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虎妈再战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04:02
标题: 虎妈再战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2-14 17:55 编辑

Amy Chua的中文名字叫蔡美儿。据说她是菲律宾华侨,但在美国出生。她是哈佛学经济的,然后法学博士毕业,现任耶鲁的法律教授。她有一些学术专著,但3年前她出版了一本《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a Tiger Mom),这下出名了。《华尔街时报》(简称WSJ)的摘录的标题更加吓人:Why Chinese moms are superior(为什么华人母亲更优秀)。这是华尔街时报网页上至今保持评论纪录最高的文章,评论达到8800多条。虎妈的教育原则是:My goal as a parent is to prepare you for the future, not for you to like me(我作为家长的目标是把你培养成人,而不是要你喜欢我)。对于虎妈的教育方法,不要说在美国人中间,在华人圈子里也充满争议。一般人为她太过分了。但她的大方向到底是对是错,华人家长似乎大多认为大方向对头,具体做法应该温和一点;美加家长则大多认为大方向错误,孩子教育的第一要素是爱心和快乐童年,以未来的“成功”作为教育目标那是歧路。虎妈的隐性种族、文化优越性论调当然也得到口诛笔伐,但虎妈坚持WSJ的标题是小编的把戏,不是她的原意。

对于成功,历来有很多争论。以学历、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作为成功标志,这固然势利,其实是得到不少人认同的。体育、艺术等如果不能和社会地位甚至经济地位相连,到底是否算成功,并无定论。但虎妈沉寂了三年后,披甲再战,这一次,她直捅马蜂窝,从8个种族的成功来证明成功教育的三要素,书名为Triple Package,还有很长的一个副题: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而且这一次,她和老公合著。她的犹太人老公Jed Rubenfeld也是耶鲁的法律教授。

他们的理论是,成功建立在三个要素上:
1、        优越感(superiority complex)
2、        忧患感(insecurity)
3、        欲望控制(impulse control)

换句话说,成功族群相信自己是优秀的,而且不是一般地优秀。但他们又对现状有很深的忧患,害怕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还有就是对欲望的自律,愿意卧薪尝胆以求一鸣惊人。为了避免种族主义的指控,他们选择了犹太人、摩门教、华人、印度人、伊朗人、古巴人、黎巴嫩人和尼日利亚人作为成功族群的例子。尽管他们强调这不代表全部,不难看出,他们基本上把“主流族群”(WASP和接近的德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俄罗斯人等)排除在外了。我没有看到书,现在还只是听到无线电里在讨论,所以不清楚他们的华人是狭义的,还是包括韩国人、日本人、东南亚人的更广义的东亚人,但相信他们所指的印度人包括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他们也不泛泛地指这些地方的人,而只是在美国的这些地方的人。

很多这些地方来的移民都是从留学生开始,以后成为专业人士。为了避免这个因素的影响,他们用了很多第一代移民并没有什么教育的例子,比如开饭店、涮盘子的。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种族因素的影响,他们指出,常春藤大学里的黑人学生大多是留学生和移民子女。所以work ethic和教育理念才是关键。

《时代周刊》在《虎妈战歌》出版五个月后,也刊登了一篇看似不相干的文章:Why do we fear a rising China(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要点是:中国作为一个集权国家,在民主、法制、人权和差不多所有方面都与美国反其道而行之,按说应该崩溃,但中国正在似乎不可阻挡地迅速崛起,而且似乎干什么都干对了,而美国似乎干什么都干错了,为什么?联想到虎妈,不难产生更多的想象和反思,当然,共识是没有的。

虎妈要是只是妖言惑众,那是引不起那么激烈的争论的,没有人会为无脑谗言多费脑汁。但虎妈在偏激言辞之中,实实在在地刺痛了西方作为一个整体,舆论的激烈反应与其说是理性地反驳,不如说是心理学上的否认机制。个人对虎妈(她确是虎年出生的,而不仅仅是因为严厉而自称虎妈)的教育原则是总体认同的,对她的成功三原则更加认同。

其实不管成功的准则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族群、什么文化,什么行业,要成功,都需要优越感、忧患感和自律。缺乏成功的自信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对于成功的艰巨缺乏适当的敬畏,对于成功道路的曲折和挑战缺乏思想准备,也是不能成功的。缺乏自律,只要成果,不愿付出,这更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具有这三种品质不一定保证成功,但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西方中产阶级家庭也重视教育,但他们的重视和海外中国家庭不是同一个概念。他们追求的是高于平均,达到最高25%。但海外中国家庭通常是追求最高5%,甚至1%。每年获得学校里的honor才是及格,不好意思出门见人的;honor with distinction是良好,敢跟人打招呼了;年级前三名才有点意思,最好是第一名,那才值得说说。不管是正当还是变态,这样的追求优秀并不一定是出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想法,而是出于寄人篱下的忧患感和危机感:如果我们不比“别人”优秀很多,我们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比“别人”更努力20倍,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望。

