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电动汽车或许应该来点新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6 天前
标题: 电动汽车或许应该来点新思维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11 01:33 编辑

中国电车发展的气势如虹,但在款式设计上还是大体照搬油车思路,或许可以换换思路。

汽车发动机最常见的位置是前置,为了平衡,油箱一般后置,后面也是后背箱的位置,中间当然就是乘坐的位置。一百多年下来,这已经成为天经地义。一些汽车别出心裁,最后都“不得好死”。

二战结束时,德国的汽车公司、飞机公司都军转民,但物资高度紧缺,老百姓也没钱,于是出现一批别出心裁的微型汽车。


梅塞施密特KR200是怪模怪样的三轮汽车,但前二后一的布局避免了更加常见的前一后二的容易在急转弯中倾倒的问题,现在新的三轮摩托车重拾这一布局


车门也像战斗机座舱盖一样开关,车内理论上能做两人,实际上后排只能做小孩


宝马Isetta 250是另一个这样的怪东西


这次倒是四轮了,但车门往前打开,这样整体车身容易制造,也因为不需要加强而省材料。问题是这车要是按照习惯车头往里,停下了就没法开门了。更加贴心的是,这车没有倒挡。太轻了,要倒车的话,自己下来推一把就是了。问题是要下得来啊


70年后有人想招魂,以Microlino的名义重新推出新时代的Isetta,但无疾而终了

进入80-90年代,城市汽车(city car)概念流行,一厢车占地超小,重新流行,佼佼者是Smart。



Smart采用了一系列先进设计和工程理念,最突出的则是单排两座的紧凑布局。最“杂技”的玩法是在街边横过来泊车,因为车长没有比一般轿车的宽度大多少,通常横过来也在停车线内。



双色还成为Smart的招牌色彩搭配。





但一厢车还有更加“认真”的玩家,如奔驰和奥迪。



在2012年之前,奔驰A class是一厢车。曾经有过重心高、转弯不稳的问题,后来改好了,但名声已坏,只好大改款,成为更加传统的两箱车,现在索性三厢车了。

一厢的A class其实蛮有创意,相当于小型化的MPV,空间利用率很好,非常实用,A级车的占地,C级车的内部空间。同时代的奥迪A2更加激进,采用全铝车身。



但成本太高,而且一箱车毕竟比较前卫,市场接受度始终不温不火,仅生产了一代就断了香火。

其实一厢车还有一个更加激进的……当当当……雷诺Avantime。也只有法国人能想出这样的理性、前卫、违和的东西。









这辆双门的轿车其实相当大,内部空间宽敞,可以看做短轴距MPV。设计上充满空间时代的前卫感,后窗更有法国特色,或者说向50年代的美国车致敬。无框车门容许车窗完全放下,和后角窗玻璃一起放下后,车厢内特别通透,这一点又是向50年代美国车致敬。谁说法国人不哈美。

雷诺是把Avantime当做豪华车推出的,但市场不领情。在奔驰S class、宝马7系和Avantime之间,除非特别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大多会选奔驰、宝马。Avantime的发动机、底盘、操控一般,但这一档的车主有多少是飙车的?

Avantime的生产时间很短,只有2001-2003两年,而且不是雷诺自己生产的,是外包给马特拉生产的。没错,就是造空空导弹的那个马特拉,人家是大财团,什么都玩一把,与雷诺长期合作代工。雷诺Espace最初也是马特拉造的,这是比李·亚科卡“发明”minivan还要早的MPV,所以法国人和美国人一直在争到底谁发明了minivan/MPV。

说了那么多一箱车,是因为电车不需要油车那样的发动机舱,所以“车头”除了“看着像正经汽车”外,并无必要。把车头的空间省出来,车长可以缩短,或者车内空间增大,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一箱车的构型是最适合电车的。比如说,改称四门,尤其是“自杀后门”(向后开)后,Avantime可能特别适合用作出租车。



比如说,伦敦出租车没有后背箱,但后排作为与前排作为之间的距离很大,客人坐着特别舒服,伸直了腿都用空间,但有行李的话,也可以放在这里。不仅可以放很多行李,也容易拿进拿出,还不可能忘记。

