险,在跟法国宣战的同时,1779年英国更向西班牙宣战。全球急剧扩张的后遗症在情况最危急时候终于爆发出来,四面树敌的结果就是苦主一个个跳出来导致四面楚歌。打赢了一片焦土财政破产,打输了人头不保是肯定的,各国的革命党们都虎视眈眈等着呢。当1781年约克镇大捷出现改变了整体战略局势(美法开始战略反攻),和谈承认美国独立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平心而论,虽然在其统治时期内美国独立,但实际上乔治三世的时代还是硕果累累成就非凡的。如果说伊丽莎白一世为英国打下了经济基础,那么乔治三世则为大英帝国做了三件事。一是确保了殖民地经济体系的发展,二是维护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稳固,三是打击了竞争对手法国。

首先,制海权的确立保证了殖民地经济体系得以平稳运转。即使美国独立后从政治上脱离了英王统治,但在经济上依然从属于这个覆盖全球的体系并从中持续获利。贸易体系带来的大量资金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产能,反过来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体系,殖民地经济一方面保证了低价获取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半垄断了销售市场。1765年问世的珍妮纺织机带来了产能的飞跃,产能的提高必然导致对两方面需求的增加,一是原材料,二是市场。这方面的例子是现成的,2005年后铁矿石价格暴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而90年代加入世贸前纺织品产能的暴增,必须要跟美国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拿到出口配额。供需两旺的情况使得为了追求生产的更高效率,对科技投入大大增加,最终导致了可大规模商业化的改良蒸汽机出现。另外当美国人开始自己吃自己后,不用在北美跟法国守着漫长边界线死掐的结果就是英国的军费无底洞终于能补上了。一边砍军费节流,一边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天赐良机开源,1783年上台的纪录创造者保持者小皮特(24岁!!!)之所以被誉为英国最好的首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稳定了财政。从小皮特的经济执政思路看,后世克林顿的经济发展路子实际上跟他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借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风青史留名。再加上一个靠着油价暴涨顺风顺水的普京(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不难发出“时势造英雄”的感叹。

其次,由于美国独立是起源于因为没有代表权而抗税,1689年《权利法案》对殖民地民众的制度缺陷暴露的一目了然,恰恰正是战争后的反思与政策调整,反而完善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打下了稳固的政治体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00万美洲人的脱离意味着原本有800万人口的英国缩水了四分之一,但同时也代表着大部分不安定因素也都随之而去(比如“刺客信条”中玩跑酷的美国忍者们)。以加拿大为例(当时还不叫这个,加拿大是印第安语中是指村庄),能折腾的有野心的抗税的不服不忿的都去美国闹革命去了,剩下的大部分自然都是保皇党。更何况因为美国经济还变相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内,新兴的殖民地商业资本在实现了立杆子自我保护之后,马上跟八年抗战的对手唱起了哥俩好大家一起发财。相比较同时代的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一直折腾到1879年才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稳定的政体才是国家出现黄金时代的重要前提。

另外,乔治三世时代的一大成就就是打击了法国这个一辈子的竞争对手。别的不多说,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拿破仑最终还是被英国黑手拉帮结伙的镇压了,而拿破仑(1821)跟乔治三世(1820)前后脚去世本身就意味着谁是胜利者。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法国大革命持续了接近100年,而正是在这段由工业革命带来的黄金时期,英国从地区强国终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

1785年的改良蒸汽机、1807年的蒸汽船以及1814年的蒸汽机车意味着殖民地经济体系的整体更新换代,而1840年的生产大规模工厂化,标志着英国彻底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产能暴增的后果只有两种,一是全线开花四处倾销回收资金再发展,一是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盘。在实现了工业化的英国殖民地经济体系内,寻找廉价原材料产地以及新兴市场销售产品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目标。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占领新西兰,1857年控股苏伊士运河,1858年占领印度,1880年以及1899年在南非发动两次布尔战争,当全球最终被基本瓜分干净后,英国主导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市场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增加的速度。无主之地没有了以后,惨烈的互相从碗里夺食就顺理成章的上演了,当日不落帝国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去世,遍布欧洲的女王家亲戚们最终撕破脸皮打成了一片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说人这东西古今中外都一样,小到抢房产抢遗产,大到抢地盘抢资源,并没有什么不同。按照韦小宝的话说,皇宫妓院骨子里都是一样的,竞争才是主旋律。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5-2-4 08:22
什么叫做软实力?满世界领导人全是自家亲戚……

1.        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普鲁士太子(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皇威廉二世,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祖母。

2.        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        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达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维希,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浦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        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公主,他们的长女-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一世,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的乔治二世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5.        海伦娜公主,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6.        路易丝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

7.        亚瑟王子,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王妃(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前丹麦的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丹麦女王命名的。

8.        利奥波德王子,娶了Waldeck & Pyrmont家族的海伦公主,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遗腹子查尔斯爱德华在其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大公,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        比亚特里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百度,维多利亚女王)

