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东海猫鼠战外一篇 鱼雷历险记 上 [打印本页]

作者: 萨苏    时间: 2013-10-29 00:02
标题: 东海猫鼠战外一篇 鱼雷历险记 上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10-29 00:03 编辑
, Q: h. d0 n$ Y9 b( _; B% b/ h1 k; X
谈东海中日渔业冲突写到黑潮。黑潮是一道中国海上奇特的风景线,被称为“海中之河”。这道中流速度每秒一米的汹涌潮流让日本古代渔民望而生畏,难以顶着它到钓鱼岛等海区从事捕鱼作业。实际上黑潮不但让船只简陋的日本渔民头痛,连有国家力量支持的遣唐使也经常在它面前折戟沉沙,只有要钱不要命的海盗能够跨过它。
; e( y% Z2 ]0 I& w. h0 h9 t6 O
4 U  i) k- O$ F5 ~2 ?' W写到中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有位在东海舰队工作过的老海军,曾对老萨讲过黑潮让他好长时间提心吊胆.
; h" |* ?, z1 Q4 e" M1 h4 U6 P/ E. o. t* _
这件事与中国海军曾经位列机密的一项技术试验有关,不过如今时过境迁,机密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机密,其中的逸闻估计说一说也不再是问题了.+ F8 _. ?+ J$ _) `+ o2 I% V
# n. Z! o7 Z. e! p
[attach]38987[/attach]
  @( }6 x3 b8 x3 [; I& r那就是中国海军某型声制导对舰鱼雷的试验. 这种雷的一大特色是发射后不用管,如果扔到敌军的运输船队里面去,有船的时候它一定去找最大的那条 – 它会分辨和判断哪条船的噪音大,一般,这也是最大的那一条;没船的时候,它会自己开始转圈,一旦附近有船进入其搜索圈立即飞奔过去同归于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它还有相当强的抗干扰能力.实际上,这型我国科研人员综合有限技术自行设计的自导雷,其敏感度和命中率令人惊异地居然超过了苏美主流鱼雷的水准,堪称中国军工事业的骄傲., B5 ]# `6 i0 u+ x' l4 z
$ r/ ~+ F; v) A
不过,有利就有弊.这是一条从概念上全新的鱼雷, 其设计理念之先进,成为后来中国海军科研中多条鱼雷的”概念雷”.因此测试和使用上难免会有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黑潮那档子事儿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我们还是先说说更离奇的一次.7 `, ~! B; X2 {' g" R: c

2 O6 Z7 ?! O! t' N  M在某次演习中,一艘扫雷舰已经结束演练,正在准备收工的时候, 忽然值班水兵报告右舷发现鱼雷。' P( {. r2 d- |; [: N0 k

0 E& U) k0 L: {此时恰好有一条船横越舰首,船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同时和平时期对于突然遭到鱼雷攻击也感到意外,所以反应稍慢。他自述只来得及在右舷方向发现一条模糊的雷迹,本舰已经被击中 --这位舰长有些犹豫,还因为这条雷迹特别模糊,速度也比正常的鱼雷慢得多。
5 o  p: B" w, z/ g) I' G& _& s) \4 \
& [2 ]0 @% d5 m1 ~: t: n4 Q+ \' v这位舰长在十年后提起此事仍然耿耿于怀,坚决认为是和他进行对抗演练的对手误射鱼雷,让他吃了苦头.& k2 J# J% s9 c2 I' Q5 U1 X
% g6 I- n; h+ K- }" Z' l3 t
其实,让他吃苦头的另有其人,因为这枚鱼雷本来不是冲着他去的.同样这次演习中,另外一个海区进行了另一操演 – 一艘潜艇发射鱼雷,准确穿越靶舰船底,圆满完成任务 -- 正常情况下一次训练就打掉一条船太不经济,操雷的定深较大,可以从目标船的龙骨下穿过,以便可以重复使用靶舰.
+ c& Z+ m) A* r" t[attach]38988[/attach]
7 z1 j& P3 l$ m) j0 x这种每次都把好端端军舰打沉的败家子行为,只有奥巴马的同胞干的出来
4 e' S0 j7 a! V) P$ r& e6 s! V+ W演习很圆满,但这种鱼雷正是前面说过的那种”概念雷”,结果出了问题.
. v4 x$ C0 H/ b2 |7 G. D# M# h  d. F4 V
第一是该雷这次进行的是远程攻击演练,所以调定航速较低,以便加大它的航程.结果这条雷实际跑出的航程比设计还要长,跑完全程之后仍有余力,竟然钻进了正在进行舰对舰对抗的邻近海区.
( F- h6 {6 e8 ]+ }
! l  T0 v: Z$ q4 s, o2 r6 C第二是该雷穿越第一目标的龙骨下方后,立即自动开始转圈寻找第二个目标,而那艘倒霉的扫雷舰恰好此时经过附近海域,当即被其锁定为目标.7 c  a8 _4 a% [