家用也不错。婴儿抱进抱出很方便,小孩子、老人自己走进走出也一样,比常规轿车的后排进出要容易得多。

当然,这样的布局MPV也能做到。Avantime实际上就是紧凑型MPV嘛。

要是谁把Avantime的款式重新拾起来,配上电动,那就完美了。

不过除了电动MPV,好像还没有什么一箱车。

除了Avantime一级的大型一箱车,A2一级的小型一箱车也应该复活,大众波罗的占地,奔驰E级的内部空间,不香吗?
作者: 老票    时间: 6 天前




“95后”小伙在美国卖“电动三蹦子”:有客户驱车3小时来提货,交警说这车非常酷|2024年末出海观察



这个画面相当的......入乡随俗哈~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6 天前
说了那么多一箱车,是因为电车不需要油车那样的发动机舱,所以“车头”除了“看着像正经汽车”外,并无必要。

车头除了放发动机和外观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安全。

现在汽车都有行人保护功能,就是把保险杠尽量做软,保证和行人,自行车发生碰撞的时候不会对行人造成致命伤害。而与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主要依靠车头里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机构吸能来保护乘员。

如果取消车头,类似于当年天津大发等面包车的造型,一旦发生正面碰撞,前排成员可能直接断腿,这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双门车,也就是1厢车只适合小车,也就是单排车。否则后排乘客上下车前后排都特别麻烦,体验很差。

法国那个车真难看,太像早期的棺材车,这要放中国,估计1辆也卖不出去。

昨天刚好看到2辆MINI的双门敞篷车,1辆2座,1辆4座,这种能跳上跳下的双门还行




(非纯文本格式的帖子为什么添加不了表情? : ( )



作者: 晨枫    时间: 6 天前
老票 发表于 2025-8-11 04:23
“95后”小伙在美国卖“电动三蹦子”:有客户驱车3小时来提货,交警说这车非常酷|2024年末出海观察

这车在美国能上照吗?不过在农庄内部用,不上路,似乎问题并不大。但美国农机从这块地到那块地,或者从家里停放地到田里,都要通过公共道路,那就必须上照……
作者: 晨枫    时间: 6 天前
方恨少 发表于 2025-8-11 04:31
车头除了放发动机和外观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安全。

现在汽车都有行人保护功能,就是把保险杠尽量做软 ...

碰撞安全是一箱车的普遍顾虑,但A class、A2和Smart从来没有因为安全而成为问题。

安全靠的是底盘和车顶形成的整体“笼子”。车头结构里的发动机起保护作用,关键在于固定在底盘结构上,否则就是一坨向后滑动的钢铁。电动车没有发动机,车头结构里是frunk(车头“后背箱”),并无防护作用可言,与一厢车没有本质差别。

进出问题,双门vs四门才是关键。

一厢车最大的难点正是在于“难看”。这个观念很难“掰”过来。但在中国市场,两厢车都“难看”,卖不动,而欧洲市场上两厢车才是最流行的,因为空间利用率高多了。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作者: 故乡在喀什    时间: 5 天前
日系车的各种Van也挺符合要求的。尤其是在1990年代末曾经流行过的面的。
作者: pcb    时间: 5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1 22:44
这车在美国能上照吗?不过在农庄内部用,不上路,似乎问题并不大。但美国农机从这块地到那块地,或者从家 ...

on trailer
作者: 赫然    时间: 5 天前
老头乐。。。俺的最爱呀。。。


作者: 无言    时间: 4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1 22:44
这车在美国能上照吗?不过在农庄内部用,不上路,似乎问题并不大。但美国农机从这块地到那块地,或者从家 ...

这种农用机械附近转场可能不用上牌照吧?大湖北偶尔也会遇到,下次注意下有没有牌L
作者: 夏雨    时间: 4 天前
我一直想找个这种类似Honda CT50 Motra的电动mini摩托车做短途通勤用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赫然 发表于 2025-8-12 09:35
老头乐。。。俺的最爱呀。。。

国内也不准上路啦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夏雨 发表于 2025-8-12 10:22
我一直想找个这种类似Honda CT50 Motra的电动mini摩托车做短途通勤用

现在好像电动自行车还不少?
作者: 赫然    时间: 4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2 12:14
国内也不准上路啦

国内越来越多的地方不给上路了。

不过,我觉得老头乐这样的车辆对全世界其实是刚需。这是一种非常节能环保高效的出行方式,只要把安全搞好,还是很适合大家买菜的,还有几公里范围内的小规模出行。

现在除了偏见,主要是一些安全顾虑。这些安全其实可以通过法规和交通安排来降低风险的。

要是这个放开,在美加销路应该也不错。家里备一个老头乐一个普通车。一个负责附近,一个负责相对长距离。挺好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赫然 发表于 2025-8-12 11:37
国内越来越多的地方不给上路了。

不过,我觉得老头乐这样的车辆对全世界其实是刚需。这是一种非常节能环 ...

