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老照片】北京,1974-76 [打印本页]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28 18:30
标题: 【老照片】北京,1974-76

古人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发一组老照片,跟2013年做个了断:)

这组照片记录了1974~76年北京的市井瞬间,估摸着过来人会有点兴趣,毕竟那个年代已经远去,形象记忆有些模糊。

对国人来说,由于条件所限,为那个年代留下的影像记录并不多。谁有那个闲空、闲钱、闲心端着相机扫街?少之又少。那这些照片哪来的?是个有心的老外拍的。呵呵。

本帖不想解读什么,仅想重温记忆。


长安街,1974。
北京饭店正在施工,据说吊车采用了自升法施工,也就是盖好一层,吊车往上移一层,直到楼层封顶。那时有个市井传说流毒甚广,说盖完楼那吊车没法卸下来了,哈哈!



长安街,1974。
外地亲友来京的第一观感往往是:北京的大马路真宽阔啊!电报大楼的钟声浑厚悠远,也属于许多人久远记忆的一部分。



貌似建外大街,1976。
应该是从外交公寓之类往外拍的。



长安街,1975。
五一节,天安门广场人流熙攘。小男孩抱的塑料玩具鹿还记得,那时常拿小鹿当练习绷弓枪的靶子(子弹是纸叠的那种),练完了就出去跟人打枪战:)



胡同,1975。
哪个胡同不可考,看光色,貌似是初春拍的。



还是胡同,1975。
哪个胡同不可考,貌似是初夏拍的。依据么,已经有行人戴着遮阳的大草帽。



王府井,1974。
那时的冬天好冷,一到冬天,手很容易就皴了,跟老鸹爪子似的,回家后常得用热水泡,又疼又痒的:(



大栅栏,1975。
大栅栏曾是北京很热闹的一个商业区,现在已经风光不再了。大栅栏北京话一般叫“大日(ri得轻读)栏儿”。



马路上跑马车,1974
那时北京大马路上常有马车出没,马路真不是白叫的。这些年保不齐也会见到,马车司机根本不怕交警,你要拦车罚款,我就把车给你,闹得北京交警没招儿没招儿的。



五道口,1974
那时的五道口还半城半乡呢,如今可不一样了。特选这张照片,是因为原来万维读者论坛有个著名网友“老五道口”,老五也一度在西西河现身。五爷文笔极佳、帖子极幽默,可惜隐了。猜他家曾住五道口一带,所以马甲叫老五道口。



牛街,1975
牛街清真寺是个标志性建筑,现在还在。



东堂,1974
东堂又名王府井天主堂、圣若瑟堂。该教堂曾一度是所小学的校舍。



香山公园,1974
秋天香山红叶时,是北京人逛香山赏红叶的季节。记得公园进门后种了很多桂花树,桂花的香气极为浓郁、强烈。



昆明湖滑冰的人们,1974
看上去冰面不平整,还有孩子滑冰车,这应该属于滑野冰了。收费冰场的冰面平整,也不允许冰车入内。



冬日的某个居民小区,1974
这张照片有点感觉。冬日残阳,成群的乌鸦纷纷从郊外归来,呱呱叫着在树梢之上盘旋,准备择树而栖。天很快就黑了,清寒随之袭来。再后,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叫声此起彼伏,呵呵。



天坛公园儿童游乐场,1976
那时公园多辟有儿童游乐场,可以玩攀登架、秋千、滑梯、转椅啥的。



北大篮球场,1975
那时还没恢复高考,大学生为推荐入学,史称“工农兵大学生”。



马车司机,1975
马车与手扶拖拉机是当年北京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貌似赶大车是个肥活儿,否则老电影《青松岭》里的钱广,就不会紧紧把持赶车的鞭子不放了。



农家院,1975
肥猪满圈,大瓦房也宽敞整洁,看来这家是村里的富裕户。



开门办学,1975
那时学校常搞开门办学,学生们不仅要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



发片完毕,谢谢观赏。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3-12-28 23:15
标题: RE: 【老照片】北京,1974-76
谁能给找个电报大楼报时的mp3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29 01:5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12-28 19:18 编辑

好片片,看着很亲切。第一次到北京是1976年,看见的就是这个样子。北京的大马路真宽敞啊,那就是我的印象。上海的马路小多了。北京还有很多帅呆了的轿车,不光有红旗、吉姆、伏尔加,还有各国使领馆的外国车,能看着就是幸福啊。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3-12-29 10:29
东堂以前是王府井小学还是灯市口小学?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3-12-29 11:19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12-29 10:29
东堂以前是王府井小学还是灯市口小学?

王府井小学。我有些同学就是在那儿上的小学。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3-12-29 11:23
第三张明显是永安里啊,当时好像还没建外大街这个名词儿呢,那公共汽车明显是9路,始发站在金台路,终点站在北京站。路线大概是北京站---〉北京站口----〉永安里---〉大北窑---〉光华路----〉呼家楼----〉小庄---〉针织路----〉水锥子----〉金台路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29 11:24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3-12-29 11:19
王府井小学。我有些同学就是在那儿上的小学。


照片上校牌是人民小学啊~~~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3-12-29 11:29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12-29 11:24
照片上校牌是人民小学啊~~~

文革时期嘛,东安市场还叫东风市场呢,后来的隆福大厦当时叫东四人民商场,东交民巷当时叫反帝路。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29 11:3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3-12-29 11:23
第三张明显是永安里啊,当时好像还没建外大街这个名词儿呢,那公共汽车明显是9路,始发站在金台路,终点站 ...

