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1 i9 I9 ^# R% \$ k( f) q- x通过对《鹤林玉露》中梦虎奇缘故事的解构,对比史料,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梁红玉并没有当过妓女。其当过妓女的传说是张冠李戴,把韩世忠另一个夫人茆氏(吕小小)的背景资料放到了梁红玉身上。2 O& t3 f$ P1 j7 c. J9 Y% y0 H
2 C& p V: X' l2 J4 }; u& W! z% P * I; D) w9 p3 a+ s' B 5 d% ~. o3 N% Y( r; Y) p8 Y4 v: @然而,梁红玉身上并不止这一个谜团。另一个是梁红玉的子嗣之谜。 1 s7 u# r/ a" H, Y% T & H, X, U; p! K( B; B韩世忠去世后,他有两个版本的墓志铭。这两个版本中都提到他有四个儿子:彦直、彦朴、彦质、彦古。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没有说谁是这几个儿子的生母。宋史名家邓广铭先生在他的大作《韩世忠年谱》中猜测,“彦朴为茆出,彦古为周出,彦直、彦质疑皆梁出。”; U/ p! `' ?# y3 f1 o! ?+ ^
* w0 M6 X* f5 x' w& P这个猜测被很多论者引用,逐渐成为定论。现在一般历史读物或正规出版的辞书如果说到梁红玉的子嗣都将彦直、彦质作为梁红玉的亲生儿子。. m4 Q8 W" E9 t M" I( z( N
. O8 `9 M' F) E& ~* T- Y7 K
现在通行的观点,韩彦直出生于绍兴元年(公元 1131 年)是韩世忠的长子。按两个墓志铭中的排行来看,韩彦直也的确排在第一。但史书中记载韩世忠早在绍兴元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子息。 : b. T# {$ k8 t5 p / p7 \; ]: R, i/ ], C《宋史 韩世忠传》在叙述苗刘兵变时说,“时世忠妻梁氏及子亮为傅所质,防守严密。” 意思是当时叛军首领苗傅扣留了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和儿子韩亮,看守严密。( d* Z2 |9 [- m) `4 E
9 |5 I# q4 T. F& R* F% G9 B
而韩世忠的墓志铭之一《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则记载,苗刘兵变时,“时杨国夫人及二子质傅军防守甚严。” 这里没有提到韩世忠儿子的名字,却明确说到梁红玉有两个儿子。 ' z+ k: N& y9 q9 @9 c- m6 w1 h% G3 ^0 o# d& g* }9 h7 m
问题是如果韩彦直出生于绍兴元年,为什么《宋史 韩世忠传》中的韩亮或者《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中梁红玉的两个儿子却不见于史册呢? : v( a& U$ ]9 F7 V5 n. \0 B 6 a" U/ M( a6 O: m O6 R9 d3 p过去的观点或认为韩亮早夭。也有人认为韩亮是韩世忠其他兄弟的儿子。韩世忠生韩彦直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因此韩世忠年轻的时候将韩亮过继为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出生后,韩亮作为继承人的作用减低,故可能命其回归本宗,不再算作韩世忠一支,故后来的史书中不见其名。5 P) C8 d2 N3 u( N5 o* ]* N
* L) `2 h1 {( w* r& v& f0 X近年来则有论者认为韩彦直不是梁红玉的儿子,而是茆氏的儿子。在网上搜了一下,这里的曾维刚 邓广铭《韩世忠年谱》辨正一则最为详细。抄录如下:& J0 u5 U0 ?1 u! V# [& Q6 A
9 ~. k% t6 y- Q2 _ 邓广铭《韩世忠年谱》辨正一则. b8 G$ }* q) F/ H" m
1 U- Y0 J5 E3 C% z; w, z8 j
曾维刚- E/ Z5 g7 H" o/ I
1 P; S' |/ C* `# b0 r2 B+ Y. Y: H
顷阅邓广铭先生《韩世忠年谱》,载:“娶白氏、梁氏、茆氏、周氏。……子四人:彦直、彦朴、彦质、彦古。……彦朴为茆出,彦古为周出,彦直、彦质疑皆梁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7页), w5 T: \9 _' W$ w) D; O
3 l! m1 @. B8 V7 v1 |/ G
按:是谱疑韩彦直为梁出,误。0 ~$ T. S7 C4 A c5 E$ T% l1 h$ g
: p6 L' W' _% J& c. ]
考 佚名撰《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四月十七日,皇帝御集英殿唱名,赐状元王佐以下及第出身同出身共三百三十人释褐……第四甲……第一百八人:韩彦直。字子 温,小名檀僧,小字旃郎。年十八。六月二十八日生。外氏茆。具庆下。第一。兄弟四人。一举。娶王氏。曾祖广,故,赠太师,进封楚国公。祖庆,故,赠太师, 进封鲁国公。父世忠,见任扬武翊运功臣、太保,充云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赠醴泉观使、咸安郡王。本贯延安府肤施县乌水乡强远社。祖为户。”(徐乃昌辑 《宋元科举三录》,民国十二年(1923)南陵徐氏景刊明弘治本)- o. K# e2 T p5 {