从小强调优秀,追求(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优秀,长大后追求优秀就成为习惯,达到优秀成为期望。另一方面,长期优秀有利于鼓舞自信,但优秀是很窄的一个窗口,要保持优秀,必然要正视挑战和具有忧患感,要自律。鼓励适度、正面竞争是有好处的,这是很多人的体验。不追求优秀而自然优秀,这是传奇中的神人,在现实中,至少在自身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也是很多人的体验。被众人仰视的神人基本上没有自己也认为可以“不劳而获”的,那些神迹基本上是以讹传讹。

但另一方面,成功的族群恰恰容易在成功之后丧失忧患感和自律,而优越感畸形膨胀。历史上的成功成为包袱,而最终被别的族群赶上。现在的西方恰恰是这个问题。平心而论,西方精英中不乏抱有忧患感的人士,但有些人的忧患感只是研究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是作为一种现实中的威胁来研究的。更重要的是,主流社会并不认同这种忧患感,或者看到了,但还在否认阶段,还试图把忧患遥远化、孤立化和暂时化,还不肯承认忧患的现实性、普遍性和不可逆转性。在教育问题上,这是最集中的体现。

西方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平等,已经到了抹杀差别的地步。其结果之一就是不再追求杰出,而只鼓励无约束自我发展。惰怠是人的天性。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追求爱好而躲避辛劳是人人都会做的事情,没有天生吃苦耐劳的人。在这一点上,Amy Chua的“we Chinese are superior at hard working”的说法是不对的。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是根深蒂固的忧患感逼出来的,海外中国人更是被形形色色的玻璃天花板或者玻璃墙壁逼出来的。同样,犹太人的好学习、追求上进也是根深蒂固的忧患感逼出来的。当忧患消失的时候,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会滑入惰怠的陷阱,一样会缺乏自律。天生爱好读书、弹琴,天生工作狂,这样的人是有的,他们的爱好与productive activity恰好重合了,而且这样的人是少数。Amy Chua也说到,移民子女经常学习更好,工作更勤奋,但三代人之后,差别就不显著了。这可以用主流社会的同化效应来解释,更可以用站住脚跟后忧患感消失来解释。

不管学术界、政界、商界精英如何呼吁,西方主流社会依然缺乏忧患感,还在继续否认。不知道其他人的体会如何,我身边交往甚密的加拿大人在表面上对中国家庭教育赞赏有加,但内心不以为然。他们甚至找出不知道出处的华裔子女自杀率远远高于同年龄白人族群的例子来证明自己正确。至少我直接、间接认识的人中间,包括LP工作的学区里,没有听到过华裔中学生自杀的事情,而白人中学生自杀去年一年在LP的高中里就是5个。尽管如此,在表面客气之下,可以感觉到,有不少人秘密地希望华裔子女在成长道路上摔跤,或者成为高分低能的花瓶,或者成为不谙人事的呆包,要是找不到男朋友、女朋友或者家庭破裂,更是悄悄地“瞧,我说了吧。”LP同事也是老师,夫妻都是老师,老公索性是教师工会的负责人。他们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就是自由主义教育的典型。他们认为自己的女儿很优秀,对她们的前途一点不用担心。但女儿高中没毕业就和男友搬出去住了,后来没钱了再搬回来。大学进不去,在本地社区学院里读自己喜欢的戏剧,但发现不是这快料,读不下去了。父母这一点倒是也自由主义,女儿读college自己借贷,家里不管。读了两年,欠了一屁股债,这才发现非但这东西以后找不到工作,好莱坞或者百老汇更是门也没有,更可恨的是自己没有天分,只好退学,到饭店当跑堂的。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本没有什么可悲的,但她觉得自己应该“更好”一点,至少不用搬回家里看父母的脸色,想去读教育,但学习成绩根本不够,大学不要。现在还“荡”在那里。这是大女儿,小女儿的学习更糟糕。

我朋友也是工程师,夫妻俩都是,妻子当年也是高材生。女儿很聪明,但初中升高中时,朋友都按分区到B高中。父母觉得A高中的课程更好,勉强把女儿劝进A高中。但女儿终日哭哭啼啼,因为离开了朋友,而且A高中这里测验多,她觉得压力太大。父母坚持了一个星期,顶不住了,换到B高中。换高中本来是正常的,但要有“正当”理由。如果是华人家长,因为朋友不在一起而从重点高中换出来,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这几年西方高中教育最重要的动向是取消考试,取消死记硬背。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排名次早就不做了,但现在连高中打分都要取消,学生只有“满意”、“可以”、“需要改进”(satidfactory、adequate、needs improvement)等几个语焉不详的评语,减少攀比。数学课要取消乘法口诀表,还要大幅度减少习题,老师以讲解基本概念和思路为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避免死记硬背。这些想法都是有道理的,但也都有极大的问题,已经遭到很多家长的强烈反对。有意思的是,主持这些教育改革的委员会以“我们当年都吃过这些苦头,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们再吃一遍苦头呢?”作为理由。他们似乎对孩子成长后对家长更常见的一句话都视而不见:“幸好你们当年严厉管教,逼着我学xxx,我才有了今天。”中国孩子说这话的可能少些,但不是不想说,而是在中小学期间连这样的事情提都不敢提。

