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在高仙芝怛罗斯会战之前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10-2 07:11
标题: 在高仙芝怛罗斯会战之前
塔什干的意思是“石头城”。 新疆的塔什库尔干也是“石头堡”的意思。
7 N3 _, x; U' t" J8 o. ?$ s* u) J- Q& G* q# r1 B/ K
在唐代,塔什干被意译为“石城”,而以石城为都的昭武九姓国之一的石国也因此得名。' M+ v# P: \9 q2 n
  ~" |$ J: h- i5 f* z" c
高仙芝洗劫石国都城石城是怛罗斯会战的直接导索线。4 R( R$ P# ^( n; I
& ~( r" j& L  V, k9 j. f+ O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阿拉伯帝国(白衣大食)巩固了对原波斯帝国核心地区的统治,开始将势力伸向河中地区。
: G8 v* `* t! K# @' w2 k' z' \7 \$ o$ _% }: A6 J( A# w7 X
河中地区本来是西突厥帝国的地盘,但唐太宗时期,西突厥帝国被唐军所灭,所以唐帝国成为突厥旧地的共主。但唐代对葱岭以西主要是实施比较松散的羈縻统治,原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姓城邦国家基本上由本地的国王统治,唐军仅仅在碎叶城有距点,因为此地靠近原西突厥帝国的核心地带,也是西突厥各部的大本营。怛罗斯会战就在碎叶城附近。! v: r8 I0 R9 l0 _5 \5 O* P
# ?* }9 @. ?1 Y- `
但唐的统治并不稳定。
+ W3 z* t/ |' ?0 ~  k, l' P% A0 x, ~9 j0 I+ [" z
武则天掌权早期(公元686年)吐蕃攻陷了安西四镇。 690年后突厥帝国和吐蕃帝国击败唐册封的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迫使阿史那斛瑟罗放弃西突厥旧地,率所部投靠内地。
5 b' l& L% R  E  h- M$ b2 ~' F1 k7 L1 X
692年,唐军才击破吐蕃,收复四镇。* I- {2 T! W! C8 D2 p

, g6 J! M' p+ n* I0 N此时在河中逐鹿的有四股势力,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吐蕃帝国和西突厥诸部(加上后突厥和土著的昭武九姓胡是六股势力)。
  ]% u. E$ ]3 I+ N0 v; i( h) a# ?) C9 l
对西突厥,唐也是主要是实施比较松散的羈縻统治,主要是分封亲唐的突厥贵族为可汗。如公元700年,武则天再次命司礼卿兼濛池州都护、竭忠事主可汗阿史那斛瑟罗为左屯卫将军,仍立平西军大总管,还镇碎叶。但西突厥诸部之一的突騎施就在公元703年,就破碎叶城占有西突厥故地,迫使阿史那斛瑟罗再次投靠内地。突骑施牙帐迁入碎叶城。. w. v0 Y8 \# g. o
7 c, A+ |8 v" J6 f
之后,唐对西突厥诸部(包括原西突厥附庸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姓胡城邦国家)的统治就名存实亡了。
5 F* i2 Z# i, W; O0 Q& l" n( Y
" ?/ Z! T" x* V- i7 d突骑施一度被后突厥帝国可汗默啜所灭, 但默啜的兵撤走后,突骑施的苏禄聚集余众重新占有西域大片领地。716年,后突厥帝国可汗默啜被杀之后,苏禄自立为可汗。
( l) f- x' \! \9 C' [
" r9 R: t) z$ I2 A此时苏禄是中亚一霸,不但摆脱唐的统治还是阿拉伯东进的最大阻碍。
4 q: D+ a, h+ g7 Y8 y& m! v9 F! x& E2 Y
河中的撒马尔罕和不哈拉在唐,西突厥,后突厥和吐蕃的混战时期(705–715年间),就被迫向阿拉伯帝国臣服,表面上接受伊斯兰教, 其实一直在寻求外来势力来帮助他们脱离阿拉伯人的统治。这些外来势力分别是唐,西突厥和吐蕃。
' Z" m1 M, @6 z5 ]
- h" @, t% O& H* z0 L昭武九姓胡是说东伊朗语的粟特人,他们在阿拉伯人来到以前的信奉拜火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对阿拉伯人强加伊斯兰教非常不满。
) w. o9 x0 p4 n0 s0 D; e0 [: G0 F, \) {/ h
719年,河中的昭武九姓国开始向唐和突骑施汗国求救,请求帮助赶走阿拉伯人。720年在突骑施进攻的同时,河中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阿拉伯统治的大起义。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Sa'id ibn Amr al-Harashi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残酷的手段将起义镇压下去。2 a) s4 c" R/ r6 ?

