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再读《文心雕龙》(3)宗经第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4-8 11:03
标题: 再读《文心雕龙》(3)宗经第三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10 16:33 编辑 , R! K9 ^  Q! G+ D
5 k0 T  S/ b- x/ V0 Q7 _4 S# b; l
本来不是很想再读《宗经第三》《正纬第四》这两篇,我想直接跳到《辨骚第五》的,今天在日志里被 @雪个 哼哼教导不能老是搞一见钟情,要脚踏实地,也对,宗经和前面的征圣关联还是非常紧密的。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读下去吧。
9 p+ ^% _' i6 a% r: P  b+ F% a% n) I, f! w& a+ z
上一篇 再读《文心雕龙》征圣第二
9 [. v: r* B; p! O( }9 H" F
% t% q, |8 z, H- C1 v
5 A6 g5 A& B' `, Z: ?
宗经第三
4 l% E( D: o1 U, M/ ]: U# `  G( s- g, Z4 X) J. _; z
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 [2 ~3 E5 I9 m6 @) G, _皇世《三坟》,帝代《五黄》,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暖,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5 Q0 e/ [$ g7 x( j- F" I5 Q3 _5 U. S
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照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8 c# p3 P4 E3 {$ g8 T. Y& v. O

7 p2 C- m: i& Q& O- D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6 E7 O6 c' v& ^- M( t
至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7 G- w4 w! g+ d8 g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
+ B/ S& c9 k- r9 w* k: q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
6 s+ j3 l& Q$ N5 K/ j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道,训深稽古。致化归一,分教斯五。性灵熔匠,文章奥 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 {: s) o" k7 F$ j$ \( h* H. Z4 z- J' K
4.9更新读参考译文及有感
, l+ V" |. t  Z  ~: l+ R4 m# I" W# V" h4 }' L1 ]1 w5 |
4.10更新 总有一些新的收获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8 12:42
等分割线下部分的叶子释义。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3-4-8 13:01
之乎者也的叶子。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9 11:13
做学问嘛,也是要细水长流。。。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9 11:14
做学问和八卦闲聊,都让人觉得生活美好,所以两手都要抓。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4-10 10:38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10 16:13 编辑 ' K* m5 _' s. X( z5 `: i  g" o

4 `9 N, J- ?; K/ W6 s--------读读参考译文-----------
' {; f+ ?0 c6 z& }* s  \+ F[原文]
& O  Q% D" R4 |. E" V% Z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K3 e7 i/ P6 k! H( \* R% w4 Z! H
皇世《三坟》,帝代《五黄》,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暖,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 M3 j4 r" M! R  O
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照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0 Y4 }4 n! \+ _

! q2 |$ J( c% H〔参考译文〕
% U2 E; S, C- Y6 U6 D0 _* {' a
/ v) }% x; j9 h1 c说明天、地、人的经常的道理的,这种书叫做“经”。所谓“经”,就是永恒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训。( v# S' D6 [; f: ~
经书取法于天地,征验于鬼神,深究事物的秩序,从而制订出人类的纲纪;它们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并掌握了文章最根本的东西。
* k1 G+ S0 r9 x' C+ A( ]5 D三皇时产生了《三坟》,五帝时出现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书;它们经过长期的流传而不清楚了,后来的著作越来越错综复杂。
8 s0 l: H2 e2 B+ Z6 {; p4 r, j- C自从经过孔子对古书的整理,它们的精华都放射出光芒。于是,《易》的意义有《十翼》来发挥,《书》中指出了“七观”,《诗》里分列出四部分作品,《礼》明确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中提出五种记事条例。所有这些,在义理上既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但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高深,加之他们的道德学问也很高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深刻地体现自然之道。这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决不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来。

! n1 I. v& T* p8 S
+ l; F& k! g0 P# i- O/ j) i0 i读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几句看法。" T  w. L( y; `! P
: F* n; Y6 p6 P# j3 ~
之所以不喜欢这章。看看这句话:所谓“经”,就是永恒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条!) M- W: s3 j' [4 z& ~

1 v& C6 Q1 P( C3 |4 e什么东西一旦变成伟大的教条,就让人逆反。1 {3 x& ~$ b7 C
1 j# W. D- G6 e/ n
其实古书古人是很有借鉴参考的价值的,只要克服这个逆反心理,抱着平常心再看,也许反而有所领悟。。。
# `8 [" i9 @! H9 M' p
' l" I1 m. G! }& c4 Z0 ?! X不知道有谁见过千万斤的大钟,是否真的声音洪亮呢?
4 [" g, f/ o% h( k5 g. O0 M
' S( U( a3 {% p. D: v$ \$ J-----------继续参考译文-------------# q7 M) O% Z. a$ h6 C
[原文]6 e- q) m' G( u' w% m! |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p1 C3 c" u" b4 `5 L0 N
至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7 o- v( b! x; `( F7 N

