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牛眼到霉团 [打印本页]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3-5-26 20:48 标题: 从牛眼到霉团 本帖最后由 京虎子 于 2013-5-27 07:12 编辑 2 |: K! O$ z$ \( c0 U, o5 D7 n O ]& v
9 m: ]2 `. V: t# Y5 S) F. u1871年12月11日,28岁的罗伯特·科赫收到的生日礼物是妻子送的一台显微镜。 6 S6 C: _, {0 d + m* @: M1 J$ [- M/ Q此时,显微镜已经问世二百多年了。 1 g/ E( G' j8 y8 g$ {4 Z2 f" B3 \0 [+ @ o# h8 k) }; |
镜片这东西早在亚述人的年代就问世了,到16世纪末,出现显微镜,被一小批科学家用于观察以前用肉眼看不见的人体结构和动植物结构。4 g# f5 O- C) E E C2 t. |
. [* ]* P& Q( _' r2 n& ]
第一个显微镜学家的人是意大利大学教授马塞罗·马尔比基,他用显微镜证明了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是正确的,他还证实的另外一个流传千年的理论,认为人在受精后已经发育成形了,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人,从怀孕到生出来后就是个不断放大的过程。很不幸,这个理论被后人证明是错误的。 ) s3 |" g3 s5 c+ f; X8 U$ G, { 7 M5 E5 k$ @. L7 E另一位显微镜学家是英国人纳希米阿·格鲁,他用显微镜对植物进行观察,通过对开花植物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生命的特性。 0 v& Z# u# C* V $ v( r7 b0 c* G& I# ~* C5 \第三位显微镜学家是荷兰自然学家简·斯瓦姆丹,他用显微镜研究昆虫,一共研究了3000多种昆虫,在人体解剖学上也颇有建树,最大的成就是发现红细胞。斯瓦姆丹本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的,可是1673年他加入了一个很传统的宗教组织,专心侍奉主,不再干科学研究,过了7年就被主召唤去了,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9 @+ y B' v/ ?2 R- A
" o, P: q' S; J2 `3 v v
最后这位是和牛顿极其不对付的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虎克虽然是搞物理的,但涉猎广泛,他在斯瓦姆丹不搞科研后开始研究昆虫,1665年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 % _* M/ A' ]. R. Q3 L + m/ l& T* `7 F# o, S# ]自此,距发现微生物仅一步之遥。 + @* `1 A+ `& q 1 Q' C7 J+ h0 v% i$ _5 |: Y$ J" R6 g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出生在商业气息浓厚的荷兰,16岁的时候进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商处当学徒,学徒结束后回到家乡代尔夫特,自己开布店,结婚生子,生意不错,也有了社会地位。列文虎克有个嗜好,就是摆弄显微镜,一开始是因为和他的职业有关,布商必须用放大镜检查布料的质量,列文虎克对制造镜子有了兴趣,做了上百架显微镜,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9 y) i& A+ B& d/ E' C( V
2 b$ j) y( e& d7 o; Z1676年44岁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在一滴雨水中看到了细菌,他把这个发现写信告诉英国皇家学会写信,对方当然不相信一个卖布的胡扯了,直到大腕罗伯特·虎克证实了列文虎克的发现后,列文虎克才一鸣惊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0 o; S' d+ L# g$ r+ t2 @ ) A+ G2 q8 N4 V1 b1680年,列文虎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天下成名,正值西方世界开始了对科学的狂热,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代尔夫特有一位自学成才的世界级科学大师。欧洲各地的知名人士纷纷前往代尔夫特,希望面见列文虎克,包括笛卡尔、斯宾诺沙、莱布尼茨、克里斯托弗·雷恩。王室中人也不例外,来到代尔夫特拜访列文虎克的有列支敦士登亲王、玛丽女王,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本打算前来,可惜被一场风暴挡住了。 + _" f* R6 m" q9 Q8 d( Z. d$ R/ p8 ]# j. ]9 P6 C
列文虎克对于成名很不爽,因为成天要接待粉丝,有一次四天接待了26人,几乎要累死了。只有一次破例带着显微镜去见客人,来人是俄国的彼得大帝,为了避免万人空巷,请列文虎克上船一聚。列文虎克活到90岁,到临死前一直从事显微镜研究,他给皇家学会寄去最后一封信的同时,把自己最好的26架显微镜送给了皇家学会。. S) I3 y7 {6 r
