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飘>中的母亲角色和心理状态 [打印本页]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2-8 23:17
标题: <飘>中的母亲角色和心理状态
本帖最后由 鼎革 于 2011-2-8 23:56 编辑 + b6 H: Q/ M8 o3 m7 ^- ]
) k- H. M7 j1 X  y/ D! ^6 |, s
什么样的母亲才是理想的母亲?
对孩子有爱心的母亲是理想的母亲。
可是爱心如何表达最好?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时因地因人而变。
要说做母亲,梅兰妮做得比思嘉好太多。
梅兰妮的儿子是全亚特兰大最乖的孩子。孩子的平和来自梅兰妮给予的安全感。
父母是头上的那片天,天气风和日丽,孩子这株禾苗便能快乐成长。
天塌了一角,孩子便要经历风吹雨打。
思嘉身体好,意志强,很能生孩子,即使她的几任丈夫老的老,小的小。
战争结束了,思嘉带着两个孩子和白瑞德结婚,又有了第三个孩子。这个家给了三个孩子短暂的安全和成长的空间,可惜不能长久。
思嘉没有安全感,她和自己的母亲不是一种人,母亲的人生哲学她无法继承,巨变的时代强化了她自身的性格。
她为人过于锐利,既让她活下来,又割伤了她自己和她身边的人。
连白瑞德这种痞子都要说:愿上帝保佑那个爱你的人。
战争的影子在她的心中,从来没有远离。
在塔拉庄园是,一大家子的吃喝都维系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要她一个人来承担。
她握着土地发誓,即使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
正如一个男孩转变成男人,经历了人世冷暖,内心渐渐坚硬。她回不来了。
她也想回来吧,在阿希礼面前,她可以卸下一切坚强,回归战前的顽皮。可是阿希礼的目光却穿过这个美人,在文明的废墟上流连。
她找错了人,要找的是那个一直在身边的白瑞德。噩梦之后,她可以靠在他怀中安定,却从未让他走入她的内心。
思嘉太恐惧了,太缺乏安全感。从来没有信任过白瑞德,把自己的内心交给他。是不是因为他在大桥上抛弃她去从军留下的后遗症呢?此次潇洒的转身,谁知以后还有多少次潇洒的转身,在什么时候转身呢?
思嘉在钱的数量积累中寄托安全感,在对阿希礼的幻想中寄托安全感。什么是真,什么是幻?
梅兰妮的死亡和白瑞德的耐心耗尽打破了平衡,思嘉又是孑然一身,从此又要在白雾中找寻出路了吧。
梅兰妮的安全感来自于南方的社会道德,她与社会道德融为一体,自然内心坚强。
战争打破了南方的秩序,思嘉应该依靠的是新伦理体系,可是新体系的形成需要时间和对人心的逆转。在中间的空洞期,她在哲学和伦理道德上迷失,心无安处,只能放任不安全感侵蚀她的内心和幸福。
思嘉一直依据本能在生活,在挣扎,却没有在生活经历中锻炼洞察力,产生适度的游离感。如果她再聪明一点,就会发现白瑞德一直都在依靠自身的哲学,化解社会的变化。
既然没有现成的,为什么不为自己造一个呢。倾盘大雨之下,与其等待修建一个建筑物来挡风挡雨,不如找把小雨伞。
往事不可追,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去向何方,如何到达,才是最重要的吧。
我心安处,便是故乡。

' j+ C/ e" k0 Q9 d& q4 D/ J

作者: 宋西湖    时间: 2011-2-8 23:42
连载# F" i. X( G' Y. v5 s* s$ M0 R
她为了她的所爱,可以把这爱转到那人的老婆身上..像她一贯的风格,爱得目空一切。也把最爱她的人给忽视了。4 r% @' m7 |! v. ]) w3 [. q
说到母爱,那你宝宝的扁桃体好点了没?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2-9 12:25
回复 鼎革 的帖子5 c6 d0 V9 B0 v. ^: ^) Y$ u; ?, b

% ~* Z- D/ Q1 u% L( `# w我感觉,她年轻的时候,爱的是自己爱的人。岁数大了以后,才发现爱自己的人更可靠
作者: 安静    时间: 2011-2-9 21:29
我觉得,作者写韩媚兰和郝太太是对那个时代的传统女性表达一种敬意。就像我们对自己母亲很尊敬,但是不会像她们一样渡过自己的人生。
作者: 草纹    时间: 2011-2-10 00:15
给予和奉献是传统女性的美德。不过有时候我觉得是不是生而使然?
0 J+ A2 t, N! ?) ~7 U9 X: r没有宝宝,不过听周围有宝宝的女友说,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性格都不一样。斯佳丽永远没法子学得像母亲。/ @! [' F# _8 J8 {$ u
不过斯佳丽的孩子可能很少被母亲拥抱,听说常被拥抱的孩子会有安全感。原因是斯佳丽可能不是太喜欢自己的孩子?那不是她爱的结晶。续集斯佳丽里给了她一个弥补的机会,她对和白瑞德生的孩子就好亲密。不过名著一般不需要续集,是我们这些粉丝需要,一笑......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1-2-12 08:14
雪个 发表于 2011-2-9 12:25 / ]& ?& _. W( T* A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 H+ Z+ x( ~6 \2 b
, r0 T9 n/ v6 v4 q8 m8 S# A6 j9 D我感觉,她年轻的时候,爱的是自己爱的人。岁数大了以后,才发现爱自己的人更可靠 ...

