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三) [打印本页]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2-9-11 00:56
标题: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三)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三)2 s4 W! v3 Q! h0 S( ~+ \
8 a& ^) `$ h. k$ e
钱伯斯 退出了工人日报,但他在资产阶级文学圈的知名度这时却在不断上升。1928年冬天,Kip Fadiman雇他翻译奥地利小说家Felix Salten的儿童文学名著Bambi,酬劳是500美元。这本书出版后,大受欢迎,钱伯斯的翻译也得到了很多好评。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接着翻译了从儿童文学到严肃小说的十几本书。1932年,出版公司A.C. Boni 同钱伯斯接触,希望他翻译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的最后一卷,钱伯斯拒绝了每千词5美元的惯例价格,要求7.5美元。但是当出版社同意后,他却没了音信,几个月之后才告知出版社他不能接受这份工作。
4 e+ s1 k& o7 u% l' B
) l$ ?$ ]5 ~1 i* d4 u) v% `这时的钱伯斯脱离了美国共产党的组织,虽然他觉得自己是比斯大林拥护者更好的共产主义者,但是内心却很有几分失落,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党的组织。他知道自己的特长就是文学天才,因此这时就集中精力,创作了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4篇共产主义短篇小说,在共产党的文艺杂志New Masses发表。这些小说立刻就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很高的评价,即使多年之后,发生了钱伯斯脱党,希斯案这些事件后,美国的左翼文艺界象小说家Albert Halper和批评家Granville Hicks还是认为钱伯斯的小说属于美国共产主义文艺运动的最高成就之一。( Y, Z5 E+ m4 S( e; u) O$ |

8 M7 n; i' D: ]% k/ \' I随着读者对这些小说的热烈反应雪片式 的到达New Masses,钱伯斯也重新共产党的组织的重视,成为New Masses和其它几本左翼杂志的编辑,还是共产国际组织的工人电影联合会的委员。这时随着大萧条带来危机的持续深化,美国的文艺界大幅度向左转,钱伯斯也就成了纽约文艺界的明星。1932春天,钱伯斯成为New Masses的主编,工资每周15美元。这时美国许多最好的作家在New Masses投稿,象普利策奖得主Katherine Anne Porter,John Dos Passos,Langston Hughes等,因此尽管收入不高,钱伯斯觉得这是很高的荣誉。在担当New Masses主编期间,钱伯斯紧跟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对于思想上偏离党的正统思想的稿件拒绝发表。
* _  ]+ @( k7 U. F
* u- R/ l* x) Y6 r6 V1932年,在钱伯斯编辑了三期 New Masses后,接到命令到前任美共总书记Max Bedacht那儿报告。Max Bedacht告诉钱伯斯,党决定安排他从事特殊工作。在这之前,钱伯斯并不知道美共下属有间谍组织,更不知道Max Bedacht是OGPU(克格勃前身)在美国的总负责人。美共看重钱伯斯,让他从事间谍活动的决定,看上去有点怪,因为他已经在文学界有了相当的名气,突然消失,容易让人生疑。但他的优势在于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而钱伯斯是WASP,常青藤大学教育出来的,更容易渗透进美国的政府组织。而且这时德语仍然是共产国际的国际语言,钱伯斯出色的德语能力让他更容易同共产国际派来的联络员交流。钱伯斯向Max Bedacht提出需要时间考虑是否加入间谍工作。回家后同妻子Esther商量,Esther觉得风险太大,让他拒绝掉。但是当钱伯斯同Max Bedacht再次见面时,Bedacht告诉他他已经知道的太多,选择只能是要么同意,要么退党。钱伯斯选择接受安排,从事地下工作,随后就辞去了New Masses主编的工作,进入地下,地下组织给他的工资是每月100美元,到1937年时,他的工资涨到每月165美元,另外每月可以报销200美元开支。钱伯斯还熟悉了地下工作规定,比如接头时不要直达,而是要做地铁或公共车,转好几个弯路,防止跟踪。但钱伯斯很快就发现这些规定没什么必要,美国30年代反间谍的工作几乎不存在,同钱伯斯工作过的一个苏联间谍后来回忆说,那时即使胸前挂着个牌子说我是间谍,也很可能不会被逮捕。% [4 |9 M' t! v
: ~) o+ c% ?6 ]% i2 i/ x" _3 H
钱伯斯开始的直接上级领导是从苏联派来的Aleksandr Ulanovsky。钱伯斯很喜欢Ulanovsky,在他的自传里称Ulanovsky是认识的俄国人中他唯一亲密的朋友。Ulanovsky这时36岁,是来自克里米亚的犹太人。之前在中国工作,是鲍罗廷的副手,1930年上海中共党中央被破获后,逃离中国,这时同他28岁的妻子Nadya一起,分配到美国工作。Ulanovsky夫妇最初对被分配到美国不太高兴,觉得是降职,因为这时共产主义革命的重心是在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而且他们由于苏联的宣传,认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野蛮的荒原,象Upton Sinclair小说屠场描述的那样。但是来到美国他们才发现即使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在物质上也是极大的丰富,渐渐的爱上了在美国的生活。这时美国的共产党员包括钱伯斯对苏联存在着浪漫主义的想像,在同Ulanovsky夫妇的交流中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一次,Nadya和钱伯斯一起坐长途公交车,路过一个小城市,Nadya说: 美国人真幸福啊,他们住的地方多美啊。即使这样一个小城市,也象纽约一样有自己的摩天大楼。据Nadya回忆,这时钱伯斯马上粗暴的打断她,说"在这样一个地方居住是很可怕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家具,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个性"。可能Nadya的话钩起了钱伯斯 对自己在Lynbrook童年的回忆,因此反应才这么强烈。
* Q4 ?+ T5 W; q4 _4 Q0 O* m8 J
* f0 Z1 y+ k: \4 ~( f当来自欧洲的客船停靠纽约后,Ulanovsky的手下,一个叫做Henry的情报员就会同钱伯斯接触,交给他一封信,然后钱伯斯再转交给Ulanovsky。这封信表面上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对魏玛德国政治情况的普通报道,但是信纸上包含着用隐形墨水写的第二封信。将这张纸浸到药水中后,俄国字母就会显现出来,是来自Ulanovsky在GRU上级的指示。Ulanovsky阅读之后会把信烧掉。
7 C3 L. u6 C! w! v+ J7 L
: K5 L5 z% ^$ G, j, {3 W- Q/ cUlanovsky这个组主要的任务是从事同共产国际的通讯,但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军事和工业间谍活动。Moishe Stern曾经吹嘘他从美国陆军那儿搞到过一辆坦克。他把坦克全都拆成零件后,邮寄运到莫斯科。钱伯斯的工作没这么刺激,他的工作包括收集美国专利局的出版物以及技术小册子,邮寄到莫斯科。苏联方面觉得这些技术信息很宝贵。还有好几次,他被派到New Haven,拍摄美国最新潜艇的图纸,但是由于他被派去接触的那个人向FBI坦白,没能成功。还有一次,钱伯斯试图说服Picatinny Arsenal的一个职员将一些文件偷出来,但也没有成功。$ D5 f% g' b( k5 A

