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关于词章的好坏 [打印本页]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5 10:58
标题: 关于词章的好坏
俺是越来越糊涂了,看《人间词话》一头雾水,看网上关于词学的文章又不明觉厉,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办法继续填词,就算硬着头皮填,出来的多半儿也会是废话废品。

目前俺对好词的标准是,第一,每个字都认识,即便有不认识的字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第二,词中的典故就算不懂,光看字面意思也感觉挺美,第三,整篇读下来,没有让俺有扔下书本或者走神儿的冲动,第四,词章中最好有种风流婉转的态度。

比如苏轼的《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质夫《水龙吟·杨花》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
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别本作“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俺并没感觉章词比苏词差很多,不看苏词,章词也可算一流,只是章词第一二句太实在太平庸------“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苏词第一二句就又虚又飘,另外,章词太老实,咏杨花就是咏杨花,哪里像苏词,咏杨花顺便把如杨花般无依无靠随波逐流的女人也一锅烩了,整首词中根本没有提到那女子,但无处不在暗示着这女子。

这本事可学否?太难。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4-4-5 11:22
我自己会先读经典,再挑自己喜欢的词人多读。觉得好的诗词有情、有景、情之微妙,景之动人,典故有最好,但用的要恰当,要不露声色。

字词都是常用的,有些词甚至有一两句口语白话做点睛之笔。反而更有味道,雅俗共赏谓之大雅。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5 11:51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4-4-5 11:22
我自己会先读经典,再挑自己喜欢的词人多读。觉得好的诗词有情、有景、情之微妙,景之动人,典故有最好,但 ...

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只有俩人:苏轼,李清照。

《宋词三百首》里每一首都应该是经典,但风格各异,我的感觉是上头提到的那二位最通俗易懂,但不等于别人的就不好。

这二位的词很明显地能感觉到他们俩的风流婉转态度,而其他的态度可能被埋得比较深。比如周邦彦这首《六丑 蔷薇谢后》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网上赏析:

“这首词并非泛泛咏落花,而是抒发对花落后的“追惜”之情,更是对自己“光阴虚掷”的“追惜”之情。词写得极有特色,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值一读。
词作上片抒写春归花谢之景象。开首二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点明时令、主人公身份,抒发惜春心情。“试酒”,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这里用以指时令──农历四月初。长期羁旅在外的词人,值此春去之际,不禁发出虚度光阴的感叹,写来含浑而不显露。“正”字、“怅”字直贯全篇。“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过翼”,以鸟飞作比喻,形容春归之迅速,这三句一句一转:“愿春暂留”,表示不忍“虚掷”,珍惜春光;“春归如过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飞鸟,竟成“虚掷”;“一去无迹”,不仅快如飞鸟,更无影无踪。“一去”二字,直说到尽头,不留余地。随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转愈深。周济评曰:“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自逝”(《宋四家词选》)。以上五句写春去,是题前之笔。接下陡然提出:“为问花何在?”一笔喷醒,又轻轻顿住。谭献认为:“‘为问’”三句,搏兔用全力”(《词辨》卷一)。陈廷焯指出:“……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白雨斋词话》卷一)。其实从下句“夜来风雨”至上片结束,皆从此一问而出,振起全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二句,正面写落花。“倾国”,美人,这里以之比落花。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沈亚之《异梦录》:“王炎梦游吴,同葬西施。”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这里本应说吴宫,但为律所限,故借用“楚宫”。这三句既写因夜来风吹雨打,使落花无家,更写由于落花是无家的,所以虽有倾国之美姿,也得不到风雨的怜惜。这里是人与花融合来写,以花之遭际喻羁人无家、随处飘零之身世。这三句一开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钗钿堕处遗香泽”以下六句,大力铺开,尽情写蔷薇谢后的飘落情况。“钗钿堕处遗香泽”,这里是以美人佩戴的“钗钿”喻落花,化用徐夤《蔷薇》诗:“晚风飘处似遗钿”句意,零落之余,只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落花飘零是惨景,而以“桃蹊”、“柳陌”来衬托,却显得极有情致。接下侧写一笔:“多情为谁追惜?”“为谁”,即谁为。春去花残,观赏者都已散去,应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二句一转,蜂蝶无知,不知“追惜”,然而它们却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时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过以上描绘,把蔷薇虽然凋谢而香气犹存,春天虽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写得韵味盎然。词作上片特用问语“为问花何在”、“多情为谁追惜”,加以强调,以突出“无家”与“无人追惜”之意,由此见出内中隐含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之感。
词作下片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开首二句起衬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词人不忍辜负蜂蝶之“时叩窗隔”,于是走出室内,来到东园,只见园内花事已过,碧叶茂盛,一片“花落”后“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阴虚掷”、春天“一去无迹”之实况。“静?珍丛底,成叹息,”写人惜花。为了“追惜”,词人静静地绕着蔷薇花丛,去寻找落花所“遗”之“香泽”。“成叹息”三字总括一切,承上启下。“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三句,为一叹,写花恋人。花已“无迹”,但有“长条”,而“故惹行客”,话别“牵衣”,有同病相怜之意,也写出“行客”之无人怜惜、孤寂之境况。无情之物,而写成似有情,虽无中生有,却动人必弦,感人至深。“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四句,为二叹。在“长条”之上,偶然看见一朵残留的小花,词人以为这就是打算与其话别者。虽然“残花”本不是“簪巾帻”之物,然而“行客”却颇受感动,故“强”而“簪”之。然而这哪里比得上它当初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之妩媚动人呢?残英强簪,令人回想花盛时之芳姿,映带凋谢后之景况,有无限珍惜慨叹之意。这既是慨叹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叹自己的“光阴虚掷”、“人老珠黄”。词作写至此,词人如梦初醒,似有所觉悟,又有无可奈何之感。最后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为三叹。词人因终不愿落花“一去无迹”,所以又对花之“漂流”劝以“莫趁潮汐”,冀望“断红”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随潮水流去,那上面题的相思词句,就永远不会让人看见了。“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流露了依依不舍的深情蜜意。这里活用红叶题诗故事,借指飘零的花瓣。对以上所写,周济评曰:“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宋四家词选》)。末句复用问语,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滞。谭献曰:“结笔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独”(《词辨》卷一)。
这是首“惜花”之词,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词构思别致,充分利用慢词铺叙展衍的特点,时而写花,时而写人,时而花、人合写,时而写人与花之所同,时而写人不如花之处。回环曲折、反复腾挪地抒写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伤自悼的游宦之感。黄蓼园曰:“自伤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蓼园词选》)。评论较妥切,可参考。”