) H0 t+ S4 G+ V$ d第三是该雷的定深陀螺出了问题,竟然使其航行深度不断上升,最后几乎贴着水面飞向了扫雷舰,所以结果是命中,而不是从扫雷舰的船底穿过.
# R% A* D5 p+ V: H1 G3 C$ J: O0 r6 [* ]! y9 c& J
一条扫雷舰不过数百吨,被一枚可以重创航空母舰的鱼雷击中,后果会是怎样的呢?5 C! ~5 K" Z1 h7 X, r' t" \: k
7 K! a/ }4 P9 f! v
[待续]
作者: 萨苏    时间: 2013-10-29 00:04
标题: 东海猫鼠战外一篇 鱼雷历险记 中
应该说这条扫雷舰被自己的鱼雷命中属于计划外事件,这种新型鱼雷超灵敏的寻的能力和超长的射程都出乎设计者的预料。
& |" U( ?# o2 ?% E( @6 e3 E[attach]38989[/attach]7 g1 U6 |& e, ?( X' d$ f# E
中国这型扫雷舰属于多面手,曾在西沙海战中大展神威% E, E, x! x7 w/ n4 r  s  u: t9 N
$ H& E+ P! k" y' k) Z' X
实际上就连设计者本人也吃过它的苦头了。有位网友的老爹参加过此雷在南海的第一次试验,对那次吃苦头的经历有如是描述 –
7 Q7 Q! L( X: W/ F3 q3 M' g7 T
: G+ |& D* h3 M3 E2 [; Z# w, n0 N7 H1 `“发射后按试验计划,首先奔第一个目标信号源,当接近目标到一定距离时打开第二个信号源,这时鱼雷应该不为所动继续向第一个目标前进,这也检查了抗干扰能力,当到达目标区域时,第一个信号源熄灭,这时雷失去目标作圆周搜索,应该找到第二个目标信号源,航迹转向它。这就检验了自导头的跟踪能力。在雷的预计航迹上要布上传感器监控雷的轨迹。# p/ Z# K( R, M9 P  j% E) s7 v
2 S3 U4 U: q3 U) A
试验时雷顺利打出去了,很快,第一个目标附近的传感器发现了雷,跟踪正常。很快,雷穿越目标航区,应该做圆周搜索了。可是第二个目标信号源附近的传感器总是发现不了目标。按时间推算雷的动力应该耗尽了。可还是找不到。最后判断雷确实无疑的失踪了。
: T5 b/ T: Y- |* ~6 z" G6 J# q8 i: x. L
怎么办?前面的试验完成了,相关人员都去庆功了。只有与这相关的人在苦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3 R* G$ W$ F0 ?6 a5 q; {/ a
7 m2 @( v/ h$ H: O7 Y2 h5 V, _6 b% c
几个技术人员分析了半天,终于发现了些蛛丝马迹,他们发现第二个目标信号源开机时间有些问题,很可能鱼雷在驶过第一个目标后根本没有发现第二个信号源,那么这个鱼雷在作圆周搜索时就会。。。。几个人眼神一对:发射艇本船!% m6 @  z1 J8 \! B0 x% w
/ z' V& B% N$ C! _' r+ d  u
天哪!鱼雷失去目标后搜索到了发射艇本身,那时这是唯一的信号源,于是回转180度向这个大目标开了过来。这边没有布水听器,所以找不到鱼雷了。大家再分析了几回,越来越觉得很可能就是这样,于是找艇长一问,艇长说还真的感到后来艇身有震动,但没有当回事。4 F1 B, H2 [' a; l5 d
1 t6 n- S  Z+ n; t* p. k
猜测不等于证实,立即验证:派潜水员下水看艇身,果然:后面凹进去一块,还蹭了一大块漆。正是雷头的颜色!原来鱼雷确实将发射艇作为了目标,并且准确的击中了它。万幸的是,这个雷是操雷,不带战斗部的,因此撞上了发射艇并没有给艇造成多大事反而给自己造成了伤害,把自己撞沉了。几个技术人员总算把心放下了。我们的雷没问题,瞧这探测距离和精度!“
% k* p! Q3 a- K* C7 N" o9 m" z. w0 v
当时设计主任据说也在这条艇上,老头子算是稳重人,安排试验按部就班,如果狂热到第一次发射就来个实弹,只怕本人就成为自己科研成果的牺牲品了……' H0 ~- l7 J+ w' u2 L- E
[attach]38990[/attach]
, Z. M) ?% [/ _& A' I7 ^, ~) X$ Z有人建议鱼雷管上应该加画这个标志,问题是鱼雷看不懂交通信号的) v  J9 q9 u3 |! G

