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后曼德拉时代的第一天 [打印本页]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00:55
标题: 后曼德拉时代的第一天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3-12-16 01:03 编辑

12月6日,周五。早晨醒来习惯性的拿手机看新闻,发现了一条重磅消息:95岁的曼德拉去世了。说起来也不令人意外,曼德拉从去年底开始身体状况就非常不好,大部分时间住在医院里,前几个月说是有些好转搬到家里继续治疗,很多人就在担心实际上是因为治疗意义不大了。媒体大约也有了足够的准备,曼德拉去世后几个小时的时间,各种纪念文章就已经铺天盖地。

上班路上一直在听收音机,里面有不少人物访谈,被采访的既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有普通的小老百姓,讲与这个老人的各种接触,讲老人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与政治人物嘴里的那些口号不同,那些来自普通人的访谈讲的更多是老人普通人的一面。曼德拉非常幽默,经常讲笑话,喜欢哄孩子,非常体谅人。这个邻家慈祥的老爷爷的形象,大约是多数南非人对这个老人的印象。

悲伤的气氛不大,虽然是在纪念,但是很多访谈的语调都很轻松。再仔细听,南非这次定了一个纪念的基调,不是哀悼,而是要庆祝老人的一生。是呢,这个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终于在晚年完成了年轻时候的梦想,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最终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一生,当然是值得庆祝的。

办公室一切正常,不过系里的秘书特意准备了曼德拉的照片,前面放上一束鲜花。办公室里还有不少同事穿上了南非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运动服。这是南非人表达爱国的一个方式,从2010年世界杯开始,每周五穿上国家队运动服来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平时响应的不算多,有大赛事的时候多一些,不过这一天,很多的南非人选择这种普通的方式纪念这位领袖。

[attach]41136[/attach]
曼德拉在约堡西南索韦托的故居。曼德拉在1946-1962年在此居住。90年获释后在此居住了11天。现在这里是博物馆。

[attach]41137[/attach]

[attach]41138[/attach]
南非某媒体工作室内

[attach]41139[/attach]
东开普省曼德拉雕塑

[attach]41140[/attach]

[attach]41141[/attach]
曼德拉在约堡的家门口

南非各地当天的一些纪念曼德拉的活动



下午下班后跑到约翰内斯堡北郊商业中心的曼德拉广场,这个以曼德拉命名的广场有曼德拉的铜像。不出所料,广场中间已经被鲜花堆满,在曼德拉铜像前面留影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时不时地,有人向花堆上摆放鲜花,纪念品,蜡烛,还有的人给曼德拉献诗。满含热泪的人也有,不过整体气氛非常轻松,人们穿着的服装也非常鲜艳。这是在庆祝老人的一生,不要弄得这么隆重,不要这么悲伤。老人希望看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越来越好,那么人们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广场后半部的大屏幕上,展示着老人生平的一些影像资料,还有一本留言簿,愿意给老人写上几句话的可以在这里涂鸦。这个时刻,这样的纪念场合遍布南非,任何有曼德拉的雕像的地方,甚至以曼德拉命名的桥梁,道路,都有这样的小型纪念场所。









曼德拉广场。这几张是新入手的70D拍的。



晚上应邀出席一个科技奖项的颁奖礼,去的路上,收音机播放的是对曼德拉一个孙子的访谈,讲的是老人家里的一些小事情,讲老人怎么教育孙子做人,学习,怎么指点孙子去追女孩子。家长里短的事情,亲切地氛围,夹杂着淡淡的悲伤。颁奖礼和往年一样热闹,只不过伴奏乐队演奏的歌曲多少和曼德拉有了点关系。正式仪式开始的时候主持的官员号召大家向曼德拉默哀一分钟,然后就继续欢乐了。不过本来应该出席的一个部长没有到,说是正在曼德拉家里探访。

[attach]41130[/attach][attach]41131[/attach]
[attach]41132[/attach][attach]41133[/attach]
[attach]41134[/attach][attach]41135[/attach]
这几张是在一家麦当劳拍的普通人给曼达拉的留言。Tata是南非人对曼德拉的爱称,另外一个常见的称呼是Madiba。