5 F" y1 N/ B! D2 p〔参考译文〕
% ]& d4 X# O( u) J4 D: y: O- x《易经》是专门研究自然的道理的,讲得精深微妙,可以在实际中运用;所以《系辞》中说:《易经》的意旨深远,辞句有文采,说的话符合实际,讲的事理却比较难懂。孔子读这部书时,三次翻断了系竹简的皮绳,可见这部书是圣人深奥哲理的宝库。
1 c( s# q: @6 G" ^% c. X
9 J- e2 @" T6 z6 B% b《尚书》主要是记言的,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懂得古代语言,它的意义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子夏赞叹《尚书》说:“它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 这无非是说,《尚书》记的很清楚明白。
9 J, W$ F/ U$ D' B" `# J, X2 x7 G$ T0 H% h/ I! V& e2 j% S
《诗经》主要是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它的文字和《尚书》一样不易理解;里边有《风》、《雅》等不同类型的诗篇,又有“比”、“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文辞华美,比喻曲折;讽诵起来,可以体会到它温柔敦厚的特点,所以它最能切合读者的心情。
+ F8 R; }  M4 {8 {/ Y4 a9 f% l" d1 B4 E: x- }) C# H
《礼经》可以树立体制,它根据各种事务来制订法度,其中的条款非常详细周密;执行起来,有明显的效果;任意从中取出一词一句,没有不是十分可贵的。
4 I2 w+ @5 c: m+ ^. @& z" j: ]7 S# _% X$ e/ a- v9 a6 S# Y$ i/ L
《春秋》这部书在辨明道理上,一个字就能显示出赞美或批评来。例如关于“石头从天上落到宋国的有五块”、“六只鷁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等记载,是以文字的详尽来显示写作的技巧;又如关于“雉门和两观发生火灾”的记载,是以排列先后的不同来表示主次的意思。其中有些记载,用婉转曲折、含蓄隐蔽的方法写成,那的确是相当深刻的。
- D. M' ]5 E1 u: N& u! u$ h# J% }3 i; q0 c8 D- L
总起来看,《尚书》的文字看起来似乎古奥一些,只要寻找出所讲的道理,还是易于领会的;《春秋》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要探索它的含义,却又深奥难懂。由此可见,圣人的文章丰富多采,文辞和内容各有特色。经书和树木一样,根深抵固,枝大叶茂;文辞简练而意义丰富,所举事例很平凡而所暗示者却很远大。所以,过去的经书历时虽已久远,但它们遗留下来的意义却永远新颖。后世的人向它们学习,一点不嫌太晚;前代学者用了很久,也并不嫌过早。经书的伟大作用,可以说像泰山上的云彩能使普天之下都下到雨,像黄河的大水可以使周围千里都得到灌溉。
" ~6 `: w. y) j- @$ A/ Z) |

4 g2 b) ^2 _! V9 g! L5 K( ]7 F/ W" A8 p% r& e7 e7 D
------------停顿一下的分割线---------9 k6 ]: u0 d" S7 ^4 ^

! g+ P4 B  L/ Q  e& k3 A这一段是具体讲讲这五本经! Q% r: l0 c* [7 @
5 F" q4 X' O$ T
《易》是一部最难的书。韦编三绝这个词语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说这部古书,孔老先生都看烂了三套绳子!0 \7 b2 N  P8 X% I) H$ C! h
《书》是《尚书》只要懂得古文,讲的东西还是非常明白清晰的。幸好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相传,否则这上古的文字谁能明白?2 q) [7 x9 B( L4 ?7 g- I
《诗》诗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分成《风》《雅》《颂》,主要是它是用来抒情的,古往今来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这本经反而让现代人感觉更亲近。
& ]7 J: p) q* Q, |  n& @; c, k) U《礼》《春秋》我个人不看,不过应该也是有深刻的道理可以读出来的,尤其是鼎鼎大名的《春秋》。
& @2 ^% u# ^3 J# O# S6 b! I4 F: H& q# F# a5 ~, v- M
我觉得最后两句感慨很有意思,“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古人的眼光毕竟还是狭窄的一点,泰山和黄河就涵盖了他们的天下概念。6 r6 q/ c  `0 @/ ?6 A- M

7 P- ^9 x8 E5 s! a/ N1 D泰山上的云彩就可以使普天下都下雨了。
# o9 [' t8 P* x5 s: z* R' P$ d( g+ V4 I, K4 j/ G5 M* h
今天就读到这里吧,休息一下。
6 Z. R$ k1 Y9 p4 B; n6 i4 H, ?) I, \9 _2 X5 c  o" _
2013.4.90 C( o: G7 c, F' g8 V

作者: groovy26    时间: 2013-4-10 11:25
膜拜一下!从小到大文心雕龙都只是语文课本上的简介…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4-10 23:16
groovy26 发表于 2013-4-9 22:25 : B; J: o7 p/ i+ A9 L3 H" ~
膜拜一下!从小到大文心雕龙都只是语文课本上的简介…
我是中学的时候被语文老师各种文章大意中心思想弄得有点恶心了…其实完全依兴趣的读还好啦