教育面向精英,还是面向大众,这一直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几个角度。一个是学生本身素质,另一个学生未来去向。如果是精英教育,生源优秀,出路是少数高大上的岗位,那这些教育改革是有道理的。如果生源一般,出路是一般工薪阶层,传统的“一刀切”教育不能保证出尖子,但能保证主要毕业生群体的基本质量,还是有很强生命力的。英美教育的传统是把每一个人都当作精英培养,在走入社会时自然选择。但现实是,这越来越成为不可承受的浪费。不仅浪费国家投资,也浪费下一代的生命。

有意思的是,高中到大学是一个180度转弯。大学不仅学习紧张,而且明确排名。不仅校内排名,校外也排名。从自由主义的高中环境到现实主义的大学,很多人这个弯转不过来,对生活的期望和对自己的信心彻底改变。应该说,高中课程是挺紧张的,但要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可与的冰球、芭蕾这些不去说他,学校里的戏剧隔三岔五就要排练,今天是Jungle Book,明天是Les Miserables,把正课都挤掉了,忙着到处抄作业,怎么不忙?

不知道多少人听到过这句话:“高中(或者大学)时代是我生命最美好的一段。”作为怀旧,这无可非议。作为对老师的赞赏,这也是听了很受用的话。但要是这是事实,这就是极大的悲剧。学校只是帮助一个人培养成长的地方。这只是生命中短暂的一段起跑段,人生的辉煌在于事业,在于家庭,在于建树。高中三年最美好,以后60年怎么办呢?没有人会把“恋爱是我感情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当作感情生活的楷模,说这话的只能是感情生活失败的人,后面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都在熬日子。同样,要是“高中(或者大学)时代是我生命最美好的一段”,这不是教育的成功,这是教育的极大失败。可悲的是,很多高中老师和校长把“高中(或者大学)时代是我生命最美好的一段”作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LP学校里的戏剧课就是这样,在学生中特别受欢迎,人人幻想成为好莱坞或者百老汇明星,年年爆满,而学术性的选修课年年为选课率而挣扎,有的被迫关闭。对于这样的现象,校长是顺势引导,给学生“最美好的年华”,还是逆势推动,给学生打下人生基础,这是教育思想的差别。就我的理解,大部分校长在走前一条路。校长也是任期制,几年任期里,大家好过点,不是很好吗?以后师生聚会的时候还有更多人说好话呢。但这是害人的。

有意思的是,西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不相同。家长对学业也是自由主义想法,但对于课余的体育活动,那可是竞争性十足。不光争名次,而且十分强调no pain no gain。打冰球或者棒球、橄榄球、篮球不是上场打球就完了,平日要基本功训练,包括大量枯燥动作的重复训练,但从教练到家长,似乎没有人鼓励孩子跳过基础训练而自由发挥的,也没有任何人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符人性的摧残。

当然,中国式传统教育不是完美无缺的。不仅对追求杰出有矫枉过正的问题,中国式传统教育对合作精神、领袖作用、公平、正义也缺乏强调,

西方现在这种信马游缰式的教育理念对于西方社会的长远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这是移民社会。在这样信马游缰的教育体制下,有些马拔蹄飞奔,更多的马随遇而安。有意思的是,这些奔马常常来自移民族群,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歧视的族群,比如犹太人和摩门教,而主流族群反而成为懒马、劣马。在某种程度上,海外华人子女学业优秀成为期望,“Chinese are supposed to be good at math”。哪有这样的事?都是辛苦读出来的,中国人并不长两个脑袋。

另一方面,唯才是用是美国崛起为英国之后的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美国梦的客观基础。在欧洲互相倾轧的德国人、英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法国人、荷兰人等,在美国都成为美国人,唯才是用,打造了无数成功的美国梦。但是在上升通道变窄、阶层固化越益明显的现在,继续贯彻唯才是用原则就剥夺了主流族群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主流族群依然掌握了更多的资源。自我保护和长远发展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自我保护优先,这是本能,也是欧洲历史上几次重大反犹运动的重要动机。把忧患转化为正能量,转化为激励,这是所有在下行中的强势族群的最大挑战,中华民族曾经走到过这一步,在几百年弯路后,强势不再,这才走了出来。中华民族不是天然优秀的。