老头乐要是把安全标准提上去了,就和微型电车没两样了,法规要求也同等,价钱马上上去了,但适用范围就局限了。Smart在北美卖不动,就是先例。

买菜方面,多伦多、温哥华是加拿大的特例,大部分地方的人买菜还是big box store模式,需要正经汽车。
作者: 赫然    时间: 4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2 13:07
老头乐要是把安全标准提上去了,就和微型电车没两样了,法规要求也同等,价钱马上上去了,但适用范围就局 ...

不用提高安全性,可以通过降低速度,划出专用老头乐和escooter道路,等等方法,来降低风险。

不要求80公里对撞的安全性,那结构上就可以简化很多。如果风险关注点在15公里,这种自行车的速度,气囊啥的都是不必要的。基本上安全带就可以了。

可以让愚蠢而又固执的人类迁就一下的呀。。。想想可以把出行成本打成一个零头,多好呀。。。当然,资本家们不愿意,没法割韭菜了。
作者: 夏雨    时间: 4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2 09:14
现在好像电动自行车还不少?

你倒是提醒我了,看看这款哈雷电动踏板车如何?3000人民币,晚上跟客服问问看看能不能海运过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0.0.660141daEoWnas
作者: 无言    时间: 4 天前
赫然 发表于 2025-8-13 02:21
不用提高安全性,可以通过降低速度,划出专用老头乐和escooter道路,等等方法,来降低风险。

不要求80公 ...

改道路对市政压力不小,现在加个自行车道都搞得鸡飞狗跳,escooter也有不少潜在安全问题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12 15:14 编辑
赫然 发表于 2025-8-12 12:21
不用提高安全性,可以通过降低速度,划出专用老头乐和escooter道路,等等方法,来降低风险。

不要求80公 ...


自行车道都那么艰难,再划出老头乐和scooter专用道?想什么呢。

昨天看到右面车道里一人escooter一人ebike,都是飞快,目测至少40kph,很快就会有各种安全规定了,否则也确实害人害己。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夏雨 发表于 2025-8-12 12:23
你倒是提醒我了,看看这款哈雷电动踏板车如何?3000人民币,晚上跟客服问问看看能不能海运过来

https:// ...

关税100%?
作者: 赫然    时间: 4 天前
无言 发表于 2025-8-12 15:53
改道路对市政压力不小,现在加个自行车道都搞得鸡飞狗跳,escooter也有不少潜在安全问题 ...

EScooter 现在问题很大。多伦多地区出了很多事故。。。需要整治的。。。其实老头乐和Escooter是一回事情,完全可以一起搞定。不过,不等事情搞大,民众和政客都没有动力搞。
作者: 赫然    时间: 4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2 16:11
自行车道都那么艰难,再划出老头乐和scooter专用道?想什么呢。

昨天看到右面车道里一人escooter一人ebi ...

其实escooter, ebike和老头乐是一回事情。它们的性质非常接近,只是使用群体有点差别,从速度而言,都是一个级别。完全可以一并处理的。

如果老头乐和escooter, ebike有了单独车道,可以极大的减少路上车辆。老头乐只要不超过两米的宽度,而普通路面是3.5到4.5米一个车道。其实对缓解交通是有好处的。而且环保,使用也便宜。好处很多的。
作者: 多余的鱼    时间: 3 天前
晨枫 发表于 2025-8-13 05:11
自行车道都那么艰难,再划出老头乐和scooter专用道?想什么呢。

昨天看到右面车道里一人escooter一人ebi ...