' o8 ]. h$ X' o& y这一次扫雷舰被这种鱼雷命中,首先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证明鱼雷的自导系统十分敏感而且准确.然而这种观点扫雷舰的舰长肯定不能接受.
% `9 q$ h2 B  d. y* c+ F% X5 r1 H& c
2 Y. G1 N  Y7 [: O" c4 s; E4 Y虽说这是条试验用的鱼雷,用懂行网友的描述,它应该是“红白相间的条纹颜色,里面装的是水”。但挨上这样一下还是不是玩的。全舰官兵只听到砰的一声,仿佛谁用大铁锤猛力敲打一只空箱,回音足有一分钟之久。
( f# b* v$ S2 r  p* ~
  ~1 \5 b6 i5 G中雷之后,这位舰长当时还是头脑很清醒的,他立即下达了三条命令 -- 关闭水密门(这可以避免因为进水蔓延沉船),挂出“我舰操舵失灵”的信号旗(因为他随即停伡检查,不挂这个容易和别人撞上),还有全员各就各位进入损管。
4 Q# X1 I4 u$ |. c3 M& }& p# Q- v8 S* H! c  J6 S% U
那条雷撞中军舰后却不知去向了。按理说它应该漂在附近,但是找了很久也没有看到。2 l7 L6 Q1 ~8 d
# M3 |! T* T  Q$ w8 \% C
这位舰长还是警惕性很高的,因为他知道过去有过小漏洞造成沉船的例子。$ v) Y, N4 ?& r

3 a" n0 I( o% v* L0 _! Q. G: b- H但是谁也没有发现船壳上有问题,而三级舰有没有潜水员,如果水下有破损,很难发现。所以,经过很长时间,依然无法弄清军舰的损坏情况。
+ Z6 H1 Y7 S2 H8 Y* l1 }) l
* p/ S( h: T3 V+ o事后才知道,这个时候其实很关键,因为这条军舰其实已经负伤了,而且这种伤情的后果很不好说 -- 在鱼雷即将命中的最后时刻,舰长“左满舵”的舵令发挥了作用,急转舵的军舰身躯扭转,却不料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损伤。/ W3 F4 ~' f* x3 h# C/ \+ ~9 p6 o) r