应该是永安里,当年大1路、大4路都是铰接型的大公汽?

记得再早前用的都是斯柯达。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3-12-29 11:35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12-29 11:31
应该是永安里,当年大1路、大4路都是铰接型的大公汽?

记得再早前用的都是斯柯达。

貌似当年还没有大4路。大1路貌似不是拖车式的(也许记忆有误),但大1路是最早换成新车型的,可能是因为乘客实在是太多了。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29 16:06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9 01:53
好片片,看着很亲切。第一次到北京是1976年,看见的就是这个样子。北京的大马路真宽敞啊,那就是我的印象。 ...


嗯,等有空再找点70年代上海老照片贴上来,地标性建筑肯定是你熟悉的。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29 21:00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12-29 21:09 编辑

【老照片】上海,1976

补发一组上海1976的照片。应该是粉碎四人帮前拍的,能折射上海市井生活的点滴。

以下照片位置有的是瞎猜的,不保准确,只要别按上海人标准严格要求我就好。



南京路,1976
第一次逛南京路被震住了:这条商业街好长、好热闹啊!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耳边是唧唧呱呱的桑海爱屋,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



南京路,1976
这是哪个路口?看着像南京路与浙江路的路口。曾在浙江路路口把角的点心店买过上海小吃,青团啥的。



这个应该是西藏路福州路路口。
沿福州路往东走到山东路路口,把角有个上海外文书店,二楼有好书——想进去可别忘带工作证。



貌似上海一百的临街橱窗,橱窗里是金星电视?飞乐电视?还是春蕾电视?犯懒不查了,是有这几个牌子的电视吧?



街头电影海报。可是大光明电影院周边?



苏州河。
以前上海污染很严重,苏州河味道很大。



人民广场。
修艇时住在江南厂,去位于上海北郊的军工厂助修,常在人民广场边上的公汽站换乘汽车。



红房子西菜馆之于上海,折算一下,得相当于老莫、新侨之于北京吧?



热闹的外滩。到了晚上更壮观,就变成上海年轻人肩并肩谈恋爱、轧朋友的圣地了。



五角场。
去北郊的军工厂助修,还得在五角场再换一次车,因此这里也常经过。印象江湾靶场离这里也不远。与北京相比,上海的路方向不那么明确,七绕八绕就被绕晕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29 23:38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12-29 07:00
【老照片】上海,1976

补发一组上海1976的照片。应该是粉碎四人帮前拍的,能折射上海市井生活的点滴。

多谢潮兄好图!看得我五味杂陈啊。你对老上海非常熟悉啊,赞一个!服装商店应该就是在南京路浙江路口,对过就是中百十店,现在恢复永安公司旧名。福州路口的那辆公共汽车应该是最后残存的了,那时已经开始换了。电影广告的地方不像大光明,那里的沿街房子不是这个样子的,说不准到底是哪里,有可能更加接近南京路四川路那里相对不热闹的路段。红房子,伤心地,现在这地方已经拆建成高楼了,红房子搬家到淮海路上,好像把魂也搬没了。江湾靶场当年是枪毙犯人的地方。

这些都是你拍的吗?历史珍品啊!1976年!才40年不到的时候。恍若隔世啊!但这都是我们当年确确实实走过的地方。我拍GF/LP马屁在服装商店买过一件印水墨画的绸栅,没有穿过几次,LP一直珍藏着,现在还在。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29 23:48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12-30 00:05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9 23:38
多谢潮兄好图!看得我五味杂陈啊。你对老上海非常熟悉啊,赞一个!服装商店应该就是在南京路浙江路口,对 ...


汗死了!是个外国人拍的,不是我拍的。那时还在上中学,再说中国人哪有闲钱、闲心拿金贵的彩卷扫街啊?

我也是对老上海很怀念,新上海已经觉得很陌生了。






作者: 皇家骑警总监    时间: 2013-12-30 03:32
本帖最后由 皇家骑警总监 于 2013-12-30 03:39 编辑

记得北京饭店面向长安大街的栅栏外总是站着许多外地来京人员,为得是观看饭店的电动开启的大门。长安大街上,现在王府井路口到东单路口之间常有些大巴士,下来许多涂着口红,身上飘着隔八里都能闻到的奇异香气的外国女人。当年的许多教堂都被改成了中小学。。。

东交民巷及西交民巷,一个反帝路,一个反修路。同仁医院当时被易名为工农兵医院。


位于这附近的东欧使馆,经常开出一些老式甲壳虫汽车,北京孩子毫不客气称其为土鳖车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3-12-30 03:53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3-12-30 03:32
记得北京饭店面向长安大街的栅栏外总是站着许多外地来京人员,为得是观看饭店的电动开启的大门。长安大街上 ...

