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五十七号作品: 韩老太太的中秋节 [打印本页]

作者: 禅人    时间: 2013-10-4 22:36
标题: 五十七号作品: 韩老太太的中秋节

9 G$ M& a  Y- b% m5 H( Z! X                                                        韩老太太的中秋节- W3 \. C! N/ X  M, b9 W+ h7 Q' d
! ?( ]. E; u7 A) a$ D

& n* B+ O! U* D8 j韩老太太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挺热闹。! ]1 {6 s4 q- t; I' m1 |

: O4 J0 R* ^. W2 w初九,老五带了点心来看她。这还挺稀奇的。老五过日子仔细(就是抠儿),来看她的频率不算高。
& z. W( K/ z. X: v
6 G( v3 _+ C  G, z2 o十二,老三两口子带了大包小包的也来了。怪的是,老六没跟着一起来。这姐俩都在县城,住的近,过节一般都一起回来。' B4 u* H* n! L

0 `/ Z, D( m- |( @# e十三一大早,儿媳妇出门了,家里就剩她和对面屋里儿媳的男人和他二儿子。这俩大男人,整天躺在炕上,饭都懒得做,看着就不顺眼。, j$ }$ Q  L( Z! c5 h2 r2 j; f8 o5 S
  s7 P' ], A1 E8 V, r
十四,老六来了,说是要接她去县里住几天。老太太嘴一撇:“我哪也不去。”& a/ e6 R% v/ }# K/ A

% b$ r8 h" F% r# q3 n9 u9 n$ A0 c转天,也就是十五,老三两口子又大包小包的带着肉和菜来了,说是陪她过节。在外打工的大孙女,晚上也到家了。
% L, E) P" r( W* ^  ?3 q
& c5 X* S+ j9 P十七中午,还在念书的大孙子带着女朋友回来了,他姐回去上班了。下午的时候,老三两口子也回家了。
9 d; E& G0 t) C0 J总之呢,这走马灯似的,的确是个比往年都热闹的中秋节。还差谁呢?3 W; R0 d- `2 U) \* B
5 B6 {6 X# s, G1 @% H. r7 h% L
老四没回来。她来的少,有时还振振有词的跟姐妹们抱怨说小时候老太太对她不够好。不知是真心的觉得委屈,还是怕让她给老娘养老找的借口。两个老二,其中一个年轻时受了刺激,精神不大正常了;另外一个从小抱养给别人了,现在逢年过节有时也来看看。只有一个儿子,最小最疼的儿子,本该给老太太养老的儿子,几年前突然去了。于是,老太太现在跟儿媳妇和她的男人住在一起。3 a$ w5 k7 J9 I. ?) j
5 b5 a7 U4 O+ G# F
自从有一次老太太下台阶时差点儿摔着,她自己就不出屋了。除了吃饭的时候去儿媳妇和她男人的西屋,她每天的活动范围基本就是自己住的东屋和灶间。但是,没有人知道,在东屋和灶间绕一圈老太太正好走99步;一圈一圈的绕,当她每天绕完第9圈的时候,就会见到一些人:有已经抛下她二十多年的老伴;有在年纪轻轻时,不明不白就喝了卤水的老大;有正当壮年就突发心梗而扔下她的唯一的儿子;还有很多同辈,或者晚辈的亲友邻里们,其中包括在隔邻背东屋喝药死了的儿媳妇的男人的老娘。# p; {0 }* A$ G! O# Q; w
: [, ~0 C9 ?- w8 w
大家都以为老太太每日里在叨叨咕咕的自言自语;大家都以为老太太眼花耳聋听不见他们的低声细语。老太太心里觉得好笑:她当然知道儿媳跟闺女们说了些啥;她当然知道儿媳的男人在儿媳突然离家之后给老六打了电话;她当然知道为什么老三和她女婿会带着菜肉来陪她过节;她当然知道为什么孙女和孙子像是接班似的回到家里。韩老太太什么都知道,因为活过了九十几个寒暑,她已经不用再依靠眼睛和耳朵去了解这个世界了,在空荡荡的西屋里,有很多人会告诉她一切。7 N' Y7 p# Q6 @
& y4 R7 m0 R- W
老太太又在自己叨叨咕咕了,她说:“阎王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阎王说了,我老太太至少有百岁的命。你们就认命吧!呵呵!”9 O0 i9 t. P! u/ s% \9 C; ]