7 n' }' O0 d& z- F' r2 J! j微生物被发现后,人们开始考虑这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1700年以前,科学家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自发产生的,黄蜂和甲壳虫是从粪里长出来的,老鼠和青蛙是从河床、沼泽或粘土上钻出来的,蛆和苍蝇是从腐肉上生出来的。到1800年,科学家已搞清楚动物是怎么繁殖的,但对于疾病的来源还不清楚,自发学说还占据主要地位。- M3 I$ D7 {1 s
3 r8 l( M6 z: ^) J
疾病的外源说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就出现了,罗马的沃罗认为沼泽地发现的小昆虫进入人体后造成疾病,这个观点距细菌和病毒致病已经相当接近了。那之后两千年间,各种致病说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是不信上帝的惩罚,或者为魔鬼效劳的缘故,有人认为是巫师害的,科学家则认定是血液中看不见的东西造成的,导致放血疗法盛行,认为只要把血液中致病的东西放出来,就能治愈疾病。 ! E6 O- h( W ]% t9 v- o& T( j1 I/ r
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之后,将近200年内,人们一直没有能够将微生物和疾病联系在一起。 - ^; K, t# u T9 p* t0 v8 S4 y* y6 k+ [* l8 v8 l: o
路易·巴斯德14岁去巴黎打算接受高等教育,到巴黎一个月后,因为想家而离开,在贝桑松学了两年半后,1842年再次来到巴黎,投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被录取的22人中排名14。但他以排名太低为耻,没有入学,次年再投,以排名第4的成绩入学。因为听了一场著名化学家让·巴蒂斯特·杜马的讲座,立志当一名化学家。毕业后申请去杜马实验室工作,被杜马一口拒绝。他的老师、溴元素的发现者安托万·杰罗姆·巴拉尔介绍他和另外一位著名化学家奥古斯特·洛朗一起工作,很快在晶体研究上取得成就,开创了立体化学,成为化学界的一颗新星。 : }& H t9 r! c; ?" H6 d) A4 C* v & M4 X; N! k9 o, V& H1848年,巴斯德应聘出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出任化学教授,和校长的女儿玛丽相爱结婚,结婚典礼之前,巴斯德还在实验室工作,直到别人提醒,才想起婚礼的事。这桩婚姻对巴斯德的事业帮助极大,玛丽充分理解科研对于巴斯德的重要性并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没有她的支持,巴斯德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在写给妻子的信的结尾的签名是:永远爱你和科学。% \& H* d! U3 Z$ R* F. A* g
4 X5 ~9 [) c9 u5 [- J. G; ?$ d1853年,巴斯德获得荣誉勋章和化学学会奖,次年,他携家来到法国第五大城市里尔,出任里尔大学理学院院长和化学教师,年仅32岁,已经是法国第一流的化学家。+ _/ b) e2 F' I' `4 a+ `
9 n' j& O6 e' J) Z3 e! k; e8 _, C3 r
里尔大学请巴斯德,是希望这位第一流的化学家能够帮助解决本地经济支柱,也就是从甜菜汁中提取酒精的问题,这种酒精是生产香水、涂料、醋等的原料,但经常变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巴斯德上任后马上开始研究,用的就是功能已经大大改善的显微镜。 , W7 n ~8 c$ U9 P0 b* ~: t+ u 9 y, ~& k; x$ u从生产出好酒的罐子中取来的样品中,巴斯德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一种微生物,也就是酵母菌,他虽然从未从事过生物学的研究,但从一开始就认定这种微生物在酒精发酵中起一定的作用。从发酸的酒罐中取来的样品中,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除了酵母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微生物。根据这个发现,巴斯德作出建议,用显微镜观察,如果出现酵母之外的其他微生物的话,就把酒扔掉。 2 e5 ~- r! X {, `" O/ ~ 2 [2 W4 W0 n) R; r( L! P3 P3 m' c巴斯德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作用的人,虽然他没有受过生物学和医学教育和训练,但他有一种天生的直觉。本地的酒厂用巴斯德的办法成功地解决了酒变酸的问题,他一下子成了英雄。 - f# [! `. H4 W2 o$ W& T 5 b2 K0 ^3 F2 Z3 r" ?微生物学终于出现了。 - p7 G3 G7 {9 h* ]% q作者: 五月 时间: 2013-5-27 18:52
1780年,列文虎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天下成名。。。。5 x( D1 b" |; P+ a
感觉是个笔误,是否应为1680年?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3-5-29 06:32 标题: 2
+ z0 A) O8 G* o7 O- \$ {通过这项研究,巴斯德认为每一种发酵都有其特定的微生物。这个结论遭到著名科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的反对。李比希认为发酵不是生物过程,而是一个化学过程。巴斯德为此专程前往汉堡,希望和李比希就此进行探讨,遭到对方的拒绝。在这件争议上,事后证明两个人都是对的,发酵需要酵母,但却是通过酵母的酶起的作用,因此既是生物过程又是化学过程。 3 m3 l6 t" F/ e* y6 `+ U v+ M1 Q6 P" }. Z