分析得非常详细了,可是为啥俺就是感动不起来呢?唯一一句喜欢的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俺嫌周词不够飘逸,不似苏词那样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4-4-5 19:19
本帖最后由 山远空寒 于 2014-4-5 20:55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5 11:51
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只有俩人:苏轼,李清照。

《宋词三百首》里每一首都应该是经典,但风格各异,我的感 ...


我整理的中国经典爱情古诗词,转贴到爱坛,发了日志。

长的要命,符合要求的挺多,个人喜欢的也很多。

经典爱情古诗词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4-4-5 21:34
是否說﹐豪壯的詞就不好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5 23:22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4-5 21:34
是否說﹐豪壯的詞就不好了﹖


豪放派属小宗,以后再说,先攻婉约。

周邦彦这首为啥我横看竖看感觉“隔”得很,不直观,蔷薇花谢能联想到“楚宫倾国”,我就想不到,读到这词还是联想不起来,“乱点桃蹊,轻翻柳陌”挺美,可太不直观。“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是啥意思?“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是啥意思?蔷薇花瓣很小,上头还能题相似词句?胡扯神马呢?

波斯诗人奥玛·海亚姆曾在《鲁拜集》中歌咏凋谢的蔷薇,比喻凋零的花瓣如从锦绣荷包里散落的金币,不比周邦彦这首强得多得多!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5 23:24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4-4-5 19:19
我整理的中国经典爱情古诗词,转贴到爱坛,发了日志。

