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南湖岛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西洋
时间:
2013-9-24 10:27
标题:
南湖岛
本帖最后由 大西洋 于 2013-9-24 10:28 编辑
北京虽是首善之都,但其气候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春天风沙大,赶上沙尘暴,出不了门,退了休还好,宅在家中便是,可怜了上班族了;夏天酷热难耐,穿着衣服(虽然少之又少)洗桑那的滋味可不好受;冬天干冷,西北风刮到脸上,小刀割一般(话又说回来,京城人还是喜欢刮点儿西北风的,西北风一刮,可以见到蓝天);算下来,京城只有秋天还算强差人意。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微风习习,干爽宜人,有着“金秋”之美誉。
为了逃避酷暑,七、八两月“东跑西颠”,九月回京,正是“金秋”好时节。我觉得,北京的“金秋”不算长,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前后再各加上几天,也就一个月左右。时间短、气候好,自然不能错过,郊游是必需的,首选还是颐和园。
颐和园距家比较近,沿西北四环,至四海桥盘下,走颐和园东路至新建宫门,20分钟即可到达。
进了园内,与LD商,决定不走长廊、万寿山一线,也不去西堤,而是过十七孔桥,游一游湖心小岛-南湖岛。
1.南湖岛位置
南湖岛位于昆明湖西堤内湖(亦称南湖)中央,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与万寿山遥相对应。乾隆兴建颐和园是仿照杭州西湖美景,不知何时又想起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将该岛与西堤外湖的镜治阁与藻鉴堂两个小岛分别称为“蓬莱”、“方丈”、“瀛洲”,营造了一个想象中的“海上仙境”。
2.网上搜的照片
上南湖岛,除船摆渡外,陆路只能走十七孔桥。进新建宫门左转,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铜牛。
3.铜牛
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工艺精良、形象逼真,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当年乾隆将其置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为述其意,乾隆还撰写了一首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字体镌刻在铜牛背上:“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除此之外,铜牛置于此还另有其意,即考查昆明湖水水位。据考证,昆明湖东堤,比故宫地基高约10米。当年每逢下大雨,昆明湖一带就会汪洋一片。在此设置铜牛,可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了解水位比紫禁城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4.廊如亭
铜牛一侧是廓如亭,亦为乾隆年间兴建,俗称八方亭。该亭占地140余平方米,是颐和园40多座亭子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国同类亭台中也是最大的一座。亭为八方形,周围有廊,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造型舒展而稳重。亭中共有方圆42根柱子(另一说: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
5.亭内柱子到底是42根还是40根还真没数过
6.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为园中最大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据说,照仿卢沟桥,十七孔桥两边栏杆上也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没数过。
7.桥上很多放风筝的老人
放风筝是京城很多老人、孩子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十七孔桥南北两边是昆明湖,天空辽阔无障碍,是放风筝的绝佳场所。
8.百年古树
上山小路入口处有一棵百年古树,钢架支撑。
9.小石子摆放的各种字体的“寿”字
这条蜿蜒的小路盘绕全岛,路边沿处是由小石头摆出的“寿”字,各种字体,类似“百寿”图书法。
10.涵虑堂
岛上的主体建筑,位于岛北侧假山最高处。原为三层望蟾阁,乾隆八月十五赏月的地方。光绪时因火灾被损,后改建为单层,慈禧曾在此观看北洋水师学堂演习。
11.堂前小广场成了游人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12.岛上远眺佛香阁
从涵虚堂下来,隔昆明湖正面对佛香阁。
13.龙王庙
由岛北岸转到南岸,有一龙王庙,可能在乾隆修颐和园前就存在,时称龙王堂。
14.后称广润灵雨祠
颐和园建好后,此庙常作宫中祈雨之所。
15.祠堂门楣匾额
16.祠中供奉的龙王
祠堂未对外开放,通过窗户拍照,内无光源,肉眼看不清,亏了相机采光性能强大,拍出来还算清晰。
17.小码头
昆明湖畔有三条通南湖岛的摆渡航线,一条是石坊-南湖,还有一条是万寿山下佛香阁进门入,这条是新开的南门处。想当年,慈禧由水路入园时均先在此码头下船,进人祠内烧香。
除涵虚堂、龙王庙外,岛上还有鉴远堂、月波楼、澹会轩等建筑。有的地方尚未对外开放,有的可能没转到。总之,出了龙王庙,就决定打道回府了。一来时间已经过去近两个小时,二来游人是越来越多了。
18.另一角度看十七孔桥
离岛自然还要过十七孔桥,桥上游人如织,放风筝者依然兴致勃勃。
19.抬头仰望
20.晴空万里,只望一点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