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我看电影“归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求真唯美    时间: 2014-5-19 00:59
标题: 我看电影“归来”
本帖最后由 求真唯美 于 2014-5-19 01:02 编辑

今晚,刚去看了张艺谋的新作“归来”心里很不平静。去电影院之前曾听到一些影评,毁誉参半。有说感动得流泪,有说没有深刻揭露“文革"的残暴,也有说影片肤浅,只是赚些廉价的眼泪。看了电影后,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认为电影拍得很好。我倒没有流泪,但很感动。

影片讲述了陆焉识、冯婉瑜、丹丹一家经历文革的遭遇和悲欢离合的故事。我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能理解那时曾发生的种种在今天看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多少无辜的人遭到残酷迫害,多少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多少亲人、朋友相互隔膜甚至对立。那是一个疯狂湮没了理智,谎言代替了真理,人性被扭曲,良心被泯灭的年代,不仅是人性的丧失,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看了陆焉识、冯婉瑜一家的遭遇,谁还愿意回到那个黑暗的年代呢。当然影片也不仅是在批判人性恶的一面,也在表现和歌颂人性的善,即使是在文革时期,也有人在悄悄地同情那些无辜遭受迫害的人,特别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冯婉瑜、丹丹一家相依为命,相互体贴呵护的情景十分温馨、感人

电影演得好,首先要归功于陈道明、巩俐两位演员演技堪称精湛。演悲剧却并不煽情,准确、细腻的表演,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姜还是老的辣。饰演丹丹的年轻演员不仅舞技好,表演一个有叛逆心理而又心地善良的少女也很到位。配角演员的阵容也很强大,很多是知名演员来捧场,甚至钢琴伴奏都是朗朗。影片对细节也很重视,尽管那个时代距今已经四十年了,但道具没有看到穿帮。当然这一切优势还要靠导演张艺谋来组合,讲故事曾经是他的弱项,我觉得这个故事讲的好。我以前很喜欢张艺谋的电影,也包括人品,但前一段时间的有些作品,发生的一些事情叫人有些失望。但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是歌颂伟大爱情的影片,也不是一部深刻揭露文革黑暗的影片,而是一部歌颂人性美,期待人性归来的影片。我想不仅是结束文革时代,需要人性回归。就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物欲横流、权势当道,社会道德沦丧的今天,也更需要人性的回归,良知的回归,道德价值观念的回归。
作者: nanimarcus    时间: 2014-5-19 10:31
本帖最后由 nanimarcus 于 2014-5-23 10:41 编辑

张艺谋的归来选在5月16号上映,抨击文革,可见张艺谋是非常用心,非常谄媚主流了,很好很好。

不过张艺谋们和楼主们显然很满意现在的太平盛世,没有残酷迫害,没有四分五裂,没有妻离子散,没有亲人朋友的相互隔膜,所以现在这个年代这是一个有理智,有真理,有人性,有良心的年代。

问题在于现在这个年代是一个没有残酷迫害,没有四分五裂,没有妻离子散,没有亲人朋友的相互隔膜的年代吗?

所以现在这个年代是一个有理智,有真理,有人性,有良心的年代吗?

真是什么阶级说什么话!

----
另外:

楼主不用担心,我既无组织,也无任务,楼主不用专门跑到我主页上去查看,那里空空如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的。

----

楼主不错,从善如流。

楼主从最初的对文革的批判进步到不得不承认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后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物欲横流、权势当道,社会道德沦丧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人性,没有良知,也没有道德价值观念的时代。

不过既然文革和改开都被楼主否定了,估计楼主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否定之否定并没有形成肯定。

楼主从开始的发自肺腑的感同身受甚至有点欣喜若狂,到现在不得不承认的歧路彷徨,说明至少楼主是承认现实的,值得表扬。


----

楼主在从对文革的义愤填膺之后,在我的提醒下,不得不承认改开的中国才是没有人性的社会。

当然,楼主发现自己的前后矛盾之后立刻表明立场,仍然坚持支持改开,那么我们倒是希望楼主能稍微讲讲支持和反对的标准,总不能用两套标准吧。

----

楼主现在用了立场这个词,这很好,至少楼主承认了一个稳定东西,总比飘忽不定的走位好的多。

另外,楼主提到狭隘,我不知道楼主对我的背景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认定美国和我有某种关联是不是狭隘。

实际上我不在美国,也不领美分,楼主的想象力和反应是在太夸张了。

----


楼主说我“提的问题似乎把人弄糊涂了”,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楼主认为自己的立场是一致的,那我就把楼主的文字做一点小小的浓缩。

对于文革,楼主认为是:
残酷迫害,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亲人、朋友相互隔膜甚至对立。疯狂湮没了理智,谎言代替了真理,人性被扭曲,良心被泯灭

对于改开,楼主认为是:
物欲横流、权势当道,社会道德沦丧,没有人性,没有良知,没有道德价值观念

对于改开,我还要加上:
"残酷迫害,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亲人、朋友相互隔膜甚至对立。疯狂湮没了理智,谎言代替了真理,人性被扭曲,良心被泯灭"
想必楼主不好意思反对的。

但是楼主旗帜鲜明的表明立场,“当然我是要否定文革,但还是支持改革开放”。

那么楼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立场呢?完全是两个标准吗!