) o* \3 h% n% i9 R. P& F! W# `. {[待续]$ s& X0 a9 v3 X* k& v3 ^; I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3-10-29 00:49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3-10-28 12:17 编辑 9 u# |' F6 Q$ f" U  X: C; R
0 ~- b% a0 D( d' h- W# @" l
竟然又是萨发?
# o9 f9 ~# W9 L! y. m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10-29 01:54
深情呼叫鱼雷管同学前来学习……, g+ ?! J" Y( D
! c8 t5 J8 j" |" [0 d; t2 G8 p
@玉垒关 1 i: o+ C; s, b( w7 h* j3 r. e8 C9 Q
0 O# `# H9 K' F0 _( `

作者: 玉垒关    时间: 2013-10-29 11:09
李根 发表于 2013-10-29 01:54 ; d) ^6 A* m; E. J) q" k
深情呼叫鱼雷管同学前来学习……
8 G3 M  t2 |$ Z1 y2 _  z2 a: t0 w; x3 z/ r5 q- [: b. }" ?
@玉垒关

2 N, W2 S( V2 m) y4 ~来了来了。这有啥好学的。份内的事儿。
作者: 逍遥探花    时间: 2013-10-29 11:58
又掉进坑里了.......
作者: dasa    时间: 2013-10-29 13:19
每次看萨的东东,都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生怕这家伙不填坑,留下个尾巴。) H, s) s# c( Z% t1 I. ~

作者: 马克西姆    时间: 2013-10-29 14:11
哇,还是掉坑里了……
作者: 红金龙    时间: 2013-10-29 15:29
老萨现在发帖都贴的够快的,一次一两篇了,楼上的还不满足
作者: 农民家的狗    时间: 2013-10-29 16:49
好看,真好看,萨大,你是俺们的大福星呀
作者: 游泳的猫    时间: 2013-10-29 17:35
坐等萨军门填坑……
作者: 路人癸    时间: 2013-10-29 19:55
坑?………………
作者: 不想咋呼    时间: 2013-10-29 21:42
红金龙 发表于 2013-10-29 15:29 9 m0 _* [- k8 s7 K& k1 A
老萨现在发帖都贴的够快的,一次一两篇了,楼上的还不满足

$ t- U) o9 a2 k+ i( _坑里套坑,怎么满足?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3-10-30 08:21
其敏感度和命中率令人惊异地居然超过了苏美主流鱼雷的水准,
) o* y/ j/ e* V6 U. m
4 |" K# ~# _) A
嗯,这个。。俺不是崇洋媚外哈,这个敏感度过高,不仅是逮谁打谁了,从道理上讲,是不是会更容易被干扰呢?
作者: sunlion    时间: 2013-10-30 10:54
跳坑跳坑,求填埋
作者: 小钻风    时间: 2013-10-30 15:06
逍遥探花 发表于 2013-10-29 11:58
- i7 W6 {- j. i又掉进坑里了.......

, F0 V3 P4 P" i6 p4 R4 N" d/ x同感,萨的东西很容易烂尾,每次看前总要犹豫很久
作者: nxp    时间: 2013-10-30 15:45
跳坑等埋
作者: mykensington    时间: 2013-10-30 16:38
等待续坑
作者: 梓童    时间: 2013-10-30 20:29
坑待萨大
作者: 的名    时间: 2013-11-2 03:03
耐心等待萨大下文。
作者: 萨苏    时间: 2013-11-2 22:46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11-2 22:47 编辑 " e5 U& s9 u4 J1 z$ X- A: [
! c' k$ V& |3 Q+ P( c