6 |( T! X: ?5 ]- ~( r3 T/ |$ W1 @
9 t3 R8 R  B! e& j严重同意! 尤其是有标准答案的中心思想~~~' j7 G& `# W$ L; }! [5 }

. c+ Y8 b! g! N1 ?9 j. `中学时遇到好的语文老师很重要。
- X2 X5 ?' k' F, p, {
) O" H6 Z& i+ c0 J8 ]% x# D4 Q; w4 y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读书了。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惰性。
作者: groovy26    时间: 2013-4-10 23:28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3-4-10 23:16
9 G) R( t0 [! K9 Y. s# D严重同意! 尤其是有标准答案的中心思想~~~' _: Q  z; d4 K/ w( R2 g

. {5 O/ V- C* g3 e, ~. q中学时遇到好的语文老师很重要。
; I" `" i, Q* M% \9 g# j
是啊。。。小学刚上初中那会儿拿着文白对照的资治通鉴还读的很高兴,都是先看古文然后再看译文。。一学古文之后。。嗯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4-11 05:14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10 21:52 编辑
& y, l& O9 t/ w1 K2 z" P% y+ K( i+ _! G4 }( H# Z( w1 [; ]
------------日复一日-----------------
6 M6 L9 K* H4 r4 }[原文]) [" w  Q$ ]1 ?6 c5 s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
& J( L5 n+ Q3 G$ G' s4 m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
  G& J7 ]5 p0 T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 a; r# J6 X8 s: ?

- y# X$ e% f/ T5 a3 [5 M, u1 ^$ w/ l- R. K
〔参考译文〕3 M1 @$ e9 ^4 Z( c9 X
所以论、说、辞、序等体裁,都从《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都以《诗经》为本源;铭、诔、箴、祝等体裁,都从《礼经》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本。这些经书都为后世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领域。因此,在创作上任凭诸子百家怎样驰骋活跃,归根到底总是超不出经书的范围。如果能根据经书来制定文章的格式,学习经书中的词汇来丰富语言,这就如同靠近矿山来炼铜,煎熬海水来制盐。: f) d! R. t* p1 r0 S+ r
1 k6 {5 b) |9 U8 y1 w# K
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圣人经典来写文章,这种文章就能基本上具备六种特点:第一是感情深挚而不欺诈,第二是教训纯正而不杂乱,第三是所写事物真实而不虚妄,第四是意义正确而不歪曲,第五是风格简练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扬雄用玉必雕琢然后才能成器作比喻,说明五经里面也必须有文采。人的德行决定着文章的好坏,而德行又是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孔子用“文、行、忠、信”四项来教育学生,而把“文”放在首要地位;正如美玉必须有精致的花纹一样,“文”是和其他三项相配合的。后世的人在勉励德行、建树功名上,都知道要向圣人学习,只有在文章的写作上,很少学习圣人的经典。因此,楚国宋玉等人的作品就比较艳丽,汉代更出现了许多过分铺排的辞赋。这种偏向越发展越严重。纠正这种错误,使之回到经书的正路上来,不就好了吗?
+ D. i" A4 _2 h, G8 h* s! ^

( e* J& |; L3 v4 P' f% T/ `; R用论坛的语言,我必须花这句话:0 E7 K# }" P( p8 ^  V0 d( W
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a( h1 a" K; [4 M% F" }
8 I1 m2 C, K. r$ I! r
情深而不诡,是诚
  n6 u) S6 E. s8 c6 O8 N; I2 i) L' W/ Q. I" p) s
风清而不杂,是纯
5 E8 Y: B8 _1 T; B: n+ @
8 l. w/ {9 y" s5 v) s事信而不诞,是真* E& m% }! q. g

6 V/ Y8 D: S& A: t义直而不回,是正
- j3 l- f) l  C4 ]+ D9 m- p% b9 w0 ?+ j7 G7 O3 ^  K0 K& d& A$ |
体约而不芜,是简
0 f' m, E: u  `
3 w4 I' H2 Z5 x( n- C3 K& N: B+ z文丽而不淫,是美% M' K3 o) H! a# ^  Q
% P. M) i. d! ^
真诚纯正,简约惟美,文章要达到这个境界才是好的。9 k9 D; {/ \8 ~
% P- @! K" y3 `# D  q& n
算是今天散步的领悟吧。
  F# `. ?8 m. _' Z; O, C2 s; u0 u) G( ?) F! n# p- m* B9 P+ N4 I" t
2013.4.10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10-17 04:12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3-4-10 16:14 ( {: R& N6 L6 z. v4 u: R
------------日复一日-----------------
. |* q0 q* M( E/ c8 u5 R' A1 t[原文]2 G) {1 m3 k" R
故论、说、辞、序,则《易 ...

$ i0 J& r  ~9 l# \  _古人太高深了,原来这些道理几千年前就总结出来了
$ k, r! j7 d* ]( x# |, j6 X0 j1 w) o

作者: 曹操的槊    时间: 2013-10-17 10:02
文以行立,行以文传
, i3 k1 b' J$ t& k) l( _7 [再对比六义
' O2 Q) R" w+ h3 ~冷汗淋淋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