虎妈捅了马蜂窝。马蜂可以猛蛰虎妈,也可以另外造一个更好的马蜂窝,不再怕捅。马蜂们会怎么反应呢?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4-2-15 04:23
Wall Street Journal和Washington Times差多远啊,这也能混到一起

后面那个是美国军方,保守派的放话管道好不好
作者: graceusa    时间: 2014-2-15 04:30
我的观察与你有些不同:
1, 我们这里的高中一点都不轻松,公立,没有成绩排名,但竞争接滚,绝不敢松怠。
2, 我周围的美国人都非常重视教育,不亚于华人。当然,这仅限于我熟悉的同事、朋友和邻居。
作者: punishment    时间: 2014-2-15 04:30
西方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平等,已经到了抹杀差别的地步。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现代制度常见的平等与自由的争议,在西方常见的表现是社会取自由教育取平等,东方社会则常常反过来,社会取平等教育取自由。不知这种差异根源何在,有没有什么本质原因。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04:53
graceusa 发表于 2014-2-14 14:30
我的观察与你有些不同:
1, 我们这里的高中一点都不轻松,公立,没有成绩排名,但竞争接滚,绝不敢松怠。
2 ...


可能加州不一样。academic高中和普通高中也不一样。华人、大学员工的子弟可能目光都集中在academic高中,普通高中视而不见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04:55
holycow 发表于 2014-2-14 14:23
Wall Street Journal和Washington Times差多远啊,这也能混到一起

后面那个是美国军方,保守派的放 ...

华尔街时报、华尔街日报,我老是搞不清译名。WSJ应该是日报?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4-2-15 05:04
我觉得欧美中产阶级都非常注重教育啊, 自由放任说就是哄下层的。

正如美国越到上层婚姻观念就越保守, 哪怕年轻时候可以玩玩,到结婚时候就必须收心了。 性自由也是哄下层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05:21
洗心 发表于 2014-2-14 15:04
我觉得欧美中产阶级都非常注重教育啊, 自由放任说就是哄下层的。

正如美国越到上层婚姻观念就越保守, 哪 ...

要看你是怎么定义中产阶级的了。我认识的几个高级工程师怎么定义可能都应该算中产阶级了,高中教师算不算中产阶级不知道(应该也算,10年以上工龄年薪在8万以上),至少应该算重视子女教育的了,但和我们的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子女一般在学校都能达到中上水平,不读点大学、college也是“不答应”的,但与中国家庭追求绝对最高水平的劲头不能相比。换句话说,他们的重视是保证进入top 25%,而中国家庭的目标是5%,如果不是1%的话。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05:24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2-14 15:25 编辑
洗心 发表于 2014-2-14 15:04
我觉得欧美中产阶级都非常注重教育啊, 自由放任说就是哄下层的。

正如美国越到上层婚姻观念就越保守, 哪 ...


要看你是怎么定义中产阶级的了。我认识的几个高级工程师怎么定义可能都应该算中产阶级了,高中教师算不算中产阶级不知道(应该也算,10年以上工龄年薪在8万以上),至少应该算重视子女教育的了,但和我们的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子女一般在学校都能达到中上水平,不读点大学、college也是“不答应”的,但与中国家庭追求绝对最高水平的劲头不能相比。换句话说,他们的重视是保证进入top 25%,而中国家庭的目标是5%,如果不是1%的话。在高中里,honor student那是起码的,没有honor那就别回家了,honor with distinction属于良好,年级前三名那才有点意思。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4-2-15 05:29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4-2-14 17:13 编辑
graceusa 发表于 2014-2-14 15:30
我的观察与你有些不同:
1, 我们这里的高中一点都不轻松,公立,没有成绩排名,但竞争接滚,绝不敢松怠。
2 ...


这个话题很有趣,晨大总结得不错。在小楚这个年龄(9岁),我觉得家长需要决定一下方向:自由到什么程度?他最好的一个朋友的父母都是高学历白人。我曾经建议,既然两个孩子playdate很多,可否在playdate的一部分时间一起学习?结果四个父母三个不赞成。其他美国父母更是放任,只对孩子的健康和品德绝不含糊。

但不管怎么样,我开始对小楚灌输,生活不仅仅是什么好玩干什么,学习的重要性仅次于吃饭睡觉,有六个方面你喜欢不喜欢都得学,即英文、中文、数学、体育、音乐、social skills,这六件事在你这个年龄不能放弃。其实我很溺爱孩子,实在不想学可以少学一会儿,但绝不允许他放弃。