) Z9 D$ t8 u8 c, r2 |3 O英国驱逐舰爱斯基摩号在纳尔维克海战中被鱼雷击中之惨状,依此而言,我们这条扫雷舰实在是太幸运
1 k1 H" M- [7 H4 A5 ~2 U7 n
, J  p( h2 H( \$ K. N  ^) I在被鱼雷命中前的最后瞬间,船长下达了左满舵的舵令,就在舵令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鱼雷击中了该舰中部水线下的部位. 这型扫雷舰并无装甲,因此船壳立即被击穿.事后,在破口附近找到一个铜环,是从鱼雷头上拧下来的,本来中雷应该只打一个洞。但由于中雷时军舰正在转向机动,这个铜环把舰体撕开了一个长破口,而雷头上的铜环也被拧掉。这个破口的进水速度是比较快的。
/ p% H  f" Z- a/ d' t
) @+ Z( H4 x' K操雷结构,注意其头部的圆环
% L) [6 c- @, p+ m5 N5 L1 W" o, q
6 k4 K# |* f1 C0 J9 J1 l) t4 T4 C  T而该舰上官兵尽管进行了仔细检查,但三级舰没有配置潜水员,如果水下有破损,很难发现。所以,经过很长时间,依然无法弄清军舰的损坏情况。  A& O* E% z3 }) b( G
/ l. j+ [3 M5 p5 h8 V
正在焦急,一名有经验的水手长报告损坏部位找到了,大概在第三舱和第四舱之间。
) [  P2 A; O& R/ a" O! `2 {& G  R9 a7 Q" G# ~1 ~* J+ N0 D
原来中雷以后,这位水手长进到底舱,一个舱一个舱的俯耳到舱板上去听,结果在第三舱四舱之间听到舱板下有流水的声音。" ^& s9 q6 u! _$ x4 e: ]
! s. R( H5 ?; q0 _9 f) J4 ~4 a
舰长带人用消防斧刨开舱板,这才发现那里果然有一个十五乘六十毫米的窟窿,底舱居然已经进了五十吨水!8 ^3 f* T# l5 f9 Z" R% |5 K

! q: T  a7 g1 M( q0 l( i6 U) {幸亏是在波平浪静的近岸水域,如果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五十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足以造成这个级别军舰的沉没了。. M0 K" D$ p. }7 x
, x: F; I$ V2 Q! H* C# ?
发现了问题就好办,一个堵漏垫就封住了破口,该舰顺利返航。: K0 i" v" y2 S8 t* |8 x$ O, _
" c3 l: L' g( p
因为在破口附近发现了那个铜环,舰长因此判断因为碰撞,鱼雷的密封也被破坏,应该是进水沉没了,后来这条试验雷被打捞上来,证明了舰长的判断。
5 p2 u, `3 Q" ^6 x3 E4 n9 x0 X3 c9 h& I( l+ m7 j2 Y2 f
或许因为这个事故,该雷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然而…… 解决了追着自己屁股转圈的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
& _, w/ D, p6 O' x, m2 q1 e& t
/ z! \/ W: u2 y5 H' [某次测试之后,一切顺利之余,雷却不见了。在起浮区翘首等了很久的人们经过一番疯狂的寻找,仍然不见踪影.1 ]3 ?( b! w, o" I" j* h4 N
) |" V' v# w  V  f6 J6 O/ h
是不是漏水沉了?5 D8 G7 `' H, y* t- a

- B; @: c& F3 Y大多数人都作了如是判断,直到三天以后,忽然有一条民船报告说在打靶海区北方航行的时候差点儿撞上了一条鱼雷,说起其颜色形状,恰是我们丢的这一条啊.5 t4 i6 {( d7 V' l7 x/ F& h# L

* v  A- _" w4 P. R事后判断这条雷在上浮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故障 – 鱼雷正常情况下是在水下规定深度航行的,专打对方舰艇的水下部分或者直接在其龙骨下方起爆,使敌舰一折两半.但操雷或者说试验用雷飞到航程尽头会自动上浮,并释放染色剂以便打捞回收.
4 }: ]' T, y7 }' W+ k% X0 C" d
) H. ]8 q  ~, U$ h4 K打捞操雷,染色剂的效果让人想起回收运载火箭
6 ~$ l, k4 F  N/ B; |* q6 l% E! r/ W$ _- H# I# x0 A
看来,这条雷是打到尽头上浮了,却因为故障没有能够释放出染色剂来.于是,大海茫茫,也就没法找到它了., O! B$ J+ a; U9 ^
0 Y3 i' O4 @9 ?" v) \& H+ `
民船发现鱼雷并不是事件的终结.因为这条民船是载客的,看到鱼雷以后吓了一跳.谁知道这玩意儿是个空壳呢?船长马上远远避开,随后通知海军,等海军的打捞艇赶过去,那条鱼雷早不知道又上哪儿玩去了.' s2 h2 l8 [. I) i" G1 q