长的要命,符合要求的挺多,个人喜欢的也很多。

挺好的,不如贴这儿来吧,分享的人更多些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00:03
和词比较难。以苏轼的功底,也不得不搜肠刮肚。各家评论大多推崇苏轼的这首,所以再说它不好,心里总要忐忑。其实这首词里真正描绘扬花的只有第一句。这一句蛮好的,突出了扬花的尴尬:人们眼里不把它当花。但是因为格律字数限制,反倒不如似花非花。其余各句几乎都是作者的臆想。从“也无人惜、、、到无情有思”继续了第一句那种不招人爱的意境,而且转到“落絮有情”上。但“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意境变化有些大了,应该是为了衔接“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也就是说,把扬花看作思念郎的娇娘了。下阕开始“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挺难理解的,好像要表达的是厌春的情绪,我自己觉得还是受制于和词的限制。如果把它解释成“抛家路旁”的怨妇的嫉恨半似合理,但这个词的意境就乱了。“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当然可以说也是写扬花的,但是它几乎是可以写任何东西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喜欢的人可能很喜欢,另一些人可能很不喜欢,但是都说不出为什么吧。你说作者是说春色好呢还是说它不好呢?“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如果按格律断句应该是“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知道乐谱是怎么样的,看用韵的频率,应该不是慢曲,既然节奏快,改变断句的位置对理解歌词应该影响不大。整体的感觉是作者对扬花的描绘太少,主要是通过化典表达自己的臆想,但是没能达到贯穿整片的统一。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6 00:36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4-4-6 00:57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4-4-6 00:03
和词比较难。以苏轼的功底,也不得不搜肠刮肚。各家评论大多推崇苏轼的这首,所以再说它不好,心里总要忐忑 ...


章词在前已经技压群芳了,要再压他一头很难很难,章词已经把杨花的特色写尽,苏轼只能独辟溪径,借杨花喻人,而不单写杨花。

头一句其实已经是在暗示命运卑贱的女人了,古时把花比作美人,却是高贵的比喻,杨花像花非花,可见那些被人轻视的女人只是像诗中歌咏的美人却不似美人那样尊贵,无人怜惜。但她们也有情思,也有娇态,睡梦中也会寻郎千里,被莺呼起。下阕则提到天明雨过,杳无踪迹,却在水上看见如浮萍,等于把杨花与浮萍联系在一起,暗示无依无靠随波逐流,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不知别人是如何理解的,我理解成命运卑贱的女人既便在青春年少也如尘土和流水般不值一文,最后一句,与上阕最后一句呼应,点明春闺少妇怨情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4-6 01:08
这样的讨论太好了!!!
来来来~~~大家继续讨论,俺给上茶:)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01:58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6 00:36
章词在前已经技压群芳了,要再压他一头很难很难,章词已经把杨花的特色写尽,苏轼只能独辟溪径,借杨花喻 ...

我觉得要是把这首词理解成斜陪房丫头倒是还顺流些。春色是指“主人”的怜惜,多在正房,少在己身。恨西园落红难尽也就是很身老色衰的正房不死啊。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02:04
山菊 发表于 2014-4-6 01:08
这样的讨论太好了!!!
来来来~~~大家继续讨论,俺给上茶:)

我帮你端茶。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6 02:15
仁 发表于 2014-4-6 01:58
我觉得要是把这首词理解成斜陪房丫头倒是还顺流些。春色是指“主人”的怜惜,多在正房,少在己身。恨西园 ...

苏轼要气活过来了。

关键在于上阕的最后一句“却又被,莺呼起”,典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的少妇只是小门小户的寻常女子。苏轼用杨花比喻的正是这类出身低微的又没有绝色姿容的女子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02:3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6 02:15
苏轼要气活过来了。

关键在于上阕的最后一句“却又被,莺呼起”,典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 ...

他要是活过来,我正有话要问。不过用典倒未必和出处之意相通。曹操的青青子衿和诗经里不同。用典甚至可以相反。所谓左氏引诗皆非原旨。。。。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6 02:41
仁 发表于 2014-4-6 02:30
他要是活过来,我正有话要问。不过用典倒未必和出处之意相通。曹操的青青子衿和诗经里不同。用典甚至可以 ...

有何不同?在古代,思慕的情人和思慕的贤人都是可以随便转换的,否则楚辞里的美人肿么就成了怀王了尼?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02:5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6 02:41
有何不同?在古代,思慕的情人和思慕的贤人都是可以随便转换的,否则楚辞里的美人肿么就成了怀王了尼? ...

既然可以用对情人的思慕表到对贤人的思慕,也就可以用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小妾对主人的思念吧?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6 06:37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4-4-6 06:40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4-4-6 02:52
既然可以用对情人的思慕表到对贤人的思慕,也就可以用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小妾对主人的思念吧? ...