英文是最容易的,他自身动力足够。体育在美国大环境好,小楚至少同时有两项在进行中,所以现在也不是大问题,不过因为他看上去并没有体育天份,我们的担心是以后能否坚持。音乐他度过了被迫阶段,开始有兴趣了,这项将来没有硬指标。数学他很不喜欢,但我告诉他,所有的人都期待亚裔孩子数学好,你若不好就成为异类了。中文最难,现在基本靠强迫,中文学校起很大作用,我总是告诉他,你那些现在不学中文的朋友将来都会后悔的。social skills包括待人接物、public speech等等,他也很不喜欢,这件事跟心理健康有关,不敢太强迫,以诱导为主。他的照片看上去很乖,但说句老实话很难管教。希望结合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长处,肯定容易不了。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4-2-15 06:18
表现太出色的少数民族很容易被多数所嫉恨,欧洲的犹太,东南亚的华人的悲惨历史离今天并不远。有暴力掌握政权的多数民族想玩死你个少数民族那太简单了。如果其他国家象中国这样,多数民族的汉人野性被阉割了,那么少数民族怎么出色都行,不然还是低调点好。

象Amy Chua这样跳出来,对于她自己当然有好处,可以出名又挣钱,但对少数民族的长久生存不好。我看现在犹太人走的路比较好,一方面自己低调闷声发大财,另一方面利用传媒,对大众进行精神阉割。

另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道理,每个民族的明白人应该都懂,但能否克服人性弱点,又和生存压力有关。

作者: 混天球    时间: 2014-2-15 07:23
晨枫 发表于 2014-2-14 16:21
要看你是怎么定义中产阶级的了。我认识的几个高级工程师怎么定义可能都应该算中产阶级了,高中教师算不算 ...

这个1%我个人认为实在不可取。在这边知道不少推废了的华裔孩子,比例实在不小。请注意,一批孩子是到大学甚至大学毕业才看出有点废了的。 当然,他们都还年轻,不能把人看死,所以我说的可能也不对。
作者: 混天球    时间: 2014-2-15 07:24
晨枫 发表于 2014-2-14 16:21
要看你是怎么定义中产阶级的了。我认识的几个高级工程师怎么定义可能都应该算中产阶级了,高中教师算不算 ...

这个1%我个人认为实在不可取。在这边知道不少推废了的华裔孩子,比例实在不小。请注意,一批孩子是到大学甚至大学毕业才看出有点废了的。 当然,他们都还年轻,不能把人看死,所以我说的可能也不对。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07:54
混天球 发表于 2014-2-14 17:23
这个1%我个人认为实在不可取。在这边知道不少推废了的华裔孩子,比例实在不小。请注意,一批孩子是到大学 ...

你是对的。矫枉不可过正。我也不赞成硬把孩子往1%里推。关键在于尽最大努力,把最大努力成为习惯。有的是加一把劲的问题,有的就推废了。这就是家长自己掌握的了,很难一概而论。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4-2-15 09:55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2-15 06:18
表现太出色的少数民族很容易被多数所嫉恨,欧洲的犹太,东南亚的华人的悲惨历史离今天并不远。有暴力掌握政 ...

想一直低调是不可能的,当在社会占据一定份额时一定要去争取相应的地位。
虽然不能想犹太那样占据高端,但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合适的位置还是有必要的。
最关键还是母国的崛起,这才是最关键的后盾。
犹太虽然控制很多媒体,但是对于WASP,这种仇恨是根深蒂固的生存空间的竞争。
如果中国能有毁灭美国的能力,相信华裔的地位可以进一步上升。

虎妈,实际上是在灌输,改变美国人的观念。
如果有些成效,实际上对于华裔犹太裔在美国的生存是有益的。
至少能降低抵触情绪。
对于争取政治地位也是有益的,毕竟道不同不与谋。
作者: graceusa    时间: 2014-2-15 09:58
楚天 发表于 2014-2-14 13:29
这个话题很有趣,晨大总结得不错。在小楚这个年龄(9岁),我觉得家长需要决定一下方向:自由到什么程度 ...

你想得比较早,我们女儿九岁的时候主要是玩为主,当然周末也不能免俗地学习钢琴游泳和画画。
不过从来没有想过让她在playdate学习。

我觉得孩子小时候主要是让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上进心、荣誉感,进而让她懂得责任。

我不是推妈,主张顺应自然地引导,推得厉害反而适得其反。
作者: 巴巴爸爸    时间: 2014-2-15 10:08
作为中国人,我不希望虎妈在美国出现,我希望美国孩子都相信 I am unique Be happy and have a fun这类的调调,可惜中国人很多也跟着美国人学,还自以为酷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4-2-15 10:33
晨枫 发表于 2014-2-14 15:53
可能加州不一样。academic高中和普通高中也不一样。华人、大学员工的子弟可能目光都集中在academic高中, ...