这就是楼主让我困惑的地方,当然楼主觉得自己的立场是一致的,这怎么就一致的起来?

至于楼主一口咬定“至于物欲横流等问题,米国没有吗?”,显然楼主认为我在美国或者是美分党,我的第一个回帖发出后,楼主马上跑到我的的主页去视察一番,我就不计较了,显然楼主非常敏感而夸张。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4-5-19 10:43
英雄之后,张艺谋的片子再也不看了。
作者: 一个地址    时间: 2014-5-20 11:30
nanimarcus 发表于 2014-5-19 10:31
张艺谋的归来选在5月16号上映,抨击文革,可见张艺谋是非常用心,非常谄媚主流了,很好很好。

不过张艺谋 ...

一说点太祖的不好,立马膝跳反射,扯蛋扯到阶级上,不至于吧。
现在固然种种不是,至少可以发发牢骚不用坐牢,TG还是一步步在进步的。
加上另外更觉得你想多了。
作者: heinsect    时间: 2014-5-20 12:48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5-19 10:43
英雄之后,张艺谋的片子再也不看了。

握个手
作者: 青袂    时间: 2014-5-20 12:57
heinsect 发表于 2014-5-20 12:48
握个手

我觉悟的晚,《金陵十三钗》后打死不看张艺谋电影。
作者: 天地一沙鸥    时间: 2014-5-20 21:35
青袂 发表于 2014-5-20 12:57
我觉悟的晚,《金陵十三钗》后打死不看张艺谋电影。

偶觉悟的早些,那个性压抑的《菊豆》后再也不看张阴mao的电影!
作者: 瞎赳赳    时间: 2014-5-20 22:29
《金陵十三钗》之后,张艺谋的片子再也不看了
作者: 求真唯美    时间: 2014-5-21 01:17
nanimarcus 发表于 2014-5-19 10:31
张艺谋的归来选在5月16号上映,抨击文革,可见张艺谋是非常用心,非常谄媚主流了,很好很好。

不过张艺谋 ...

看一部电影不至于义愤填膺。当然我是要否定文革,但还是支持改革开放,至于物欲横流等问题,米国没有吗?

作者: 仁    时间: 2014-5-21 02:16
还没看过。但你说得挺好的。
作者: nanimarcus    时间: 2014-5-21 09:27
求真唯美 发表于 2014-5-21 01:17
看一部电影不至于义愤填膺。当然我是要否定文革,但还是支持改革开放,至于物欲横流等问题,米国没有吗? ...

那你 否定文革 支持改革开放 的标准是什么?总不能两套标准吧。

当然了,如果是从你自己利益出发,那可以算是一套标准。

我不是美国人,我也不在美国,我也不领美分,呵呵。
作者: 云淡风轻    时间: 2014-5-21 11:32
青袂 发表于 2014-5-20 12:57
我觉悟的晚,《金陵十三钗》后打死不看张艺谋电影。

金陵13 我也很失望


不过回归还是想去看看
作者: 求真唯美    时间: 2014-5-21 11:45
nanimarcus 发表于 2014-5-21 09:27
那你 否定文革 支持改革开放 的标准是什么?总不能两套标准吧。

当然了,如果是从你自己利益出发,那可 ...

你提的问题似乎把人弄糊涂了,我没弄明白你的问题“否定文革 支持改革开放 的标准是什么?”的意思。我否定文革和支持改革开放都是表达一种立场,对这两个问题,我的立场是一致的。当然对某一事物持肯定立场,并不一定是肯定其所有的一切,只是对其主流及其代表的方向给予肯定,其中的糟粕当然应该抛弃。另外认为一个人肯定某种事物就一定是出于某种利益,那是否太狭隘了呢?你所表达的观点是否也是受利益驱使呢?
作者: 巴巴爸爸    时间: 2014-5-21 12:05
一个地址 发表于 2014-5-20 11:30
一说点太祖的不好,立马膝跳反射,扯蛋扯到阶级上,不至于吧。
现在固然种种不是,至少可以发发牢骚不用 ...