活动在晚上九点钟结束,距离曼德拉去世已经整整一天。回家路上听收音机播放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家门口的情景。这里是曼德拉去世的地方,来这里纪念的人应该最多吧。入夜了,很多人要给曼德拉守夜,所以仍然热闹。收音机里传来的是守夜的人们欢乐的歌声。南非人非常会唱歌,不需要安排,有几个人就能贡献出一场水准很高的合唱。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16 01: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前的笑话。这可能是心态的不同:东方注重眼前的失去,西方注重先前的带来。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12-16 01:18
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建国神话和一个开国英雄,曼德拉在偶像化之后担任这个责任很合适了。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3-12-16 01:50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 ...

神马东西方,这是非洲的习俗吧。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3-12-16 01:53
村长出品,必须要顶!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16 01:54
草蜢 发表于 2013-12-15 11:50
神马东西方,这是非洲的习俗吧。

我参加过的洋人葬礼中,一般都更加注重celebrate his/her life而不是mourn our loss。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3-12-16 02:00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54
我参加过的洋人葬礼中,一般都更加注重celebrate his/her life而不是mourn our loss。 ...

俺去的“洋人”的葬礼和老中的没有啥本质的区别。世界很大,不是只有中“洋”两个版本。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02:08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 ...

今天曼德拉葬礼,气氛就隆重了很多,因为对参加人数有限制,就没有了载歌载舞的普通群众,服装也是深色调为主,正式了很多。不过讲话里面仍然有笑话,回顾了很多曼德拉身边的事情。

和国内相比严肃程度就差远了。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02:10
李根 发表于 2013-12-16 01:18
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建国神话和一个开国英雄,曼德拉在偶像化之后担任这个责任很合适了。

{: ...

很有趣,在南非曼德拉所有的缺点都公开谈。比如他乱找女人,家暴是导致第一次婚姻结束的重要原因。比如他时不时来的臭脾气。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02:11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54
我参加过的洋人葬礼中,一般都更加注重celebrate his/her life而不是mourn our loss。 ...

能到南非这种狂欢气氛的也只有非洲吧。追思会的时候,台下简直就是狂欢节。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12-16 02:18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2-15 13:10
很有趣,在南非曼德拉所有的缺点都公开谈。比如他乱找女人,家暴是导致第一次婚姻结束的重要原因。比如他 ...


俺刚刚明白:这些缺点太重要了,因为“乱找女人、家暴、臭脾气”这是南非人普遍的毛病,男一号都这么干了,这不是为大家的恶习背书吗?

这跟中国人津津乐道孙中山作为“童萌会”主席的劣迹,是TMD一个道理啊!!!

这么好的男一号,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如果同时有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存在,俺坚决选择捅死圣人,拥护男一号。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16 02:33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2-15 12:11
能到南非这种狂欢气氛的也只有非洲吧。追思会的时候,台下简直就是狂欢节。 ...

这个就比较夸张了。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03:32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2:33
这个就比较夸张了。

追思会的时候,大会主持人,非国大副总裁拉马福萨三次要求台下群众表示对客人们的尊重,不要太闹,其中一次打断了印度总统的讲话。临结束的时候,图图对着台下发了脾气,要求安静。热闹成这个程度大约只有非洲吧。

有趣的是曼德拉追思会排场这么大,能留在不关心政治的人们记忆里的,估计一个是奥巴马的自拍,一个是那个精神病发作的手语翻译。不过在南非,新闻吵了几天祖马被嘘是否应该的问题,最新的民调也显示非国大的支持者里面,已经有超过半数希望祖马辞职。放假我找时间好好聊聊南非新政府的功过。本来想明年南非新政府二十周年写的,现在看来可以提前了。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3-12-16 04:10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3-12-16 04:11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2:33
这个就比较夸张了。


这就是文化差异呀,晨大。比如上海人吵架比较"文明"。

俺记得小时候去上海看到两个成年男子声音很大在争吵,居然有半小时之久! 而且居然还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要是换了重庆,呵呵。咱们重庆崽儿没有那么文明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3-12-16 04:16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2-16 03:32
追思会的时候,大会主持人,非国大副总裁拉马福萨三次要求台下群众表示对客人们的尊重,不要太闹,其中一 ...