荷兰对ebike的规定是必须只能有助力模式(不能拧电门加速),最高速度25以下,即时这样ebike已经成为老年人交通事故第一杀手了,荷兰人骑车长大太自信了,其实25已经很快对老头老太太的反应能力和刹车速度要求都挺高的

另一种就是非法的fatbike,速度轻松超过25,十几岁小孩都超速瞎骑,也是现在涉及小孩交通事故和骨折急诊的一大原因
作者: 多余的鱼    时间: 3 天前
赫然 发表于 2025-8-13 06:18
其实escooter, ebike和老头乐是一回事情。它们的性质非常接近,只是使用群体有点差别,从速度而言,都是 ...

欧洲的老头乐也不便宜,雪铁龙ami这种最高速度45的也要8000-10000欧左右。但在一些地方比如法国一些城市里和阿姆斯特丹成了流行的交通工具,法国好像是因为未成年可以开,所以中学生开的很多,阿姆是因为城区里全面限速30……

荷兰还有最高时速25的四轮老头乐,也就一米来宽,是可以上自行车道开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3 天前
赫然 发表于 2025-8-12 16:18
其实escooter, ebike和老头乐是一回事情。它们的性质非常接近,只是使用群体有点差别,从速度而言,都是 ...

大部分最适合escooter、ebike、老头乐的车道都是neighborhood streets,并没有那额外的2米。要双向的话,可能是4米?否则这速度对撞一下,非死即残。

对了,这些街道大多有street parking哦。
作者: 晨枫    时间: 3 天前
多余的鱼 发表于 2025-8-13 14:54
荷兰对ebike的规定是必须只能有助力模式(不能拧电门加速),最高速度25以下,即时这样ebike已经成为老年人 ...

中国电动助动车的问题,欧美一个都不会少。接下来还有乱停车的问题,和骑车上人行道的问题。
作者: 赫然    时间: 3 天前
多余的鱼 发表于 2025-8-13 16:00
欧洲的老头乐也不便宜,雪铁龙ami这种最高速度45的也要8000-10000欧左右。但在一些地方比如法国一些城市 ...

看来老头乐对世界人民都有吸引力呀。。。
作者: 无言    时间: 3 天前
赫然 发表于 2025-8-13 06:18
其实escooter, ebike和老头乐是一回事情。它们的性质非常接近,只是使用群体有点差别,从速度而言,都是 ...

这些都是机动车,那非机动车在哪里骑呐?
作者: MaverickZ    时间: 3 天前
多余的鱼 发表于 2025-8-14 05:00
欧洲的老头乐也不便宜,雪铁龙ami这种最高速度45的也要8000-10000欧左右。但在一些地方比如法国一些城市 ...

ami在欧洲不能登记为汽车的,只能登记为atv也就是沙滩摩托。
作者: MaverickZ    时间: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MaverickZ 于 2025-8-14 19:05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5-8-14 05:51
中国电动助动车的问题,欧美一个都不会少。接下来还有乱停车的问题,和骑车上人行道的问题。 ...


欧美和国内问题不太一样
欧美这边要么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一个车道一个交规,要么荷兰那种有完善非机动车道和停车场。
并且只有电助力自行车作为非机动车管理,国内那种电瓶车在欧美是作为电动摩托车登记和管理,需要考驾照和买保险.
法国意大利那边城市本身就有大量摩托车,也没出现国内的乱象。
国内的小牛在欧洲有卖,必须要驾照和保险。
https://global.niu.com/


国内最主要问题还是把电动车当作非机动车辆管理。
大部分使用者对交规没概念,到处乱串逆行,上机动车道,连头盔都不戴。



作者: MaverickZ    时间: 3 天前
多余的鱼 发表于 2025-8-14 04:54
荷兰对ebike的规定是必须只能有助力模式(不能拧电门加速),最高速度25以下,即时这样ebike已经成为老年人 ...

开车的话25k的速度没啥,自行车这个速度还是很吓人。
再叠加电助力自行车的重量,摔一下,的确容易出重伤。
作者: 多余的鱼    时间: 前天 19:29
MaverickZ 发表于 2025-8-14 18:47
ami在欧洲不能登记为汽车的,只能登记为atv也就是沙滩摩托。

在荷兰是跟小排量的踏板摩托车一个级别,主要是按速度分类,需要上牌和简单考试有这个级别的驾照,从16岁可以开,最高速度45,不能开上限速70以上的道路,也不能开上自行车道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