纯打酱油,顺便歪楼

想起来前几天张鹤慈在微博上说,因为说了什么现在在看来就是发牢骚的话被抓,其实是已经因其它原因被抓了,然后搞材料,单纯就因为发几句牢骚被抓不是很普遍,他的话我还是蛮信的。那个时代的因言获罪是不是也被夸张了?
作者: 一个地址    时间: 2014-5-21 13:33
本帖最后由 一个地址 于 2014-5-21 13:36 编辑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5-21 12:05
纯打酱油,顺便歪楼

想起来前几天张鹤慈在微博上说,因为说了什么现在在看来就是发牢骚的话被抓,其 ...


印有太祖照片的报纸被用来垫桌子,抓起来判"反革命'罪。重庆十八中,一个女中学生因为每天'早请示,晚汇报'有点烦了,对太祖画像咕哝一句"好肥呀",判五年。有些人想洗白那个年代,嘿嘿。欢迎来重庆沙坪坝,看看沙区公园的红卫兵墓地还开不开。TG总算是走上了正道,虽然也是不平坦。想开倒车的是搬石头打天。
作者: 巴巴爸爸    时间: 2014-5-21 14:00
一个地址 发表于 2014-5-21 13:33
印有太祖照片的报纸被用来垫桌子,抓起来判"反革命'罪。重庆十八中,一个女中学生因为每天'早请示,晚汇报 ...

何必扣帽子呢,质疑一下质疑就这么大反应。这个女学生是你认识的人吗?没其它意思,这种故事我听得非常多,希望你不是和我一样听来的。
说起洗白文革,建议你查一下张贺慈的背景,世界上最不可能洗白文革的人里面绝对有他。我呢,对于洗白文革也没兴趣,我就是想多知道一点而已,而“听说”的事情我已经知道得够多了。
作者: 一个地址    时间: 2014-5-21 16:57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5-21 14:00
何必扣帽子呢,质疑一下质疑就这么大反应。这个女学生是你认识的人吗?没其它意思,这种故事我听得非常多 ...

我妈的同学。
作者: sweeter    时间: 2014-5-21 18:09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5-21 14:00
何必扣帽子呢,质疑一下质疑就这么大反应。这个女学生是你认识的人吗?没其它意思,这种故事我听得非常多 ...

我妈的同事,和厂领导闹矛盾,去厕所装了一包脏东西放在领导办公桌上,想恶心一下领导。但是,因为厂领导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放着一张毛主席像,所以他被判成反革命,坐牢了。具体几年我不知道,可以再问我妈。

文革里部分普通老百姓受到某种苦难是事实,这些苦难本不是他们该承受的,或者超过了他们应该承受的程度,也是事实。不能因为文革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而否定这个事实。

很奇怪的是,一提到文革里某些普通人的苦难,就有人跳出来说要否定文革,巴拉巴拉,上升到一个政治屁股的高度。完全忘记了实事求是的标准。


作者: 巴巴爸爸    时间: 2014-5-21 18:20
sweeter 发表于 2014-5-21 18:09
我妈的同事,和厂领导闹矛盾,去厕所装了一包脏东西放在领导办公桌上,想恶心一下领导。但是,因为厂领导 ...

嗯,这个事情不该一刀切,文革期间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多,现在中国毫无疑问比以前自由得多。你说的这些我们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张贺慈的说法和主流有出入,考虑到他个人的背景,他的说法应该也是可信的。文革和人性都是很复杂的事情,向好或者向坏的方面极度简单化都是不应该的。

其实大家也别太激动,除了很少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表达的观点其实也只是个人整体观点的一部分,当大家无论懂或者不懂都骂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时,我自己是想说点好的方面的,反之亦然。这就像个跷跷板,很多人都有保持跷跷板平衡的冲动,但是往哪边加码取决于对于跷跷板偏离平衡状态的评估,这个评估就是比较个人的体验了。

解决这个个人体验造成的不必要误解,可能最好的方式还是多说一些具体事例吧。
作者: sweeter    时间: 2014-5-21 19:21
本帖最后由 sweeter 于 2014-5-21 19:26 编辑
nanimarcus 发表于 2014-5-19 10:31
张艺谋的归来选在5月16号上映,抨击文革,可见张艺谋是非常用心,非常谄媚主流了,很好很好。

不过张艺谋 ...


关于档期,我想说你真的想太多了(其实是司马南想太多来了),这只是考虑市场而已。

现在一部电影定档的考虑因素,当然是票房最大化。而票房和排片比例成强正相关,所以所有发行公司都会争取最多排片的上映日期。而国内不止一家电影发行公司,大公司就有好几家:光线、华谊、乐视、博纳、万达等等。这几家公司互相竞争,但目前也会保持一定的默契,不会过度竞争,大家一起赚钱,所以投资较大的片子都会尽量互相避开档期。除非看准某个档期市场容量大,即使几部片子同时上也不怕。一般上座率还行的电影,放映期是一个月左右。