如果把英国三大国王跟清朝三大帝比较,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相似性。伊丽莎白一世/努尔哈赤奠定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基础打下了底子,乔治三世/康熙扩大了帝国疆域稳定了经济税收体系,维多利亚女王/乾隆创造了盛世。而中华文明之所以从领头羊位置掉队200年,没有赶上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快车是最根本的原因。当技术进步带动产能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全面落后就是无可奈何的。从经济角度说,之所以毛泽东比蒋介石高明太多,唯一的原因就是经济理念的差距太大。老蒋实际上干的是买办行当,而老毛则是搞实业的。作为全球几百年唯一一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前经济水平直接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水平的国家,老毛领导下的中国砸锅卖铁节衣缩食用三十年(1949年-1978年)完成了其它工业化国家用了两三百年才实现的进步,插队赶上了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而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并没有着眼于耗资巨大的重工,反而大力发展了短平快的轻工业,以赚快钱为先。所以真到拼硬实力时候,就抓瞎了。

写到这里扯远一点,新上任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号称“被殖民时间越久就越进步”,这货的经济以及历史肯定是体育老师教的:被殖民时间长的地方,大部分在非洲。再维基一下他的背景,一切都很清楚了,他爹他爷爷都是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顺民,作为顺民三代,自然会转职瓜农自卖自夸。而作为独立参选人当选,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是台湾的两党已经没人了,这种顺民三代都压不住;二是台湾已经没戏了,这种开着脑残光环吃手艺饭的经济文盲医生都能当市长,可想而知选民的水平如何。要知道就算是古惑仔里面陈浩男在帮会里竞选小头目负责街区,也不能胡说八道,得分析有多少场子要多大成本多少人力能拿多少收入。台北这么大地方的扛把子却说出这种文盲水准的东西,政治经济还有啥可期待的,绝对是坐等看笑话出洋相的节奏……

纲举目张,带头的无能抓不到关键点走不在正确路上,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更何况开历史倒车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说英国领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赤裸裸带着血腥,那么各国共同进步以内燃机带动电气化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温情多了,毕竟商业体系已经有足够的产能带来资金投入,而现代科学体系的成形也带来了井喷一样的科技爆发。

军人、政客逐渐褪去了光环,商人与科学家作为主角的时代到来了。
作者: 凡卡    时间: 2015-2-4 11:01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4 15:45
麦帅,我有个问题没搞懂,3D打印能不能打个大螺栓出来?能不能打一截导线出来?

螺栓,我是说大一些的, ...

能不能打印导线得看打印机的分辨率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2-4 13:13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2-4 00:17 编辑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1-24 02:45
麦帅,我有个问题没搞懂,3D打印能不能打个大螺栓出来?能不能打一截导线出来?

螺栓,我是说大一些的, ...


能打印金属,塑料。房子也能给你打印出来。生物器官以后也是可能。3D打印要打高附加值的。螺栓/导线没有意义(除非要战争时期/宇宙飞行等等特殊情况,这个也等于提高了附加值)。大材小用。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15-2-4 14:02
冰蚁 发表于 2015-2-4 13:13
能打印金属,塑料。房子也能给你打印出来。生物器官以后也是可能。3D打印要打高附加值的。螺栓/导线没有 ...

我的本意,是用细金属颗粒堆积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还具有金属的属性。

我用螺栓和导线,是说明,按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铁具有强度,铜丝具有柔韧性,导电性,延展性。假如喷出金属粉粒,虽然外表上你可以做出来,可是金属的属性还有吗?

看各位的回答,这个打印的东西仅仅是“形似”,样子像。还要经过烧结等后处理,才能具有金属的属性,达到“神似”。

铜丝,螺栓,价格很低,当然不会用3D打印去做。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2-4 15:2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4 01:02
我的本意,是用细金属颗粒堆积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还具有金属的属性。

我用螺栓和导线,是说明,按传统的 ...

介个,你的想法有点奇怪哈。你是不是以为,那个激光烧结是全部打出来再烧结?3d 打印就是打印机通过读取文件中的横截面信息,用液体状、粉状或片状的材料将这些截面逐层地打印出来,再将各层截面以各种方式粘合起来从而制造出一个实体。不粘合的话,都是一层层的,没法用。不同材料粘合方式也不同。激光烧结不过是粘合方式的一种,是伴随每一层材料铺设上去后进行的。
作者: moletronic    时间: 2015-2-5 01:3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4 14:02
我的本意,是用细金属颗粒堆积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还具有金属的属性。

我用螺栓和导线,是说明,按传统的 ...

老萝卜,你还是没明白,向上面鳕鱼举例的那个,里面金属粉在打印的瞬间是融化或者局域融化的,是靠金属自己粘结在一起,没有胶水。这种时候都可能形成单晶,当然会保留金属特性。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2-5 02:0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5-2-4 01:02
我的本意,是用细金属颗粒堆积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还具有金属的属性。

我用螺栓和导线,是说明,按传统的 ...

金属特性应该有所改变。。。但是这个特性的改变更多出于加工方法的变化。。。

比方说传统上螺栓用低/中碳钢轧制,经热处理(淬火/回火)而成,由于锻压工艺和热处理操作等原因,很难做到金相晶粒均匀细化,不可避免会有合金偏析、碳化物条状分布、粗大分布等现象,影响金属性能。

粉末冶金工艺恰恰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合金偏析,消除粗大、不均匀金相组织。只不过很少用来加工低/中碳钢的,一般用来加工硬质合金钢和高速工具钢比方说刀头之类才用。假设现在有这么一种工艺,可以用重力烧结法生成普通碳钢螺栓,那么这枚螺栓即相当于理想状态下奥氏体化充分的螺栓,那个强硬度和抗冲击性肯定是出类拔萃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