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 z8 U" v5 z真正以军带民也有,但十分长线,也十分间接。凯夫拉、互联网、计算机这些最终渗入民用,都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而且点效应为主,不是面效应。点破一层纸当然功莫大焉,但最终还是需要开门开窗才行。计算机、互联网由军用开始,但后来的发展由民用主导,至今依然如此。5 _6 O+ m" C$ ^6 R( W* [
8 [) `' Q% f$ G
现在美国制造业不行了,“民”带不动“军”,只有“军”赤膊上阵了。在最好情况下,这走入苏联模式,以国家之力硬拼前沿,但越走越窄。在最坏情况下,这走入欧洲模式,既不能集中国家之力,又不舍得放弃前沿,只能吊命。 ; T0 I+ t ~ U) m i0 V) {7 [3 Y& z9 X7 O, `6 `. K
有意思的是,共和党强硬反华派还在死抱冷战思维,指控美国国防部(现在改名战争部,好像这就能重振帝国辉煌一样)竟然资助与中国军工有关的基础科研,甚至通过法律漏洞与美国禁运名单上的中国单位“勾勾搭搭”。国防部则一脸委屈:这些基础研究与军事应用相差十万八千里。, W# z% O9 j' _1 m8 i( h
9 J9 D h! {) D" k其实,这反映的是尴尬的现实:这些基础研究离军事应用确实十万八千里,但在中国步伐光速的现在,十万八千里并不遥远,“变现”为实用化的产品比美国快得多。弄到后来,还真是中国收益,美国还在研究PPT的PPT的PPT问题。- N1 ~# X+ B7 o; H! a) `7 R
9 F) x- C( V( \* {9 e这对美国是很恐怖的问题。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9月3日发布报告,在AI领域,大量名不见经传、没有明显军方关系的中国小微企业和大学正在成为军用AI的主力贡献者,老牌的央企军工反而成为绿叶了。; G/ \. V u# g; P
7 k! i3 r3 z; X8 @
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壮大了军民两用供应链,二是增加了军品竞争。 / P" R1 D4 O' ]/ `1 q$ j4 F' }0 Z7 x/ F% y# L. Y) x6 x
报告中研究了2023年1月到2024年12月间中国军方公布的2857个军用AI项目发标情况,其中338个机构至少获得两项合同,内容包括算法、无人机蜂群、战斗模拟工具等。这338个机构中,3/4为“非传统”供货商,没有显而易见的军方关系,但清楚展现了军民双轨发展意向,甚至直截了当地提供军品。重要的是,这些“新兴企业”赢得的项目超过了传统央企和研究机构,包括“国防七子”。这些“新兴企业”也真是新兴,2/3在2010年后建立。 8 [; z* s: v* H8 F n 4 k" n& g; I% k/ f在美国转向以军带民的时候,中国拥抱以民带军,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对比。从历史经验推断,也是意义深远并代表大走势的转变。 & z1 v" R2 o; }4 R5 s- i/ h6 `! y* p {9 n2 I; f. a# O
美国不是不想继续以民带军,去制造业是很大的因素,军购缩水是另一个因素。美国尽管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军费开支,但美国军费的效益远远低于中国。在中国经济因为规模、效率和活力使得军费可以“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时候,美国正好相反,“两块钱当一块钱用”。有人计算,在更加科学的PPP算法下,中国的GDP PPP已经达到美国的2-3倍。- z4 T4 S0 C: p; o7 I, s# _
; R! ?/ a3 d! K. _2 ^拜登的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和国安会中国主管杜如松最近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哀叹美国在科技、经济、制造业、军事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必须借助盟国力量才能压住中国。这不是秘密,但美国高层公开承认还是第一次。两人刚离开“管事”的职位,到今年1月20日之前能接触到所有有关中国的机密情报,不是学究之言。 $ B) L& y+ d: p ; N' \5 o6 m" e9 z问题是,美国与盟国都有工业、科技基础碎片化的问题,基础科研落地能力一个比一个差,所以不管是英美科技合作,还是美韩科技合作,都是瘸子搭伴,和全须全尾、膘肥体壮的中国打架,这架没法打。+ C: n8 Y4 @7 w K: m
2 f2 {! S/ ~/ M o; Y! R5 w9 R( N( O% S军购缩水的直接影响更大。军品越来越贵,军购只能越来越少,弄得军工供应商纷纷打退堂鼓,不垄断都垄断了。7 Z( ?% d+ \/ 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