哎,现如今好像很少见那种涂口红,香飘万里的外国女人了哈~~
作者: 皇家骑警总监    时间: 2013-12-30 04:5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3-12-30 03:53
哎,现如今好像很少见那种涂口红,香飘万里的外国女人了哈~~

久闻不知其臭啊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3-12-30 12:44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12-31 00:10 编辑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3-12-30 03:32
记得北京饭店面向长安大街的栅栏外总是站着许多外地来京人员,为得是观看饭店的电动开启的大门...


这镜头记得,一帮闲人木呆呆地围观西洋景,总会想起鲁迅杂文描述的某个场景








作者: 逍遥探花    时间: 2013-12-30 14:06
大栅栏:读做“大石烂儿”(dà shí làn er)。
作者: 东中    时间: 2013-12-30 19:30
第六张里的胡同感觉有点像东直门北小街靠近豁口(现在小街桥)那边,第一小街有这么宽,第二北小街快到豁口那块儿有一个弯。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在那附近转悠,不过现在印象不深了。
作者: njyd    时间: 2013-12-30 20:34
  这俩都是去过多次而又不熟悉的地方。
  那个电视机橱窗倒很有时代特色,正是电视机刚刚开始进入普通人家的时代。
  里面最低的那台还是电子管的,十四寸,七十年代要八百多元,属于最早进入中国居民家的品种,也要家境相当不错的家庭,俺爹对门当时住一位处长,他夫人工资也不低,那时他家就有一台。
  右边被人挡住一部分的那台也是14寸,不过是彩电了。价格不清楚,老百姓肯定是买不起的(南京熊猫出的第一台彩电,晶体管的,十八寸,要上万),我父亲单位有一台,每到周末就搬到小广场给大家看,一边看还要一边调。
  上面的小的是9寸黑白晶体管的,南京第一次上市时价420,那年俺刚好回南京探亲,在全家的强烈要求下父亲同意买了一台。
  低层靠后屏幕比较黑的那台是12寸黑白集成电路的,大约在9寸出现一两年后开始上市,价格在四百以下,南京电视机厂出的卖360,从此机开始电视机在中国大规模普及,中国还专门进口了一座厂为此机生产集成电路,建在无锡。
  实际上从9寸电视机上市开始,前面的那14寸电子管电视机已经没有市场了,南京的电视机店从来没把它们一起展出过,上海这店还把它展出来可能是为标榜自己是老店吧?

  题外话:12寸黑白风光了几年后,另一种14寸彩电开始进入中国,不过已经是集成电路的了。南京熊猫厂进的第一批为避税是大散件,进口后插在一起就行了,卖900多元。但这14寸彩电没风光几天,很快十八寸的就把它打倒了。从18寸彩电开始彩电在中国大规模普及,同时彩电价也坐了过山车。刚上市时价一千八,很快就开始要票,然后涨价,最高涨到四千多。彩电票也是相当金贵的东西,我弟弟就用两张彩电票把分配的小套变成中套。
  那时俺丈母娘为准备内弟结婚(对象还没影)要买彩电,当时已经超三千,有票也要三千元。我说不用急,等他结婚时如果彩电比现在贵,多的钱我出。她不听,只好想法搞了张票买了一台,还买了台冰箱。最后结果是按内弟结婚时的价两大件多花了约三千。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3-12-30 23:44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12-29 23:44
这镜头记得,一帮外地人木呆呆地围观西洋景,总会想起鲁迅杂文描述的某个场景

眼神跟自信心很有关系,国人在七十年代的自信心还不如五十年代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3-12-31 04:2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3-12-29 14:53
哎,现如今好像很少见那种涂口红,香飘万里的外国女人了哈~~

还记得第一次到北京站,一位外国妇女匆匆擦身而过,一种震撼的感觉,你们能相信吗,那是俺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外国人!

以前一直在小城市,看到种种脏乱差总以为自己不巧住在中国比较烂的地方,一到北京才知道,中国都那样,相当失望。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3-12-31 09:20
楚天 发表于 2013-12-31 04:20
还记得第一次到北京站,一位外国妇女匆匆擦身而过,一种震撼的感觉,你们能相信吗,那是俺第一次见到真实 ...

那年月外国人经常被围观,北京还算好一点的。

七十年代中期的北京,至少表面上还是相当光鲜的,长安街贼宽,在一片低矮平房绿树荫里显得民族宫,电报,电信大楼高大伟岸,马路上行人稀少,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就是太阳直射太晒(啊哈,如今听着跟神话似的了)

当时北京人口可能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一方面青少年大部分都插队去了,另一方面很多机关干部下放五七干校还没回来,还有就是很大一部分人都住在军队大院,机关大院或者大学校园里,平时也不怎么出门,再加上那年月外地人不许随便进京,街上行人真的很少。
作者: 潮起潮落    时间: 2014-1-6 15:53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4-1-6 15:55 编辑

上一组广州1975年老照片,广州没去过,就不加图说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