归来这个电影有个微博,虽然主要是广告,但也可以看到电影3月时还在做后期,包括英文译名、片名字体设计等等都是3月才确定的。那5月上就很正常。

因为4月乐视有另一部大片推出,冰封重生之门。这是个3D片,票价高,上映之前是往5亿票房左右估计的,是乐视今年的重头戏之一,本来是瞄准五一档期的,因为去年的五一档市场很爆。(这个片子最后因为口碑太差所以票房只有1.5亿左右,但当时的票房预测现在网上还可以搜到的。)

乐视当然不会让归来和冰封撞期,自己对打自己。过了五一假期之后,5月不属于太好的档期,市场有限。但是五月有个小爆的日期,520和521,所谓的告白日,爱情片会有个小爆的机会。而归来主打爱情,正好适合。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超凡蜘蛛侠2和X战警的档期。超凡蜘蛛侠2本来希望是跟美国同步5月2日周五上映的,中影为了保护国产片故意押后了2天,避开了五一假期,改为5月4日上映,所以5月10日的周末变成了蜘蛛侠的第一个周末,必定要爆的,会大量占用排片比例。而X战警将在5月23日上映,这种题材中国市场必爆,一旦上映也会占最高的排片比例。

所以5月16日这个周末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6月乐视会主推反贪风暴,但也只是前天还是昨天刚定好的具体档期。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4-5-21 22:06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5-21 12:05
纯打酱油,顺便歪楼

想起来前几天张鹤慈在微博上说,因为说了什么现在在看来就是发牢骚的话被抓,其 ...

真没有,当时的环境是“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我曾经也吓得一个同学的家长夜访我家,求我爸妈让我千万不要报告他儿子的“坏话”。

其实,那哪里算是坏话呀,就是小孩子瞎胡说,可是只要被上纲上线,什么结果都能出来。当时是1974年。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4-5-22 08:23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5-21 12:05
纯打酱油,顺便歪楼

想起来前几天张鹤慈在微博上说,因为说了什么现在在看来就是发牢骚的话被抓,其 ...

花儿,对于你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那些关于文革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违反了人类的正常思维的,因此很可能是被过度夸张的。但对我们这些亲历者来说,却是真实的。虽然有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今年回家过年,大年初二跑了几百里地到以前插队的地方给老乡拜年。面对着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我们老队长就回忆起过去,“你们以前在这儿的时候,饭都吃不饱,XXX,说句闲话,箩筐大的帽子就扣上来。”

我们队长当年干活可是身先士卒,学大寨修水库修农田从来不落人后。大队党支部决定让他担任耕山队长,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就进山了。我觉得他是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的。

写完才看到下面对你的回复,呵呵.....
作者: 胖得妙不可    时间: 2014-5-22 09:04
这类事情绝对是真实的,比如有些人甚至在家里不敢放瓷质的主席像,就怕孩子淘气打碎了惹祸
问题在于:这类事情后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究竟是毛或TG的发明还是中国专制传统的糟粕?要想让这类愚蠢野蛮的事情不再发生首先应该厘清病根吧——一面把所有脏水泼向毛,一面是打着国学复兴旗号的各种沉渣泛起,并且声称这些都是反思文革、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大杀器——我只能对相当一部分国人的思维分析能力表示无语了
作者: nanimarcus    时间: 2014-5-22 09:04
求真唯美 发表于 2014-5-21 11:45
你提的问题似乎把人弄糊涂了,我没弄明白你的问题“否定文革 支持改革开放 的标准是什么?”的意思。我否 ...

我只是想知道你否定文革的标准,支持改开的标准。

我相信你作为一个成年人,肯定有自己稳定的思想,当然有稳定的判断标准。

至少目前看来,你否定文革的标准同样可以用来否定改开,你对此也是直言不讳,但是你却支持改开。

你这两手把我搞糊涂了。

当然,你现在用了立场这个词,也可以,你就讲讲这个立场是什么?我非常通情达理。

至于说狭隘,你上面的帖子里有"一个米国也是这样的吗",认定我在美国或者跟美国有某种关联,这才是真正的狭隘呢,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感觉。


作者: 假如十八    时间: 2014-5-22 10:12
文革之前的那些我们都没有亲见也不好说。不过看看现在各种专家公知,我说,主席只是让他们去牛棚,真的大人有大量,居然没全弄死算完真是有耐心。
作者: 逆天废柴    时间: 2014-5-22 12:27
全回复转帖!借别人之口说说我对这个片子的态度。

如何评价电影《归来》?

罗登,Storyteller
一个中国的摇滚音乐会散场,记者要去问问散场的观众对这场表演的看法。

一个只听过零点乐队或者许巍的观众说:很好啊!气氛很嗨!