网上查了一篇解析:

上阕主要写芳华幽独之悲,描写了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它,任凭它凋零后随风飘落。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它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似无情,其实却是落花有意,它蕴含着无限的情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它被愁思萦绕,辗转思念,柔肠百结,一双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却又合上了。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正像那思妇在睡梦中,随风飘行了上万里,本欲寻找郎君的去处,却又被黄莺的啼叫声,把她从梦中唤醒。
  
  下阙侧重写惜春伤逝之感,表达了思妇盼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我不怨那杨花飘飘洒洒的,已经飞得没了踪影,只怨那西园,飘落了的花絮难以重新再连接在一起。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早晨一阵风雨过后,还到哪里去寻找杨花的踪迹啊?一池浮萍,全被风雨击得粉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将装扮春天的杨花分为三成,有两成变为尘土,一成化作绿萍随着流水逝去。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啊,点点漫天飞舞的飘絮,恰如游子与思妇的眼泪,纷纷扬扬,无穷无尽。


从苏词和章词的对照可以看出,大家们对于老老实实的咏物词章没有写得似是而非的来得欣赏,这件事教育了吾们,填词万万不可太实在。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10:2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6 06:37
网上查了一篇解析:

上阕主要写芳华幽独之悲,描写了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还是实在好。能一线贯穿的最好。不过看看 流行歌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我们也能理解并更欣赏古人。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6 12:06
仁 发表于 2014-4-6 10:21
还是实在好。能一线贯穿的最好。不过看看 流行歌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我们也能理解并更欣赏古人。 ...

苏词有意识流手法在里头,忽远忽近,飘渺不定,却总有一根细若游丝的线把全词串在一起,所谓形散神不散就这意思,不把自己限定在所谓的“主题”框框里头,跳出框子步入自由境界,天马行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

你看下下头那首周邦彦就看出来了,周词还是三句不离主题,周邦彦看上去比苏轼书呆子多了,拼了命地在想,用啥来比喻该物才好呢?并没有从凋落的花瓣里琢磨出啥新鲜主意
作者: 仁    时间: 2014-4-6 12:16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6 12:06
苏词有意识流手法在里头,忽远忽近,飘渺不定,却总有一根细若游丝的线把全词串在一起,所谓形散神不散就 ...

有道理。不过周算作是御用词人,风格一定也受限制。那些通过简单的语境而表达另外情绪的词,往往更引人入胜。
作者: 四两酒    时间: 2014-4-6 16:17
本帖最后由 四两酒 于 2014-4-6 16:47 编辑

这事儿本来就是个主观而又个体的事儿,相当的 individual,几乎没有客观的统一的标准。 要我说,就是得有灵气。

不能展开说了,展开说就得忽悠:灵乃什么什么之灵,气乃什么什么之气,灵气乃灵与气之什么什么。。。。一直下去就是一本词话了。 把灵气两字换成意境,就是人间词话。 :P

以灵气论,苏居章之上。焉哉乎也。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6 22:05
四两酒 发表于 2014-4-6 16:17
这事儿本来就是个主观而又个体的事儿,相当的 individual,几乎没有客观的统一的标准。 要我说,就是得有灵 ...

灵气=想象力+忽悠力+把握文字力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4-4-29 05:52
这个不太同意你。章词差得太远了。

王国维这句点评甚合吾心。。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4-29 08:25
如若 发表于 2014-4-29 05:52
这个不太同意你。章词差得太远了。

王国维这句点评甚合吾心。。

章词其实还可以啦,就是别跟苏轼的摆一起,章词至少比王国维自己填的好多了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4-5-6 21:26
本帖最后由 如若 于 2014-5-6 22:10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4-29 08:25
章词其实还可以啦,就是别跟苏轼的摆一起,章词至少比王国维自己填的好多了 ...


章词,我个人觉得实在太平庸。

其实这样对比和点评,我觉得非常不厚道哈。。
关于析诗,前几天锦瑟那帖也提到过。这,是另外一个原因。
好在苏章均为古人,离我们比较远。

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可怜的章质夫应该从没想到把自己这么一首平庸之作,这样放在大庭广众之下,拿来和苏词对比点评。所谓抛砖引玉,这倒是个很难超越的例子。。