$ }( H- b: `, B' [723年继任的阿拉伯总督Muslim ibn Sa'id al-Kilabi 同志决定在上任后第二年讨伐还不在阿拉伯统治之下的费尔干纳(唐称为拔汗那),以此立威。( z7 n5 f! P* d+ a) i2 c
7 J+ V. f, G2 i, W/ K* J; U$ R. B
但刚出发,Muslim ibn Sa'id al-Kilabi 同志就被通知他新上任的老板哈里发Hisham_ibn_Abd_al-Malik同学要炒他的鱿鱼。不过考虑到他已经带领大军出发,要他打完了之后再下岗。这消息在军中一传开,马上就有4000人也门籍的“圣战者”不干了。好不容易把这些家伙镇压下去,穆斯林同志(这位总督大人的大名就是穆斯林,够革命吧!)应着头皮继续沿着锡尔河谷通向费尔干纳的方向搞三光政策。
9 `' S6 g0 m( L6 i+ h6 Y
3 M4 ?* ?! N. b9 `  O: c; [- Y# |8 l不久,就听说了苏禄同学带来突骑施,石国和费尔干纳(拔汗那)还有粟特起义军的联军,浩浩荡荡滴要替天行道!& K. j: w1 c! j! D5 G

( R5 x$ f) U, k8 {0 c6 a接下来,就是阿拉伯大军玩战略转进了。九天九夜的疯狂逃命之后,冤家路窄,双方在锡尔河边遭遇。
' D" o% i! n3 h/ [8 k5 @4 z" Z* ^8 S9 F" @! ~
阿拉伯军队九死一生,逃过了锡尔河才终于逃到了河对岸的苦盏(Khujand)# M& k3 `% r3 I7 M4 D
( |8 ~- O) [8 G  U% T4 |3 Z& @- n+ l
锡尔河(Jaxartes),费尔干纳(Ferghana),石国(塔什干,Tashkent),苦盏(Khujand),撒马尔罕(Samarkand)和不哈拉(Bukhara)的位子" L) N* W; ~% L; L5 b+ M
+ E" T* z% ~3 d; J4 F3 p5 J" m. m

5 W7 w* q0 |9 p( q, {& C) f在穆斯林历史上,这被称为“饥渴的一天”。
7 t4 h( V( ]2 o3 l( L. i; V0 W) l/ ?# l$ q4 f6 d
“饥渴的一天”之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威风扫地,河中地区成为争议地区。
) I* o0 ]' M9 |
" b4 t' ]# P( w8 l2 E突厥铁骑又开始南下锡尔河,在河中地区横行。阿拉伯人仅仅在撒马尔罕(Samarkand)和不哈拉(Bukhara)等几个据点中苦苦死守。8 ~  q( z0 @  ]7 j4 `* I# I

1 S3 n9 G5 r8 p  Y; ^仅仅四年以后的728年,河中地区再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阿拉伯统治大起义。整个中亚的粟特地区,阿拉伯人被迫放弃了除了只有撒马尔罕附近以外的广大河中地区。
  p- o1 ?3 f) ^1 [
2 u' _0 T# b& G* @$ I哈里发Hisham_ibn_Abd_al-Malik同学指派了刚刚平定了印度河边的信德地区的Junayd ibn Abd al-Rahman al-Murri为新的呼罗珊总督。Junayd带领了约三万人的援军去解救被围困在不哈拉的前呼罗珊总督,虽然沿途,阿拉伯援军被遭到了突骑施骑兵的不断骚扰,但最后还是成功到达了不哈拉。 突骑施撤兵东去又包围了撒马尔罕。穆斯林军队尾随,一战后,双方分别撤退。突骑施北上草原,阿拉伯人南下到了木鹿(Merv, 上图中的Marw)过冬。  W  v& _9 y, J/ f3 N5 S