一个从爵士音乐就开始听起的老摇滚迷则回答:没什么意思,肤浅。

两者谁对谁错?两者都对。

看一个电影,如果仅仅谈感受,则观影感受还和最近的心情,境遇,期望值有密切关系。这种观感是临时的,离散的,有时候甚至是拼凑的。

真正好的电影评价,是要将电影放到电影史和社会变化与电影本体手法这个体系中来谈的。

《归来》在我看来,是一个不怎么需要评价和研究的电影。放在张的电影生涯中,既不重要,也不特别。放在中国电影历史中,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评介价值,当然走出国门,放到世界电影文化中评价当然更无必要。

这部电影对当下中国,既不提供话语话题的讨论价值,也不会形成文化热潮。这不过是一个不过不失的走流程电影。

电影本体而言,更无风格、格调、手法可言,若是年轻导演,或可收获一个“老成淡定”的评价,对于张,这也不是什么惊喜。

细细品玩李安的那套评价(「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的一个电影,记忆到底是什么?人一直在变,社会在变,我们的印象,我们的记忆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最后几个画面里面,我感觉非常感动」),我相信,那真的是一种客套和刻意的找话说,这本身也就是一个游戏。

说说这个电影,以我的角度。

首先,电影未建立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情感基础和背后的情感积累。观众对两人以前的事情一无所知,所有的情感故事的基础就是一个:他们是夫妻!

这部电影似乎想说:“你看,那个时代……夫妻之间的感情当然不像现在这么随便,这么容易离婚。那个年代夫妻之间的感情,可谓情比金坚,用相濡以沫来形容都不够……好了,我就是要讴歌那个年代,那个我们父母辈的爱情,真不是你们年轻人可以理解的……”

换句话说,似乎只要是夫妻,那么这种感天动地的情感就是可以的,是无须解释的,是天定的,而所有的逻辑即由此展开。

而我认为,这不是现代电影的精神。

这是古代传说望夫石式的民间故事精神,其核心的特征就是象征化故事人物,为了完成道德教化而抽离具体的人物内心世界,人变成符号和身份。

其实元杂剧和古代戏曲,走的路数基本如此,模式化建立起来两个人人物,然后用程式化的故事,完成一次教化,在儒家文化的所有本事诗里面,如孟母三迁,卧冰求鲤等,人物直接简化成功能元素。

从中国电影之初一直到现在,用人物身份直接替代人物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常有的就是将人物用京剧行当里面的“生旦净末丑”来划分,用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替代具体的一个个人,居委会大姐必是一个模样,看门老大爷也是一个模样,知识分子是一个样子,贤妻良母也是一个模样……

电影中,永远不是人在讲话,而是人所属的身份在讲话。

换而言之,这部电影的陈道明和巩俐,并不是“陆焉识“和”冯婉瑜“在讲话,而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贤妻良母”在讲话。

现代电影到了今日,怎么还能将叙事停留在古人的时刻呢?

现代文学的叙事中,夫妻之间最重要不是身份,而是感情。夫妻身份只是法律层面的东西,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两人之间的复杂交织的感情。

电影中,对两人的感情不着一词,不写一物,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记忆,没有共同的回忆,没有共同的私密话语,没有共同的信物,没有定情信物,没有缠绵过的床榻,没有熟悉的气息,没有那无法骗人的眼神,没有一起游玩的公园、餐厅,没有共读的一本书,没有共同相熟的朋友……

即使是古人,真正有感情的作品,也不会如此,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名篇为何历代为人所感动?因为:有生活细节。

有妻子的话语,有两人的往事,更重要的是,有那株枇杷树……

回看电影,仅有语焉不详的钢琴而已。

我所不解的是,在完全没有两人情感积累和情感细节的基础上,如何使得观众有那种“我所最爱的人,就在我身边却视而不见”之唏嘘和苦楚?

但是导演觉得有,编剧觉得有,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

因为他们深受中国古典叙事的影响,重教化而不重人物,重人物功能而不重人物性格,重人物象征意义而不重人物内在之独立性。

一言以蔽之,他们并不是真的爱“陆焉识”和“冯婉瑜”这两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爱的是那个年代里面的一种抽象而出的情感,只不过,找到两人安放其上而已。离开了这个时代,这个故事是完全讲不下去的。而有了这个时代背景,似乎一切就有了某种合理性,这倒是一种省事的做法。

在电影中,我看不到人物对命运的反抗,看不到那种因反抗命运而产生的人性之伟大和光芒,我也看不到人们直面人性深处善恶两存,明暗各面的勇气,我更看不到那种古今一体,一脉相承的生命之火。

或许目前我能看到的,只是那种极度化简的一番道德教化,温情脉脉,看似娓娓道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实则清水一汪,温水一杯。无毒无害,童叟无欺。

“简单”的价值来自于化繁为简,寥寥数笔入木三分,含蓄隽永,小中见大。

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好比大师名厨做的清凉小菜,其动人之处在清淡之味背后的水路奇珍、满汉全席之功力;而不是一个只会煮方便面的大学生妄谈简单简约。