' ]3 k) Z% [* x8 j" N# X+ @9 t1933年Ulanovsky在美军的内线Robert Osman被捕,加上一些其他的行动包括制造美元伪钞遭到失败,Ulanovsky夫妇被召回。他们夫妇这时已经爱上了美国,并不愿离开,而且他们的女儿也出生在美国。在给他们送别的时候,钱伯斯交给他们一封信,希望苏联能够把翻译出版自己小说的版税付给他。Ulanovsky离开美国后被安排到丹麦工作,1935年被捕,入狱2年,夫妇俩随后回到了苏联。1948年Nadya Ulanovsky被捕,罪名是同她有接触的一个美国记者的小说里,以她为原型的一个人物对苏联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评。Nadya被判劳改营15年。他的丈夫写信给斯大林提出抗议,随后被判10年。1956年赫鲁晓夫执政时他们才被释放。
6 u1 ?6 G8 W7 O" x/ k& N# y! Y* J, I9 [2 F$ J; r/ a; U/ }

# ~# H1 R  P9 Y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2-9-12 00:36
"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 l) L8 {8 |9 `" z4 G% j! Z

$ n; z; N# P' F1 X0 A% z有趣) S6 `, n, y9 q
( g" k. B' O9 G3 ~* @
稍微看了下美共的历史,这个小党虽然影响力不大但有些蛮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德国背景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2-9-12 11:32
海天 发表于 2012-9-12 00:36
& P- I3 D2 v9 ]# x) `3 z: y. f0 m"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3 j& K1 }1 \' T' u* K
4 s: w+ \' f* Z
有趣
8 D& Z/ j2 p" H. G
刚才查了本书,1934年,大萧条持续5年后,美国共产党还是只有3万人,五分之三是移民。在芬兰人和犹太人的比例比较高。三分之一的党员住在纽约,其余是在底特律,芝加哥,旧金山等大城市。随着纳粹德国威胁加剧,斯大林,共产国际调整政策,改为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反对纳粹的力量后,人数有较大的上升到达7万5千人。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大幅度下滑。
% p) c) p: [! |/ `, q' X- ~+ M9 y) ?1 |$ u: p& P5 w/ c! `! r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