作者: 禅人    时间: 2013-10-4 22:36
本帖最后由 禅人 于 2013-10-4 22:31 编辑 - k# r7 U8 t& j. w' f" E
& ]7 M6 @4 L' Q/ T+ l- k$ f
短评:2 Q+ g6 E  @0 D7 [# r$ }4 }
6 ^# j* G; k; ~6 B8 g( I
瞧着一家子!无语,摊手。& _- v$ m  w1 K7 H7 }
=======================   
9 ?( s* o( r$ x6 |2 h( U) I. ?: J6 ?前5名跟帖者,将获得5爱元的奖励。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3-10-4 22:36
57,5分第7次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3-10-4 22:36
哈哈,可算抢到啦。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3-10-4 22:37
本帖最后由 holycow 于 2013-10-4 07:59 编辑 9 P: @! x4 f5 R0 e5 w8 [, J8 ~- m( j
, s! ]- ?3 j: r
这个月饼是五仁的
作者: 东张西望    时间: 2013-10-4 22:40
本帖最后由 东张西望 于 2013-10-4 22:44 编辑 0 k( n/ g  K# v* k. b1 c& J
1 d* M+ t/ X" d) A, x
11111111111 z5 C8 R" l3 m" n  H4 K0 K, `7 O
8 R+ L  ]8 Q7 C, S8 m. M) b
没看懂,为什么呢
作者: martian    时间: 2013-10-4 22:40
本帖最后由 martian 于 2013-10-4 22:43 编辑 * {6 g/ L6 _' Q+ F
, X! {" E5 ?( L4 d. e) e% a
末班车,还好
作者: 容易    时间: 2013-10-4 22:41
本帖最后由 容易 于 2013-10-4 06:42 编辑 8 z2 Q" I4 J4 l2 [
6 X, \  C; |# _2 A# y
晕死~ 多打几个字就成了老六?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3-10-4 22:41
这个人物真多,读晕了
作者: 青叶子    时间: 2013-10-4 22:42
标题: RE: 五十七号作品: 韩老太太的中秋节
本帖最后由 青叶子 于 2013-10-4 22:46 编辑 * Y: u$ B3 b8 I; f2 V1 t