* X+ Z( m, e$ m. S L+ c$ f7 ^- Q: K. V《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乃南宋高宗朝王佐榜进士题名录,列叙王佐、朱熹、韩彦直等三百三十人。是书不仅详载了韩彦直的及第时间、科考名次、名字、生日、婚娶、三代、乡贯等情况,还明确记载了韩彦直外氏系茆氏。可见,韩彦直非梁出,而为茆氏所出无疑。; D! c1 s. T7 a5 _9 R: h+ i2 a
+ ^. {$ ?1 e2 ~* Y6 x f6 H另外一个问题是韩世忠的官职。在曾氏引用的这个《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版本里,说韩世忠“充云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韩世忠没有当过云南军节度使,他当的是镇南军节度使。. ^) P; q8 ?6 B9 x
7 J+ Q* I0 Z$ s( O+ j/ z
如果这种封号记载都搞错的话,很难说那个“外氏茆”的记载是否准确。1 y$ C$ Q1 h& W8 ?9 L: h i
' q' B: q& Y8 W* U C从《小录》有各种不同版本来看,可知《小录》并非一人所作。各简繁版本应是同年各人各自传抄。到后世才有人根据各个残本辑录而成。而且不止一人辑录。这样抄出来的东西错漏甚多也不稀奇。+ c6 J1 J- X D3 G
9 P; ~ j- Q, t9 L5 g以《小录》所载而断定韩彦直非梁氏所出是不恰当的。《小录》并非什么珍稀版本。宋史名家如邓广铭专治韩世忠史岂会看不到各种《小录》版本?事实上《小录》版本繁多,简者过简,繁者过繁。而且并不能相互印证。例如四库版《小录》只记各人姓名籍贯而不及年龄、父母。 8 A3 F# J! p5 k: d3 @3 N' x + U: N; T ?* P; Z4 m正因为《小录》各版本不能统一,且为孤证,故邓氏不取。 p# o7 M. o, Y$ V# u2 @
( `4 K, w' I8 T4 E, c7 b' X( ?4 A这里我们虽然怀疑《小录》有错漏。但《小录》毕竟还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而韩彦直的生年仍然无法与《宋史 韩世忠传》中的韩亮或者《忠武王碑》中梁红玉的两个儿子的记载契合。 . U. ^3 K7 C) C9 {6 n 0 h+ Z# Y, b1 ?6 L-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韩亮在史料中的记载。 ( P3 m* u! F( s( P5 Y! |' h* B d$ ? ( L7 w6 z% D6 Q* {! R; X: }4 @% {(建炎三年)初,苗傅闻韩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义郎亮于军中以为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 k8 w6 h$ {0 ?; O6 C
1 \0 y. ^; r3 l. V, B* a$ S$ ~(绍兴元年)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请以明堂恩泽,为子忠翊郎、合门祗候(韩)亮易文资。许之。诸将以文资禄子孙,盖自此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 ). C9 r# Q. r) [; G, [+ n4 a8 D/ S
# Z0 B' w, d z1 D5 c% q2 w+ {
(绍兴二年)右宣教郎韩亮特进秩三等,以参知政事孟庾言亮从其父剿除贼寇备见勤劳故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 O# L5 V: M+ T% _) Z" q) ^% S
& t( r5 D; m' G' \/ L& G, x; @8 x
“世忠长子亮绍兴四年十二月庚午自右宣教郎特转三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七)$ F+ X$ Z7 e( x# y
9 f1 c R7 _2 |$ E3 ]
从这些记录看,韩亮在绍兴二年(公元 1132 年)已经能够跟随韩世忠打仗了(“剿除贼寇备见勤劳”)因此加了三级工资。 1 `! F. [- b/ q7 G5 ]* r- H ; o2 `$ {: H, Q5 N' _到绍兴四年(公元 1134 年),韩亮还活得好好又从右宣教郎连升三级。$ c: T" H' }$ Q" Y5 @% ]0 w+ ^5 ^
! R* G5 B6 b7 b& G; n' E4 v1 ^
宣教郎在宋朝时从八品。连升三级之后则是承议郎(《宋史 职官志九 叙迁之制 绍兴以后阶官》)也就是说绍兴四年,韩亮当上了承议郎。7 T) b8 X8 K6 C4 \" { R. P0 Y/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