5 k# Y  }, z" g5 a% z5 a6 V此时阿姆河(上图中的Oxus River)南方的原本信佛教的吐火罗斯坦(上图中的Tokharistan,现今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又反了,Junayd又被迫带上两万八千人南下”平叛“。5 `$ \$ a4 C& I* V. X8 e

$ m9 k! O. h8 X/ j: p% x5 v$ B3 {突骑施趁机在731年初围攻撒马尔罕(Samarkand)。尽管Junayd的呼罗珊下属建议多花时间筹集部队,军队不满五万最好不要如北上阿姆河,Junayd同志为了早日实现世界大同的革命愿望,决定以其28000人的兵力立即北上。
2 h$ @* G: I( S2 n: Q% E  ^4 ~# l$ g7 z# L
而Junayd不能在原波斯帝国修建的连接不哈拉(Bukhara)通往撒马尔罕(Samarkand)的”波斯王道“因为其经过之处已经被突骑施控制了。
6 I, B, N" E+ q4 K7 _8 @( F( N# b9 Z. p% t4 Z3 H+ K
Junayd决定以绕道撒马尔罕(Samarkand)南面的城市Kish(看上图), Q3 E1 S" i) ]! J
2 C  W' o# i4 N6 t( _7 X7 T& A
直接翻过Zarafshan山脉经过一个叫Tashtakaracha 塔什塔克拉查的
7 _9 O  i, y7 a2 ~* L# L. c4 O: E* A5 T& A2 {% s. {! v0 [
关口北上撒马尔罕,希望能够出其不意的打击突骑施。Tashtakaracha 塔什塔克拉查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石头是多多滴有。看下图吧:" j5 H7 u8 a9 I/ {" L3 h6 r
, V* g" B. w. Y. b% ~: i
Zarafshan山脉! k! X1 Q; m6 A7 U, C
' r4 Y! ~+ h) o( W+ J) f1 B: N

  ]) [" r; F" }: N这样就有了苏禄同学和阿拉伯人在731年中合演的大戏“隘路之战“。
0 R! l1 |4 O# _6 I7 o: x" q" o$ G- ~& i2 B. P1 A- |1 a+ V$ ^/ s
矮油,俺说了怎么多废话还没讲到高仙芝同学。喝口水先。
4 _) w$ R* Z0 b7 Q# d: B/ M& H
3 E4 w! C0 z$ b* X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2-10-2 10:50
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这些地名看得云里雾里的。唉,该好好学习了。
9 [/ t6 d! q6 {2 t3 Q6 l) y! @" l" F$ o0 s% t
1 k7 H) a  J8 ^+ b6 n% `8 U  a* m5 P

( C2 W8 y) \, n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12-10-2 14:16
好帖子别留坑啊
作者: lycomm    时间: 2012-10-2 20:26
每次看到“怛罗斯”几个字,都心向往之,梦回唐朝!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2-10-3 00:22
lycomm 发表于 2012-10-2 20:26
" V* q0 E0 \, Y! \; `. ^每次看到“怛罗斯”几个字,都心向往之,梦回唐朝!

! ~, q7 u+ i! v+ j! n& f' Z. n这几个字可不是好回忆。
作者: lycomm    时间: 2012-10-3 01:58
是的,我关注点不是“怛罗斯之战”,而是中国军队对中亚荡气回肠的远征以及背后强大的国力。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10-5 08:03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10-5 11:38 编辑
  X6 Z# L3 T) e& h
& }6 O: b* \1 x: z' m如同大海中的狂涛,马背上的突厥人席卷了整个打耳班城,将其彻底地摧毁。
# f+ m* s1 j0 _: D& e+ ~/ X9 ^6 B- Q+ s8 y( f8 e
在这片人与马的海洋中,当地人看到了这一大群卑鄙,丑陋,可怕的攻击者的峥嵘面目:5 O4 @4 R3 p7 ]

