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 ]9 u: M- m1 B( k7 N G
1956年的西奈战争是以色列建国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这也是达杨的成名之战1 W4 S) e7 n* f6 f' Z+ G" u
' A3 x8 {1 m- n" n! h' A% ^
2 z) E# T( O2 M+ `# ?1 Y- \! i5 x 以色列的战略目标有三个:击溃西奈的埃军,拔除加沙的阿拉伯敢死队基地,占领西奈半岛南端的沙姆沙伊赫。由于以军兵力不足,彻底歼灭埃军有困难,达扬也不想通过过度杀伤导致深刻的民族仇恨,所以以击溃为目标。 & r9 z, u. O7 g/ Y2 q ; M. Z t3 F. m9 O0 l2 d4 s 拔除加沙的阿拉伯敢死队基地的用意不用多说,但沙姆沙伊赫是另一个问题。位于西奈半岛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扼守阿喀巴湾通向红海的出海口提兰海峡,和湾口中间的提兰岛之间最窄的间距只有200米,埃及在这里放上几门炮,就可以很容易地封锁以色列通往红海的唯一出海口埃拉特。事实上,纳赛尔确实不顾国际惯例,封锁了提兰海峡,憋死了埃拉特。 4 v9 h8 W) @9 W, a7 v0 ^ - M+ C' O& Z0 _( L, e
以色列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有三大困难。首先,以军应该先于英法伞兵的行动,但为了不惊动埃及,尽量延迟埃及的总动员和兵力调动,以军要制造西奈方向只是佯动的假象,这给作战行动带来不少困难。第二,以色列预计到联合国将强力干预,勒令停战,所以主要战略目标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成,造成既成事实。埃军在加沙、西奈和内格夫沙漠的结合部拉法至阿里什一线部署了重兵集团,北上可以威胁以色列的第一重镇特拉维夫,直捣犹太人的老巢;东出可以和占领耶路撒冷的约旦军队打通,腰斩以色列的南北两块;南下可以切断胆敢通过内格夫沙漠进军西奈的以军。加沙、西奈和内格夫都是沙漠,但拉法一带有一片丘陵,埃军就以此筑垒据守。不解决这一重兵集团,进攻西奈的以军的侧翼就要暴露于埃军的攻击之下。但直接攻坚,容易陷入持久战。至于沙姆沙伊赫,靠近以色列一侧的西奈半岛东海岸是难以通行的沙漠,靠红海一侧的西海岸有一条公路,但要穿过整个西奈,打破埃军的层层防御,这给快速夺取沙姆沙伊赫带来很大的困难。* f% k: a, 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