搬个小板凳,座听村长讲故事。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3-12-16 04:30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2-15 14:32
追思会的时候,大会主持人,非国大副总裁拉马福萨三次要求台下群众表示对客人们的尊重,不要太闹,其中一 ...

严重期待ing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3-12-16 04:31
草蜢 发表于 2013-12-15 15:10
这就是文化差异呀,晨大。比如上海人吵架比较"文明"。

俺记得小时候去上海看到两个成年男子声音很大在争 ...

所以有川军而没有沪军呢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3-12-16 04:59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3-12-16 05:03 编辑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12-16 04:31
所以有川军而没有沪军呢


可惜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川军的名声都被民国军阀们给砸了。

清末赵尔丰的川军从川边一直打到现在印占藏南,确定了中国从此开始对当地领土要求的边界,又接下来打进拉萨城。结果民国一成立,“革命党人”杀了赵尔丰,川军被迫离开拉萨不说,接下来在川边的战争中,居然被藏军打败N次!藏军啊!这可是准中世纪的武装!还好刘伯承至少可以说把朱德同志的滇军胖揍了一顿,把滇军赶回云南了。不然真的一点亮点都没有了

我们又成功滴跑题万里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3-12-16 05:01
草蜢 发表于 2013-12-15 15:59
可惜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川军的名声都被民国军阀们给砸了。当年赵尔丰的川军从川边一直打到现在 ...

话题,就是用来跑滴。
作者: mark    时间: 2013-12-16 06:28
草蜢 发表于 2013-12-16 04:59
可惜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川军的名声都被民国军阀们给砸了。

清末赵尔丰的川军从川边一直打到现 ...

王外马甲的《战场上的蒲公英》有一章专门讲到了川军。看着很烂的队伍和解放军的王牌部队打了几个昼夜,居然还是个平局。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2013-12-16 06:44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 ...

那个手语翻译算是玩笑之一么?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3-12-16 06:46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5 12: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 ...

这是非洲的风俗。。。 美国人也很震惊 - 发现守候在Madiba家门口的人群竟然是真的在载歌载舞,兴高采烈,而不是哀歌。。。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3-12-16 06:50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2-15 14:32
追思会的时候,大会主持人,非国大副总裁拉马福萨三次要求台下群众表示对客人们的尊重,不要太闹,其中一 ...

那个手语翻译真的还是假的犯精神病?南非政府竟然安排了个精神病?美国特勤竟然允许他站在奥8旁边??

不可想像。。。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16 08:53
MacArthur 发表于 2013-12-15 16:46
这是非洲的风俗。。。 美国人也很震惊 - 发现守候在Madiba家门口的人群竟然是真的在载歌载舞,兴高采烈, ...

这样载歌载舞当然是非洲特色,但加拿大memorial service一般也不像中国告别仪式那么悲悲戚戚的。
作者: 浪人    时间: 2013-12-16 09:01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3-12-16 13:55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 ...

不是啊,中国也有喜丧这个传统,我外婆的葬礼上,家里人还请戏班子去唱戏呢,当然就是乡下的草台班子,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12-16 13:56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12-15 23:55
不是啊,中国也有喜丧这个传统,我外婆的葬礼上,家里人还请戏班子去唱戏呢,当然就是乡下的草台班子, ...

是吗?不多见啊。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3-12-16 13:57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12-16 04:31
所以有川军而没有沪军呢

不是有沪军都督吗?陈其美还是谁来着的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3-12-16 14:00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13:56
是吗?不多见啊。

是啊,就是庆祝老人家喜丧,无疾而终,不管是对她自己,还是家里人都是一件好事,好事就要庆祝一下啊,我老家那边就是这个逻辑。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14:00
MacArthur 发表于 2013-12-16 06:50
那个手语翻译真的还是假的犯精神病?南非政府竟然安排了个精神病?美国特勤竟然允许他站在奥8旁边??