同事们的小孩多在马里兰州Montgomery County公立高中上学,据说也是相当Competitive,做作业做到半夜是常态。。。

不过Montgomery County的高中在全美也是排上号的,这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还真不好说。。。


作者: gordon    时间: 2014-2-15 10:55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4-2-15 10:58 编辑

全部都是高知,根本没那个必要,思考是很昂贵的

如果你有这个心思也有这个能力当然没问题,没有这样的心思就算了。

其实美国是因为通货膨胀堵了下层人民的路,不然简单工作攒点钱也可以抵得上长时间上学的。通货膨胀把攒钱的人家给害了,导致只有高知家庭才能出头。

中国的进步是托了当年低通胀的福,美国的金融食利阶层太狠了

他们还采取补贴的办法,养了一群废物;其实应该是不要高通胀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4-2-15 11:05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4-2-14 22:10 编辑
graceusa 发表于 2014-2-14 20:58
你想得比较早,我们女儿九岁的时候主要是玩为主,当然周末也不能免俗地学习钢琴游泳和画画。
不过从来没 ...


对啊,养成好的字习习惯,这句是关键。小楚的情况不是以玩为主,而是每天回家后除了玩还是玩……就是看到他对某些事情不肯学,才只好推他。好带的孩子我也见过,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连父母都直呼幸运。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4-2-15 11:52
楚天 发表于 2014-2-15 11:05
对啊,养成好的字习习惯,这句是关键。小楚的情况不是以玩为主,而是每天回家后除了玩还是玩……就是看到 ...

对于中文的爱好可能还是跟音乐类似,慢慢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最好挑选一些他喜欢又难度不是过大的,慢慢你就不需要多推了。
作者: ilcc    时间: 2014-2-15 11:54
graceusa 发表于 2014-2-15 04:30
我的观察与你有些不同:
1, 我们这里的高中一点都不轻松,公立,没有成绩排名,但竞争接滚,绝不敢松怠。
2 ...

俺也同意!
美国高中一点都不轻松。现在到是大陆很多游学的高中生过的轻轻愉快。
虎妈纯粹是政治和私利。上次New York Times 就评论:没有比孩子,教育和中国更能促动美国人的神经!
作者: 混天球    时间: 2014-2-15 12:18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2-14 21:08
作为中国人,我不希望虎妈在美国出现,我希望美国孩子都相信 I am unique Be happy and have a fun这类的调 ...

米国人也不傻。我们这个州正在推进“共同核心课”项目。这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大棋,设了43亿美刀的诱饵,哪个州推行哪个州领钱。纽约州第一个嗷嗷叫着冲上去了。这是一个综合的改革,仅以算术为例。以前,4岁儿童的算术要求是数到5,5岁是20以内的加法。现在整整提前一年,4岁要能算20以内加法。5岁要能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而且大纲对加法的理解有要求,要从四个方向理解加减法,类似于茴字的四个写法。这个改革抵触很大,就是你说的传统势力,什么州内教育权自治,什么独一无二教育,什么不给孩子压力等等。但估计是螳臂挡车,各校区已经开干了(老师的抵触也不少,但我认为那些反对的主要是懒),主要有:

1. 统一教学大纲从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扩大到十几门课;
2. 数学要求统统提前一年;
3. 语文课加强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教育;
4. 大量增加全国范围内可比的考试;
5. 大量收集考试数据,用于州内的和跨州的教育效果评估,等等。

州内光反对这个改革的组织和网站就有好几家。有一个网站很搞笑,一个教育工作者说她把新大纲的数学题让她八岁的儿子做,她儿子枯坐半天,一道也做不出来,哭了,说妈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们。一堆人跟着痛斥这种反人性的改革是教育的反动,其中中国,虎妈的字眼不时闪现。

我看了哈哈大笑。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5 12:49
混天球 发表于 2014-2-14 22:18
米国人也不傻。我们这个州正在推进“共同核心课”项目。这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大棋,设了43亿美刀的诱饵, ...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学生和家长来说,考试就是忧患感最现实的体现。奥巴马这么改革是对的。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4-2-15 16:41
楚天 发表于 2014-2-15 05:29
这个话题很有趣,晨大总结得不错。在小楚这个年龄(9岁),我觉得家长需要决定一下方向:自由到什么程度 ...

中文的事情,你培养小楚读金庸小说吧。 中文程度如果不够先带着他读一本,剩下的应该就不用你操心了。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4-2-15 17:14
洗心 发表于 2014-2-15 16:41
中文的事情,你培养小楚读金庸小说吧。 中文程度如果不够先带着他读一本,剩下的应该就不用你操心了。  ...

我家小帅看不下去金庸的书。

他喜欢大仲马。当然,他在国内,所以这些我不用操心。
作者: qyangroo    时间: 2014-2-16 02:33
混天球 发表于 2014-2-15 12:18
米国人也不傻。我们这个州正在推进“共同核心课”项目。这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大棋,设了43亿美刀的诱饵, ...