5 T/ S% {# E0 ^问题是这个小家伙怎么会上北边去了?研究人员一琢磨不禁全身冷汗 – 试验海区正好在黑潮的边缘上,推测这颗鱼雷是被黑潮带到北边去了.北边,那可就是韩国啊.当时我们跟韩国 – 那时候只叫南朝鲜的 -- 关系可是不怎么好.
0 Q. x8 V7 J4 T; ^" U
2 V/ n- J) l/ u# U& J" h7 @, m这黑潮跑的很快,等我们想明白了再要追,那基本已经是没希望追上了.
4 S5 O! Q, c! ^' x; w2 P- Z$ {
# x2 Y; ]# h5 O+ K2 g' o  B9 U( \于是弄得一屋子人提心吊胆,生怕这条鱼雷飘到韩国去,被对方捡到,那可是既丢人又泄密的事情.
- B5 E# N9 j+ f" G" Y/ H1 ^  g) _+ q
一连几天也没消息,但大家谁也不敢放心.因为鱼雷这个家族颇有些性格古怪的成员,有的能在海上一飘几十年.
9 k6 m1 q& p, y
; |$ \) Y& R) w2 q8 D比如著名的”日德兰鱼雷”.百度上是这样描述它的 – “1916年5月31日,在英徳日德兰海战中英舰普鲁斯号发射了一枚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鱼雷。它在被发射后并未击中目标,而是做了一个“大避闪似的游弋”此后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海上漫游。……日德兰鱼雷离开日德兰海面后,于1920年到达法国加来海峡,当时曾引起人们的一片恐慌。1920年6月,它进入北大西洋,美国的“克罗马林号”军舰发现了它。到1928年很多船员在神奇的百慕大地区见到了它。随后,它又多次出现在美国海面,美国的两艘军舰曾围堵过它并试图用反鱼雷武器打掉它。但当时天气极差围堵没有成功,神秘的日德兰鱼雷又消失了。不久,它又出现在委内瑞拉海面。1942年12月7日,有人见过它游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 b2 s+ @6 ~; O( M' ?3 x

" i: @" d6 U3 u' J, T8 Z% \日德兰鱼雷的同型
' y- h# H; n$ `  `! X1946年8月,日德兰鱼雷穿过苏门答腊海峡时当地渔民发现它已锈得很厉害,表面附有很多海螺。美军闻讯迅速赶来,但它又不见踪影了。美国舰队几乎把太平洋搜遍了也没找到它。以后它又幽灵般的出现在非洲东海岸。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它进入了大西洋,一名瑞士医生曾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拍下了它的照片。60年代它又周游世界各大洋,继而游向内海,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在刚果河口,在法国卢瓦尔河源头,人们都曾见到过它。直到1972年它才销声匿迹。算起来,它已在世界各地的水面上遨游了56个年头”
, V5 m, v7 t# s' H3 h4 P
+ F* J6 n: @3 ]4 k  Q2 [我们这枚鱼雷会不会也变成亚洲的日德兰鱼雷呢?  g( ~/ q( ?. a( s

' l. R6 Q: ?) g# ?0 s5 _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大家偶尔谈起来,认为这条雷恐怕不是葬身海底,就是被一路北上的黑潮带到北冰洋去了。
' `& U! |4 [. }: B2 K( [7 q0 E$ N5 T8 S$ |
突然有一天,某地渔民捡到一条锈迹斑斑的鱼雷,上缴以后一检查编号,正是我们丢的这条雷。令人惊讶的是这条雷被发现的时候竟然是在海南岛!
( D; V4 c& A$ S% z
, o: m4 N% y" X4 ?- @往北去的黑潮怎么会把鱼雷带到南边去了呢?* E3 i" _8 x+ b; F. T* b: J

