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贺兰山岩画-史前人类在地球上的印迹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西洋    时间: 2013-8-20 15:55
标题: 贺兰山岩画-史前人类在地球上的印迹
    岳飞《满堂红》中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让我记住了贺兰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令人对西北戈壁滩的寂寞孤独,还有那自商代就有的烽火台和那笔直的狼烟遐想无限(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了,据说烽火台发出的报警烟雾烧的是狼粪,狼粪燃烧发出的烟不受风的影响,就算刮起四五级的西北风,狼烟也不会因风而倾斜,更不会被吹散)。
    虽然很早就知道了贺兰山,对其却没有什么印象,觉得只不过是西北地区的一座山脉而已。此次宁夏行,才发现,与连绵千里的昆仑山不同,贺兰山是一条只有200多公里长,宽更是仅仅30公里左右,走向几近南北,几乎是孤零零的矗立在鄂尔多斯高原与阿拉善高原中间的一座小山脉。
    虽然只有200多公里的长度,但因高出两大高原1500多米(两大高原平均高度1000-1500米,贺兰山海拔2000-3000米),贺兰山也可说是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
    从自然地理、气候变化来说,贺兰山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贺兰山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东袭,虽然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但却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对银川平原获得“塞上江南”之美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提到贺兰山,很多人会想到贺兰山石。没错儿,虽然贺兰山石不能与寿山石、青田石等名石相提并论,但贺兰山石也是宁夏一宝。
    贺兰山石为深紫、浅绿两种颜色,天然形成,分为称作“紫底”、“绿彩”。紫中嵌绿是贺兰山石的特点,紫色占绝大部分(80%以上,)谓之底,绿色部分较少(只有10%-20%)作为点缀,谓之彩。紫、绿两色相映成辉,如同晶莹的翡翠放在紫色的丝绒上一般,格外高雅清秀。
    15年前去银川,曾掏换了几块贺兰山石,准备做几个印章,直到现在还放在那里没动。贺兰山石质地比较硬,该印章还是比较费劲的。不过,贺兰石却是雕刻石砚的上好材料。据说,贺兰山石雕的石砚不吸水,易发墨,不损耗,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深得收藏家们的喜爱。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堪与端砚、徽砚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
    前已提及,贺兰山石是宁夏一宝,主要指的就是贺兰山石砚。顺便说一句,宁夏有“红、黄、蓝、白、黑”五宝,分别指“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
    好了,有点儿扯远了,拉回到主题-贺兰山岩画。
    顾名思义,岩画是刻在岩石上的画。那是史前人类,或者说上古先民留在地球上的印记。之所以说是史前人类或是上古先民,是因为现存岩画年代不同,最早的距今近两万年,最近的仅三、四千年。
    岩画在地球分布很广,亚洲印度、中东阿拉伯、欧洲、俄罗斯远东、美洲大陆西海岸智利、秘鲁都有发现。
    说到中国,虽然岩画分布很广,但发现比较晚。直到上个世纪80代初,中国岩画尚未在世界岩画中占有一席之地。1984年,宁夏开展文物普查,专家们在贺兰山发现了16个岩画分布点,上千幅岩画作品。至今,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有20多处岩画遗迹,共有岩画10000多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抄一段资料上的描述:贺兰山岩画构图奇特,形象怪诞:既有个体图像,也有组合画面;既有人物像、人面像,又有动物、天体、植物符号和不明含义的符号;此外,还有描绘游牧、狩猎、械斗、舞蹈、杂技、交媾等场景的画面。意大利岩画专家圣索尼说:“贺兰山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岩刻,而且有些和我们国家的很相似,比如说鹿和母子鹿”。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这样评价:“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这种人面像岩画虽然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这一特点在世界岩画界也是很突出的”。
    有关专家认为,贺兰山岩画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距今6000至4000年,最晚应是西夏时期。
    我对岩画一直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机会亲眼目睹先民的印迹。西班牙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岩画遗址,可惜想去的时候遗址正在维护,无缘得见,甚憾。上次来宁夏,因尚未修路,交通不便,也没去。此次路已修通,自然不能放弃。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新修的大道笔直宽旷,绝无塞车,不到一个小时即可到达。

1.贺兰山远眺


2.近观


3.宁夏世界岩画馆

    岩画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室内展,世界各地岩画简介,以照片为主。第二部分则是贺兰口天然的岩画,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有岩画千余幅。

4.神龟石,景区大门与岩画馆中间台阶上。

    此石其形如龟,栩栩如生,原在贺兰口谷里,人称“龟石”。民俗中龟喻长寿,亦能辟邪,当地人四时祭拜,香火不断。斗转星移,“龟石”历经风霜雨雪,腹部渐显红色“心”字,人人称奇,遂改称“神龟石”,岩画馆建成后移至此。

5.岩画照片

不记这个是什么地方的,可能是欧洲地区的。

6.也有实物

展厅展放的个体岩画,或风化脱落,散落在谷中,或是建馆时在百姓家中征集的。

7.这是沟口第一幅群画


8.贺兰口岩画以人头像居多,这似乎是位女性


9.注意旁边的西夏文字


10.说明


11.家庭组

中间突出的崖面上,貌似一家四口,高数十米,不知道先民们是怎么在上面刻画的。

12.注意小红旗下面


13.近照

    这是整个贺兰山岩画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一幅,冠名“太阳神”,景区标志。
    此画距沟底20多米,为一凹进背风处,有石阶可拾阶而上。雕像双眼圆睁,炯炯有神,有睫毛。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出贺兰山向北进蒙古,经俄罗斯远东,穿白令海峡,沿美洲太平洋西岸,所有地区发现的人头岩画,均有此“太阳神”的元素。据此,有学者认为这是史前人类大迁徙的证明,也是南美印地安人源出亚洲的证明。

14.岩画群

几近峰顶,一面巨大的岩面,正是做画好地点。

15.抬手可及


16.背阴处的岩画

沟谷两侧一面向阳一面背阴,大部分岩画都在向阳的崖面上,背阴处只有少数几处。

17.动物形像

贺兰山岩画确实以人头像居多,找了半天,相机里居然一张是露天的动物形像。这幅应该是后来征集的,摆放在路边的。

18.再来一张展厅内的展品吧

这也是后来征集到的,比较珍贵,放到了玻璃罩里。

    现买现卖,来点儿有关岩画的知识:据专家分析,岩画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

19.岩画形像归纳


    有人言“岁月失语,唯石能言”,斯言可信,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媾和等生活场景,值得一去。

20.夕阳西下

午后进馆,离开时夕阳已落贺兰山。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3-8-20 16:11
差不多十年前去过这个地方。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8-20 17:03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8-20 16:11
差不多十年前去过这个地方。

差不多3年前去过这个地方。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