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M1 x: b* G6 z4 T- t, j 艇体结构形式很简单。耐压艇体的中部为直径5.6米,长度39.6米的圆柱体。因为直径比W级的大,所以就不象W级那样,为了布置蓄电池而将蓄电池舱做成“8“字形的。首尾端是圆锥壳体,首端隔壁的直径为3.4米,尾端隔壁为2.9米,耐压艇体的肋骨做在壳板外,这就在舱室内让出空间,便于布置设备、管路和电缆等。至于外肋骨和内肋骨,在承受静水压时,耐压壳体的稳定性没有什么差别。从耐压艇体的强度来看,在承受冲击负荷时,内肋骨要比外肋骨的更为可靠。内肋骨和外肋骨的布置形式各有优缺点,两种形式都用。但是,单壳体潜艇只能用内肋骨布置形式。. v# q6 Z2 P' j7 E+ s0 V8 S
; j, S0 Q# J. n5 ~, y: S+ p. } 虽然Z级潜艇的排水量比W级大了将近一倍,但两型艇的材料、设备和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同一型号的。制造耐压艇体的钢材都是СХЛ-4钢材,Z级有3桨,3台柴油机,W级是双桨,2台柴油机,都是37Д型柴油机;Z级的主电机,其中的2台和W级的一样,ПГ-101型,每台1350马力。Z级中间轴的主电机是ПГ-102型。这台主电机在作推进电机使用时可以发出2700马力,Z级有4组蓄电池,W级有2组,每组112块,都是46-СУ型的;观通导航设备也大都是同一型号的:声呐站”塔米尔-5ЛС"(Z级),"塔米尔-5"(W级);鱼雷射击指挥仪ПУТСЛ-6/4(Z级,首6管,尾4管),ПУТСЛ-4/2(W级,首4管,尾2管);电罗经“航向-3"型相同,计程仪ГОМ-Ⅲ型相同;回声测深仪ИЭЛ—4型(Z级),ИЭЛ-3型(W级);攻击雷达站“旗帜"型(相同),搜索雷达站“涌浪”型(相同),噪声测向站“火星-24"型(Z级)。8 u7 k; \/ _4 s$ F1 ?
/ p$ _3 ^' P( n% l1 r1 g: a 但是,Z级的战术技术性能比W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水上状态的续航力,Z级在9.2节时为22000海里(W级在10节时为8580海里):水下状态续航力,Z级在2.1节时为443海里(W级在2节时为335海里)。水下最大航速Z级为16节(W级为13.1节)。鱼雷发射管Z级有10具(W级只有6具),携带鱼雷22枚(W级只有12枚)。自给力Z级为75昼夜,W级只有30昼夜。, p9 E' l) W ?- J6 W& V
* ~3 G: `0 p0 w$ W( b) x
Z级共建了26艘,9艘在列宁格勒建造,17艘在北德文斯克的402工厂建造。首艇于1951年7月下水,1953年12月31日交船。在试验过程中出了一些技术问题,所以从下水到交船用了2年半时间。; g) k& W k/ L+ c! E' r/ d
- Y. Z! G/ H3 [4 G# F Z级潜艇的排水量和主尺度比较大,为了发展弹道导弹潜艇,有些不便在中型潜艇W级上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就改装Z级潜艇来进行。 : i6 `7 M3 Q' {: j, u. r ) R0 Q {5 f3 v/ S: n П-611型。首先,在1955年第18中央设计局就制定了改装一艘Z级潜艇用于进行飞航导弹试验的设计方案型П-611型。在艇的指挥台围壳的后甲板上装有一个耐压容器,里面存放有П-10型飞航导弹、发射装置、导航仪器,发射控制系统和其他一些供喷气式火箭操作使用的装置和用具。发射时,将飞航导弹运送到容器外的发射架上。发射时发射架抬起呈20.5°的仰角。发射是在水上状态进行的,1957年9月和10月共成功地发射了4次。不过,由于当时在W级潜艇上成功地完成了П-5型导弹的发射试验(即П-613型),П-611型的试验就没有继续进行下去了。 o' [% m; M+ Q5 \3 k. i(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