9 x1 M( B0 I7 D. j# Y最终大家翻海图翻出了结论 -- 原来在我国贴近海岸的地方,还有一条和黑潮方向完全相反的微弱寒流,台湾渔民早就知道这条海流,经常追逐黑潮北上钓鱼岛一带打鱼,返回时向西走,便会进入这条海流,顺利南返。
* p+ f5 ]$ Y+ }8 U
' o! f3 E/ O, u4 z$ O一般鱼雷捞上来,都变成了这般模样. A* ?) s9 g+ s

- z, [. n0 v# E/ {1 _. G9 r这条鱼雷,恐怕也和渔民走了同样的路线,只不了解其从黑潮出来是主动的,还是正好遇到了什么奇怪的水文现象。- s/ S5 Z$ e4 e

9 ~0 ~1 \  P. s6 |6 g大家额手相庆 -- 还好是海南岛把它截住了,不然一不留神就会飘到越南去,那也是一个大麻烦……) i& }' l, U1 P
+ P8 s5 [, u3 Z2 q/ A
[完]0 e& U! o# q; l/ J6 Z5 H: o5 Y$ v# i

作者: 平淡宽容    时间: 2013-11-12 10:48
顶起,看鱼雷
作者: 的名    时间: 2013-11-12 22:45
这个日德兰鱼雷的经历实在是传奇的有些不可思议啊。有些怀疑后面出现的到底还是不是最初的那颗。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3-11-13 04:39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3-11-12 15:53 编辑
- J, ~1 h! X$ b+ ?
的名 发表于 2013-11-12 09:45 % R, I0 d2 ^$ U
这个日德兰鱼雷的经历实在是传奇的有些不可思议啊。有些怀疑后面出现的到底还是不是最初的那颗。 ...
+ A" K; T+ ~6 V
十有八九是把泡在水里的树干当成了“鱼雷”。。。 巴拿马运河是人工操纵的运河,有六座船闸哎。。。 又不是开阔自由水面,一根漂浮着的鱼雷,又没有动力,如何能畅通无阻地开过运河呢?  X& A8 m5 {2 k" M: v' Q

0 I8 Z2 r+ K# @2 @% ^% i* ~. _( d看看巴拿马运河船闸才多宽。。。 ; h9 ^, Z! K( z7 Y9 ^

% B+ j' \, l3 S: s  T! s
( }4 P, p& M. _& j6 t9 Y- H鱼雷得挤着才能过去呵。。。 ! r  O3 ^# L( D# @" L$ G

. I/ g% e* M, K, o' I- C( S; K3 Y) \) ~- k' c
从1916年到1972年,56年就是一代人的区间 -- 随着一战老兵的故去,已经没人想得起“日德兰鱼雷”这个名词了,所以当人们即便在水里看到一截泡着的树干,也不会往日德兰鱼雷上联想。。。 7 W. t5 H  ]: o
: d- w7 Z9 \; M4 E# N4 R
( K0 X7 u' O( F6 d
; X% V) d' b+ w, H6 k

+ F( k  @4 r! g+ m' o, a9 F
5 c5 v/ Q  |: b: a6 U* q* r% M
作者: njyd    时间: 2013-11-13 16:51
鱼雷不一定要直接命中,因为海水不可压缩,传递压力的能力极强,即使离船几米处爆炸也能造成很大损害。
; t1 Z! `5 t& r$ j对一两千吨的中型军舰来说,危害最大的是在龙骨中段下一两米处爆炸,超压会使舰身中部向上弓起,然后跌落,甚至象琴弦一样上下震荡几次。被鱼雷一炸两段的都是这个原因,所以往往会定深深一些让轨迹从船身下通过,用近炸引信引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