0 H2 t! W. b4 C% a9 L3 ?没有眼皮,倾斜的细眼,像女人一样的披头长发在空中飘扬
" |7 v, W' Q; \; O& g
$ `2 I, g) M6 i& W9 ^目击这可怕的威胁,打耳班城居民彻底地被恐惧所征服了。: l: c# k% y) w: s. ?5 H. R

6 H/ R- o% C, d: Q尤其可怕的是弓箭手,他们善射而强壮,他们的箭,像雷雨冰雹一样,劈头而来, 然后像凶暴的豺狼一样,无耻地扑向人群,将无辜的人们无情地砍倒在镇上的街头和广场上。. b! E4 x8 p" q% W2 b

8 \! L/ p! v3 h  [  \. y( w
5 G8 C; J6 i4 O5 q: B# B' g$ o. k+ R这是亚美利亚人摩斯在《阿尔巴利亚历史》(这个阿尔巴利亚指的是古代高加索古国阿尔巴利亚,相当与现代的阿塞拜疆和俄罗斯的达吉斯坦共和国, 和现代欧洲国家阿尔巴利亚无关)中记载的西突厥汗国在公元627年对萨珊波斯北方要塞打耳班城的洗劫。, C6 M: \* j; x9 ^; ^; [. X* \3 K
- Q3 {, S( K2 `/ V

/ n' ^4 q/ z4 r% B+ G; F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山区,高加索山以南的古国阿尔巴利亚(紫色),古亚美利亚(浅棕色)。突厥兴起之时,这里都是萨珊波斯帝国的领地。
$ n) F5 f& K+ }9 z+ n9 {1 a. p4 i- K7 [" J! J/ v
% g9 ~% F5 }8 u3 Y
" }& _1 A7 k5 Z& f
披头长发的突厥人, p3 x# h3 m1 ~6 O
. r3 R# p! `% g1 O& u: r; I
2 o8 J0 O& K/ o7 W
4 @1 p3 _+ G7 f
( }3 l6 i+ e7 Z7 }4 _: M9 U! A/ D
对比西藏“和平解放”后1956年解放军叔叔们在拉萨拍摄的辫发藏人近卫队4 t( h) `5 Y* S, c
0 Y5 f' Q* T, E  r. y$ v
" b  w1 _! [+ M+ Z/ U7 V, X
其实俺觉得新版《三国》中的马超和西凉军的发型倒是很有突厥风  g# [* |, `$ G- l" k% o6 N

- u) o# Z' d4 w1 n6 ]' R
1 O4 g, r$ k' x) y& [- h/ O此时的西突厥汗国在其可汗统叶护统治下如日中天,已经将其势力发展到了黑海之滨。' X5 U% @* T3 v+ v4 X$ O

0 G% h+ K; c! q5 c  k  u- f6 y
; S- K  O) _1 V+ o& C+ W  o
! O3 a8 o. g: J& U0 m《唐书》记道:“(统叶护)霸有西域,……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5 e4 U, p) C# q! n
4 M' J5 r! |$ [  t统叶护不是全名,叶护是突厥中仅次于可汗的称号,也就是突厥汗国中的第二把手。
) J1 a% _) s% u+ _8 k7 R
% g8 W+ w5 A" }# W统叶护在其兄射匮可汗在位时就是叶护,西突厥汗国的第二把手, 所以人们叫惯了,尽管他在其兄长射匮可汗死后,做了可汗,但在历史记载中他一直被叫做统叶护。
+ X3 k! M% |# I' p8 s) ]
: c  r( n) h' j; j" h东西突厥分裂后,西突厥汗国一直在将其势力向西,向南延伸。 吞并了原萨珊波斯的附庸中亚河中地区的各粟特城邦国家以后,又跨过了里海,在里海以西在高加索山脉直接与萨珊波斯全面交界了。
2 ?- r* X0 |# H4 ]- e9 }& A2 j2 y9 d; w; r# w1 a' Y* |' N7 @
在永远普世的“远交近攻”的思想指导下,西突厥汗国和东罗马帝国结盟发起了对萨珊波斯的战争。
5 [- ^  R; _2 X
/ J1 v" F" F3 ?- k% O. _刚刚发展到最大范围(浅蓝色)的萨珊波斯一夜回到解放前, 被从其浅蓝色最大的范围压缩到了深蓝色的传统领土$ x  y' O( x6 S