4 A* A% g8 W2 Z7 C, b' o我现在还是爱自己爱的人, 不过不是从前那样投入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1-2-12 08:25
马鹿 发表于 2011-2-12 08:14
2 p. B% y/ C" R( b6 P我现在还是爱自己爱的人, 不过不是从前那样投入

& q' w+ d' i8 w$ Y多可惜, 大家都精明了
作者: 有真    时间: 2011-2-12 20:51
卫太太和郝太太,都是很清楚自己所爱、而且很坚定地爱的女人,从少年时便不再游移。
6 V1 ?" C( [  `! w. l再说开来,瑞德相与的那个贝儿,也是个情感上笃定得不得了的女人。
& L. J! o5 t6 R) x1 z# k+ b+ T
" ?, e7 B, m/ s/ Z小说里的其它女人,一辈子都在寻觅、等候,以及被等候……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1-2-13 12:55
回复 马鹿 的帖子
3 S+ k) m7 E5 @# i& ~
0 Q: N6 {5 |$ [我觉得也许是年少时的“爱”现在更多的转变成了“情”?
作者: pkhelen    时间: 2011-6-28 05:13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I" K* G( D# ~8 Q
. u  A: R! _: c
我觉得是时代弄人。有时候想为战后的思嘉抱不平。7 Z) q% T7 V1 z6 @- U6 {' @
战后余生,一大家人要吃饭还有流寇,她没有退路。+ g, g- ~; `4 {, P
她在农田里向上天发誓,再不要让家里人挨饿,never!非常震撼。: Z( l0 h4 K" z. p
觉得《半生缘>>里面曼桢是东方温和版的思嘉.( w+ l0 d5 Y3 c1 B
她只有选择不坚强。当然不择手段甚至用婚姻作赌注伤害了他人更伤害她自己。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6-29 11:22
要是从她身上的负担来看,能勉强做一个母亲已经很难得了。很可惜邦妮死了,所以续集里面只好重来一遍,这一次,思嘉强多了。
作者: 老票    时间: 2011-7-20 20:54
作为孩子最悲惨的一个际遇,就是他(她)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纵然天底下的父母大多都拥有爱自己孩子的天性,也未必能保证给孩子带来幸福(或者说是孩子自己期望的那种幸福),更遑论造化弄人,还要加上父母与孩子各自期望之间的差异。. U: O! C/ a) [2 d, Z, d  m
& W2 V9 S# t* G
什么样的母亲才是理想的母亲呢...... 这个问题去问千百个孩子,会有无数的答案;去问千百个母亲,答案倒很可能只有一个。  原因在于,母亲都会认为自己是对孩子足够有爱的,而孩子怎么认为,从来就没有多少母亲考虑过。
$ W1 n/ R8 {) K( \- Y
, K, M! w+ Z4 N7 C! u" c只要付出,不管什么手段、不管如何表达,在母亲看来都是应该被称颂的,起码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可谁想过孩子们的想法呢?
. `; S: \- n  B5 G* L% T$ \* S) s( f" m# t6 g! J
因此鼎导的这个讨论,可能首先要选定一个出发点: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孩子感受的角度来考量。) i( h6 o0 }- V7 R; T4 K% k

& W( f9 }, X1 L) l思嘉是不是好母亲,如果从她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她一定会认为自己是称职的,或者说是尽力了的。缺乏安全感的她,自然会去用她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在塔拉庄园,一大家子的吃喝都维系在她一个人身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要她一个人来承担... 还有比她更能在战乱年代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的母亲么?
0 m- m4 g, Q' A4 E( H
" J1 A. f/ G) o* H( [即使是白瑞德这个成熟风流的男子,也会需要安全感;思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白瑞德的时候,思嘉的真情流露出她也是一个需要肩膀和依靠的小女人...可惜白瑞德认为:思嘉对他来说不是母性的寄托,而是一个对等的伙伴...   在失去了白瑞德之后,思嘉会更坚定的认为:此生自己是没有权利享受这份借助依赖别人的安全感了,而只能是撑起孩子们乃至亲戚们狭小生活空间的一堵遮风挡雨的墙...
+ `# ~, E1 ~; b% i4 ?7 @0 Q
, w  l, U) ?) N3 f在选择自我的依赖和去做别人(包括孩子)的依赖两者之间,也是必须做出唯一选择的取舍之时,思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而不象白瑞德那样,依靠自身的哲学,化解社会的变化,寻找到自己舒适的空间。
- Q- T. D& {5 S
$ g; X% V4 z! X8 J7 x) W' ?有谁记得,思嘉的内心里,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 D! J# c# N1 P) }
8 D' T, Y1 q7 S& O+ I* i也许思嘉的心安处,就是能给别人心安的地方了吧。# w$ w' b  p  I8 ~: w1 a