我儿子学校已经在实行这个common core了,今天他代表学校参加math count比赛去了。

他在北京上小学到五年级,以前在班上数学算中上。来美这两年主要精力在语言学习和电脑游戏上,数学一直啃老本。即使如此在本地的公立中学数学还算好的。
作者: semtex    时间: 2014-2-16 06:57
对智力普通的孩子,先行一步可能就是学习总领先一步。我儿子年级有一个阅读PROGRAM。班上20人,只有五六个参加。其中我儿子和两个白人孩子贡献了绝大多数工作量。这三个孩子也是班上平时学的好的。其实就是 家长抓的紧。
作者: 白天爱黑夜    时间: 2014-2-16 09:44
许多中国妈妈们在快乐教育和虎妈之间精神分裂中
作者: 白天爱黑夜    时间: 2014-2-16 09:50
楚天 发表于 2014-2-15 05:29
这个话题很有趣,晨大总结得不错。在小楚这个年龄(9岁),我觉得家长需要决定一下方向:自由到什么程度 ...

非常同意。学习与自由,快乐不是对立的,家长不能表露这种思想和情绪,我努力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获得快乐,而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使自己更自由和快乐。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4-2-16 11:10
加州的都快要通过平权法案限制亚裔学生比例了。
作者: 小木    时间: 2014-2-16 13:21
混天球 发表于 2014-2-14 22:18
米国人也不傻。我们这个州正在推进“共同核心课”项目。这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大棋,设了43亿美刀的诱饵, ...

common core也不解决问题啊。

美国的好学区好学校,其实是没有很大的教育质量问题的。问题主要还是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和(也许是或)低收入阶层子弟学习动力的缺乏。
好像说过,我去年夏天跑了成百上千的德州K-12科学成绩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回归分析,一个结论是对于学区的科学成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贫困生比例。
优越感,忧患感和欲望控制,纵然跟经济状况没有因果关系,怕起码也是正相关的。这三条之外,要当虎妈,小钱钱怕也缺不了。。。

加拿大实现了地产税到学校的统收统支,所以资源分配大概要平衡的多,情况大概也比美国好得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6 14:45
冰蚁 发表于 2014-2-15 21:10
加州的都快要通过平权法案限制亚裔学生比例了。

限制亚裔比例怎么平权呢?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6 14:47
小木 发表于 2014-2-15 23:21
common core也不解决问题啊。

美国的好学区好学校,其实是没有很大的教育质量问题的。问题主要还是资源 ...

加拿大是地方的school levy加上省里按人头拨款作为公里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美国是怎么样的呢?
作者: 大卫    时间: 2014-2-16 16:22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4-2-16 16:24 编辑

美国也进入拼爹时代了麽?

http://cn.nytimes.com/article/opinion/2012/12/27/c27chen/dual/

或许,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只能死在沙滩上……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90513874_478_2502349331_1_a0q8TSU9DjHK+l1lHz2stqlF+6xCpv2xhGixu1CnIQdaVg2YJMXNb9QH5SjVCMhG5yoUEJU2dfsn1BUqbA/s.swf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4-2-16 21:28
晨枫 发表于 2014-2-16 01:45
限制亚裔比例怎么平权呢?

平等教育权。  哈哈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6 22:47
冰蚁 发表于 2014-2-16 07:28
平等教育权。  哈哈

怎么平等法呢?只要不是每个人都进同一个学校,就没法平等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6 22:51
大卫 发表于 2014-2-16 02:22
美国也进入拼爹时代了麽?

http://cn.nytimes.com/article/opinion/2012/12/27/c27chen/dual/

Fox的这种东西也能当真吗?
作者: 张声语    时间: 2014-2-16 22:52
楚天 发表于 2014-2-15 05:29
这个话题很有趣,晨大总结得不错。在小楚这个年龄(9岁),我觉得家长需要决定一下方向:自由到什么程度 ...

我觉得有些东西是跟年龄有关的,现在不必太担心。我小时候不喜欢音乐,只喜欢画画,画了十几年,从没认真接触音乐,差点去参加美术艺考,弄得我那个又会唱歌又会芭蕾又会钢琴滴妈气得跳脚,但是她也随便我了。但我现在反而从事和音乐相关滴行业,而且会两样乐器。我小时候也胆子很小很内向,但青春期一来,我就开始在各种public speech滴场合展露头脚了。所以我觉得小楚天以后肯定没问题。
作者: 张声语    时间: 2014-2-16 22:57
有意思的是,高中到大学是一个180度转弯。大学不仅学习紧张,而且明确排名。不仅校内排名,校外也排名。从自由主义的高中环境到现实主义的大学,很多人这个弯转不过来,对生活的期望和对自己的信心彻底改变。


