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a+ b# U5 F2 Q7 O* z/ e2 `这意味着“无歼-X”、“无歼-Y”可能上舰有特殊有利条件。当然,“无歼-X”、“无歼-Y”也不能就这么上舰,需要上舰改装。5 j- T1 r L* C' ^3 {% ?) ?
) _9 [# D: s5 U R2 \双前轮、尾钩这些都是常规的适应性改装,不轻而易举,但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真正的挑战是机翼。 8 e1 E+ I5 p! p7 y6 B, D7 U6 j' q7 H4 G5 f5 K W2 A- N3 `
“无歼-X”的菱形翼、“无歼-Y”的兰姆达翼作为空军飞机的设计没毛病,但要上舰,需要改善低空低速的升力特性,在这方面,X-47B是很好的参考。 ( L% X4 C5 X. d' k$ F4 k: t7 ?3 l* T( r2 y# J, Z( q. Q. v3 P4 h
X-47B采用兰姆达翼,尖锐的中央菱形体既有利于隐身,也降低阻力;两侧相对较小后掠的机翼提供较高的低空低速升阻比,有利于舰上起飞着陆,也有利于较大的航程。) K9 u" Y8 L x; ?! d1 c% U3 F
% n: x! y+ r8 z" X {
“无歼-X”、“无歼-Y”的先天条件好,有利于兰姆达翼的改装。 / {! m# R1 a+ o& c 7 i+ ^% `" r; E. o7 q1 l“无歼-Y”本来是兰姆达翼,相对容易延长机翼,或者在延长机翼的同时减小外翼段后掠,维持升力中心大体不变。内外翼段的衔接处正好成为机翼的折叠点。 & } @: j$ X# U/ h$ O" \* j+ Q1 }) q& ^ F% W
“无歼-X”是菱形翼,在现有翼梢增加减小后掠的外翼段,也形成兰姆达翼,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A- H* {" K2 l" B$ B' o! w
6 m L6 F4 l) Q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中国航母上或许能搭载12架歼-35作为基本防空制空力量,6架歼-35S(比照歼-20S的双座型)作为空中战场的前沿指挥控制和ISR节点,12架歼-15T作为反舰对地打击的基本力量,6架歼-15T作为电子战飞机,8架舰载无歼作为穿透性制空力量,4架空警600作为预警指挥,还需要8架MQ-25一级的加油机/反潜机,另加4架倾转旋翼搜救直升机,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理想舰载航空力量。7 o' m$ l- c7 w$ x I6 N
/ ]0 W/ c; @' Q9 ~3 R
“中国MQ-25”现在还没有看到在研制中,但是会有的。利用战斗机的伙伴加油只解决有无问题,自身油耗大,加油效率低,可转移燃油量不足,需要专用的舰载加油机。可能可以从阅兵上看到的貌似“飞鸿97”的“无人僚机”作为起点,加以放大,技术难度应该低于无歼上舰。这还将是有用的反潜巡逻机和指挥控制中继节点。7 O, a" Z' c7 J( P. p
7 Z+ p( x& A" T7 K m+ J ~2 ?南北六代也能上舰,但庞大的体形和沉重的重量是不利因素,舰载航空力量还是需要足够的数量的。无歼与歼-15/T、歼35/S形成均衡、可靠的海上空中力量。" L' T* [; e. u& p" R# @4 r#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