以张氏的资源和地位,他之所以这么做,一则他确实没有了那么强的表达欲,一切都是直觉和下意识,想拍就拍了,想做就做了,不用多想。一则,他确实就是这么一个人。

第五代有一个思想核心,就是对当前这种浮躁的,离散的,肤浅的,碎片化的社会是不满意的,他们重整社会次序的武器是“文化教化”,这种武器不是现代意义的对人的认可和对人的尊重,而是一种将社会化零为整,重施王化的老道路。

其实观众也感受到了这种良苦用心,也一洒热泪,却不动脑子好好想想,这到底在说什么,而只是简单的想:

“好吧……总算你也是一片苦心……我叫一声好也是一种德性。”

这种默契的上下齐动,也是目前这类影片的整体观影氛围。

最后谈谈演员。陈道明的确气场很强,风雨漂泊,蓬头垢面仍不失中国文人的清峻从容,不用一词,已然诠释了这个人物。

而巩俐……我实在不相信她有何处能吸引陈道明 / 陆焉识这样的老牌知识分子?难道就是忠贞不二?(此处不谈小说,小说有详细解释。)

所以,我认为巩俐演地很卖力,但是她特有的气质不合适演这个角色。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4-5-22 12:48
逆天废柴 发表于 2014-5-22 12:27
全回复转帖!借别人之口说说我对这个片子的态度。

都好会评论啊...,我老婆正在看这本小说,我则是对这类小说都毫无兴趣。
作者: sweeter    时间: 2014-5-22 13:30
本帖最后由 sweeter 于 2014-5-22 15:36 编辑
逆天废柴 发表于 2014-5-22 12:27
全回复转帖!借别人之口说说我对这个片子的态度。


如果这篇文的作者肯搜一搜微博,就可以看到“我最爱的人在我身边却视而不见的唏嘘和苦楚”很多观众都感受到了。如果不是所有人都感受到、感动到,这也很正常。这部片子确实不是张艺谋最好的表现。(但是如果说是归来是大学生煮快餐面,这显然是极不客观的评价。如果知道比喻不恰当为什么还要那么写?)

感动这种情感,和个人性情、经历都有关。正如肖申克的救赎就从未感动过我,但我不会否认它是部好电影。

其实对这篇影评我真正想说的是,审美或许有层次的区别,但这不能成为某些人俯视他人的理由。一个普通观众或许写不出一篇几千字的观后感,无法从技术上分析这作品怎么好怎么坏。但他们聊聊数字的评价,并不比这篇洋洋洒洒的几千字更缺乏价值。

普通观众如果在文艺作品中感动于一种忠贞的爱情,一种对伴侣的不离不弃,或许就可以成为他们对爱情的理想,成为在某个时刻对爱人忠贞的力量。至于电影水平有多高,手法是否有缺陷,这是评奖委员会的事儿,和咱们无关。咱们普通观众,能有一些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感触,觉得这30块钱这2个小时没白花,就足够了。

所以,影评评电影就行了。去评价观众没必要。




作者: 罢了    时间: 2014-5-22 14:06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4-5-22 08:30 编辑


人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来看问题,所以才会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与观点。姑且不说搂主的观点与理解是否全面/正确,但搂主字里行间充满的真情却不可否定。这部电影我还没看过,但一定会去看。

我相信大部分与楼主同时代的人都会有搂主那样的想法与感受,因为他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人的/同事的/朋友们的影子。在观看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放进去了,他们感同身受着故事中发生的事情,与故事中的人物做着潜意识的交流;他们一边看着别人的故事,一边流着自己的眼泪,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故事。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理解与体会的,所以有不同的观点很自然。

对于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权势当道,社会道德沦丧,我也是非常之反感与痛恨,但我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如今这个时代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我们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的物质生活要比过去好得多,而这个正是大部分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然而一个铜板两个面,我们也正在为物质的高度发展付出代价。科技的高速发展也是如此,虽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病。种种这些,导致了我们的精神与灵魂跟不上我们的脚步,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我觉得人性的回归,良知的回归,道德价值观念的回归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要达到这个愿望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许多人很容易看到别人脸上的灰尘,却对自己脸上的灰尘视而不见(也包括我自己),许多人讲起来堂而皇之一套又一套,但经不起利益的考验。所以,我觉得人如果能做到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同情心就很了不起了,虽然在一些人眼里这个要求实在太低。