2 C/ t. c6 ~/ e$ n9 S+ O8 b! c6 r$ T5 b8 B  W: M9 h8 o
...
% j! @0 {$ i* p; S% L$ C5 d  A, q) s( H& j. y/ j$ r. X" E
2 T' z5 V* O, L9 t  s+ U

. q9 L- w, d6 l# P3 w3 i1 k  l' y4 g" d
从未看过《飘》的人飘过。6 h2 B2 U. [* ~5 ?5 ?% N
- S4 g* x6 b) L: I3 M- ?7 n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7-20 20:58
回复 老票 的帖子
9 `; ]# f$ C% e" t) ~
- p5 A  f% z9 R( O. U最后一句真是震撼,没看过都能写出洋洋洒洒的一篇好文
作者: 老票    时间: 2011-7-20 21:05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d/ R' V1 p9 Y! N

/ I- K8 r6 o3 w. S. D; S鼎导谬赞......           其实是鼎导的主帖写得好,使我管中窥豹也可得见全斑...
) d7 F# K# J4 L7 L2 {5 ~
, x9 p! S# {. E5 w% U% W打酱油起哄来看虎太美文,适逢心中偶有感慨,一吐为快吧...
, K  g$ r2 l% p" }  x
. G' V/ u# e/ A3 @时常有些感慨:   生活和道理,它就不是一码事啊...      唉...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7-20 21:26
回复 老票 的帖子
( Z- r/ a" ]' _
: m0 E& i1 a( g* \7 _# K你的角度很好。没有父母觉得自己不好,没有孩子对父母完全满意
作者: 子奉不语    时间: 2011-8-2 11:02
我对于《飘》的印象已经完全模糊了。' s2 g  q) k1 [

; M+ h' b3 ?3 F3 {$ l$ c4 Q记得几个人名,记得庄园,6 I, Y6 ^) H* R; `
5 |! u9 ]0 O- e
还记得把毛巾垫在衣服里,然后走路将肩膀靠后……: h" J1 B0 b3 s( j6 P1 O3 `
5 j$ \; Z6 d" ?( I9 r6 U+ |
《飘》是一个女孩子送给我的,+ P7 q  C9 @. j9 A4 h2 e# p
4 a1 W; b8 a. e
后来我将该书送给了另一个女孩子。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15 09:34
回复 鼎革 的帖子7 }* g8 H! d, C) E: M# @

2 |8 `# E6 c9 P, w: b经历过战争和饥饿,将全家人的安危都维系一身的人,恐怕很少会有安全感吧?
作者: 夜观天象    时间: 2011-8-24 12:45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3 g# P( E. S& N7 A
3 {- ^7 C: A+ M, d% B4 ^$ e% o精辟!我心安处,便是故乡。
6 y, q0 t+ @7 A  P- o. S
作者: skylark    时间: 2011-8-28 15:57
回复 老票 的帖子
3 ^, ?% t$ t# d/ @6 I( c+ M) e8 p. N2 n. R8 ~
角度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很多人说孩子都要感谢母亲给予的生命,可是这个却不是孩子要求的,孩子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来到人间的,很多人要孩子的动机都不同,孩子是被出生了。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1-2 15:32
分析得真不错。
$ J2 ?* h  X& s3 M" d' d$ e读书读到这份上,读得很不错啦。
作者: 何生    时间: 2012-2-18 12:33
难怪虎大妞要分享这篇,鼎导这篇读书笔记写的非常精彩。
作者: sakanon    时间: 2012-2-22 00:39
老票 发表于 2011-7-20 20:54
9 ]7 m# v' o5 ]8 Y作为孩子最悲惨的一个际遇,就是他(她)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纵然天底下的父母大多都拥有爱自己孩子的天 ...

9 U2 J& k/ G$ A2 q  |( |也许思嘉的心安处,就是能给别人心安的地方了吧。这个也许加的好,如果被依赖者知晓了她的选择,也许心就不会安了。
8 x2 @7 N' Y8 \- b( @9 N: k" O
作者: 罢了    时间: 2012-2-22 04:02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2-2-21 12:04 编辑 0 y+ }8 V  a* v) p8 ?3 O. i

& ]$ n8 H1 |% K/ k5 m0 j2 T楼主问得好:爱心如何表达最好?我认为,爱的安排常常不一定是合理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所以说,光有爱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学习爱的能力。十分赞同楼主“小雨伞”一说;火把固然可以照得远,可以照亮许多人,但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一支能照亮脚下的小蜡烛更具有真实意义。我也常喜欢说“心安之处便是家”;心安了,人才会快乐;心若不安,苦尽了甘也不会来。握手!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