...

现在非国大和政府互相指责是对方请的人,所以不知道是哪里错了。是否真的发病不好说,这个翻译是水货基本上没问题了,南非聋哑人协会不止一次就这个人的翻译水准提过抗议了,一直没人理会罢了。

可能涉及到一些腐败问题。南非的专业手语翻译价格是每小时130-170美元,这个人拿到的只有每天80美元,远低于市场行情。这里面肯定有人赚钱。

不过管理混乱么,到不算新鲜事。话说这么仓促的一个大活动竟然只爆出这么一个大笑话,算是不错了。其实还有很多组织错误,不值得上国际新闻罢了。

南非缺乏大批合格的中下层技术官僚,政府中下层位置的薪水太差,不吸引人。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3-12-16 14:06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13:56
是吗?不多见啊。

在葬礼上,子孙辈的是穿白孝,再往下曾孙辈以后的孝袍就是红色的了。
作者: 松阿察    时间: 2013-12-16 14:16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01:11
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东方人在葬礼上多的是哀悼,西方人更多的是庆祝他/她的一生,有时甚至讲几个他生 ...

是不是非洲黑人的文化特征?太上忘情那种
作者: 松阿察    时间: 2013-12-16 14:24
晨枫 发表于 2013-12-16 13:56
是吗?不多见啊。

电视上见过。某地葬礼攀比成风。连草台班子的脱衣舞都有。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3-12-16 14:38
这个塑像真棒!!!谁干的?

这才叫艺术!!什么798之类可以死了

另外这个狂欢式的追思,嗯,让我想起两千多年前的那谁的鼓盆而歌,,,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12-16 14:47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3-12-16 14:38
这个塑像真棒!!!谁干的?

这才叫艺术!!什么798之类可以死了

创作者叫Marco Cianfanelli。2012年建成。头像由50根铁棒组成,50代表曼德拉被捕50年,铁棒象征着监狱。放到一起也象征团结。介绍看这里,http://hypenotice.com/artwork/ne ... rco-cianfanelli/23/

南非在艺术创作方面很不错的,有一些好东西。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3-12-16 18:24
草蜢 发表于 2013-12-16 04:10
这就是文化差异呀,晨大。比如上海人吵架比较"文明"。

俺记得小时候去上海看到两个成年男子声音很大在争 ...

在内蒙估计已经有人横尸了。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3-12-16 18:26
草蜢 发表于 2013-12-16 04:59
可惜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川军的名声都被民国军阀们给砸了。

清末赵尔丰的川军从川边一直打到现 ...

川军在滕县抵死抗击人数火力装备都压倒优势的日军,全师没一个投降的,这样的名声,难道还不好?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3-12-16 18:28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2-16 14:47
创作者叫Marco Cianfanelli。2012年建成。头像由50根铁棒组成,50代表曼德拉被捕50年,铁棒象征着监狱。 ...

确实是好艺术!

沉静而震撼。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3-12-16 19:28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12-16 00:57
不是有沪军都督吗?陈其美还是谁来着的

陈其美是上海人嘛,那是浙江人。
作者: 曾自洲    时间: 2013-12-24 11:07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12-16 19:28
陈其美是上海人嘛,那是浙江人。

这么算,就没有上海人了。

上海本地人只能算南市区里的人,松江,浦东以前都不是上海地界。至于租界里的人基本都是外来户。
作者: 猪头大将    时间: 2013-12-29 08:36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12-16 19:28
陈其美是上海人嘛,那是浙江人。

苏南、浙北和上海,无论历史、地理和文化上都是难以分割的群体,这里区分上海人和浙江人意义不大。上海人的自我认同是个蛮有意思的话题,每一代的认同对象都有所不同。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