* D, V& u; _: W$ C% O人物真多。! \! \9 g5 y8 _5 ], a6 ^& Z
这篇还是没看懂。讲人情淡薄不像,人情浓厚就更不像了。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3-10-4 22:44
这篇作者很有功底嘛,明显是有观察力,平时经常写作的人所写,文笔精到,为参加比赛特意创作。
作者: 禅人    时间: 2013-10-4 22:45
容易 发表于 2013-10-4 22:41 ; w% x* f" ?# `. l4 i
晕死~ 多打几个字就成了老六?
4 g2 T/ k& ^& s, Z
赫赫,小说里的老六可是形迹可疑的哦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10-4 22:46
首页占座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3-10-4 22:48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经济发展,不孝也增加,主要发生在处在富裕和贫穷的中间地带,如城乡结合部,当然,是十年前。这种事在农村也不少。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3-10-4 22:51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10-4 23:24 编辑
; u' Q# ^- H( B2 V7 f
8 j8 M$ N; x# K0 @4 ~( T1 U: XKKKKKKKKKKKKKKKKK
# l8 M- P! C1 y) {- Y总结:
- A: m) ~, f; \3 d% A  O5 i八个孩子:. b- [- g2 I1 {0 {# ~" t$ f# G
老大(未知性别):小时候喝卤水死了。
6 j4 I" f) |+ ~7 ?$ J老二(女儿):一个有精神病,另一个送人。可能不是双胞胎,只是送人的那个不在排行里。
: f/ y9 [* L6 T  K" v; e( b老三(女儿):在县城住。
' F9 O+ F. n; U4 H' u' F老四(女儿):不爱回家,和老太太关系不好。+ y. z7 V' ?$ X" p8 P
老五(女儿):扣门,不爱来。7 l7 _% t3 K, C2 ?( g
老六(女儿):也住在县城里。和老三喜欢在一起。5 @8 B9 O! d( ^
老七(儿子):前几年去世了,应该是五十岁上下,因为按照当时的习惯,这个老八,应该是四十岁以上出生的。% s4 H6 z" U6 K: a, l
       儿子确定的是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孙女和大孙子在外面,这次回来了。8 {  j9 z/ Z- z
       儿子死后,儿媳又找了个男人,就是近邻,那个二儿子可能是男人带过来的,也可能是以前的。- a. S' \: `6 ?2 I$ a
老太太住在县城里,应该是一个小院子,住在东房,西房是儿子的,儿子死后归儿媳住。
7 A6 |( i: G$ k7 M  c- D# M& y% B=========================================) X, e  s& t" [) d- t. n4 V
以上是人物概要介绍。7 n$ k' r4 U2 d
至于大家为啥盼着老太死,可能是因为房子,如果是农村的房子,肯定不值钱,但是县城里,应该还值得钱。  M! @( ^8 E0 T$ R6 W
=========================================' N, h7 o. W3 X: `. U
当然,本文中含有极为惊悚的情节:
/ Z- O8 l( R& t* t
在空荡荡的西屋里,有很多人会告诉她一切。

  M, B5 V, B6 L' M5 M4 b老太太住在东屋,西屋住着儿媳和她的男人和二儿子,儿媳出去了,她的男人和二儿子应该在的,但此句却说“空荡荡的西屋”,如果不是笔误,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那里面所谓的男人和二儿子,只是老太太的幻觉,也就是已经故去的人。4 }7 O) D. z& K, j! \* ~

作者: 农民家的狗    时间: 2013-10-4 22:57
这老太太,强
作者: 芷蘅    时间: 2013-10-4 22:59
题材不错,写得太隐晦,不太明白想写什么。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3-10-4 23:00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3-10-4 09:01 编辑
6 }) d4 m( m  D! Q6 `: @: \. S0 m% }  L+ v+ Z
男的玩完神秘,接着女的玩神秘,这次是老太太玩神秘。; V+ G/ \0 j/ J5 z3 @& F/ E) i

9 D/ D$ Z5 ~% i555,来晚了,做不成喵的师傅了。
作者: 禅人    时间: 2013-10-4 23:02
芷蘅  从这篇文字里,没看出什么不孝啊?  发表于 1 分钟前
4 X  r5 s0 f+ k

+ X, G/ |/ e6 u; \; M@芷蘅 小辈不孝的事,我觉得作者是通过老太太的独白唠叨间接写的。只是,女儿生了半个班,居然没有一个合心的,老太太这妈当的也真失败。
作者: 云淡风轻    时间: 2013-10-4 23:08
本帖最后由 云淡风轻 于 2013-10-4 23:28 编辑 & a( {3 M, G" {; u+ }: H4 v, L, @

4 J" j- e2 n& b
/ p# Z1 M7 @+ B5 \( W% r
8 U7 b8 V8 r- V: v3 Z. i! U# Q喵了个咪,这么多人抢妖猫的师傅
作者: pkhelen    时间: 2013-10-4 23:09
抢!
8 j5 w1 o* K6 u: P1 m9 U, `哈哈,其实知道抢不到了。8 p, H9 G7 R4 K2 W7 m% M
觉得小小说越来越引人入胜了~~
作者: 飞烟    时间: 2013-10-4 23:12
本帖最后由 飞烟 于 2013-10-4 10:11 编辑 & `) @1 M& ]- `7 \+ c- F% F7 z