作者: 穿着裤衩裸奔    时间: 2014-5-22 14:50
本帖最后由 穿着裤衩裸奔 于 2014-5-23 14:47 编辑

很简单的逻辑,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的沟通理解是不存在的,因此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活着。社会秩序是个体之间为了互利达成的妥协,组织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爱的本质是利益,理想是精神诉求,本质还是利益,实现理想与抽上鸦片效果相同,都是分泌多巴胺。娘胎里面就是靠游泳快才能生存,就不要什么事情都高大上了。要求别人不要命跟着自己奋斗只能靠忽悠。社会化生活必有分工,有分工必有组织,有组织必有权利分配,有权利分配必有不公平。人人平等的社会必是一盘散沙。人人都幸福就是没有幸福因此必不存在,追求幸福就是追求稀缺资源,追求稀缺资源必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失败者,人人都娶林青霞,估计她忙不过来。把姑娘们都整容成林青霞估计医生要忙死。看看自己的罗圈腿香港脚秃顶大肚子,说不定上街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还是别拿自己的理想去要求别人吧。

----------------------
首先得定义以下自私,更好的说法应该是对自己有利,有利有很多种,不是每个人任何时候都把自己的性命视为最高利益。有些行为我也看不懂,但我倾向于全部抽象为利益来衡量。比如有人认为爱情比生命重要,无非是说在利益的天平上,爱情价值高点。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4-5-22 23:28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4-5-30 09:26 编辑

《归来》看片笔记

1。主角们的名字大有含意:“晚愚”、“焉识”、“丹丹”(红色)

2。听说张艺谋只取了小说的后30页来编剧,想不出剧本会成啥样?现在看来还不错,“冰山一角”的写法。整个反右到文革20年的历史沉甸甸地坠在水下。

3。张导此次把彩色片拍出了黑白的效果,节奏缓慢,深情,有闷闷的张力。让人想到法国电影《长别离》,讲一个在二战中受到战争内伤的人,因失忆而无法“归来”,与现在“长别离”了。

4。细节考究。人物细节:陆焉识西北劳改农场的打扮,寒夜啃生白薯,用地上积的雨水洗脸,用各种能找到的纸片写成的信,草绳捆的木箱,等等。生活用品细节:带盖的暖水瓶,搪瓷洗脸盆,收录机,放在楼道里、挂在楼梯扶栏上的自行车,人造革包,老式照相簿等等。时代环境细节:1973年报栏里的“斗批改”文章,火车站天桥上的“要斗私批修”语录;1979年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标语、伤痕电影《小花》的广告,还有“乡恋”、“祝酒歌”等等。

5。钢琴《渔光曲》是郎郎与陈其钢四手连弹的,很美。每个音符都在水波里晃动,也象船儿在大海里颠簸。钢琴《渔光曲》是陈道明的心声,随后的女高音无字哼唱《渔光曲》是冯婉瑜的心声,两个主题如心灵对话,各自吟唱,平行而不相交,令人感慨万千。

安娥 词 任光 曲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
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 浪花涌,
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轻撒网, 紧拉绳,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6。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非常非常出色,新谋女郎的舞蹈和眼神亦令人难忘。

7。遗憾:二位主角年轻时的爱情着墨太少,后面的浓情相守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敏感历史的刻意淡化和大量留白使得一些情节模糊,尤其是对那些未曾经历的年轻观众。

8。影片因语焉不详或含糊其词带来的疑惑和疑问。

最大的疑惑是那个革委会主任方师傅,他是因为在文革中造反夺权上位整人后来成了“三种人”被关起来了吗?这种人在反右后、文革前(丹丹“很小”时,丹丹生于1954年)应该只是工人阶级一份子,似乎没有很大的权力来决定陆焉识是否可以不被枪毙。而陆是什么时候被判死刑的?怎么突然要婉瑜向方师傅献身求情?陆焉识为什么从劳改农场逃跑?从字条上看,他是准备见家人最后一面的(从对联上撕纸写条真是神来之笔),为什么?十几年没联系怎么知道女儿跳舞?可见是有通信的,婉瑜有隐瞒。还有,他是怎么成了右派的?仅仅因为是个教授懂法语?费解啊。
作者: 金陵集庆道    时间: 2014-5-22 23:35
nanimarcus 发表于 2014-5-19 10:31
张艺谋的归来选在5月16号上映,抨击文革,可见张艺谋是非常用心,非常谄媚主流了,很好很好。

不过张艺谋 ...

个人认为,文革是“五四”的句号。MAO以自己的政治生涯为赌注,彻底摧毁了中国的传统,为现代中国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对于文革的评价,要到2100年。因为,评价的前提条件,正在我们日常行为的创造之中。
作者: 罢了    时间: 2014-5-23 01:59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4-5-22 10:03 编辑
宁娜 发表于 2014-5-22 07:28
看了枪版《归来》,有几点感触。

1。主角的名字大有含意:“晚愚”、“侬焉识”?