因为这项成就,法国科学院授予巴斯德实验物理学奖,但很多人和李比希一样对他的发现持否定态度。巴斯德所证实的是人们在过去上千年中的一种猜测,因为植物可以从一个种子发芽长大,那么人和疾病也应该是同一个过程,但这种猜测直到巴斯德时代,通过显微镜对微生物的研究才得以证实。 7 ^# {( N& a9 \" O4 o9 m* S7 J7 g5 U( e7 T
1859年,巴斯德九岁的大女儿死于伤寒。女儿的死,对巴斯德的刺激很大,开始研究是什么东西致病。当时大多数医生认为疾病是身体自发产生的,巴斯德通过自己对发酵的研究,认为是由微生物造成的。当年看走了眼的杜马已经和巴斯德成为好朋友,他劝巴斯德放弃这个念头,因为这个问题是不会有答案的,何必在此之上浪费时间哪。但为了别人不再像自己一样忍受丧女之痛,巴斯德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 ^3 p7 f2 V' l1 ]' h, L+ P' m3 K% K& L
巴斯德首先要证明细菌不是自生的,而是通过空气中的灰尘传播的。他在两个容器中装上酵母水,然后加热杀死里面的所有细菌,之后一个瓶子密封,另外一个瓶子打开,结果密封的瓶子里面没有细菌生长,打开的瓶子里面有细菌生长。* J8 `; m- B9 z# k
1 S" f" @$ E/ O
反对者指出,这是因为氧气的效果。% h( Q$ k# O8 Z/ u! _* S$ w* @
! Z% Y; u/ m) y6 e/ |/ [巴斯德马上又做了一个试验,他设计了一个天鹅状的瓶子,空气中的灰尘可以进来,但接触不到酵母水,结果开着口的瓶子也没有细菌生长,只有人为地使灰尘接触到酵母水,才会有细菌生长。巴斯德还证明了细菌生长与否,生长多少取决于空气中灰尘的多少,他到处取样,结果在巴黎的大街上取来的样品个个都有细菌生长,而从高山上取来的样品则只要少数有细菌生长。1 O/ e, ~7 x! w6 @: j: _
5 _ l4 D$ w( p9 R巴斯德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细菌是通过繁殖而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因为这个成功的实验而卷入一场和科研无关的风波之中,因为他的结果可以用来证实了造物主的存在。 9 v- E0 u1 `3 O, b8 d' h- u / n ~2 i! M9 A# R( y U t现代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和反教会有关,从文艺复兴开始,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支持世界观的革命,反对上帝存在、支持无神论的科学理论受到吹捧,成为时尚。教会一直说上帝创造万物,如果用自发论来解释生物生长的话,就不存在所谓的上帝了。现在巴斯德证明细菌和人一样,是通过自身繁殖,而不是自然转化出现的,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最早的细菌只能是上帝创造的。/ r. E4 V' P+ L% \ s: Y
4 O- I+ C+ d! h% R1 K/ z教会和信徒们为此欢欣鼓舞,那些不信神的科学家们气坏了,开始对巴斯德予以反击,主力是费利克斯-阿基米德·普切,此人是一位自然学家,自生学说的领军人物。既然巴斯德用实验来说话,普切也用实验证明巴斯德是错的,巴斯德到处采样,他也到处采样,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比利牛斯山顶去采,结果他采的所有样品都有细菌生长,证明巴斯德错了。 7 }, o, F% T$ ]) S( e) z. B1 A. Y- O, b( B# A
巴斯德对应该不应该证明上帝的存在不感兴趣,他关心是自己的研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有人质疑,他不得不应对,他的实验继续表明必须要有接触才能引发细菌生长。这样一来,就吵开了锅了。两人的实验都很严格,可是结果截然不同,到底谁对谁错呀? 1 [: t+ d6 L3 _) t+ H. v3 ^5 B$ X4 m [1 E7 e+ d
这个争论在当时没有结果,直到后来才得出结论,证明巴斯德是正确的。人们当时不知道有些细菌是能够耐热的,普切用的是一种加热过的干草培养基,里面有耐热的细菌孢子,所以能长出细菌来。 % A5 h$ E# y+ y6 C P+ `3 ]* g2 u1 R5 Y" @1865年,法国物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Claude Bernard)发表了《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标志着现代医学从19世纪上半叶以观察为主向以实验为主的转变,但由于真正的循证医学还没有出现,《实验医学研究导论》还有很多缺陷。更可笑的是,在现代医学已经完完全全地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今天,居然还有一些人用这本书里面的一些言论来证明中西医并无二致,靠经验的中医也是科学。 8 B4 o, S1 m9 H' p! x; {5 E# R' {$ i9 w9 I' Y+ `4 N+ C8 f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贝尔纳发表《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时,据科赫收到28岁的生日礼物,还有六年时间。 " F: b0 q- m5 y0 Y作者: 五月 时间: 2013-5-29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