1 V+ q" b8 V7 K' ~; g4 q很可爱的老太太,喜欢这篇。家事常常是一地鸡毛,老太太活明白了,什么都看到透看得开。
作者: 芷蘅    时间: 2013-10-4 23:13
禅人 发表于 2013-10-4 23:02
! Y. z! ]$ `% s6 L@芷蘅 小辈不孝的事,我觉得作者是通过老太太的独白唠叨间接写的。只是,女儿生了半个班,居然没有一个合 ...

; ~/ ^6 o" s. t! v所以我觉得作者写得太隐晦,而且前文没有伏笔,这一段唠叨怎么看都可以% E; P8 f+ n# c' q& {
老太太心里觉得好笑:她当然知道儿媳跟闺女们说了些啥;
5 t8 @1 ?1 l$ D# M9 o1 s9 }# k
说了些啥?-- 说换到其他女儿家去住,说给她改善一下环境?不一定是不孝吧。
2 y/ P5 ?7 a( k5 n
她当然知道儿媳的男人在儿媳突然离家之后给老六打了电话;
这个和不孝也没关系。
; d" v! i8 j& z! Z5 J+ V6 g" S5 E, z9 m
她当然知道为什么老三和她女婿会带着菜肉来陪她过节;她当然知道为什么孙女和孙子像是接班似的回到家里。

9 z7 w8 D- n+ T$ O: S过节来看望她不应该吗?或者是就算认为她快不行了,来看她,也不该算不孝吧。
" q! y5 S) {0 ~! v/ H7 d
0 Q# d6 o. k, B
作者: 此情可待成追忆    时间: 2013-10-4 23:48
两三天没在家,要补课了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3-10-5 00:32
短评:别蒙老太太。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3-10-5 02:24
河蚌 发表于 2013-10-4 22:51 3 e. M& _. ?4 C
KKKKKKKKKKKKKKKKK; @9 R$ L+ y' `
总结:# B7 y5 U( ]8 O6 N# @7 X: f
八个孩子:

( F$ T, @% V: g% B这个总结好。
( Y  i4 {/ C  m. B5 t7 L+ R0 g/ {0 U
但我还是没看懂。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10-5 02:57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3-10-4 10:00
$ D6 ]$ b0 g5 i. \7 l& |男的玩完神秘,接着女的玩神秘,这次是老太太玩神秘。& ?. r5 c* w/ k. Z( ^+ Q9 N

0 h+ l; ?! t7 r# r- z' H555,来晚了,做不成喵的师傅了。 ...
4 G0 }( b4 @7 {1 {1 D: Z. g
这个老太太玩的神秘,我还真的看不懂~~~~
; L* h$ n6 `/ g6 @: z6 w, E% {0 M5 a7 J% M4 T
喵的师傅,早就定下来了,是狐狸,神牛,独角兽,松鼠,还有一个猎人。按照我和小五的逻辑来猜,最后喵的师傅就只剩下猎人了。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3-10-5 08:33
河蚌 发表于 2013-10-4 22:51
* F  P3 o. ~  d+ z3 q# v. \KKKKKKKKKKKKKKKKK
( {$ s* S0 {$ G4 k总结:' p1 l& f5 E% D+ \8 f6 B, p
八个孩子:

; m/ W( c/ ]4 {. J0 @9 K这样条理就清楚了,
8 L0 X, k3 I, C/ m( K: x现在大家的压力都大,老太太还好手上有个房子,还能回来看看。, f" W" c7 _) ^$ o5 u  O2 ?9 a
如果没有,...,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8 r2 l3 U- E/ a% d7 v3 N
+ m9 i$ F" n  y6 H  R
可能还有个原因,当年为了生个儿子,对闺女确实不好,这可能是一个隐藏的信息。
作者: 上古神兵    时间: 2013-10-5 11:07
河蚌 发表于 2013-10-4 22:51
) m) O0 V7 u7 s, t  ?8 f4 `KKKKKKKKKKKKKKKKK* _( W+ p3 ?, L1 W% Z  V9 h
总结:3 d- ?5 _, n0 J" ]9 H
八个孩子:

0 i' d# b) J6 I$ w& ^4 @更可怕的是转一圈是99步,那是最大阳数的重合,重阳之后是转阴。
作者: 独角兽    时间: 2013-10-6 07:49
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 Q$ J, q# ]2 A1 B# x5 [
一遍基本看不懂--当然这不能说明它不好;
( t4 |% c, g) O5 F3 s+ p6 R可是,又不能吸引人看第二遍,还不是不明觉厉那种。4 T! e2 P+ }$ O3 T# Q3 k* u
; O4 T5 i& j3 B
所以
作者: 花似荼蘼    时间: 2013-10-8 13:50
感觉作者写这篇文的时候,心里是有一个假定背景的。但是在这么短的文里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是表达得太隐晦,不容易看懂。所以,我真是没看懂。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0-20 04:39
看完一个时髦词及时跳出~~~不明觉厉
" k. c; O2 r5 W1 Z/ \- z  j
. |. X- ^, j, h7 v, k4 S( N% B8 h/ h
- K1 a8 T1 x& k9 C# Y  O
作者: 罢了    时间: 2013-10-20 12:00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3-10-20 08:52 编辑 5 u( Q7 S, O6 Y+ g2 ~

6 n4 f& @- c6 i8 F- @6 X+ d听上去像家常唠嗑,唠嗑间走过人间冷暖,走过世俗的算计,走过简单复杂的心思,走过一丝穷人家的无奈与悲哀。。。虽然现实生活是强大的,一切都要为它让路,但我宁愿相信韩老太太的家里多少还剩下一些亲情,虽然这亲情里掺着自私与算计,否则生命太悲惨了。+ Y2 d7 T" Z% Q, j- J

* [" h. ?$ }6 X* V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得是一个留学生免费住在一位非常有钱的美国老头家。留学生很精明,很会拍马屁讨老头喜欢。后来留学生毕业了,但还常去探望老头,每次老头都会送他点东西或给点钱。这样一过就是十多年。老头有儿有女,但不住在一个城市,他们平时忙,很少来看望老头。后来老头病了,儿女去探望他,对老头说那留学生对他好是有目的的,千万不要被他骗了。老头说他心里明白,让儿女不用担心。后来老头死了,遗属里给留学生留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还给儿女们留下一封信。信里说:“你们肯定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我知道那留学生很精明,也知道他讨好我是有目的的,但是在我最寂寞的时候是他在陪我聊天,陪我喝酒,而你们一直忙于自己的生活,很少有时间来看我。一个人能如此这般坚持十多年不容易,即使是假的我也把它当作是真的,所以我要谢谢他。”
" N6 M4 G6 t/ P! T3 v3 H
/ B# K9 \3 j) H% Y! n  q# o9 {9 r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有时候需要糊涂一点,不要太较真。生活从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该妥协的要妥协,该理解的要理解,该感谢的要感谢,差不多就行。人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我说如果假的能做的与真的一样,就把它当真的又有何妨(就像那些假名牌 )。清醒的自欺欺人其实是一种好活法,若是有亏可吃则说明你比那些想贪你便宜的人富有,是幸抑或不幸耶,见仁见智。
" c4 z) I; y4 u8 D+ T& V  G% x0 D/ t. H. u8 Q
喜欢这篇小小说,作者用简单点出了深刻,通过量显示了质。赞一个!
1 a9 p6 d% ~* H* o6 W$ |* X+ z
" r* J% y& k  x