确实是这样。贱桥和腐国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腐国滴高中教育,真是很简单,他们的A-level真的简单到一种令人发指滴程度。但是来到贱桥滴本科小孩,会立马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从高中到大学滴大门槛。不少人因为迈不过门槛被退学或者转学。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4-2-16 23:13
晨枫 发表于 2014-2-16 09:47
怎么平等法呢?只要不是每个人都进同一个学校,就没法平等啊。

限制族裔比例喽。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6 23:29
冰蚁 发表于 2014-2-16 09:13
限制族裔比例喽。

上到哈佛、耶鲁,下到各地的“重点高中”,这个做法在20年前就试过,不管用。这样做的结果是制造更大的不平等:
1、大量合格的候选被拒之门外
2、录取的少量亚裔遥遥领先于其他族裔,造成校内的小圈子和不平等

学校还是希望学生质量相对均匀、至少随机的,这样制度性的差异对教学不利,对学校声誉也不利。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4-2-16 23:57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4-2-16 10:58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4-2-16 10:29
上到哈佛、耶鲁,下到各地的“重点高中”,这个做法在20年前就试过,不管用。这样做的结果是制造更大的不 ...


你说这个没用。加州的州参院已经通过法案,进入众议院阶段廖。

1月30日,加州民主党参议员利用在议会中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通过了加州宪法修订案SCA 5,旨在推翻1996年加州公投通过的209提案,即禁止在公共教育、就业或承包活动中针对种族和性别给予优惠。目前该SCA 5已经进入众议院讨论。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7 00:12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2-16 10:13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4-2-16 09:57
你说这个没用。加州的州参院已经通过法案,进入众议院阶段廖。


那么推翻了SCA5,下一步具体怎么做呢?是法定比例,还是随便各学校自做决定?1996年的法案2014年推翻,要不了几年,又得再推翻一次。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4-2-17 00:14
晨枫 发表于 2014-2-16 11:12
那么推翻了SCA5,下一步具体怎么做呢?

不是推翻SCA5,是通过SCA5, 推翻209。如果众议院通过  SCA5,加州教育系统就会制定族裔录取比例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4-2-17 00:15
冰蚁 发表于 2014-2-16 10:14
不是推翻SCA5,是通过SCA5, 推翻209。如果众议院通过  SCA5,加州教育系统就会制定族裔录取比例吧。 ...

这只针对中小学教育,还是包括大学?斯坦福那样的私校也受这法律管制吗?
作者: 大卫    时间: 2014-2-17 19:56
晨枫 发表于 2014-2-16 22:51
Fox的这种东西也能当真吗?

Fox是被批判方。

上面链接中那个犹太教授给出的数据显示,现时的美国主流社会为保持特权使用了很多盘外招以压制亚裔特别是华裔的上进之路,就像当年WASP压制犹太人一样。

囧司徒批判Fox应该学学美国历史,尘世间一代新人换旧人是无法长久压制的,当然像虎妈那样实现华裔与犹太裔联合就更无敌了……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14-2-18 15:22
张声语 发表于 2014-2-16 22:52
我觉得有些东西是跟年龄有关的,现在不必太担心。我小时候不喜欢音乐,只喜欢画画,画了十几年,从没认真 ...

遗传的力量
作者: cadgn    时间: 2014-2-18 23:37
晨枫 发表于 2014-2-17 00:15
这只针对中小学教育,还是包括大学?斯坦福那样的私校也受这法律管制吗? ...

仅限公立教育系统。

私校自己有合适的比例,但是一般亚裔不超过10%。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4-2-19 00:19
本帖最后由 糊里糊涂 于 2014-2-19 00:22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4-2-17 00:15
这只针对中小学教育,还是包括大学?斯坦福那样的私校也受这法律管制吗? ...


你老人家看来真不了解美国。

这些都是针对公立学校的,私立学校才不管你这套呢。问题是,一个是私立学校小,招不了几个人,公立学校一下就是几万人的规模,对大众的影响才大;二是很多华人还是中国式思维,老想拼考试,拼数理化,拼才艺,但私立精英学校,就是要培养领袖的,先要招美国世家精英子弟培养培养好当好革命接班人,还要培养各国权贵子弟当带路党为美国利益服务,当然也要点读书好的点缀下以示公平开放,但显然,亚裔也就是家长重视数理化,摆脱不了工程师医生情节,对于学生本人当然算不错,但对学校来说,这种校友没多大意思,哪里比得上得C的小布什,靠AA的巴马夫妻这样的呢?也比不上小沃森,盖茨这样的商业巨子。

由此,培养普通人的公立大学限制亚裔,对于亚裔才是真正狠毒的堵塞出路。在这个问题上,亚裔应该想办法和普通白人中产结成联盟。其实很多右派华人赞赏的德克萨斯也好不了多少,德州大学的案子结果也不好。没办法,拼人头的种族集团并立的民主社会就这样了,出希特勒了亚裔死得更惨。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