要说东坡这首水龙吟,一定要讲乌台诗案。此文字狱,因政治见解而起,以小人恶愿未遂而终。而东坡自己,因诗文获罪,又因诗才获救。总算神宗还没昏蠢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对诗文的品评,从来就不太可能脱离政治,简单地分好坏。很多很势力很政治的人做不到就诗论诗。而政治环境造成的中国文人比兴,春秋笔法的经久使用,又引诱政敌,和诸多学者仔细搜寻字里行间的隐义。唐宋如是,今朝亦如此。现实生活里如此,网上亦如此。虽然偶对这种过分考证和解读,很不以为然。。

苏东坡,嫉恶如仇,耿直狷介,哈哈,才子书生的通病,所以一生因政治原因,被政见不同的小人排挤打压。这首水龙吟,如果让那帮子左右逢源的小人们解读,不知又将会是怎么一种贬低和歪曲。。

一首东西出来,无论是诗词,音乐,影视作品,小说故事,时事杂文,等等,等等,观点脑残成什么样儿,文字滥成什么样儿的,都有人“粉”,有人“喜欢“。。

有的人喜欢是因为口味儿太滥,这个可以理解;还有的是真不懂,即没口味儿也没鉴赏力的人云亦云,或就是为了附庸风雅,这种也可以理解。就是没口味儿,你怎么办?再有,就是出于世俗礼貌,应酬的敷衍;还有一种是虚情假意的敷衍,这种有时会让人比较难堪。而更有一种只是出于政治或其他和作品本身无关的原因去“喜欢”,或“不喜欢”,最后这种就比较没品了。。

扯得有点儿远了,咱们回来接着说章词。
就象你说得,太写实了,没啥想像力。更谈不上境界。章词能在此文集忝列一席,只是因为东坡的唱和。当然这是俺的一家之言。。

你说王国维自己写得也不咋样,嘿嘿,没办法。风骨,才气,灵气,和赤子之纯,不行就是不行,不入流就是不入流。多读多写,也许可以让人写出些平庸的,象诗却没诗味的东西。终是平庸。形似而无神。。

王国维下笔也还算厚道,所以有“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之说。他的点评,大多中肯,有很多前人没有的独到之处,又不借题瞎发挥,过分解读。不过他不喜姜燮,对白石稍嫌刻薄偏颇。

我也同意你这个说法,人间词话一书原本应是好友私下交流的东西不是为市井流行而写。叶嘉莹就差很远了,没觉得什么特别值得推崇的有个人特的见解。不知道为什么被推崇。当然比现在网上不少诗评要好,至少不是在一味浅薄地炫耀。。

网上有不少诗评,俺只能说,勇气可嘉。。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5-7 02:24
如若 发表于 2014-5-6 08:26
叶嘉莹就差很远了,没觉得什么特别值得推崇的有个人特的见解。不知道为什么被推崇。


我个人觉得叶嘉莹受欢迎并非因为她的独特见解,恐怕更多的是因为她在普及诗词方面所作的努力。初学者大多喜欢她的文章,因为比那些文绉绉的学者文章容易读懂。尤其是我们这一辈被文革耽误,几乎没有古文基础的诗词爱好者,从她的文章中获益匪浅:)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5-7 08:46
如若 发表于 2014-5-6 21:26
章词,我个人觉得实在太平庸。

其实这样对比和点评,我觉得非常不厚道哈。。

苏轼的词自然没话说,但也并非不可学,学最优的得次优,若是学了次优的得到的恐怕只有平庸了~

填词写诗太考验学问和想像力,另外有些纤细精巧飘袅不定的东西确实是学不来的,只能说是与生俱来。

其实女生学填词非常合适,婉约词正和女生细腻委婉心思,若若不想试试?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5-8 03:3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6 19:46
苏轼的词自然没话说,但也并非不可学,学最优的得次优,若是学了次优的得到的恐怕只有平庸了~

填词写诗 ...

如若其实在清谈就填过,我记得还跟着她写过一些的~~~估计后来也是跟你差不多的原因放弃了:)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4-5-8 07:0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7 08:46
苏轼的词自然没话说,但也并非不可学,学最优的得次优,若是学了次优的得到的恐怕只有平庸了~

填词写诗 ...

这个我同意。
偶虽然粉东坡,但好像从没有试图学过他。当然,和你一样,知道学不来。。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4-5-8 07:05
山菊 发表于 2014-5-8 03:33
如若其实在清谈就填过,我记得还跟着她写过一些的~~~估计后来也是跟你差不多的原因放弃了:) ...