都说演技好,故事也不错,一定会去看看。也许因为这几十年来,社会上对这段历史的评判与说法太多,所以导演用了刻意淡化和大量留白的手法,让观众自己去体验、感受、理解与评判,希望能起到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说到“爱情着墨太少”, 那个时代的爱情恐怕就是如此吧:简单到单调。再说中国人在情感上都比较含蓄,而且也不太懂得交流,那个时代的人尤其如此,他们的情感很少流露在外,也许都放在心里吧。因为中历史与文化的这一特性,我们历史上才会有柳迎春(又叫柳金花)这样的人物,文化景观里才会有望夫石。那个时代的情感,那个时代的交流与表达方式,是很难被快餐社会里长大的那一代人所理解的。

谢谢分享你的评论。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4-5-23 09:42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4-5-23 09:45 编辑

枪版: (要看抓紧)
http://v.p2premote.com/watch/15984
作者: nanimarcus    时间: 2014-5-23 10:43
求真唯美 发表于 2014-5-21 11:45
你提的问题似乎把人弄糊涂了,我没弄明白你的问题“否定文革 支持改革开放 的标准是什么?”的意思。我否 ...


楼主说我“提的问题似乎把人弄糊涂了”,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楼主认为自己的立场是一致的,那我就把楼主的文字做一点小小的浓缩。

对于文革,楼主认为是:
残酷迫害,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亲人、朋友相互隔膜甚至对立。疯狂湮没了理智,谎言代替了真理,人性被扭曲,良心被泯灭

对于改开,楼主认为是:
物欲横流、权势当道,社会道德沦丧,没有人性,没有良知,没有道德价值观念

对于改开,我还要加上:
"残酷迫害,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亲人、朋友相互隔膜甚至对立。疯狂湮没了理智,谎言代替了真理,人性被扭曲,良心被泯灭"
想必楼主不好意思反对的。

但是楼主旗帜鲜明的表明立场,“当然我是要否定文革,但还是支持改革开放”。

那么楼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立场呢?完全是两个标准吗!

这就是楼主让我困惑的地方,当然楼主觉得自己的立场是一致的,这怎么就一致的起来?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4-5-28 11:40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4-5-28 19:34 编辑

一定要看高清版。枪版太差了,丢了好几场戏。看完高清版,对整个片子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http://blog.creaders.net/guyucao ... iary.php?did=182303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4-5-28 13:31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5-19 10:43
英雄之后,张艺谋的片子再也不看了。

我和你一样。
其实他早期作品还是很会讲故事的。
成名后,就只注重大场面,视觉冲击了。。。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4-5-28 18:15
nanimarcus 发表于 2014-5-19 10:31
张艺谋的归来选在5月16号上映,抨击文革,可见张艺谋是非常用心,非常谄媚主流了,很好很好。

不过张艺谋 ...

把我想说的话全说了,送花。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4-5-28 21:18
隧道 发表于 2014-5-28 13:31
我和你一样。
其实他早期作品还是很会讲故事的。
成名后,就只注重大场面,视觉冲击了。。。 ...

我总觉得老谋子心灵扭曲……如果观众看出真善美来,那是因为观众心中有真善美,和老谋子想表达的东西不是一回事。

看李安好歹能能真正知道自己在看电影,看别人的匠心独运。看冯小刚,能发觉他挖掘市场迎合需求的不断努力。
看张艺谋,总有精神受虐的感觉。比如红高粱、大红灯笼、英雄、13钗。
作者: 肥狐    时间: 2014-5-29 00:56
张艺谋拍这个,冯小刚拍那个什么饥荒的片子,感觉大导演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都希望在历史问题上发表意见。

只能到这个程度,再多一点,内地就不能上演了。张艺谋拍过更畅的《活着》,大陆禁的。批判文革厉害的,建议你看陈冲的一个什么片子,讲小姑娘插队被摧残的,那就很尖锐,没什么遮掩。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4-5-29 05:08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5-28 21:18
我总觉得老谋子心灵扭曲……如果观众看出真善美来,那是因为观众心中有真善美,和老谋子想表达的东西不是 ...


他就善于拍这类苦逼剧,只能说是他的特点,特长,不算缺点。
《红高粱》,《大红灯笼》,什么的早期好在是在讲故事,故事本身也不错。
后面的英雄就是凭着名气,玩大场面,视觉冲击了,故事空洞乏味。
不知道他是在做新的尝试,还是在糊弄观众,感觉他有点本末倒置了。
虽然艺术高于生活,但是也是服务于生活的,摄影,摄像目的都是在讲故事,引起共鸣的。
更何况他的电影也不是小众市场的文艺片。
都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商业片,还让老百姓不能产生共鸣。。。。

作者: lorry    时间: 2014-5-29 09:18
顾长卫拍过一个关于“热病”的片子。
作者: 喝点红茶上会网    时间: 2014-6-10 15:06
XXX以后,张艺谋的片子再也不看了,这是要排队打分吗。
那我是在黄金甲以后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