! U' N# H7 @9 D/ j4 D3 T9 b* P* `! b9 _" K  S
萨珊波斯深蓝色的传统领土以北的土地皆被突厥所占。- o; i$ E& r" e! L, R; X3 l6 C

/ H1 V6 f/ M: m9 u2 {打耳班城(Derbent),位于高加索山脉东段和里海之间的一小片狭隘的走廊上,是连接跨越南北高加索的必经之道上, 相当位置于连接东北和华北的辽西走廊上入关必经之路之咽喉的锦州城。
; {1 t3 p" }( i4 O
4 u4 c( E; u7 ^6 a# a9 {打耳班城(Derbent)的位置
0 \5 f# Q5 X9 i' r$ E- x" V" `" I) Z& t( \

$ e8 ^( [  b. B- G( B( A. i! X" e. S2 z$ d5 X8 v3 l) _' z$ i+ C
萨珊波斯早就在此筑城,建起守卫帝国北边的重镇。亚美利亚史官摩斯记载:, i6 U4 Z( {1 Y

* E& j3 H* M0 d: e; c5 N波斯人为了建立这些令人惊奇的城墙,枯竭了我们的国家,收集了天下的建筑师和建筑材料,就为了建筑一座伟大的横跨高加索大山和大东海(里海)之间防御工事。1 M' M! ^( t+ W0 {( U
/ \% L# o: x# m" R1 K2 R5 A! B& D+ I
/ w5 e/ h# o5 q+ v4 a
萨珊波斯建筑的打耳班古城堡拥有20米高的城墙,现在傑爾賓特(打耳班)是俄罗斯最南部的城市,而这里的萨珊波斯古堡已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A( [( Q' p- |- \/ C/ r  U: k
6 V% [$ {3 u' a  K  ?  V5 n) N( k9 h
从城墙上可以看到里海% z5 I' R; c2 Z. `- \$ @
) J2 Q3 k# r$ ]4 M, J+ }( b6 B: C

/ d( `5 b% H+ Z/ R1 w
( B' q5 j! o/ Y* k; y+ y/ M" |+ O1 ~" [' u! u. |" g9 C8 @" p

. f4 a  Q( T: L0 e* K' y% i! e9 \4 f: F- o' m
但在627年,这些强大的防御工事,没有能够阻止马背上的突厥人南下的洪流。。。
9 U) V  v- F+ g1 P7 Z0 L5 `& o% I0 ?  y. {5 o# g8 ^8 I
(未完待续)
作者: 川之流    时间: 2012-10-5 12:26
涨知识。
作者: 火莲居士    时间: 2012-10-19 22:41
好文,网上有个作家写了本奇幻小说叫朔风飞扬就是讲这段的故事的
作者: 森林鹿    时间: 2012-12-22 20:38
河中地区本来是西突厥帝国的地盘,但唐太宗时期,西突厥帝国被唐军所灭,所以唐帝国成为突厥旧地的共主——这个一般是认为西突厥在显庆二年(657)阿史那贺鲁被擒后才算国灭,所以是在唐高宗时期。  {  @$ F% o' N7 X5 q3 U
# M0 L* A+ j+ E- L. v' W
突厥人的发型,唐昭陵有一个近年来发掘出的酋长石像更有代表性,这石像是原来立在墓道前的十四国酋长像之一。
. i$ l$ s: s! o0 F" k' J+ ]0 a7 g% g3 g

作者: david康桂    时间: 2012-12-22 22:17
好文,继续
作者: 小黄鱼    时间: 2012-12-22 23:33
坑人啊。。。。
4 x$ ?: J' m, b' e7 W8 @" R
) _" _5 P- L& {9 u3 Y2 C世界末日都过去了,坑还没填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