平沙比我强,也比我填得多。

凭兴趣这点,我俩还真有点儿象。。
兴趣过去了就扔一边儿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5-8 08:41
如若 发表于 2014-5-8 07:02
这个我同意。
偶虽然粉东坡,但好像从没有试图学过他。当然,和你一样,知道学不来。。

学得来啊,表听老头纸们瞎讲,老头纸们确实不好学他,但女生还是可以学学他的婉约词的,一波三折那个劲儿劲儿的,左右都不是,半嗔半娇,半梦半醒,女生不是最擅此道了么?学不了很像,但临摹么,摹本还是需要最好的。

我那首《洞仙歌》不就是临摹他的吗?其实那首《贺新郎》也是临摹他的《贺新郎》的,否则我一初学者哪里能够把握情绪一波三折?但要学务必学习内在情绪的把握,万勿一句一句跟着临,那就全完了。

吹落梨花雪。
任由它,香云皎皎,满天琼屑。
一朵拈来开正好,却已珠胎暗结。
叹美眷,芳华难越。
苦恨东君无情面,尽蹉跎,负我姣花靥。
谁与共,看明月?


鶗鴂已报芳菲歇。
念当年,临风照水,玉枝琼葉。
雨打风吹风流去,何奈花枝辞别。
又怎舍,相思千叠?
唱彻清宵金缕曲,莫徘徊,高处声凝噎:
情不老,意难绝!


苏轼原词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作者: ccqi    时间: 2014-5-8 10:49
学习了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4-5-8 21:08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8 08:41
学得来啊,表听老头纸们瞎讲,老头纸们确实不好学他,但女生还是可以学学他的婉约词的,一波三折那个劲儿 ...

西风惊绿,扇手一时似玉,老苏艳而不亵。大家就是大家。

你学他这首我挺惊讶,觉得你学他的定风波能更出彩儿。

定风波,大爱啊。
东坡的心胸和疏旷都在里面了。
做人做到这种境界,觉对是帅呆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5-9 09:10
如若 发表于 2014-5-8 21:08
西风惊绿,扇手一时似玉,老苏艳而不亵。大家就是大家。

你学他这首我挺惊讶,觉得你学他的定风波能更出 ...

这个绝对学不了,而且不光我学不了,别人都学不了,就算强努学了“东施效颦”的评价都得算是捧场的话。

而且我对这首也不是最喜欢,如若倒是可以跟北宸握手,她说过她很喜欢这首的,我跟叶子一个口味,更喜欢那首《洞仙歌》。

为啥要仿老苏的这首《贺新郎》?因为骨子里俺还是个矫情的,得了便宜卖乖,没事儿找事儿,喜欢小小折腾人一把的小女人,所以仿起来能够得心应手,女汉纸还是装不成。

但苏轼词中的小矫情俺还是没学到手,俺这首绝对是真实感情。

其实婉约词跟莫扎特的音乐有很多相同之处,骨子里都是那种无处安放的一腔风情。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4-5-10 06:4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9 09:10
这个绝对学不了,而且不光我学不了,别人都学不了,就算强努学了“东施效颦”的评价都得算是捧场的话。

...

洞仙歌,最后两句不错。。

噢,北宸喜欢这首,我怎么没见她说过呢。大概是我错过她的贴,有空去翻翻。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5-10 09:18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8 20:10
这个绝对学不了,而且不光我学不了,别人都学不了,就算强努学了“东施效颦”的评价都得算是捧场的话。

...

苏词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首‘明月几时有’之外,就是这个了:

临江仙 夜归临皋(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髣髴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娓娓道来,很自然随意~~~读着仿佛看见作者半夜独自立听江声的情景,很有些莫名的感动。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5-10 09:26
山菊 发表于 2014-5-10 09:18
苏词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首‘明月几时有’之外,就是这个了:

老苏的作品多了,比如悼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岗”,“西北望,射天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乎每首都是精典的精典。

他的特点是貌似不经意间,用字用句貌似很随意,很通俗,平易近人,读上去很顺,意境却远高于别人,真正的雅俗共赏。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5-10 09:2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9 20:26
老苏的作品多了,比如悼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岗”,“西北望,射天狼”,"明月几 ...

看见悼亡词,想起纳兰~~~平沙喜欢他的词吗?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4-5-10 09:38
山菊 发表于 2014-5-10 09:29
看见悼亡词,想起纳兰~~~平沙喜欢他的词吗?

多年之前看过一点,感觉不如李璟李煜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