作者: 喜欢    时间: 2013-11-1 00:32
本帖最后由 喜欢 于 2013-10-31 11:33 编辑
3 c1 u3 J* j$ v+ n2 ?
7 d- F8 Q* s% ]' v# n6 E这篇信息量很大,河蚌总结得差不多了。我再来展开一下思绪的翅膀~
, A0 a5 @) r( U# I" U. b3 W9 f
) C) P* ?: Q) b/ L正如禅人所说,老太太这一辈子很失败。前面生了七个女儿,可是她只疼爱最小的儿子,对女儿并不好。以致成了家里免费佣人的老大在无休止的照顾弟妹还被老妈不满的压力下,不堪压力,年纪轻轻就自杀了。老二跟老大年纪相仿,待遇相似,没自杀,疯了。本来还有一个老二,送人了,养着费劲么。(谢河蚌的解释,送人的不在家里排行了。)# w1 ^6 y; Y: _

6 O4 N/ [: D3 a+ g生老三的时候老大也有五、六岁了,能帮忙背妹妹了,所以老太太对后面这几个女孩没施加太多压力,只是在老大的帮忙下散养着,并不亲。等长大成人,老三成了实际上的儿女中最大的、最顶事的,所以她回来得多。老四嫌老太太对她不好直接就很少回来;老五没过过好日子,故特别节俭、抠门,于是就难得走动;老六是女孩里最小的,相对姐姐们来说受到的宠爱多一点儿,一般来说长得也会好看一点儿,现在的生活也还过得不错(有把老太太接去住几天的条件),所以跟“弟妹的男人”能说上话儿,没准还有点儿眉来眼去的事儿。
' |2 |0 Y" l* }# q  {5 e1 _
9 D2 \" j) P2 i老太太全部希望、全副母爱都放在了最小的儿子身上。不料他却在留下了一女、一儿后撒手人寰。儿媳自认是韩家人,惦记着老太太的这栋房子,将来还得留给她这儿子呢,所以宁愿养着一个男人和他的儿子,也不肯改嫁、离开这个家。老太太当然也要把房子留给孙子,所以只好由着儿媳这样,管不动么。孙女是照样不受待见的,所以她没读书,而是打工,没准还得接济读大学的弟弟。( g& K4 [% ~) c0 O+ X9 b
6 a, |& J- e" x# @4 x) O% T; D
老太太毕竟养了七、八个孩子,每张嘴都是要吃饭的,所以操劳了一辈子。直到九十多岁的晚年仍然要自己做饭、甚至给儿媳和她的男人做饭。好在老太太也闲不下来——她的脑子也闲不下来,整天就想着过去了的那些事、那些人,包括因心里憋屈而干脆自杀的亲人、邻人。* H: D- _* p/ @: l
9 k. O8 T% ?2 B
她知道这些晚辈们不是打心眼儿里愿意孝敬她,而是都在惦记她的房子,甚至在盼着能分房产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她不必依附任何人,也不肯依附任何人,她仍然是一家之主,仍然有冷笑的底气:我还能再活十年,甭想打我的主意!哼哼~
# g6 l+ K0 C# N7 T6 c# l9 ?4 _5 N- ]$ g2 F
另,我认为“空荡荡的西屋”是“空荡荡的东屋”之误。. l0 l) m/ G* o5 r/ ~  K

/ S6 b- |7 S' l) q; t' p4 q; _=================================
8 t- v8 \3 c3 _7 [. p# N+ ^1 D2 S+ M. ?7 u+ E2 J# S
哎哟,奇怪,我怎么会让思绪的翅膀飞了这么远!
, P- T% K5 C3 `  v; E! l也许因为我对作者是谁毫无头绪闹的?但还是猜一下吧:
! [3 ]+ I4 y, l$ z& _! d/ }山远?兰凯?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